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临床分析_第1页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临床分析_第2页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临床分析_第3页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临床分析_第4页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临床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长期发热( FUO)患儿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地总结分析符合 FUO 诊断标准的患儿 118 例。结果 118 例中明确诊断有 107 例,确诊率为 90.7%,未能确诊 11 例( 9.3%)。确诊病例中,感染性疾病 33 例( 30.8%),结缔组织病 44 例( 41.1%),肿瘤及瘤样病 14 例( 13.1%),其他疾病 13 例( 12.1%),伪装热 3例( 2.8%)。最终确定诊断的方法分别为:血清学和 (或 )细菌学检查 75 例,占 70.0%;组织活检 13 例,占 12.1%;骨髓检查 9 例,占 8.4%;影像学检查 7 例,占 6.5%;肌电图、肌酶谱检查 2 例,占 1.9%;尸检 1 例,占 0.9%。结论 根据临床经过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明确 FUO中的大多数病例的病因诊断;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是本组FUO 的主要病因。 【关键词】 发热,原因不明 诊断 回顾性研究 A clinical analysis of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DONG Mei, SUN Xiujing, WEI Mi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Beijing 100730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and diagnostic methods of fever of unknown 2 / 9 origin (FUO).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18 patients with FUO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definite diagnosis was finally made in 107 cases. Among them 33 cases (30.8%) were caused by infectious diseases; 44 cases (41.1%) were caused by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14 cases (13.1%) were due to tumors and 13 cases (12.1%) were due to other diseases. Three cases (2.8%) had artificial fever. Causes for 11 cases were still unknown after hospitalization.Conclusion Most of the patients with FUO could be diagnosed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course and necessary aided examinations.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tumoroid diseases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FUO in this group. 【 Key words 】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Diagnosis Retrospective studies 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 FUO)是儿科的疑难病症,定义为发热持续 2 周以上,体温 37.5 1,其病因诊断常常成为困扰儿科医师的难题。为探讨 FUO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我们对近 10 年在我科收住的 FUO 病例进行分析,并加以讨论,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3 / 9 一、对象 选择从 1988年 7 月 1日 1998年 6月 30日在我科收住并符合 FUO 诊断标准的患儿 118 例。 118 例中男 63 例,女 55例;平均年龄 8.7 岁 ( 9 个月 15 岁),平均热程 8.6 个月( 15 天 9 年)。本组患儿均以 FUO 为入院诊断。 二、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入选对象的病因及确诊的最终诊断方法。 结 果 一、确诊病例的最终诊断方法 118 例中根据临床过程和有关检查明确诊断 107 例。获得确诊的最终诊断方法:血清学和 (或 )细菌学检查 75 例,占 70.0%;组织活检 13 例,占 12.1%;骨髓检查 9 例,占 8.4%;影像学检查 7 例,占 6.5%;肌电图、肌酶谱检查 2 例,占1.9%;尸检 1 例,占 0.9%。 二、病因分类(表 1) 表 1 118 例不明原因长期发热患儿的病因分类 病 因 例数 病 因 例数 感染性疾病 33 肿瘤性疾病 14 4 / 9 EB 病毒感染 14 淋巴瘤 6 呼吸道感染 12 白血病 4 结核感染 2 神经母细胞瘤 3 伤寒 2 椎管内肿瘤 1 感染性心内膜炎 2 其他疾病 13 CMV 感染 1 坏死性淋巴结炎 4 组织细胞增生症 3 结缔组织病 44 先天性免疫缺陷 2 STILL 病 22 脂膜炎 1 少年类风湿性关 节炎其他型 10 溃疡性结肠炎 1 全身性红斑狼疮 8 肾性尿崩致脱水热 1 皮肌炎 2 药物热 1 风湿热 1 伪装热 3 多形性红斑 1 未明确诊断 11 在明确诊断的病例中,感染性疾病占 30.8%,平均热程 1.0 个月( 15 天 2.5 个月)。其中 EB 病毒感染 14 例,占感染性疾病的 42.4%,经血嗜异凝集试验及特异抗体测定确诊。 14 例中,男 8 例,女 6 例,平均年龄 10 岁( 6 14岁),平均热程 40 天( 20 65 天)。临床表现有颈淋巴结肿大 8 例,占 57%;咽峡炎 9 例, 占 64%;肝脾肿大 5 例,占36%;皮疹 5 例,占 36%; EB 抗衣壳抗原抗体 IgM( VCA/IgM)5 / 9 阳性 11 例,占 79%;血嗜异凝集试验阳性 7 例,占 50%;丙氨酸转氨酶 (ALT)升高 5 例,占 36%,白细胞升高 5 例,占36%。入院前均经两种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其次为呼吸道感染 12 例,平均年龄 7.9 岁( 2 14 岁),平均热程 1.3 个月( 0.5 4 个月)。其中上呼吸道感染 4 例,链球菌感染后状态 7 例,支原体肺炎 1 例。