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阳原县三马坊地区温泉井成井工艺探讨.pdf_第1页
河北阳原县三马坊地区温泉井成井工艺探讨.pdf_第2页
河北阳原县三马坊地区温泉井成井工艺探讨.pdf_第3页
河北阳原县三马坊地区温泉井成井工艺探讨.pdf_第4页
河北阳原县三马坊地区温泉井成井工艺探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 6卷第4期 2 0 1 0年 7月 地 质 与 勘 探 GE0L0GY AND EXPL0RAT1 0N V o 1 4 6 N o 4 J u l y , 2 0 1 0 河北 阳原县三马坊地 区温泉井成井工艺探讨 景 龙 , 王彦静 , 赵丽梅 , 常林祯 ( 1 河北 省地矿局第 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沧州0 6 1 0 0 0; 2 河北柳江 盆地地质遗迹 国家级 自然保 护区管理处 , 秦皇 岛0 6 6 0 0 0 ) 摘要 河北省阳原县三马坊地 区地热资源条件优越 , 该地 区多年来施工温泉井较 多, 但成功者 无几, 即使成井亦无法实现井1 :7 关闭, 造成资源浪费。工程 实践中通过分析以往成井存在的问题, 采用 了三开成井的施工工艺。通过准确把握一开深度, 将 + 2 7 3 m m表层套管下入至高压热储层上部的稳定 隔水段后水泥封 固, 经试压检验确保管外封闭牢 固; 二 开通 过加 大泥浆 比重 力求平衡钻进 , 钻进 后期 以 涌水限量为依据准确把握时机抢下 b 2 1 9 m m技术套管; 三开以安全钻进为前提 , 以涌出颗粒大小为依 据, 采用清水钻进适时完井, 从而实现增产。最终本井顺利完工, 井口安全关闭。 关键词 三马坊地热资源 温泉井成井工艺 中图分类号 P 6 4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4 9 5 5 3 3 1 ( 2 0 1 0) 0 4 0 7 1 6 0 6 J i n g L o n g , Wa n g Y a n - j i n g , Z h a o L i me i, C h a n g L in - z h e n R e s e a r ch o n w e l l co mp l e t i o n t e ch n o l o - g y o f h o t - s p r i n g w e l l s in t h e S a n ma f a n g a r e a o f Y a n g y u a n C o u n t y , He b e i P r o v in ce J Ge o l o g y a n d E x p l o r a t io n 。 2 0 1 0 , 4 6 ( 4) : 0 7 1 6 - 0 7 2 1 1 前言 2 地质概况 河北省阳原县三马坊地区地热资源条件优越 , 钻深 2 0 0 m左右时水温即可达 4 0 q C 左右 。该泉水 中 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对健身祛病有特殊疗效。 阳原泥河湾被誉为“ 人类 的东方故乡” , 在泥河湾文 化旅游大产业背景下 , 开发本 区地热资源 , 发展洗 浴、 种植、 养殖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 这将更加有利 于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由于成井工艺缺陷 , 该区以往成井 自流不可关 闭, 资源浪费极大。9 0年代闭井压力为+ 6 0 m( 高于 地面) 左右( 阳原 J 0 0 7井 , 1 9 9 1 ) , 到 目前压力降至 + 3 0 m 左 右 ( 阳原 Z K 1井 , 2 0 0 9 ) , 下 降 速 率 达 1 5 m a 。为此地方政府委托河北省地调 院对该 区 进行全面的资源调查及规划 , 并在此基础上 由我队 施工完成 Z K 1探采井 , 要求创新成井工艺 , 实现井 口可开可闭, 为后期资源合理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2 1 地质构造 阳原县三马坊地热 田位于马市 口一 松枝 口大断 裂和桑干河断裂交汇处 的西北侧, 属四级构造单元 天镇台穹 内。