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道沟地区变质型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pdf_第1页
北京四道沟地区变质型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pdf_第2页
北京四道沟地区变质型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pdf_第3页
北京四道沟地区变质型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pdf_第4页
北京四道沟地区变质型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2 卷 第 3 期 2 0 1 3年 3月 中 国 矿 业 CHI NA M I NI NG M AGAZI NE Vo l I 2 2 ,No 3 M a r 2 O1 3 北京四道沟地 区变质型铁矿地质特征及 找矿远景分析 李小龙 ,方同明。 ,张晓亮 ,孙永华 ( 1 北 京市地 质矿产 勘 查开发 局 ,北京 1 0 0 1 9 5 ;2 北京 市地质 调查研 究院 ,北京 1 0 0 1 9 5 ; 3 中国矿业大学 ( 北京) ,北京 1 0 0 0 8 3 ) 摘要 :本文 通过对北京 四道沟铁矿 区 1: 1 0 0 0 0地质填 图和 1: 1 0 0 0 0地面高精 度磁法测量 , 系统 总结 了区 内地球物理特征 , 为圈定变质 型铁矿提供 了可靠依据 。综合分 析地质和地球 物理资料 , 在区 内圈 定 了 3个异常区 , 其 中 c a 一 。 号异 常找矿 前景较 大 , 并提 出了勘查部署建议 。 关键词 :高精度磁测 ;铁矿 ;异常区 ;四道沟区 中图分类号 :P 5 8 8 3 ;P 6 1 8 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4 4 0 5 1 ( 2 0 1 3 ) 0 3 0 0 6 6 0 4 M e t a mo r p h ic ir o n o r e g e o lo g ica l f e a t u r e a nd p r o s p e ct io n g p o t e nt ia l in S i d a o g o u a r e a ,B e i j i n g cit y LI Xia o lo ng , FANG To ng m in g ”, ZH ANG Xia o lia ng , SUN Yon g hua ( 1 B e i j i n g Ge o l o g y P r o s e p ct in g & De v e lo p i n g B u r e a u,Be i j i n g 1 0 0 1 9 5,Ch i n a ;2 Be i j i n g Ge o l o g i ca l S u r v e y, B e i j i n g 1 0 0 1 9 5 ,Ch i n a;3 Ch in a Un i v e r s i t y o f Mi n i n g 8 L Te ch n o l o g y ( Be i j in g ) ,Be i j in g 1 0 0 0 8 3 ,Ch i n a ) 四道沟铁矿位 于北京东北部怀柔 北 F e Au 一 萤 石 成矿 带 ( I l l一 5 7 2 1 ) _ 】 , 主 要 为 沉 积 变 质 型铁 矿 。 自 2 0 世纪 6 0年代以来 , 北京市地质局 1 0 1队、 首钢 地质勘探公司队等多家单位先后在区内开展普查、 矿产勘查等地质工作L 2 , 探求 了铁矿资源储量 。区 域经历了多期次变质作用和后期改造叠加作用 , 含 矿地层为太古宙密云岩群 4 。岩浆岩 以燕山晚期花 岗岩及各种 中酸性脉岩 。断裂构造发育 , 早期受云 蒙山岩体推覆 , 晚期叠加崎峰茶脆性 断裂 。区域上 北部以变质型铁矿为主 , 成矿地 质条件较好 。为 进一步扩大后备资源储量 , 本 次物探工作在前人工 收稿 日期 :2 0 1 2 0 9 2 8 作者简介 :李小龙 ( 1 9 8 1 一) , 男 , 工程师 , 从 事基础 地质及信息 系统 建设等工作 。E ma i l: l ix l b j d k j g o v ca 。 