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个旧锡石硫化物矿床的岩相古地理条件研究.pdf_第1页
云南个旧锡石硫化物矿床的岩相古地理条件研究.pdf_第2页
云南个旧锡石硫化物矿床的岩相古地理条件研究.pdf_第3页
云南个旧锡石硫化物矿床的岩相古地理条件研究.pdf_第4页
云南个旧锡石硫化物矿床的岩相古地理条件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4 4卷第 6期 2 0 0 8年 1 1 月 地 质 与 勘 探 GE0 L 0GY AN D P R0S P E C T I NG V0 1 4 4 No 6 No v e m b e r , 2 0 0 8 云南个 旧锡石硫化物矿床 的岩相古地理条件研究 罗荣生, 杨学善, 张淑芸, 王维贤 ( 云 南省 有色地质局 , 昆明6 5 0 0 5 1 ) 摘要 云南个旧锡石硫化物矿床是我国著名而又典型的锡 多金属矿床, 其产出主要受地层岩 性、 构造和岩浆活动三者的联合控帝 】 。从矿床沉积学的角度出发, 以矿床( 体) 产出的地质特征, 特剐是 以矿床 ( 体) 宿主岩的宏观 、 微观含矿性及近矿、 远矿 围岩的物理机械 性质为研 究内容 , 探 讨 了个旧锡石 硫化物矿床 产出的岩相 古地理条件 。作 者认为研 究此类矿床 ( 体 ) 宿 主岩的岩相 古地理条件 如 同研 究 同生层控矿床的岩相古地理条件一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锡石硫化物矿床岩相古地理条件云南个旧 中图分类号 P 6 1 8 4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4 9 55 3 3 1 ( 2 0 0 8 ) 0 6 0 0 3 6 0 6 个旧锡石硫化物矿床位于云南省红河州个 旧 市 , 地理坐标东经 1 0 3 。 1 0 , 北纬 2 3 。 2 2 , 该矿床是我 国著名而又典型的锡多金属矿床 , 其产出主要受地 层岩性 、 构造和岩浆活动三者的联合控制 。在 已探明的储量中: 砂锡矿 中的 9 5 呈残坡积型分布 于碳酸盐岩之上, 原生矿 中约 7 0 的锡 、 1 0 的铜、 9 9 的铅产在碳酸盐岩地层中。碳酸盐岩 中的“ 微 观” 含 矿性是 含 矿地 层 中最低 的 岩石类 型, 矿 体 ( 床) 的产出特征对地层 、 岩相有明显的选 择性 , 许 多矿体 ( 床) 具有层控 的特征。因此 , 研究此类传统 观点认为的高温热液型矿床的赋矿围岩的岩相古地 理条件, 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赋矿地 层的含矿 性 综合前人资料【 6 , 个旧矿 区位于扬子准地 台 西缘 , 西邻康滇古陆 , 东接越北古陆 , 南靠哀 牢山古 陆。这些古陆长期上升 , 而位于其 间的个旧地区则 长期下沉。矿区各 时代地层发育较为齐全 , 出露地 层主要为 中三叠 统个 旧组 ( T : g ) 和法郎组 ( T 2 厂 ) 。 锡矿床( 体 ) 主要赋存于 中三叠统个 旧组碳酸盐岩 地层 中( 图 1 ) , 矿体呈似层状、 透镜状沿层并且多在 岩性转换部位产 出。个 旧组地层 , 以往划分为三个 岩性段十三层 , 文章在综合研究矿区各矿 田若 干岩 相剖面之后 , 认为将其划分为 3个岩性段 1 1 层更为 合理 , 其岩性及岩相如 图 2所示。