根据地质分析 , 马市 口一 松枝 口大断 裂具有继承性活动, 断层北端为实测, 断层面向北东 倾 , 属正断层 , 其它部位 被第 四系沉 积物覆盖 ( 图 1 ) , 根据多波段卫 星像 片资料判释和推测 ( 河北省 地矿局 , 1 9 8 9 ) , 桑干河断裂走 向北东 , 属祁 吕系桑 干河压性断裂带 , 控制着阳原盆地的生成与发展 , 具 有南侧上升: I L N下降的活动特征 , 挽近显张性 , 上覆 第四系厚度一般在 1 0 0 3 0 0 m。 2 2 地层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 Z K 1取心结果 , 施工地第四纪地层为 : 0 6 m为粉质粘土; 6 4 8 m为砂卵砾石 , 局部夹泥砾石 , 为河流相 沉 积 ; 收稿 日期 2 0 0 9 1 1 2 2 ; 修订 日期 2 0 1 0 0 6 2 1 ; 责任编辑 郑杰。 第一作者简介 景龙 ( 1 9 7 8年一 ), 男 ,助理工程师 , 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 网络教育 中心 , 探 矿工程 、 水 文地质工程地质专 业 , 现 主要从事岩心钻探 、 地热钻井工程 、 水文地质工程技术及施工管理工作 , E ma il : j i n g _ l o n g d 1 6 3 co rn。 71 6 第4期 景龙等: 河北阳原县三马坊地区温泉井成井工艺探讨 图 1 三马坊地区构造略图 F ig 1 S imp l ifi e d s t r u ct u r e m a p o f S a n ma f a n g a r e a 1 一 大断裂 ; 2 一 一般断裂及推 测断裂 ; 3 一 断 陷盆地 ; 4 一 温泉井 及编号 ; 5 一 河流 ; F 1 一 马市 口一 松枝 口大断裂 ; F 2 1 桑干河断 裂 ; F 2 2 一 蔚县 延庆断裂 ; F 2 3 一 下花园断裂 1 一 ma j o r f a u l t ; 2 一 g e n e r a l f a u l t , o b s e r v e d a n d i n f e r r e d ; 3 一 f a u l t e d - d e p r e s s io n b a s in; 4 一h o t -s p ri n g we l l a n d n u mb e r ; 5一fi v e r : F1 一 Ma s h ik o u S o n g z h ik o u f a u l t ; F 21 一S a n g g a n h e f a u l t ; F 2 2- Yu c o u n t y Ya n q in g f a u l t ; F 2 3 一Xia h u a y u a n f a u l t 4 81 4 9 m为浅灰绿色为主, 局部浅棕色粉质粘 土与淤泥质粘土互层 , 为典型的“ 泥河湾组 ” 。1 4 9 m 以下为泥砾石 、 角砾石层 , 其成分主要为燧石块 、 燧 石条带 白云岩类 以及经 变质重结 晶的燧石角砾岩 类 , 一般碎块大小 2 5 6 0 m m左右 , 大者达 1 0 0 9 0 x 5 0 ra m( 图 2 ) , 孔隙较大, 可视为裂 隙状。角砾岩底 界未揭穿 , 根 据地 震 勘探 , 井 位处 底 界埋 深大 于 2 0 0 m, 基底为太古 界片麻岩 。该层 为高压承压水 , 水温 4 0 左右, 是本 区利用热储 , 该 区所成温泉井 均是 在揭 露 本 层 自流 后 终 孔 , 单 井 自流 量 均在 1 0 0 m h以上 。 在桑干河断裂的控制下, 于北西 向的马市 口一 松枝 口大断裂交汇处的长城系燧石条带 白云岩 内裂 隙发育 、 岩石 破 碎, 形成 热水 上 涌通 道 ( 魏洪 章 , 2 0 0 6 ) 。西北部山区接受 的大气降水沿断裂破碎带 缓慢深循环加热 , 溢出基岩后赋存于第四系泥河湾 期砂砾石层及断裂接触带 的角砾岩堆积物中。由于 上部隔水覆盖层厚度大, 封闭了基岩热水的上移 , 形 成了高承压水 , 承压水头可达数 十米。上部隔水层 底板 一旦 揭 穿, 井水 自流不 可控 , 可将井 底 直径 l O O m m的角砾冲出井外。 一 一 图 2 角砾碎块及岩屑( 阳原 Z K1井, 2 0 0 9 ) Fig 2 Br e ccia bl o ck a nd de br is 3 以往成 井工 艺分析 3 1 以往成井情况 该区现有 4眼温泉 自流井 , 总涌水量在 5 0 0 m h左右。