美国加利福尼亚卡拉维拉斯大坝重建工程.pdf_第1页
美国加利福尼亚卡拉维拉斯大坝重建工程.pdf_第2页
美国加利福尼亚卡拉维拉斯大坝重建工程.pdf_第3页
美国加利福尼亚卡拉维拉斯大坝重建工程.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5年 2月 水 利水 电快报 E WR HI 第 3 6卷第 2期 文章编号 : 1 0 0 6 - 0 0 8 1 ( 2 0 1 5 ) 0 2 - 0 0 1 8 -O 4 美国加利福尼亚卡拉维拉斯大坝重建工程 美国 M 弗瑞斯特 等 摘要 : 为了恢复 美国加利福尼亚卡拉 维拉斯 大坝 水库 的蓄水 能力并满足抗 震设计要 求, 将在 原坝下 游 重建一座新坝。 目前该工程正在 实施 中, 计 划于 2 0 1 8年 年底 完工。讨 论 了坝 址地质 、 地震条件 , 以及为 满 足高抗震标准所开展 的大坝设计。 关键词 : 大坝 ; 坝设计 ; 抗震设计 中图法分类号 : T V 6 3 1 7 1 2 文献标志码 : A 卡拉维拉斯大坝重建工程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米 尔皮塔斯东北部 , 紧邻 原卡拉维拉斯 大坝 的下游。 该大坝水库是旧金山公共事业局水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 , 自 1 9 2 5年 建成 以来 , 拦 蓄 了阿拉米达 ( A l a m e d a ) 郡境 内大约 1 2 0 X 1 0 。 m 的径流量 , 其 蓄水量 占当地公共事业用水的 4 0 。 2 0 0 1 年 l 2月 , 考虑 到大坝在地震 情况下 的稳 定性和安全 , 经加利福尼亚大坝安全局授权 , 旧金山 公共事业局将水库的正常最高蓄水位 2 3 0 m降低到 了2 1 5 m。这样 , 蓄水量只是最大库容 的3 9 , 结果 造成了库容减少和水质降低。 为了恢复库容 , 计划在原坝下游重建大坝和附 属建筑物 , 重建大坝应能抵御设计地震 , 最大可信地 震矩震级为 7 2 5 , 发震 断层为卡拉维拉斯断层 , 距 坝址 4 5 7 n l 。最 大可信地震 的地 面加速度 峰值为 1 1 g 。设计标准为: 发生地震时大坝不得开裂 、 坝 顶沉降不能危害水上坝体 、 关键部位 ( 如反滤和排 水) 不能过度变形 , 同时应保证引水建筑物 和溢洪 道不受损且能正常运行 。 1 原坝现状 大坝高 6 4 m, 坝顶长 3 6 6 r n , 始建于 1 9 1 3年 , 采 用水力充填法施工, 直到 1 9 1 8年大坝填筑到海拔 2 3 3 1 1 3 。1 9 1 8年 3月2 4日, 上游坝坡发生大型坍塌 , 滑体 撞倒进水塔 , 并滑动到上游距坝轴线 1 8 3 n l 处 。 1 9 2 3年大坝建设复工 , 并于 1 9 2 5年完工 , 坝顶 高程 2 3 7 i n 。滑坡体很少被挖走 , 在上游坝壳遗 留 收稿 日期 : 2 0 1 4 1 1 2 3 1 8 了深厚的滑体物质 ; 复工后填筑的坝壳堆石料较软 , 且工法由原来的水力充填改为碾压粘土。 2 0世纪 7 0年代初对大 坝进行 了稳定性再 评 估 , 1 9 7 4年对上 、 下游坝壳采 用 当地石 料进行 了加 固。