经研究发现以锡 36 为主的金属硫化物矿床在空间分布和生成上对个 旧 组卡房段和马拉格段含膏盐 、 含藻碳酸盐岩相及 由 这些岩相组成的白云岩、 灰岩互层相 区有 明显的选 择性。碳酸盐岩的某些岩相在成矿过程中提供了部 分成矿物质 , 对矿质的活化、 迁移、 沉淀 富集起着重 要的作用。 图 1 个 旧矿区地质简图 ( 据3 0 8队垮料修编) 1 一主要矿田 ; 2 一矿区主要断 裂及地质界 线 ; 3 _ _ T 中三叠 统个 旧组 ; 4 一 中三叠统法郎组; 5 一花 岗岩 ; 6 一二 长岩 收稿 日期 】 2 0 0 8 0 21 5 ; 【 修订 日期 2 0 0 8 0 41 6 。 【 第一作者简介 罗荣生( 1 9 6 4 年一) , 男, 1 9 8 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 获学士学位, 高级工程师, 现主要从事地质勘查和研究工作。 第 6 期 罗荣生等: 云南个旧锡石硫化物矿床的岩相古地理条件研究 1 1 赋矿地层的宏观含矿性 1 )据对矿区内探 明的锡 、 铜、 铅储量 的统计分 析 , 绝大部分储 量分 布在 中三叠 统个 旧组地 层 中 ( 图3 ) 。从图中可以看出, 锡矿主要分布于卡房段 的上部第 5层( T 2 g 5 ) 和第 6层 ( T g 6 ) 中; 铜矿主要 赋存于卡房段下部第 1 3 层( T g : 、 T g 、 T g ; ) 中; 铅矿主要赋存于卡房段第 6层 ( T 2 g ) 和马拉格段第 3 层( T E g i) 中。 2 ) 不同类型矿床在地层中的分布: 夕卡岩 型硫化物矿床主要产于花岗岩接触带的碳酸盐岩层 中, 其中又以白云岩 、 灰岩互层带 为最佳富集层位。 层间氧化矿型矿床 的矿体呈似层状 、 层状 、 透镜 状沿层特别是沿层、 段的分界面产出。 残坡积砂 锡型矿床主要分布在卡房段地层之上 , 特别是在卡 房段第六层 ( T g ) 地层 的表面。地表 只要有 T 2 地层出露的地段几乎都有残坡积砂锡矿存 在, 这与 层间氧化矿在各分层 中的统计数字相吻合, 说明矿 床( 体) 的产出对地层 、 岩相有明显的选择性。 由此可见 : 个旧矿区内的矿床不论是夕卡岩型, 还是层间氧化矿型或残坡积砂矿型; 不论是锡矿 , 还 是铜 、 铅矿对地层层位 、 岩性的选择性是很 强的, 而 这些层位和岩性又是从属于不同的岩相和古地理 。 1 2 赋矿地层的微观含矿性 据个旧矿区及外围的原生晕测量成果 , 除锡 、 银 两元素外 , 不同区段 中铜 、 铅 、 锰元素的丰度有 2 3 倍 的差异, 反映了成矿 区内成矿元素丰度值 的不均 匀性。 通过矿区及外 围同层位地层 中铜、 铅元素丰度 ( 表 1 ) 的对 比发现 , 矿区外围地层中铜 、 铅元 素含量 低微 , 且无明显变化 。其中铜、 铅元素的均值分别为 5 31 0 和 5 11 0 , 均低于矿区内相 同层位岩 石的丰度, 显示出矿 区内中三叠统个 旧组碳酸盐岩 中的铜、 铅为一高丰度值区。 表 1 个 旧矿 区及其外围铜、 铅元素地层 丰度分层统计表 元素 分区 T 2 T 2 g j T 2 g i T z T z g i T z Cu 矿 区 7 9 1 2 3 8 3 9 7 7 9 6 7 9 矿区外围 6 0 3 0 5 0 5 0 4 0 3 0 比值 1 1 8 2 4 6 1 6 8 1 5 4 2 4 2 6 P b 矿 区 1 1 1 6 2 1 2 3 6 7 2 1 7 3 1 5 0 7 6 矿 区外围4 0 4 0 4 0 4 0 6 0 5 0 比值 2 7 9 5 3 0 8 1 6 8 4 3 3 2 5 1 5 2 资料来源 : 西南有色地质勘查局物探 队; 元素含量 lO 。 