由于成井工艺不完善 , 井 口无法关闭。 施工 区有废弃 井 3眼 ( J 0 0 7井 、 J 0 0 8井 、 J O l O 井 ) , 虽不能合理使用 , 但仍具有一定的 自流量。当 时 , J 0 0 8井钻进 出现大量 涌水时方下 管, 下管不到 百米 , 水 流冲蚀井 口坍塌使钻机沉 陷形成直径 4 3 m 的水坑。J 0 0 7井成井 自流几年后关闭井 口时 , 水从 管外急速流出, 将管周围泥砂 冲出, 瞬时井 口成坑而 被废弃 。目前成坑的废弃井成为当地的安全隐患。 3 2 以往成井工艺分析 根据笔者调查 , 以往井施工的基本程序为: 当钻 进至含水角砾石层 自流时 , 再将 井壁管下人 ( 多数 采用铸铁管) , 管外投人大径骨料固定 , 上部采用粘 土球封填至井 口。这种施工方法 主要存在 以下问 题 : ( 1 )外部大径骨料封填 , 形成下部承压水在管 外环隙中流动的过水通道。一旦闭井 , 底部承压水 便会顺管外流出, 涌水冲蚀围填粘 土及上部 2 5 m处 砂卵砾石层 , 造成井周围垮塌( J 0 0 7井因此损坏) 。 ( 2 )施工风险较大。钻进至底部角砾石层必然 发生井涌 , 且涌水量会逐渐增大而不可控。在涌水 状态下特别是瞬时涌水增大时水流冲出大量地层角 砾 ( 图 1 ) , 极易造成施工事故 ; 同时涌水冲蚀上部地 层 , 容易冲蚀井壁坍塌。 ( 3 )以往施工 只下一级套管 , 只能形成井底进 水通道 , 单井涌水量受限, 且流量有降低之势。 ( 4 )采用该种井结构, 水井一旦毁坏 , 井 口不能 71 7 地质与勘探 封闭, 井周围必然被冲蚀塌方形成水坑。 4 改进后的成井施工实践 4 1 施工设计 4 1 1 成 井结构设 计 总结以往该区成井经验和失败教训 , 亦参考类 同地质特征条件下一些兄弟单位施工经验 , 采用三 级孔 径成 井 ( 常 璐 , 1 9 8 7 ; 张 晓延 等, 2 0 0 4 ; 王伟 , 2 0 0 8 ) 、 表套水泥封 固( 高振 东, 2 0 0 3) 、 井 口三通 控 制( 林化岭 , 1 9 8 4 ) 的井身结构 ( 图3 ) 。 0 m 2 5 m 图 3 Z K1 井成井结构示意图 Fig 3 Sk e t ch s ho wing s t r uct ur e o f t he co mpl e t e d we l l ZK1 该井结构 的可行性在于: 采用水泥将上部表套 管与地层固结 , 保证安全关闭井 口且管外密封不涌 水; 上部井管护壁 , 在底部承压层钻进更安全 ; 井一 旦报废井 口稳定不塌陷成坑。 71 8 4 1 2施 工 3 - 序 设 计 施工工艺 流程 : 小径取 心至角 砾层一 测 井一 b 3 8 0 mm扩 孔 ( 确 定 表 套 管 下 人 位 置 ) 一 下 人 q b 2 7 3 m m表套管 固井一候凝 、 井 口处理一试压一调 整泥浆一二开 2 4 5 m m全面钻进一抢下人 b 2 1 9 mm 技术管( 底部开窗) 一采用 b 1 5 2 m m钻头清水三开 完井。 施工关键技术 : 一开套管下人位置是关键, 保证 在揭穿热储前将表层套管下人并 固井 , 同时要试压 检验 ; 二开必须调整 泥浆 性能 ( 常永生, 2 0 0 0 ; 秦 沛 等 , 2 0 0 5 ; 魏文忠等 , 2 0 0 6 ) , 在施工现有条件下力求 平衡钻进 , 同时适时观察井 口涌水变化掌握适当时 机抢下技术套管; 根据涌水大小合理控制三开进尺 , 保证安全完井。 4 2 施工实践及主要技术措施 4 2 1 表套管的下入及封固 表层套管的安全 下入及有效封 固是成井 的关 键 , 该工序的主要 目的是封固上部地层 , 为后续施工 做准备。 我们在下人表套管之前进行 了钻探取心 , 小径 揭露出含水角砾层顶界( 1 4 9 m) 后停钻 , 通过岩性对 比, 在含水层上部选择座管地层在 1 4 5 m1 4 9 m段 , 该段为稳定 完整 的粘土层 , 致 密结构 。然后采 用 b 3 8 0 m m钻头扩孔至 1 4 5 m下管。 井管安全到位后进行 了全井段水泥固井 , 候凝 期间完成井 口法兰焊接工作。3天后钻穿水泥塞试 压达到 2 MP a 不降, 可以确定 固井合格 , 从而可保证 成井后期安全封闭井 口。 4 2 2二开钻进及下管 在地层与井眼之间的压力系统 中, 有地层压力 P 同时井 内钻井液柱对地层有井底压力 P ( 谢南 屏 , 1 9 9 7 ) 。