不过根据对大坝施工方法以及 临近卡拉维拉斯 断层所做 的推断结果表 明, 当卡拉维拉斯 断层发生 大地震时, 地面产生的强烈运动会影响大坝的安全。 2 地质调查 2 1 区域地质和卡拉维拉斯断层 卡拉维拉斯大坝水库位于东旧金山湾地质构造 活动带内, 该构造带 内分布有几条活断层 , 包括卡拉 维拉斯断层、 海沃特断层 、 格林维尔断层和康科德断 层。水库淹没的卡拉维拉斯峡谷的部分成因是卡拉 维拉斯 断层的构造活动。 卡拉维拉斯断层位于坝址 以西 4 5 7 n l 处 , 它是 造成坝址地面强烈震动 的最主要震源。沿长达 1 2 8 k m的卡拉维拉斯断层活动的地貌特征明显。过去 2 0 0 a中的地震记录显示 , 该 断层发生过很多中 、 小 地震。坝址 附近还分布着次级断层 , 包括石料场和 溢洪道非活动性断层和峡谷活动断层。 2 2坝址地质条件 对重建坝址 的地质调查结果表明, 由于坝址临 近卡拉维拉斯断层 , 坝基岩体反复遭受过震动、 剪切 和其他构造应力的影 响, 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左坝 美国 M 弗瑞斯特 等美国加利福尼亚卡拉维拉斯大坝重建工程 肩包括溢洪道开挖穿越 的了望 山大部分 , 特姆朗砂 岩风化深厚 , 裂隙发育 。3 0 r n深度范围内的特姆朗 砂岩渗透性强 , 钻孔压水试验 吕荣值超过 5 0 0 ( 1吕 荣约等于 1 0 I T l 。 s ) 。3 0 m深度 以下为微新岩体 , 裂隙中等发育 , 呈块状 , 渗透性较低 , 通常不超过 2 0 吕荣。 2 0 1 2年和 2 0 1 3年开挖坝基 时 , 在左 坝肩发 现 了2个大型古滑坡体 , 导致左岸坡的设计变更。 右岸坝段和河床坝段基岩属于弗兰西斯复合构 造 , 上覆崩积、 滑坡堆积和冲积层等。这种复合建造 岩体普遍受到构造剪应力的作用 , 为深灰到黑色 的 粘土质极软一软页岩 , 富含构造包裹物 , 如杂砂岩 、 蛇纹岩 、 硅质片岩 、 绿岩( 变玄武岩 ) 和蓝片岩 ( 蓝 闪 石片岩和角闪片岩 ) 。岩块从砾石般大小到直径超 过 3 0 5 n q , 绿岩和蓝片岩是最坚硬 的岩石 , 在右坝 肩下游构造包裹物直径可达几 十英尺 ; 杂砂岩属 中 硬岩一硬岩 , 通常以小砾石和漂石 的形式出现在页 岩体 中; 硅质片岩属软岩一硬岩 , 而蛇纹岩是典型极 软岩。 左岸坝段特姆朗砂岩和河床坝段弗兰西斯复合 构造呈不整合接触 , 不整合面倾 向西北方 向, 倾角约 2 0。25。 3 重建设计 根据坝基地质条件 和地震条件 , 重建设计需要 重点考虑坝型选择、 左坝肩渗控、 地面加速度 1 1 g 条件下大坝横 断面 、 左 坝肩高 1 2 2 r f l 重力式 挡墙 及原坝残留部分的大变形对进水 口的潜在影响。 3 1 坝型 选择 在概念设计期 间, 对原坝 的补 救方案 ( 部分 开 挖和清除 、 扶壁支撑 、 石柱加 固等 ) 和重建坝型进行 了深入讨论筛选。首先排除 了石柱补救方案 , 因为 与原坝 内条件多变相关 的影响不清楚 , 而且是 否能 通过技术实现也不确定。由于坝基岩石条件 多变, 下游重建采用碾压混凝土坝的方案也被放弃。其他 坝型包括土坝 、 土石坝 、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和沥青心 墙堆石坝 , 也按照地震 可靠性和运行情况等多项标 准做了详细评估。