矿区外围地层中铅从卡房段第 6层( T : g ) 到马 拉格段( T 2 g 一 T 2 g ) 最后到白泥硐段( T 2 g T E g ; ) 呈依次递减趋势, 而铜却呈现双峰起伏变化, 以马拉 格段第 l 层( T 2 ) 中最高。表明铜元素在矿区的碳 酸盐岩地层中的叠加作用不如铅元素明显 , 同时也 说明在矿区碳酸盐岩中铜 、 铅是一高背景异常区。 2 赋 矿地 层的物理机械性质 矿体( 床 ) 的定位 机制、 成矿溶 液的形成 和运 移、 成矿物质的萃取 、 沉淀都与赋矿地层 、 岩石 的孔 隙度、 渗透率和抗压强度等物理机械性质有密切关 系。而岩石的这些性质又与这些岩石沉积期的环境 等有关 。现就 个 旧矿 区近 、 远矿 围岩 的机械性 质 ( 表 2 ) 作简要分析 : 表 2 个旧矿区近 、 远矿围岩的物理机械性质 从表中可以看出: 1 )远矿围岩 自灰岩一 白云岩其孔隙度 、 渗透率 是依次增大的( 灰质白云岩例外) , 而单轴抗压强度 是依次减小的( 灰岩例外 ) 。 2 )近矿 围岩 自白云质灰岩一 白云岩其孔隙度、 渗透率也是依次增大的。单轴抗压强度有降低 的趋 势( 灰质白云岩除外) 。 3 )含矿与不含矿 白云岩相比较 : 从 白云岩一轻 微铁 、 锰矿化白云岩一含锡自云岩 , 其孔隙度 、 渗透 率依次增大, 含锡 白云岩 , 轻微铁 、 锰矿化 白云岩 的 孔隙度分别是白云岩孔隙度的近 2 3倍 , 渗透率则 相差 2 3个数量级, 单轴抗压强度也是降低的。 4 )由远矿到近矿围岩 , 其孔隙度 、 渗透率是增 大的。 5 )不同矿田的白云岩孔隙度和渗透率也是不同 的。松树脚、 马拉格、 老厂和卡房矿田的白云岩的孔隙 度和渗透率分别是 0 9 9 、 1 0 m 2 ; 2 1 5 、 1 0 。 m 2 ; 3 7 地质与勘探 2 0 0 8芷 4 8 9 、 1 0 m 2 和0 4 1 、 1 0 。 m 2 ; 表明老厂和马拉格 矿 田的白云岩的孔隙度、 渗透率高于松树脚矿田和卡 房矿田的白云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6 )在同一矿 田内含锡矿化 白云岩的孔隙度 、 渗 透率较电气石脉和含锂云母一萤石脉旁的白云岩的 孔 隙度和渗透率大。 个 旧矿区的第一 、 二、 三层矿均呈似层状 、 透镜 状、 管状和柱状沿各层 、 段的分界面沿层展布。这些 3 8 层 、 段分界面平直 、 延伸性好 , 均系灰岩、 大理岩或灰 云岩与 白云岩的分界面 , 而这些岩石均为不 同沉积 环境下的物质表现。凡孔隙度 、 渗透率较好的地方 , 矿化强度则高。说明沉积环境变化引起沉积物质的 变化。这些物质形成的不同岩性相接触 , 其物性差 异大 , 在动力作用下容易造成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 为后期含矿溶液的运移 、 沉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时代单位 组 段 代号 厚度 m 柱 状 圈 岩 性 及 岩 相 描 述 沉积 旋 回 由 叠 统 个 日 组 自 泥 洞 段 T 2g 1 2 9 1 5 5 马 拉 格 段 T 2 1 13 0 5 T 2g 引 9 0 3 0 0 灰白、浅灰色中一 厚层微晶灰岩,含较密集层纹石, 大理 岩化现象明显 ,夹灰质 自云岩数层 。 浅灰、深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灰岩, 普遍见有重结晶现象 局部可见鸟眼构造。 