二开钻进如果 P 增大时 , 就会出现涌水 破坏泥浆体系 , 当 P p P 时 , 甚至出现井壁坍塌以 致无法下管成井 。因此须在钻进中控制泥浆比重 , 力求实现平衡钻进 , 保证安全施工。 ( 1 )井壁平衡计算 相关井壁平衡的计算如下 : P 。 =P d+9 8 1 p H ( 1 ) P f =P p ( 9 8 1 H) ( 2 ) 式 中: P p - 地层压力 ; 第 4期 景龙等: 河北阳原县三马坊地区温泉井成井工艺探讨 P 一 闭井井 口压力 ; P m l - 井筒中液体密度 ; 日一 井深( m) , 按 1 5 0 m计 ; P 一 平衡地层所需钻井液密度, 经计算泥浆 比 重至少达到 1 2 5方可达到平衡钻进。 现场采用 了重晶石粉及纤维素加 重泥浆 比重 ( 黄伯皋 , 1 9 9 4; 鄢捷年 , 2 0 0 1 ) 实现平衡钻进。 ( 2 )下管时机确定 依据现场条件 , 井 内涌水状态下确保 泥浆 比重 达到 1 2 5以上是很困难 的。普通水井装备没有井 控设备。施工现场 只能利用现有 条件增大泥浆 比 重 , 减少涌水量 , 在安全涌水量内将井管下人到位。 因此掌握下管时机是二开施工的关键。 下管时机 的确定 : 可 以使地层在二开钻进 时具 有一定 的涌水量 , 只要涌水携带出的角砾 、 岩屑不致 引起坍塌 , 保证开窗滤水管进入主要 涌水段 即可。 显然决定上述施工隐患的即为井 内自涌量大小。涌 水层内岩性为断层角砾岩碎块 , 钻进 中形成 的井壁 是由大小级配的角砾石“ 堆砌” 而成 , 其 中要保证井 壁稳定实际是保证 “ 堆砌体” 的骨架颗粒 不发生位 移。骨架颗粒在井底的受力是十分复杂 的, 可以进 行简易判定 : 以井内涌水量不足 以携带 出骨架颗粒 的流速为涌水控制 限量。涌水量增大时 , 水流携带 的颗粒增大增多 , 井壁容易失稳。由此可见 , 涌水限 量的确定是二开下管的关键 。根据式( 3 ) 静止液体 中岩屑颗粒下沉速度及式( 4 ) 计算如下( 王世光等, 1 9 8 7 ) : = K d 。 ( P 一P ) P ( 3 ) 式 中: 一 岩屑颗粒在液体中的下沉速度( m s ) ; 一 颗粒的形状系数 , 球形取 5 1 1 , 不规则形 取 2 5 4, 由于多数颗粒呈不规则状 , 按 3 5 4计取; d 一 岩屑颗粒直径 ( 骨架 颗粒粒径) , 根据地层 结构 , 以大于 0 0 1 m的颗粒为骨架颗粒 ; 式中: P 一 岩屑密度( 为 2 6 5 0 k g m ) ; p 一 液体密度( 比重 以 1 0 5计) 。 Q= S ( 4 ) 式中: Q 一 井 内涌水限量 ; S 一 过水截面积。 经计算 0 0 1 m 的最小骨架颗粒 在静水 中的下 沉速度为 0 4 3 m s , 即当涌水流速大 于此 限量时骨 架颗粒即开始被水携带上涌。由( 4) 式计算 , 当井 内稳定涌水量达到 7 3 m h时必须停钻下管 。 ( 3 )井管设置 二开技术管是在钻进涌水达到下管限量时及时 抢下 , 因此井管须达到安全护壁 、 下入快捷可靠 的要 求。目的层的断层角砾碎块个体粒径较大, 因此现 场采用条缝式滤水 管 , 条缝孔 隙率控制 在 1 6 左 右, 缝 口宽度控制以可阻挡地层骨架颗粒为宜 , 选择 缝宽为 1 0 _+ 2 mm。同时保证表套管 ( + 2 7 3 mm) 与技 术套管 ( + 2 1 9 mm) 重叠不小于 1 0 m, 重叠段橡胶止 水封闭( 见图 2 ) 。 二开技术管 由井壁管 和条缝滤水管组成 , 整体 长度 1 8 m焊接下人 。由于技术管重量较轻 , 采用反 丝接头连接不 易脱扣 , 借鉴 兄弟单 位 的施 工经 验 ( 刘文新等 , 2 0 0 8 ) 应用挂管结构完成二开套管的下 入 。 ( 4 )施工过程 二开配置泥浆 ( 比重 1 1 0 , 粘度 3 8 s ) 扫水 泥塞 钻进至 1 5 0 m时便有涌水现象 , 提钻测 闭井压力 为 0 1 MP a , 自流涌水 3 m h 左右。增大泥浆比重重新 调整泥浆性 能( 比重为 1 3 0 、 粘度 4 2 s ) 进行 循环。 由于现场条件 , 泥浆循 环后 比重 只能达 到 1 1 5, 基 本可以平衡钻进 。当钻进 至 1 5 3 2 5 m时 自流量增 大 , 现场通过简易方法 ( 杨德寿等 , 2 0 0 7 ) 测定涌水 量可达到 8 4 m h , 已超出流速限量。此时已无法再 平衡钻进 , 现场立即提钻抢下井管 , 在 2 h内井管顺 利到位。 