基 于筑坝材料的可靠性 、 高地震 烈度区建坝先例和费用等 , 旧金 山公共事业局 决定 在原坝下游新建土石坝。 3 2 左岸截渗方式 为了处理左坝肩强渗透性 和强风化砂岩 ( 风化 深度达 3 0 m) , 考虑了 4种开挖和渗控措施 , 包括多 排帷幕灌浆 、 咬合桩地连墙 、 抽槽 回填筑坝材料以及 抽槽 回填混凝土。 作为坝型论证的一部分 , 按照多项标准对渗控 措施进行 了研究 , 包括地震工况。抽槽 回填筑坝材 料在长期渗流工况条件下是最可靠 的渗控措施 , 可 极大限度地 降低 心槽 中坝体材料受裂缝影 响的程 度 , 一旦产生裂缝 , 反滤排水体能够控制渗漏并防止 管涌的发生。相比之下 , 多排帷幕灌浆 、 咬合桩防渗 墙 和抽槽 回填混凝土均设置在中强风化 、 裂隙发育 的砂岩中, 地震期间能有效防止裂缝 的影响。另外 , 抽槽 回填筑坝材料对成本和工期的不确定性和潜在 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 , 造价几乎是最低 的, 因此 , 左 坝肩特姆朗砂岩的渗控设计最终采用该方案。 3 3大坝 断面 设计 作为详细设计 的一部分 , 新建坝的结构基于可 用 的建筑材料 、 稳定性和地震变形分析结果来确定 。 如 图 1所示 , 新建坝坝高 6 7 n l , 坝顶高程 2 3 5 m。坝 顶宽 2 4 5 m。坝顶宽度考虑 了将来心墙加高 的需 要 , 将来正常供水水位 2 7 1 1 T I , 相应库容要达到 4 7 6 1 0 11 1 。 8 O 0 毒 0 0 “ 6 0 0 5 0 0 8 奕 嚣 础 和 坝 肩 8 耋 现 有 溢 洪 道 填 筑 体 8 李 塞 攥 础 和 坝 肩 8 着 磊 煎 上 下 潮 下 游滤体 粗滤体 滤体 堆石 图 1 卡拉 维拉斯大坝重建设计横断面 大坝粘土心墙 ( 1区) 由上游坝壳堆石 ( 5区) 和 下游坝壳填土( 4区) 支承, 心墙和下游坝壳 之问为 厚 4 6 1 1 1 的滤管( 2区) 和厚 3 I n的排水体 , 心墙与 上游坝壳之 间为厚 2 4 m的上游滤体 ( 2 A区) 和厚 2 4 11 1 的粗滤体 ( 5 A区 ) 。下游坝壳下敷设水平排 水系统 , 两岸坝段为滤体 ( 2区) 排水 ( 3区) 滤体 ( 2区) , 河床坝段为滤体 ( 2区) 排水 ( 3区 ) 堆石 ( 5区) 滤体( 2 A区) 。为防止水浪侵蚀 , 对上游坝 坡采取堆石 ( 6区) 防护。 滤管和排水宽度应满足计算地震作用下的下游 坝坡水平位移 , 且应考虑今后大坝加高培厚 。另外 , 靠近坝肩 的上 游滤体 ( 2 A区) 上部 1 2 m从 2 4 m 加宽到 4 4 m, 在地震时既可 以阻止坝肩 心墙在坝 2 0 1 5年2月 水利 水 电快 报 E WR H I 第 3 6卷第 2期 基附近裂缝 向上发展 , 又可以防止心墙与坝基脱位。 4 稳定分析和地震 变形分 析 对重建坝稳定性和地震变形分析 , 是假定原坝 及其与重建坝之 间不存在任何填充物, 筑坝材料 的 工程特性依据现场勘察取样进行室 内试验确定 , 坝 基岩石的工程特性依据实地观察结合室内试验结果 确定 。特姆朗砂岩是一种海相沉积的钙质胶结长石 砂岩, 其 中夹有页岩薄层和砾岩夹层 , 其特性采用标 准岩体工程方法确定。