潮 下 潮 间 顶 部 旋 回 深灰色、灰色厚层状 自云岩 , 下部夹中厚层状灰云 岩, 上 部 夹块状灰云岩 或云灰岩 , 由微晶一 粉晶屑组成, 岩石 中可 见层纹石、核形石团块。豆粒等溶解岩砾、膏模孔等, 鸟眼在 中下部 白云岩 中出现 。 灰、浅灰色中厚层状夹薄层灰质自云岩,自云质灰岩与 自云岩 为互层 ,岩石 中可 见叠层石 、核形石亮 晶自云石 溶解角砾、膏模孔、鸟眼、干裂等蒸发暴露标志。 T 2 g I l 2 0 3 4 0 女 卡 房 段 T 2g 1 3 3 0 7 T 29 4 6 0 2 6 0 7 Ol40 T 2g 1 3 7 1 3 0 1 。 深灰- 灰色块状、厚层状微晶、粉晶白云岩,底部见塌 积角砾岩卜2 层,白云岩中可见层纹石( 厚约I - 2 m ) , 砾屑、 砂属 白云岩( 厚 数十厘 米至 4 m ) 潮 上 : 岩中含藻粘 结的凝块藻团、 “ 。 告 。 c ( 0 髓 。 。 _ 云岩 与微 晶灰岩互层 , 灰云 球粒及层纹 石, 并可见汤团 潮 上 潮 间 中上部:深灰色瘸状灰岩, 中厚层状至薄层状微晶灰岩、 砾屑灰岩 ,岩石 中可见藻粘 的斑点 、团块、团( 球) 粒及 介形虫、棘屑、腹足、瓣鳃等生物碎片。 下部 :深灰色厚层状微晶灰岩夹少量灰云岩 。 中上部 :灰色中厚层状夹薄层微晶 白云岩与石灰岩互层 夹有砾屑灰岩 。 下部 :浅灰色中厚层状微晶 自云岩 ,其中具溶解角砾、 变形层理、方解石晶簇、膏模孔之汤团构造等蒸发岩特 征, 层纹石在 自云岩中普遍发育 。 上部 :为灰色 中厚层状灰岩 , 普遍含有 细粒 分散 的和结 核状 黄铁矿沿层分 布,有 兰藻类丝体粘结的凝块石 、团 粒 、球粒 、层纹 灰岩 、介屑 、棘屑、蠕虫灰岩 夹层多次 出现 ,局部可 见瘤状类岩 、叠层石及 汤团构造 。 下部 :灰黑色 中一 薄层状炭泥质泥晶一 微晶灰岩, 见黄铁 矿立 方晶体层理分 布。 潮 下 潮 间 成 潮化 坪一 一 玉r : 百 灰、浅灰色中厚层状含灰质微晶自云岩与微晶灰岩互层 并夹多层凝灰岩 ,岩石中含藻团块、球粒、核形石、穹 状一 波状叠层石、层纹石、凝灰岩等 ,局部见斜层理、 质结核、去膏化现象 。 上部 :灰色厚层状灰岩,顶部夹有变辉绿岩层。 下部 :灰一 浅灰色中厚层状 石灰岩 夹薄层状 石灰岩 为主 , 高 处 潮一 下低 处 出 部 旋 回 下 部 旋 回 图 2 中三叠统个旧组岩性 、 岩相综合柱状图 一 塑 第 6期 罗荣生等 : 云南个旧锡石硫化物矿床的岩相古地理条件研究 图 3 个旧组含矿层锡、 铜、 铅储量分布频率图 ( 据冶金工业部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 司 个旧锡矿地 质 1 9 8 4年 ) 3 成矿的沉积岩相古地理条件 3 1 中三叠世安尼期岩相古地理概况 个旧矿 区自晚古生代之后 , 一直处于 3面被古 陆包围的断陷盆地内, 其中沉积岩厚达 2万余 m。 中三叠统沉积建造 中除碳酸盐岩建造外 , 还包括膏 盐、 基性火山岩和煤系 3类 。 通过矿 区 8条精测剖面及外 围 1 1条踏勘剖面 的详细对比研究 , 可将个 旧地区中三叠世安尼期划 分为一个有障壁 、 北西及南面有古陆( 山地 ) 环绕的 陆表海半局限海湾环境。 海湾位于扬子准地台西隅, 呈 N E方向展布 , 长 约 1 5 0 k m, 宽约 3 0 k m。海湾在中三叠世安尼期的沉 积 中心 恰好 在 个 旧矿 区, 个 旧组地 层 厚 度 大 于 2 5 0 0 m。根据沉积相标志可将本 区划分为 7个 ( 亚 ) 相区( 带) ( 图 4 ) 。