作基础上 , 进行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 , 结果表明高精 度磁测在矿区深部和西北段取得较好效果 。 1 矿 区地质 特征 概况 1 1 地 层 区域出露有太古界及中元古界地层 。太古界密 云岩群分布最为广泛。含矿岩性主要是 中太古代 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 、 黑云变粒岩夹斜长角闪岩口 。 地层产状倾 向北东 ( 2 0 。 5 0 。 ) , 倾角 2 6 。 6 O 。 左右 。 太古界地层 中赋存有磁铁石英岩及磁铁片麻岩型矿 体, 主要分布于马圈子变质铁矿带四道沟一 龙泉峪成 矿段 _ 8 j 。 中元古界地层 呈角度不整合盖 在基底 地层之 上 , 呈带状分布在 区域 西南 部, 出露有 长城系常州 沟、 串岭沟及 团山子组 地层, 岩性 主要 有石英质砾 岩、 长石石英岩及石英岩 。 e 吼 =; 一 眦 一 三蓍 m m 帅 一 一 一 础 一 _萤 叫 一g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吣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第 3期 李小 龙 ,等 :北京四道沟地区变质型铁矿地质特 征及 找矿远景分析 该地区条带状变质铁矿按一定规律( 旋回特点) 出现于上述建造 中, 含矿层稳定 。 1 2构造 四道沟铁矿床 ( 区) 位于云蒙 山隆起 的北 西翼 部 , 崎峰茶断裂之南东盘( 下盘) , 受崎峰茶断裂早期 ( 古断裂活动期) 逆冲推挤和云蒙山岩体强力侵位的 侧 向压力作用下 , 矿 区内含矿变质地层总体程现出 向北西侧倾斜的单斜构造 , 呈北北东走 向条带状展 布。并在区内发育多条= j 匕 北东 向( 倾向北西) 近于平 行的韧性逆断层 , 对铁矿层有斜切、 改造破坏作用。 近南北 向青石岭韧性平 推断裂从矿 区东侧穿越, 截 切 了含矿地层和铁矿带向东 的延伸 , 构成 了四道沟 铁矿区和四合堂铁矿区的边界 。 1 3岩浆岩 区内岩浆侵入活动强烈 , 对变质铁矿有影响 的 侵入岩有 3个形成时代 : 1 )中、 新太古代古 老侵入岩都 已变形 变质, 形 成片麻岩体 , 其岩性为英云闪长质 、 辉长闪长质和花 岗质片麻岩, 其中沙厂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具有重熔 性质 , 岩体分布广泛 , 其内保存有大量密云岩群含铁 建造残体。其余片麻岩体对变质铁矿有 明显 的破坏 作用。 2 )中元古代侵入岩受近东西向深断裂控制 , 形 成基性一 中酸性岩石组合 的长条状岩带 , 分布于密怀 穹隆南北两侧 , 其北段作用破坏了四道沟一 龙泉峪和 四合堂一 山神庙两矿带变质铁矿连续性 。 3 )中生代侵入岩体主要为燕山期侵入 于, 呈岩 珠 、 岩基状复合岩体 , 侵位 于密怀穹隆 中, 主要有云 蒙 山岩体 , 并有多期岩脉穿插 于变质岩 中。中生代 侵入岩大面积破坏 了密云岩群含铁建造 的完整性 , 其侵位侧向挤压也造成 了控矿褶皱 、 含矿带空间展 布的方 向变为和形变。 1 4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化蚀变特征 铁矿主要是变质作用过程 中, 铁矿 、 斜长石 、 石 英等都受到强烈的改造作用发生重熔 、 迁移, 使磁铁 矿发生 富集或贫化 。 铁矿体呈似层状、 透镜状、 串珠状顺含矿层位延 长方向, 大多 相互 近 平行 排列 。成 矿 带延 长 4 5 k m, 已发 现 铁 矿 体 达 l5条 以上 , 矿 体 长 1 0 1 5 0 m、 厚 0 5 2 m, 最长可达数百米 , 最厚达 4 O 5 0 m, 产状 NW3 2 0 。 3 4 O 。 , 倾角 4 6 。 5 0 。 , TF e平均 2 5 83 2 7 5 O E l o 3。 围岩蚀变片麻岩中主要可见黄铁矿化。 矿石主要是 磁铁石英 岩, 矿石 矿物 为磁铁矿 。 脉石矿物为石英、 角闪石、 绿泥石、 黑云母等矿物颗 粒多为 自形一 半 自形 , 颗粒大小不等 , 为中粗粒变晶 结 构 。 2 地 球 物理 特征 为了解本 区主要岩 ( 矿) 石磁 性特征( 表 1 ) , 采 集 3 7 2块标本对 区内主要 岩 ( 矿) 石磁 参数测定 统 计 。结果表明, 太古宙密云群地层 中黑云母斜长片 麻岩( AT 。 M) 、 斜长角 闪岩, 磁性普遍稍 强 , 是本 区 主要 磁性 地层 但磁 性 不 均 匀 , 与 围岩 有 明显 磁 性 差 异。