4 2 3 三 开增 产钻进 二开顺利下人技术管后流量不足 1 0 0 m h , 为 满足地方使用要求 , 施工中采用 + 1 5 2 m m牙轮钻头 三开钻进增产。三开钻进可 以使涌水层中的“ 堆砌 体” 重新分选 , 将小颗粒的砾石及泥砂排除, 将大颗 粒角砾进一步磨圆, 形成一个井底反滤层而增大涌 水量。但三开在破碎带钻进亦存在较高风险。 由前所述 , 涌水增大带动地层角砾上涌 , 在二开 下管完毕后 , 从井中冲出大量的角砾石及岩屑 即验 证了该现象。根据钻头、 钻铤与上部井管的级配 , 形 成的间隙最大不足 8 4 m m, 因此控制上返角砾颗粒 大小不能超过 8 0 ram是三开安全钻进的关键 。 实际钻进至 1 5 4 2 5 m时涌水量增大至 1 5 0 m 71 9 地质与勘探 h , 当时涌水携带的角砾明显增大 , 大者颗粒大小接 近 7 0 m m。将钻头提离孔底 1 0 m稳定 3 0 m in后再次 下钻探井底, 钻头 已无法下人。再行钻进憋跳钻剧 烈 , 向下钻进难度 明显增大。此时水量未减 , 可以判 断井底反滤层已形成 , 具备终孔条件。将钻具全部 提出, 井内涌水量再次增大。 4 3 成井效果 三开提钻后涌水浑浊, 水 中携带出大量的碎石 块 , 均呈棱角状。6 h以后涌水渐清 , 自流 2 4 h后变 清澈 , 未见大颗粒角砾, 一般携带 1 0 mm以下的岩屑 及细砾 , 4 8 h后水清砂净 , 水流稳定在 2 9 0 m h 。 水清砂净后安装井 口装置 , 按照设计进行 了放 水试验 , 最终安全封闭井 口, 测得 闭井压力为0 3 3 MPa 5 结论 Z K 1 井的施工工艺克服了该 区高压 自流热储条 件下成井难题 , 同时实现了井 口的有效关闭 , 可见采 用二开及三开的成井结构是可行的。由此可以总结 三马坊地区温泉井的成井要点: ( 1 )根据该区的地质条件 , 成井时必须在揭穿 高压层之前将表套管下人 , 利用水泥将管外封固, 同 时及时完成井口处理( 井 口法兰焊接等工作) ; 经试 压检验 固井合格后才能进行二开 , 由此保证关闭井 口时管外密封牢固。 ( 2 )二开必须保证技术套管安全、 快速下人至 断层角砾岩 内。钻进 时要合理 控制 泥浆 比重 , 力 求平衡钻进 ; 当平衡钻进难 以维持时 , 需 以涌水 限 量 ( 宜为 7 0 i n h ) 为指标把握下管时机 , 及时抢下 技术套管; 技术 管底部应 开窗 , 保 证进水 面积 , 设 置便捷 的挂管结构使井管快速脱开也是成井 的关 键 。 ( 3 )三开 的 目的是增 产 , 钻 进必须 保证 施工 安全。施 工 时要充 分 考虑 井管 与 钻具 的级 配间 隙, 以涌出碎石颗粒大小不至卡钻为依据判断钻 进的安全性 , 同时要 合理控制 进尺 、 勤提钻 , 确 保 安全完井。 沣 释 河北 省地 质调查 院 , 河北 省地 矿 局 第四 水文 工 程地 质 大队 2 0 0 9 河北省阳原县三马坊地 区地热资源勘察报 告 7 2 0 R e f e r e n ce s Bu r e a u o f Ge o l o g y a n d Min e r a l Re s o u r ce s o f He b e i P r o v in ce 1 9 8 9 Ge o 1 o g i ca l m e m o i r s o f H e b e i P r o v i n ce , B e i j i n g Mu n i ci p a l i t y a n d T i a n j in u n i ci p a l i t y M B e r i n g : G e o l o g i ca l P u b l is h i n g H o u s e : 5 8 0 ( i n C h i n e s e ) Ch a n g L u 1 9 8 7 W e l l d ril l in g a n d co mp l e t e t e ch n iq u e o f t h e Hu it a n g g e o t h e r ma l h o t w a t e r s u p p l y w e l l s J G e o l o gy a n d E x p lo r a t i o n, 1 1 : 6 9 7 O ( in C h in e s e w it h E n g l is h a b s t r a ct ) C h a n g Yo n g s h e n g 2 0 0 0 De f e n d in g a n d t r e a t in g wit h t h