个 旧矿 区位于潮坪一泻湖一萨 布哈含膏藻碳酸盐岩亚相 区(I , ) 内。 海湾受北东向区域性大断裂平塘一开远大断裂 和古陆( 山地 ) 的影响 , 因此 , 中三叠世安尼期沉积 物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 , 如 I 、 I 亚相区受来 自康 滇古陆陆源物质及平塘一开远大断裂的影响, 沉积 物以泥砂质、 碳酸盐为主; 但 在海湾 中部 , 由于相带 所起的障壁作用 , 海湾内海水与广海的流通受阻 , 海水蒸发而盐度增高 , 广盐度生物的生长受抑制, 藻 类得 以大量繁殖 , 因此出现 了大量的含膏 白云岩和 蓝藻碳酸盐岩的沉积。由于平塘一开远大断裂通过 海湾 , 致使在个旧、 开远 、 弥勒等地 的个旧组地层 中 有沿裂隙喷发的基性火山岩产出。 3 2 中三叠世安尼期沉积旋回的划分及沉积模式 通过对矿区剖面结构的分析 , 可把个 旧组地层 划分为三个沉积旋 回( 图 5 ) 。 I 、 下部旋回: 含 T z g : T z g 地层, 由潮坪( 低 能、 高能 ) 环境 向潮坪 ( 淡化 ) 泻湖环境至潮坪 ( 咸 图4 中三叠世安尼期个旧海湾岩相古地理图 ( 据王维贤 1 9 8 5年资料修编) I 】 一 海湾 中部泥岩 、 灰岩 , 基性 型火山岩亚 相 ;I 2 一潮坪泻 湖 一 萨布哈含 膏藻 碳 酸盐 亚 相;I 一海湾 灰 岩 一白云 岩亚 相 ; I 4 一 海湾边缘灰岩 一云灰岩 亚相 ; I 5 一海 湾边缘斜 坡灰 岩泥 砂岩亚相 ; 一台地堤滩碳酸盐岩相带 : 1 1 一广海砂泥岩相区 图5 个旧矿区中三叠世安尼期沉积旋回划分 ( 据王维 贤 1 9 8 5年资料修编) 化 ) 泻湖环境演化。 、 中部旋回: 含 T 2 g T 2 g ; 地层, 由潮坪泻湖 3 9 一 一 蕾 、 麓 璃 t l 一 老 一二暖f 一 萌 竺 一 书 一 带 蝴 蔼 童 限 一 上 一 限 豇 堡 墨 不 ,湖 湖 一 地质 与勘探 2 0 0 8正 环境向潮间环境至潮上环境演化。在该旋 回中, 早 、 晚阶段较短时间内振荡激烈 , 而多数时间以平缓为 特点。 。 、 上部旋回: 含T : g T : g ; 地层, 属不受局限 的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 。 通过岩相古地理研究和沉积旋 回的划分可得出 个旧矿区中三叠世安尼期的沉积模式( 图 6 ) 。 图 6 个旧矿区 中三叠世安尼期沉 积模式示意 图 ( 据王维贤 1 9 8 5年资料修编) 3 3 中三叠世安尼期沉积物演化和沉积盆地简析 下部沉积旋 回: 同一剖面从下到上 ( T 2 g : T ) , C a O、 M g O含量变化有较 大的波动 , 且 C a O、 Mg O含量互为消长 , 反 映出本旋 回沉积 物具 白云 岩 、 灰岩呈互层产 出的特点。A l: O 、 S iO 含量底部 层位明显高于上部层位 , 表明底部层位砂泥质含量 高 、 夹泥层较上部层位多 , 同时也反映出古剥蚀区夷 平化程度逐 渐加 大。在 相同层位不 同剖面上, T 2 g 地层沉积期 , 松树脚矿田为沉积盆地中心 , 沉积水体 较卡房矿 田深 ; 到 T g 地层沉积期 , 老厂矿 田既是 沉积盆地中心 , 又是沉积物沉积中心( 图 7 ) 。 中部旋 回: 同一剖面从下到上( T g ; T 2 g ; ) , C a O、 Mg O、 A l: O 、 S iO 含量较平稳 , 波动平缓 , 振动 幅度也不大。