确定弗兰西斯复合建造的特 性需考虑“ 块基特性” , “ 块基岩体” 是强度较高的硬 质岩块掺杂在软弱岩体基质中的一种混合岩体。确 定卡拉维拉斯坝基弗兰西斯 复合建造特性的方法 , 是采用斯科特 ( S co t t ) 混凝 土重力坝弗 兰西斯 复合 建造抗剪强度确定方法。 稳定性分析包括对筑坝完成时间、 长期稳定渗 流、 最大可能洪水 、 水位骤降以及地震后静态稳定性 等的极限平衡分析。同时 , 也对大坝断面进行 了分 析。 地震变形分析采用 了两种方法 : N e w ma r k t y p e 方法 , 采用 Q U A D 4 M给每个滑动体施加平均水 平加速度 ; 非线性有 限元法 , 采用 F L A C计算 程 序。地震变形分析结果显示 , 在设计地震情况下 , 上 游坝坡面附近的水平位移达到 了 1 m, 下游 的达到 了 0 6 m, 均在设计允许 范围内。设计 地震引起 的 坝顶沉降估计小于1 2 m, 小于大坝超高 4 9 m。当 考虑原坝和两坝间淤积物时 , 上游坝坡的变形量可 降低 5 0 。 5 地震对其他建筑物的影响 5 1 左坝 肩重 力挡墙 为避开右坝肩滑坡 , 将重建坝 的溢洪道设在左 坝肩 , 溢洪道开挖深度 1 2 2 m。为减少溢洪道开挖 土石方 , 设计了重力挡墙 , 既作为溢洪道右侧墙又作 为高 1 0 61 2 2 m的左坝肩 , 见图 2 。 溢洪道重力挡墙极 限平衡稳定性分 析结果 显 示 , 各种工况 , 包括地震荷载下 的滑动及倾 覆 , 重力 墙均是稳定的。但设计地震条件下的拟静力分析表 明, 合力作用点位于重力挡墙基座 内, 但在基座核心 点外 。该结果说 明重力挡墙有 向溢洪道倾斜 的可 能 , 在心墙与挡墙接触部位造成墙基座与地基分离 。 尽管大坝心墙下游 面受到反滤体很好的保 护 , 反滤 2 0 图2左坝肩重力挡墙 体与心墙的相互作用减小了心墙开裂的影响 , 但重 力挡墙基座与地基 分离产生 的裂 隙会形成一个通 道 , 坝体土颗粒会沿该通道流失 , 而不会被下游反滤 体拦截。 为了控制挡墙基座与地基分离 , 减小对大坝心 墙完整性 的潜在影 响, 优斯公司采用 以下 3种方法 研究 了重力挡墙在设计地震荷载下的动力特性。 ( 1 )利用土 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法评价重 力挡墙的潜在变形及其基座与岩石地基的分离。 ( 2 )在评价重力挡墙基座分离 的基础上 , 设计 约束系统 , 控制基座分离度 。 ( 3 )将土 一结构相互作用与约束系统结合 , 评 估所设计的约束系统是否可达到预期效果。 选择最大断面进行 了土 一结构相互作用分析 , 动力分析采用计算机程序 F L A C 5 0 版。在不考虑 约束系统情况下 , 土 一结构相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 , 墙踵与岩基的最大分离宽度为 0 0 6 0 1 2 m, 其值 取决于水平输入地震力的极性。 根据上述初步动力分析 , 重力墙踵张开度限制 在 2 5 4 cm 以内所需 的力矩值 为 4 7 5 7 k Nm, 该 力矩用来确定张拉单元的直径和强度。锚杆设计考 虑了钢筋屈服强度 、 灌浆与岩石粘结失效 ( 2 8 d砂 浆强度 2 7 6 MP a ) 、 钢筋与灌浆粘结失效和岩体失 稳等。