e co l l a p s e d ri l l b o l e J H y d r o g e o l o g y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G e o l o gy, 2 7 ( 3) : 5 6 5 7( 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t ) Ga o Z h e n d o n g 2 0 0 3 S u r f a ce a n ch o ri n g ma n u a l l y a n d p r a ct ic e in p e t r o l e u m d ril l i n g J We s t ch i n a E x p l o r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in g , 1 5 ( 4 ) : 7 9 8 0 ( 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t ) Hu a n g Bo g a o 1 9 9 4 S h a l l o w g e o t h e r m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we l l c o mp l e t i o n t e ch n o l o gy J E x p l o r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in g , 6: 4 4 4 5 ( 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t ) Lin Hu a l in g 1 9 8 4 W e l l c o mp l e t io n t e ch n o l o gy a n d p e r ma n e n t s t a g n a n t w a t e r o f g e o t h e rma l w a t e r b l o w w e l l J G e o l o g y a n d P r o s p e ct i n g , 1 1 : 6 6 6 7 ( 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bs t r a ct ) Li u W e n x in, Zh a n g C h a n gma o , Ba o Ho n g z h i 2 0 0 8 E x a min a t io n o f ca s in g a b u t me n t s ca l in g f a il u r e in HL S g e o th e rm a l w e l l a n d t h e p l u g g i n g me t h o d J E x p l o r a t i o n E n g in e e rin g , 3 5 ( 1 2 ) : 1 7 1 8 ( 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t ) Q i n P e i, Q i n J u u s h e n g , Z h e n g G u o h a i 2 0 0 5 G e o t h e rmy w e l l d r i l l i n g t e ch n o l o gy i n co n g l o m e r a t e r o ck s J E x p l o r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 3 2 ( 1 2 ) : 4 3 4 5 ( 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t ) Wa n g S hi g u a n g , Ca o Riz h a o, Z h o u Z h e n-s h e n g, Xiu Xia nmin, J ia o E n y u a n 1 9 8 7 E x p l o r a t i o n E n g in e e r in g ( 1 o w e r ) M B e i j i n g : G e o l o g i ca l P u b l i s h i n g H o u s e : 5 - 