C a O、 A 1 2 O 3 、 S iO 和 C a O M g O的含量 和比值由下往 上变小 , 而 M g O含量 则 由下往 上增 加 , 反映出本旋 回沉积物下部以灰岩为主( T g , 往 上变为灰岩与 白云岩互层 ( T 2 g ) , 再往上则 以白云 岩为主( T : g ) 。在同一层位不 同剖面上 , T g 地层 沉积期 , 老厂矿 田为沉积盆地中心, 而沉积物沉积 中 心则在松树脚矿 田; 到 T g 地层沉积期 , 沉积盆地 中心在老厂矿 田, 而沉积物的沉积 中心则转移到马 拉格矿 田; 至 T g 地层沉积期 , 沉积盆地 中心仍在 老厂矿田, 而沉积物沉积 中心又由北面的马拉格矿 4 0 白 孔 参 漉 T i 黧 透 硐 度 塞 段 | 骂 喵 拉 格 喵 一 I 一S o 段 一 4 5 一 I 一 0 一I 旷” 一 , 5 3 0 一 I 卡 2 5 I 盯 2 0 1 5 。 I 旷呻 房 1 0 0 3 1 口 棚 0 0 1 段 嚼 松 l 耦 f脚 矿 田 I 马 掘 髂矿 田I 老 厂 矿 田 I 卡 簪 矿 田 图 7 个 1 日 矿区中三叠世安尼期沉积 盆地 中心与沉积物 沉积中心变迁及不同矿田白云岩孔隙度、 渗透率变化曲线 图( 据王维贤1 9 8 5 年资 料修编) 田转移到南面的卡房矿 田。 上部旋 回: 即 白泥硐段地层 , C a O、 M g O含量波 动较大 , 但 振荡不强 , 总体是 C a O含量增高 ,Mg O 含量降低 , C a O Mg O 比值增大 , 反 映出本旋 回沉积 物以灰岩为主。 综上所述 , 可得出对沉积盆地中心 、 沉积物沉积 中心 以及 白云岩孔隙度 、 渗透率的演化 、 变迁和相关 关系的认识 ( 图7 ) 。 1 )中三叠世安尼期个 旧海湾 I相区内( T T g ; ) 沉积盆地中心始终在老厂矿田。 2 )中三叠世安尼期个 旧海湾 I相区内( T g T g 2 ) , 沉积物 沉积 中心经 历 了从早 到晚 ( T g 一 T 2 g T 2 g 一T g ) 由从 老厂矿 田一松树脚矿 田一 马拉格矿 田一卡房矿 田的变迁过程 。 3 )只有在 T g 地层沉积期, 沉积盆地 中心与 沉积物沉积中心均在老厂矿 田, 而其余地层沉积期 “ 两个 中心” 都是分离的。 4 )白云岩孔 隙度 、 渗透率最大值 均在老厂矿 田, 即与安尼期沉积盆地中心相吻合。 4 结论 研究表明 , 许多锡矿床都赋存于某些特定的地 层、 岩石内。当然 , 这不是说这些沉积期的岩相古地 理环境控制了这类矿床 ( 体 ) 的形成 和分布规律 , 而 是说在这些环境下形成 的岩相和岩相组合 , 为锡多 金属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储矿条件 ( 宿主岩 ) 。 第6期 罗荣生等: 云南个旧锡石硫化物矿床的岩相古地理条件研究 个 旧矿区地层岩相古地理研究资料表 明: 该矿 产出于陆表海封闭半封闭海湾内形成的有利于锡多 金属矿化的岩相及岩相组合。这些岩相及岩相组合 的特点和作用是 : 1 )含膏蒸发碳酸盐岩相 : 膏盐层及退 膏化作 用, 它一方面形 成膏溶孔、 膏溶 角砾 和层 内变形构 造 , 这类地层岩石溶蚀作用强烈, 增大了岩石的有效 孔隙, 孑 L 隙度和渗透率 , 为含矿溶液的运移沉淀提供 了通道和空间。 2 )隐藻碳酸盐岩相 : 藻丝体 和藻层纹 , 一方面 藻丝体的腐烂形成部分有机质转入层间水一地下水 溶液中 , 为成矿起一定作 用; 另一方面 , 藻层纹 由富 藻层纹和富屑层纹相 间组成 , 各层纹矿物 自形程度 不一和藻丝体一有机质形成一系列有利于矿液运移 和沉淀的孔隙和空间。 