区 内燕 山期 侵 入 岩 正 长 岩 ( K ) 、 花 岗 岩 ( y K ) 、 石英砂岩、 细晶岩等一般磁性较弱, 个别有 微弱 的剩 磁 。 磁铁片麻岩和磁铁石英岩表现磁异常高 , 为找 矿提供了有利 的前提条件。区内闪片麻岩 、 黑云母 斜长片麻岩等岩石磁性 中等 , 在埋深浅或近地表时 显示 出较强磁异常, 对寻找铁矿有一定的干扰 。 表 1 区 内岩石及矿石磁性参数 岩性 磁化率 ( X 1 0 S I ) 块数 剩余磁化强度 ( 1 0 A m) 常见变化范围 几何平均值 常见值 磁铁石英岩 5 3 黑云母斜长片麻岩( AT z M) 7 1 斜长 角闪岩 8 4 花 岗岩 ( K1 )8 0 正长岩( s K1 ) 2 7 石英砂岩 1 1 细晶岩 4 O 混合岩 5 3 磁异常特征与解释 本 区磁异常 ( T) 总体呈 NNE向带状展布, 区 内总长大于 2 4 k m, 主体磁异常宽达 3 k m( 图 1 ) 。其 东侧尚有平行出现的强度稍逊的磁异常带 。带内局 部异常串珠状断续 出现 , 总体又呈多条狭窄条带状 平行展布。多正 、 负异常紧密伴生 。 鸲 4 7 2 中 国 矿业 第2 2 卷 0 2 5 0 5 0 0 m 1 J 1 _ J 1 磁异 常等值线及异常值 ; 2 异常中心 ; 3 异常区; 4 异常 中心编号 ; 5 剖面位置 ; 6 剖面编号 ; 7 铁矿体 。 图 1 A T磁异常等值线平面 图 地磁 主体 异 常带 与 本 区含 矿地 层 相 对 应 , 局 部 高值异常多与已出露含矿层对应。 C 。 : 该 异 常 区 ( 带 ) 南 北 总 长 4 k i n, 东 西 宽 3 k i n。局部磁异常呈两条平行排列的磁异常带 。带 内异常又呈串珠状断续出现( 共 7 个异常中心) 。单 个异常极值 3 0 0 0 5 0 0 0 n T,北侧多有不规则的负 异常伴生 。经与地质对照,主异常对应本区主要含 矿地层 ,局部异常直接对应磁性含矿体 。推测应有 两个含矿层平行出现 ,但沿走向矿层又串珠状断续 分 布 。 C 该异常区( 带) 分布范 围南北长 1 5 k m, 东 西宽 1 6 k m, 主要有两条近平行的磁异常带 , 共 8个 异常中心, 单个异常极值 3 0 0 0 n T左右, 其周边均有 不规则的负异常伴生。推测应是两个磁铁石英岩含 矿层平行 出现 , 但磁性矿体并不连续 , 所以局部异常 形成 串珠状断续排列的。 为了解深部磁性矿体 , 垂直矿体走 向布置 号 磁法剖面 , 由图 2可以看出, 东西 3 个磁异常反映了 三条 含 矿带 , 从 剖 面磁 异 常 的上 延 5 0 m、 1 0 0 m、 2 0 0 m、 4 O 0 m结果看, 在 5 0 m深度上 , T快速衰减 , 1 0 0 m 内磁场衰减相对较慢 , 而 2 0 0 4 0 0 m磁场变 化不甚明显 , 表明异常异常源埋藏深度不 大。在 中 部两个尖锐异常中间地带依据地质 图推测可能是下 伏的向斜轴部 , 磁异常为平缓渐近线型 , 未有明显的 叠加异常场显示, 所以在 4 0 0 m 以下更大深部是否 存在含矿地层 , 尚不能断言 。 第 3 期 李小龙 ,等 :北京四道沟地 区变质型铁矿地 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7 2 渤 ; 5 2 5 j 0 5 O 0 1 5 0 2 0 0 3 0 0 图 2剖 面 反 演成 果 图 对剖面 实施 了反演拟合定量解释计算 , 采用 参数 : 地磁偏角 I 一一6 7 。 ; 地磁倾角 I 一5 8 8 2 。 ; 地 磁总场 T一5 4 6 4 4 7 n T; 总磁 化强 度 J 一4 3 0 0 0 1 0 _ 。 A m; 测线 方位 角为 2 9 0 。 。 反演结果说明, 剖面上 的突变磁场主要 由相对 独立 、 平行排列、 深浅不一 的倾斜板状铁 矿体 引起 。 主矿体埋藏较浅 , 深度5 m 或者更浅, 呈多层状产 出, 厚度 2 0 5 0 m不等, 其中南部矿体规模较大 , 据 等效体拟合推测下延深度 3 6 0 m, 北部矿体下延深度 2 0 0 m, 矿体产状均北西倾, 倾角 2 0 。 3 O 。 。 南部 尚有几个隐伏的平行孤立矿体 , 埋深 8 o 1 9 0 m不等 , 产状较平稳 , 一般 2 O 。 43 0 。 , 个别矿体近 陡立 产 出 。 C 。 : 该 异 常 区 ( 带 ) 南 北 长 2 2 k i n, 东 西 宽 2 2 k i n, 主要有两条近平行出现异常带组成 , 有 7个 主要异常中心 , 单个异常极大值 2 0 0 0 4 0 0 0 n T, 均 伴有强度不等不规则 的负异常。 