6 ( i n C h i n e s e ) W a n g W e i,2 0 0 8 Dif fi cu l t y o n d ri l l in g e n g in e e ri n g a n d it s t r e a t me n t me a s u r e a t H a n s h a n g o l d fie l d i n A n x i co u n t y J G e o l o g y a n d P r o s p e ct i n g , 44 ( 3 ) : 9 5 9 8 ( 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t ) W e i Ho n g z h a n g 2 0 0 6 Dis cu s s io n o n o rig in o f u n d e r g r o u n d h o t w a t e r in Z h a n g J i a k o u J C o a l G e o lo gy o f C h i n a , l 8 ( 4 ) : 3 8 4 1 ( 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bs t r a ct ) We i We n z h o n g , Wa n g G u a n g - s h u , L v G u o - j i a n 2 0 0 6 T e ch n i ca l t r o u b l e s a n d co u n t e rm e a s u r e s wh il e p e n e t r a t in g s e v e r e f r a ct u r e z o n e s in X i n 1 w e l l J P e t r o l e u m D ril l i n g T e ch n i q u e s , 3 4( 6) : 2 7 2 9( in C h in e s e wi t h E n g l is h a b s t r a ct ) X i e N a n p i n g 1 9 9 7 D r i l l i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M B e i j i n g : P e t r o l e u m I n d u s t r y P r e s s : 2 1 5 2 1 6 ( i n C h i n e s e ) Ya n g De s h o u, Re n W ux in g , L iu B a iz h e n g 2 0 0 7 Co n v e n ie n t me a s u r e me n t o f d ril l i n g g u s h a n d l o s t ci r cu l a t i o n w a t e r J G e o l o gy a n d P r o s p e ct i n g , 4 3 ( 4) : 8 8 - 9 0 ( i n C h in e s e w it h E n g l is h a b s t r a ct ) Y a n J i e n i a n 2 0 0 1 D ril l i n g F l u id s T e ch n o l o g y M D o n g Yi n g, S h a h - d o n g :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e t r o l e u m P r e s s : 1 1 8 1 2 0 ( i n C h i n e s e ) Z h a n g Xia o y a n, Zh a o Ra n g q ia n, L u Du n h u a 2 0 0 4 A p p l ic a t io n o f 第 4期 景龙等: 河北阳原县三马坊地区温泉井成井工艺探讨 s i m p l i fie d l i n e r w e l l ce m e n t a t i o n i n g e o t h e r my w e l l J E x p l o r 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 3 1 ( 1 2) : 4 4 4 5 ( i n C h i n e s e w i t h E n g l i