3 )白云岩 、 灰岩互层岩相 : 这类岩相是局 限海 湾内潮间一潮上环境反复出现 的结果 , 往往具有矿 物沉淀的有利空 间。根据地下水 ( 含矿溶液 ) 在 白 云岩 、 灰岩中的运移规律, 自圆其说地解释了赋存 于 白云岩中的含锡 白云岩和赋存 于白云岩、 灰岩互层 中的紧靠灰岩一侧的层间矿形成机制。 由此可以看出: 含膏蒸发碳酸盐岩相 、 隐藻碳酸 盐岩相和它们组成 的互层相带 , 是个 旧矿区寻找 以 锡为主的多金属矿的岩相标志和地层标志。因此, 构造活动 、 含锡花岗岩的侵入和含膏蒸发岩 , 隐藻碳 酸盐岩及其互层的结合被认 为是形成个旧大型锡矿 床 ( 区) 的先决条件和基础 。 参考文献 、 1 唐尚涛个旧锡矿床空间分布特征及控矿模式 J 地质与勘 探 , 1 9 8 5, 2 1 ( 1 2 ) : l7 2 1 2 杨世瑜 滇东南环块构造、 隆起构造与锡矿构造 J 地质与 勘探 , 1 9 8 8 , 2 4 ( 0 2 ): 51 2 3 戴福 盛滇东 南锡多 金属矿 产区域 分布规 律 J 地质 与勘 探 , 1 9 9 0, 2 6 ( 4) : 1 72 1 4 於崇文等云南个 旧锡 一多金属成矿 区内生成矿作 用的动 力 学体系 M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 9 8 8 5 冶金工业部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个旧锡矿地质 M 北 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1 9 8 4 6 中国地层典 编委会中国地层典一三叠系 M 北京: 地质 出版社 , 2 0 0 0 7 云南省 区域地层表编写组西南地区 区域 地层表一云南省分 册 M 北京 : 地质 出版社 , 1 9 7 8 8 贵帅省地层古生物工作 队西 南地区区域 地层表一贵扑I 省分 册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 9 7 7 9 四J 】 I省区域地层表编 写组西 南地区区域地 层表一四川 1 省分 册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 9 7 8 1 0中南地 区区域 地层 表编写 小组 中国 中南地 区 区域地 层表 M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 1 9 7 4 LI THOF AC S AND PALEoGEoGRAPHI C CoNDI TI oNS FoR GEU CAS S lT E TE BEAR G S ULFI DES DEP oS r rYUNNAN L UO Ro n g s h e n g ,YANG Xu e s h a n,Z HANG S h u y u n,W AN G W e i x ia n ( Y u n n a n N o n f e r r o u s Me t a l s G e o l o g ica l B u r e a u , K u n m i n g 6 5 0 0 5 1 ) Ab s t r a ct : G e j iu C a asi t e r i t e b e a r in g s u l fi d e s d e p o s i t i s a w e 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