约束 系统 由 5排锚杆组 成 , 锚杆 中心间距 1 5 i n , 长 6 m, 使用环氧涂层 7 5螺纹钢 , 采取水泥 灌浆方法将锚杆 固定到直径为 1 5 2 cm的孑 L 中。第 1 、 2排 ( 最 靠 近 溢 洪 道 )采 用 1 4号 钢 筋 ( 直 径 4 4 cm) , 第 3 、 4 、 5 排 采 用 1 8 号 钢 筋 ( 直 径 5 7 C H I ) 。 设置约束系统 旨在控制重力墙与地基之间可能 出现的分离现象 , 防止土颗粒流失 , 土 一结构相互作 用分析结果证明设计满足要求 , 重力墙踵 瞬时分离 度小于 1 7 cm, 永久分离度 0 7 cm。这些分离度在 可接受范围内, 当最大可信地震发生时 , 重力墙能保 持大坝的完整性 。考虑到重力墙基座和地基之间存 在残余分离 , 设置了止水系统 , 防止土颗粒沿墙与地 美国 M 弗瑞斯特 等美国加利福尼亚卡拉维拉斯大坝重建工程 基分离裂缝流失 , 止水系统沿重力 挡墙地基砂岩 中 开挖的脚槽布置。 5 2原坝地震变形及其对取水 口的影响 卡拉维拉斯新坝设计要求利用 3个已有的取水 口作为水库排水设施。可以想见 , 在强地震作用下 , 原坝残 留坝体会发生液化 , 导致上游部分坝体大变 形 。由于原坝体中含有可液化物质 , 上游坝脚处滑 坡堆积物靠近取水 口和排水部位 , 而且原坝和水库 靠近卡拉维拉斯断层 , 当断层发生大地震时 , 强烈的 地面运动可导致取水口和排水部位堵塞。 为评价地震对取水 口和排水设施 的影响, 曾考 虑开展定量分析 , 但 由于以下原因而未实施 。 ( 1 )由于三维几何形状非常复杂 , 需要对原坝 体和滑坡体物质分区 , 分别提 出物理力学性质 , 存在 很多的不确定性 。 ( 2 )分析的精度很低, 价值有限, 为此采取定性 分析方法评价 , 考虑 了很多因素 , 如取水 口和排水的 高程以及其之 间与原坝和滑坡体之 间的距离 、 1 9 1 8 年滑坡体向上游的最初滑动距 离、 原坝上游 的河谷 地貌以及原 坝是否会发生大变形 的早 期研究结果 等 。 根据定性分析, 可以得 出如下结论 : ( 1 )位于高程 2 2 1 6 m的取水 口3不可能被堵 塞。 ( 2 )高程 2 1 3 m的取水 口2被堵塞的可能性很 小。 ( 3 )高程 2 0 2 2 5 m 的取水 口 1被堵塞 的可能 性较低。 ( 4 )高程 1 8 3 5 m的排水有可能被堵塞。 基于这些结论 , 最 终设 计方案包 括在高程 2 1 2 m穿越原坝的引水渠设置上游倒拱 , 在取水 口2 、 3 和引水渠之间设置小型堆石戗道 , 堆石戗道的高程 2 1 8 2 2 2 5 m, 其作用是阻挡变形体 , 避免堵塞取水 口 。 本文主要讨论了卡拉维拉斯大坝重建工程 的设 计方案 , 认为需要考 虑最大可信 地震发生时大坝可 能遭遇的地面加速度 峰值 。目前该坝正在建设 中, 计划 2 0 1 8年年底完工。 ( 孟 令钦 马贵生 自耘编译 ) 美国积极推动 巴基斯坦迪阿莫巴沙水 电站项 目 美 国国际开发署( U S A I D) 承诺提供 2亿美元用 以支持 巴基斯坦迪阿莫 巴沙 ( D ia me r B a s h a ) 水 电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