s h a b s t r a ct ) 附中文参考文献 常璐 1 9 8 7 宁 乡灰汤地热 供给水管 井的钻 井及成井 工艺 J 地 质与勘探 , 1 1 : 6 9 7 0 常永生 2 0 0 0 钻孔坍 孔的 预防 及处理 J 水文 地质 工程 地质 , 2 7 ( 3 ) : 5 6 - 5 7 高振东 2 0 0 3 石油钻 井中的人 工表层 固井与实 践 J 西 部探矿 工 程 , 1 5 ( 4 ) : 7 9 8 0 河北省地质矿产局 1 9 8 9 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区域地质志 M 北 京 : 地质出版社 : 5 8 0 黄伯皋 1 9 9 4 浅层地热的开发与成井工艺 J 探矿 工程 , 6: 4 4 4 5 林化岭 1 9 8 4 地热水喷井永久性止 水与成井工艺 J 地质与勘探 , 1 1: 6 6- 6 7 刘文新 , 张长茂 , 鲍洪智, 2 0 0 8 HI S地热井井管对接 密封失效的检查 方法及封堵措施 J 探 矿工程 , 3 5 ( 1 2 ) : 1 7 一 l 8 秦沛 , 秦俊生 , 郑国海 2 0 0 5 北京北苑地区洼里砾岩地层地热井钻 井技术 J 探矿工程, 3 2 ( 1 2 ) : 4 3 4 5 王世光, 曹 日照, 周振声, 修宪民, 焦恩远 1 9 8 7 钻探工程( 下) M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5 - 6 王伟 2 0 0 8 安西县 寒山金矿区钻探施 工难点 及解决措施 J 地 质与勘探 , 4 4 ( 3 ) : 9 5 9 8 魏洪章 2 0 0 6 张家 口地下热水资源成因探讨 J 中国煤 田地 质 , 1 8 ( 4 ) : 3 8 4 1 魏文忠 , 王广书 , 吕国俭 2 0 0 6 新 1 井严重破碎带地层钻井技术难 点 及对策 J 石油钻探技术 , 3 4 ( 6 ) : 2 7 2 9 谢南屏 1 9 9 7 钻井工程 M 北京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2 1 5 2 1 6 杨德寿 , 任武行 , 刘伯政 2 0 0 7 钻孔涌 、 漏 失水测量 的简易方法 J 地质与勘探 , 4 3 ( 4 ) : 8 8 9 O 鄢捷年 2 0 0 1 钻井液工艺学 M 山东东营 : 石 油大学出版社 : 1 1 8 1 2 O 张晓延, 赵让乾, 卢敦华 2 0 0 4 简易尾管固井技术在地热井中的应用 J 探矿工程 , 3 1 ( 1 2 ) : 4 4 4 5 Re s e a r ch o n W e l l Co m p l e t io n Te chno l o gy o f Ho t S pr ing W e l l s in t he Sa n m a f a n g Ar e a o f Ya ng yu an Co un t y, He b e i Pr o v ince J I N G L o n g ,WA N G Y a n j i n g , Z H A O L i m e i, C H A N G L i n - z h e n ( 1 N o 4 H y d r o g e o l o g y S u r v e y& E n g i n e e r in g G e o l o g y B r i g a d e o fH e b e i Geo l o g i c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 B u r e a u C a n g z h o u 0 6 1 0 0 0 : 2 T h e A g e n cy f o r G e o l o g i ca l R e l i cs N a t i o n a l N a t u r a l P r o t e ct i v e A r e a o f L i u j i a n g B a s i n i n H e b e i, Q h u a n g d a o 0 6 6 0 0 0 ) Ab s t r a c t : I n t h e S a n ma f a n g r e g io n, Ya n g y u a n c o u n t y in He b e i p r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