感染性疾病中另有结核 2 例,均有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伤寒 2 例,其中 1 例发病 10 天内,查血肥达试验阴性,因除 发热外无其他症状故未再复查,以至 40 余天入我院时复查才确诊。 非感染性疾病占 69.2%,平均热程 12.9 个月( 15 天9 年),其中结缔组织病 44 例( 41.1%),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全身型( STILL 病) 22 例,占结缔组织病的 50%。 22 例中男14 例,女 8 例;平均热程 1 年 7 个月( 15 天 9 年),平均年龄 8 岁 5 个月( 1 岁 8 个月 13 岁),均有关节痛、皮疹及白细胞 10109/L ,其中 50%的患儿白细胞 20109/L ,淋巴结肿大 9 例,肝脾肿大 6 例,心包积液 1 例,血清自身抗体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经除外其他疾病后确诊,泼尼松及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有效。 肿瘤及瘤样病 14 例( 13.1%),其中男女各 7 例,平均年龄 7 岁 8 个月( 2 岁 2 个月 14 岁),平均热程 5 个月( 15天 1 年 8 个月)。临床表现中有进行性贫血 11 例,明显淋6 / 9 巴结肿大 6 例,肝脾肿大 9 例,肢痛及关节痛 5 例。 8 例在外院进行过骨穿刺及淋巴结活检,其中 3 例淋巴瘤经多次骨穿刺及淋巴结活检仍未确诊。 1 例神经母细胞瘤男孩 4 岁,因腿疼按结缔组织病用激素及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半年无效,后经影像学及骨穿确诊。 其 他疾病 13 例( 12.1%),其中坏死性淋巴结炎 4 例,经淋巴结活检确诊。此 4 例中男女各 2 例;平均年龄 12.5岁( 11 14 岁),平均热程 42 天( 20 天 2 个月),均有颈淋巴结肿大,白细胞低于 6.0109/L ,其中 3 例低于3.0109/L 。 1 例用激素治疗后退热,其余 3 例自行退热。 3例组织细胞增生症均为 4 岁以下年幼儿,有极度肝脾肿大及中、重度贫血。 3 例分别经淋巴结活检、骨穿刺及尸检确诊。 3 例伪装热,女 1 例,男 2 例;年龄 12 13 岁;热程1 3 个月。临床表现食欲好,精神佳,夜间不发热;各项辅助检查结果 正常;抗生素治疗无效。经严密观察体温并除外其他疾病后确诊。 未明确诊断 11 例,占 9.3%。其中 3 例住院时间过短,未能全面检查; 3 例拟诊结缔组织病,但因实验室证据不足,故未予治疗,热退后出院; 3 例一般化验检查无异常发现,自行热退; 2 例怀疑肝病,因家长拒绝肝穿刺而未能确诊。 讨 论 本组 118 例 FUO 患儿明确诊断率为 90.7%,稍高于国7 / 9 外报道 2。国内外报道均认为感染性疾病是儿童 FUO 的主要病因 3。 Dechovitz 1968 年报道,占 FUO 的 45%, 1994年 Chantada 等 2报 道为 36%,而且主要是呼吸道感染。本组感染性疾病虽居第二位,但检出率与国外相似,其中 EB病毒感染占首位。 EB 病毒感染是小儿 FUO 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除发热外还有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及异形淋巴细胞升高(发病 2 周内),检测抗 VCA/IgM 能辅助诊断,血嗜异凝集试验有诊断价值 4。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应首先除外伤寒、结核等疾病。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小儿伤寒的临床表现变得不典型。本组 1 例因无典型临床表现而未能随访血肥达试验,以致发病 40 天仍未确诊。近 10 年结核感染在成人和儿 童中均有上升趋势,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是小儿患结核病的重要特点,本组 2 例结核患儿均具备此点。 结缔组织病在本组病因中占首位。此类病因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故早期经常不能被诊断。 Citera 等 5认为STILL 病是儿童期结缔组织病中引起 FUO 的最常见的原因,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关节痛、皮疹、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血沉快、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抗核抗体及类风湿因子阳性者少见,诊断需要发热及关节症状持续 6 周,并除外其他病因,还应注意 STILL 病可能会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结缔组织病,故应长期随访。 8 / 9 肿瘤及瘤样病在儿童 FUO 中占有一定比例,在本组占13.1%。因其严重危害儿童生命,故更需引起重视。此类病早期常不易诊断 6,尤以不典型的淋巴瘤诊断更为困难,本组 3 例淋巴瘤经外院多次骨穿刺及活检未能确诊。分析本组临床特点, 79%有进行性加重的贫血, 43%有明显淋巴结肿大, 64%有肝脾肿大,故对 FUO 伴有贫血、淋巴结及肝脾肿大患儿应及时骨穿及淋巴结活检,必要时需多次重复检查才能确诊。对有肢痛的年幼患儿,应考虑除外神经母细胞瘤。 坏死性淋巴结炎是近年发现的儿童 FUO 的病因 7,此症是一种免疫反应性疾 病。临床以淋巴结肿大(与发热同步)、白细胞减少为主症。组织学以淋巴结内广泛凝固性坏死伴组织细胞反应增生而无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点,抗生素治疗无效,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淋巴结活检。在儿童 FUO 诊断中应提高对此症的认识。 其他一些少见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肾性尿崩症等都能引起长期发热,可分别根据伴随的症状进行相应的检查而确诊。 最后,诊断中应注意青少年心理问题,防止漏诊伪装热。 作者单位: 100730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儿科 9 / 9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胡亚美 ,江载芳,主编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第 6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264-266. 2 Chantada G, Casak S, Plata JD, et al. Children with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in Argentina: an analysis of 113 cases. Pediatr Infect Dis J, 1994, 13: 260-263. 3 Michael LM, Ilona S, Ram Y, et al. Fever of unknown origin. Pediatr Clin North Am, 1995, 42: 999-1015. 4 李祥民 .儿童 EB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