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五年高考语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一九九五年高考语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一九九五年高考语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一九九五年高考语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一九九五年高考语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一九九五年高考语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武国屏 山西 内容 1995 年高考语文试卷总体框架稳定,测试内容比较科学地反映了学科的内容联系和基本规律,题型结构、赋分比例、试卷长度、最低书写量等项指标都有很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全卷题量适中,除作文题外的 31 道试题中,难易题比例适当,从而保证了试卷总体难度的适宜和稳定。 1995 年高考语文试题以其测试目标明确,注重应用性,突出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特色,较好地处理了考查基础知识和考查各种能力 识记、理 解、分析、应用、综合 的关系,考查语言和考查文学的关系,考查低层次能力和考查高层次能力的关系;并且创意设问角度新颖,表述平实、准确。干扰项设置巧妙、隐蔽,使多数题目拥有理想的区分度。应该说是一份较好的选拔性考试试题。 一、语基试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语基试题包括第一大题和第五大题,主要考查掌握和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和现代2 / 6 汉语句子的表达能力。两题共 42 分,占总分的 28%。在 400份抽样试卷中,两题得分率分别为 %、 %,及格率为 %、 %。 1.紧扣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科考试说明,兼顾语文教学的各项目标,着眼于应用,突出对能力的考查,是第一大题的显著特点。 11 个小题,既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 从考生答卷情况来看,有几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第一,忽视字词基本技能训练的倾向亟待改变。第 1 小题考查内容包括容易混淆的多音多义字,如“拓”、“殷”、“屏”等;容易读错的字,如“畸形”的“畸”;容易写错的字,如“重叠”的“叠”。这类考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知识的综合 运用能力的。此题得分率低,为 19%。再如考查成语使用的第 4 小题,虽然选项中的四个成语“无所不为”、“半斤八两”、“首当其冲”、“想入非非”,常见常用,学生并不陌生,但由于未能结合语境把握它们的确切含义和感情色彩,相当多的考生还是误选了错项。此题得分率极低,仅有 %。 第二,辨析病句的能力亟待提高。第 7 小题是辨析句子正误的。 A、 B 项错在动宾搭配不当,不合逻辑,如“安排问题”、“研制开发新技术”。 D 项错在“演奏”、3 / 6 “演唱”之前缺少主语。应在“既无演奏,也无演唱”之前加主语“现代人”,使句意明确。 上述错误,只要考生运用学过的语法知识对选项逐一加以分析并不难发现。然而,遗憾的是此题得分率不高,仅 33%。看来识别句子正误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学生阅读视野亟须扩大。 第 8、 9、 10 各题考查学生古代文化常识和中外作家、作品知识的掌握情况;第 11 小题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这些题目虽然难度不大,但还是有部分考生不能得分。这反映了学生知识面狭窄。建议有条件的学校,举办文学讲座或开设“名著介绍”、“古诗词鉴赏”等选修课,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2.第五大题的特点是 实用性强。无论是需要填出的名句,还是需要修改的便条,抑或需要依据资料续写的句子,都有着极强的实用性。考生按照要求完成了,且完成的好,说明他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强;反之,则说明他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差。 选填名句,五句中有三句 1、 2、 5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过,对大多数考生来说,考题不难、因此得分率高达 %,但也有少数考生该得的分得不到。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名句识记不牢,或对句意理解有误,因而随意填写,如把“ 不以乐乎”写成“不亦乐乎”、“不亦说乎”;4 / 6 把“不以规矩”写成“不依规矩”、“没有规矩”等。二是错别字造成失分。如写错“灵犀”的“犀”,把“规矩”写成“规距”,把“满招损”写成“满遭损”等。看来,中学的背诵训练要坚决反对不求甚解的学风,不懈地减少和消灭错别字,仍是中学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 30 和 31 题是以写作角度考查改错和造句能力的。第 30 题要求考生修改一张用词不得体的便条。此题创意新颖,要求提高。过去同类型题目只要求识别用词的正误,现在则不但要求识别,而且要求改正。有的考生因不能准确辨析,误 将得体的词语反而改得不得体,如把“约”改为“请”,把“谈”改为“商议”;有的虽能找出不得体之处,却改得欠妥,如把“磋商”改为“告知”、“共商”;有的则不按照题意要求修改词语,而是改动句子,如把“现决定改期”改为“现不能去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反映了考生按要求修改不得体用词的能力较差。第 31 题的问题,以第 2处续写居多。此处须按年份分段写清男性和女性职工的增长率,用比较的方法说明“妇女就业的增长率越来越高于男性”;而近 70%的考生因审不清题意要求而不能得分。他们或只用百分率表述女性就业增长情况,而忽略男性 ,未作比较;或看不出年份分段的规律,概括不出“前七年”、“后七年”这样精炼的词语,所以只好照抄资料原文,内容表述虽然正确,却因字数大大超过而失分;也有的不是就女职工的增长5 / 6 率,用作比较的方法续写句子,而是就这种情况反映什么加以说明,结果与下文语意重复,不相连贯。当然,也有因数字的表述与书写不正确、不规范而失分的。凡此种种,都说明考生的现代汉语表达能力还有较大缺陷,这方面的训练亟待改善和加强。 二、现代文试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三、第四大题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所选材料 既有科技短文,又有人文类读物。与往年不同的是,结构上有所调整。考查阅读科普类读物能力的第三大题,全部采用选择题形式,放在第卷中;考查阅读人文类读物能力的第四大题,则仍归属于第卷。 现代文试题着重考查了学生理解词语、把握文中关键语句、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和材料、划分段内层次、概括段落大意、分析文章中心等能力。从选材内容和设题来看,科技短文难度与去年持平,人文类读物难度则有所下降。但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在 400 份抽样试卷中,第三大题得分率为 %,及格率为 %;第四大题得分率为 %,及格率则为零。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缺乏整体把握文意、概括全文主旨的能力。 第三大题第 23 题让考生选择标题的正误,实际上6 / 6 是考查学生提炼概括主题的能力。标题是文章内容的提炼和概括,体现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想。通观全文,使用的大多是“可能”、“如果”这样一些带有推测、假设性的词语,最后的结论也是未知的,不明确的。那么,制作标题时,就只能采用未肯定语气,而不宜采用肯定语气。此题难度并不大,但得分率仅有 %。这说明学生还缺乏总结文章大意的能力,应引起今后教学的注意。 2.缺乏清晰周严的理性思辨能 力和准确简炼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大题从总体来看,不偏不怪,难度适宜,但成绩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