推测应是由两个含矿层中磁铁石英岩引起 。其 西群异常北段与航磁异常对 比, 地磁异 常向北延伸 较大 , 磁铁矿层未出露地表 , 但覆盖层较薄。 4结 论 和建议 1 )大比例尺地面高精度磁法精度高、 探测磁异 常特征清晰与铁矿吻合较好 , 在勘查中作取得较好 效 果 。 2 )本次 1: 1 0 0 0 0地面高精度磁法成果为矿 区 找矿及远景 区圈定提供了重要数据 , 在此基础上优 选靶区开展专项地质调查查证 了多个矿体 , 取得 了 地质找矿的突破 。在 四道沟一 龙泉 峪向斜核部矿体 富集 , 预测区内变质型铁矿远景资源量可达到中型。 3 )全区共圈定 3个异常区( 带) 2 2 个异常中心 , 根据异常特征和现场踏勘结果 , 认为 四道沟区 C 。 异常北部异常规模大 , 磁场幅值高 , 矿致异常明显 , 地质成矿条件有利 , 应为本区重要的找矿靶区 , 建议 部署勘查工作 , 提高后备资源储量 。 参考 文献 1 方同明, 孙永 华, 尤 世娜 , 等 北京 市重要矿产成矿规律初步研 究 口 地质找矿论丛 , 2 0 1 2 , 2 7 ( 3 ) : 2 6 1 2 7 0 2 北京地质局 1 0 1 普查大 队 北京 市 怀柔 县 四道 沟铁矿初 步勘 探设计 R 1 9 5 8 ( 下转第 1 0 8页) 1 O 8 中 国 矿 业 第2 2 卷 2组样本用于精度效验 , 部分样本信息如表 3所示。 同时 , 需要对用于训练学习的样本进行归一化处理 , 以提高网络的收敛性。这里我们采用 了学习速率 自 适应的梯度下降算法 , 对 E lma n网络模型进行学 习 训练。训 练 参 数 被 设 置 为: 网 络 的 训 练 次 数 为 5 0 0 0 , 学习动量因子为 0 8 0 , 学习速率为 0 0 5 , 学习 结束时的目标平均误差为 0 0 0 1 , 其他参数直接选 择 默认 值 。 研究 中, 通过 实验数 据与模 型预 测结果 的 比 对 , 如 表 3所 示 , 计 算 得 出 网络 的 预测 精 度 为 0 0 0 0 9 9 5 3 7 1 。说 明本预测模型设计合理 , 对于配煤 后 的煤质具有 良好 的预测准确性 , 以反馈型 E l ma n 神经网络进行煤质预测是可行的, 其精度满足选煤 厂 的控 制要 求 。 表 3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 E 较 3 结 语 通过配煤所得复煤 的多种煤质指标, 与其所含 的单一煤种之间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对于选煤 厂而言, 必须建立高精度的煤质预测分析模型, 准确 把握配煤煤质情况。本文利用动态 E lma n神经 网 络构建配煤煤质预测模 型, 极大程度 的提高了模 型 的冗余度 , 增强 了应对突发位置状况 的能力 , 提高了 预测的准确性与速度 , 降低 了选煤厂 的人力和物力 投入 , 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 进一步充 实了配煤的基础理论研究, 促进了配煤预测技术 的 发展与完善, 对于相关研究起到了借鉴作用 。 1 参 考文献 2 3 4 5 6 7 8 r 9 1 李颖 基 于非线 性理论 的动力配煤模 型的研 究 D 杭 州 : 浙 江大学, 2 0 0 2 孙庶 动力配煤几个主要煤质指标 可加性 的论证E J 3 煤炭技 术 , 2 0 0 9 ( 5 ) : 1 6 4 1 6 6 侯静 , 赵益坤 动力配煤的数学模型及优化解 J 太原理工大 学学报 , 2 0 0 6 ( 4 ) : 4 8 6 4 8 8 邓俊 , 赖旭芝 , 吴敏 基于神经网络和模 拟退火算 法的配煤智 能优化方法选煤技术 J 冶金 自动化, 2 0 0 7 ( 3 ) : 1 9 2 3 常爱英 , 吴铁军 , 包鑫 基于最小二乘 支持 向量机 的动力配煤 着火特性预测模型 J 煤炭学报 , 2 0 1 0 ( 8 ) : 1 3 8 0 1 3 8 3 AT&T B e ll L a b s , Ho lmd e l, NJ , 0 7 7 3 3 , US A ATT B e ll La b s , Ho l md e l, NJ , 0 7 7 3 3 , US A J AT&T B e l l L a b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