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3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克服碎问,让提问彰显智慧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克服碎问,让提问彰显智慧 金林娟 (杭州育才中学) 摘 要:碎问是教学随意的表现,是没有精心备课的随意教学。碎问用非常多的没有经过整合提炼的、随口而出的提问来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肤浅的解答。围绕如何克服碎问,以散文教学为例,通过明确教什么,探寻怎么教,来改进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从感性走向理性,实现 经验教学 走向 有效教学 ,彰显教师提问的智慧。 关键词:碎问;经验教学;课堂提问 什么是碎问? 我们先来看一个关于愚公移山的教学片段,教师进行了这样的提问:愚公是谁?移的是什么山?愚公为什么2 / 13 要移山?谁和愚公一起移山?他们是如何移山的?移山的土石放在了哪里?进度如何?结果怎样? 这是典型的碎问,把一个复述或叙述愚公移山故事的问题肢解成了 8 个问题。教师不厌其烦的碎问,导致学生丧失了完整叙述故事的表达能力,思维缺乏连贯性,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这样的提问,是效率低下的教学,谈不上设计。因为细碎、单调又机械,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必然消失殆尽,学生的 语文学习能力必然也得不到提升,而浪费的都是师生宝贵的时间。 王荣生教授认为,学生最需要什么,这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最本质的东西。关注学生的学,更应关注他们需要什么,最缺少什么,多想想他们需要教师提供什么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说,碎问是不合生情的教学方式,教学随意的表现,是没有精心备课的随意教学,这样的教学习惯很坏。碎问用非常多的没有经过整合提炼的、随口而出的提问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肤浅的解答。从本质上说琐碎提问是着眼于 教课文 而不是 用课文教 ,是经验教学。 关于教学 方式探讨文章或观点层出不穷,但对于教学内容的确定性问题上已成共识,就是 教什么 比 怎么教 重3 / 13 要。在碎问这一问题上,既涉及 教什么 的问题,又涉及 怎么教 的问题。 怎么克服碎问,明确 教什么 和 怎么教 是关键。以下以散文教学为例,展开阐述。 一、教什么 1.从散文的定义看教什么 散文是表现真人真事真实感情的一种文体,流露的是作者的真情实感。离开了情感,就谈不上散文理解了。所以,散文教学不是教师 我以为 我认为 想怎么教就怎么教 的随意发挥。散文 贵有真情实感,这既是散文作者写作的基点,又是读者读散文应该关注和把握的。领悟情感是乃教学第一要务。散文的真体现在情,散文的美在于文字。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先生说: 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质朴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 品读散文第二要务就是要细细咂摸透着情味的文字。上海师大的王荣生教授认为,一篇特定的散文教学,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确定教学内容:( 1)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语句章法。( 2)作者的所见所闻及其4 / 13 个人化的言说对象。( 3)作者的所思所想,他独特的情感认知 。上述情感与语言应该是散文教学最重要的两项。 2.从依据看教什么 ( 1)关注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侧重于考察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形象和语言,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 散文教学的落脚点是在品读语言,品味情感上,是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上,是在感悟对人生、生活的态度上,在提升语文素养上。 ( 2)关注 单元教学目标 就具体一篇散文教学而言,课前准备还需单元重点先行,只有抓住了各篇的难点,我们就能准确地确定教学内容,也就抓住了每一篇课文 教什么 的大方向;其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依据是文本,而不是语文知识体系中的某个知识点。 5 / 13 3.内容如何取舍 从学科上讲,语文学科相较于数理化有明显不同。数理化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就是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拿到教材,就能确定教什么,很容易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语文教材属于 选文型 ,每篇选文既包含着某方面的人文或教学内容 ,又包含相关的语文知识。教师设计课堂教学主问题是必须依据文体和单元知识、能力目标进行必要的整合。教学内容应该是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转化为特定的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内容有规定性,当然也有灵活性,但如果确定教学内容,必然会导致 方向 错误。所以,它不是教师凭借个人兴趣爱好、知识积累等可以随意处理的,那是经验教学。 二、怎么教 1.抓准文眼式 文眼 即是片言居要在散文中的一种用法,是文本中最精彩传神的一句或两句。鉴赏散文,要全力找到能揭示全篇旨趣、有画龙点睛妙用的词 语或句子。抓准文眼,可以很6 / 13 好地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在教学时抓住文眼为突破口,可以指导学生深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 对杨绛先生的老王,公认的文眼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为什么杨绛先生每当想起老王,总是心生 愧怍 呢?一位特级教师这样施教:围绕 愧怍 ,展开三重关系探究: 我与老王 老王和其他车夫们 车夫们和我 .我 和老王是经济上的关照,心灵上却相隔甚远;老王和其他车夫们是同行与不同道;车夫们和我是欺负与防范。通过三组人物关系的梳理,我们发现杨绛先生着墨是理性的, 她理性冷静地审视着自己和老王乃至整个社会, 愧怍 不仅仅是杨绛一个小 我 ,每一个比老王相对幸运的人都应该 愧怍 :面对老王的不幸,人们做了些什么?应该怎么做?这应该是杨绛先生在老王中 愧怍 的真正内涵吧!正确把握文眼,才生成了充满张力与深度的好课。 2.独具慧眼式 很多文章没有文眼,读起来似乎平平淡淡,但细细一读,结合教学内容,灵机一动,突破重难点的招数便了然于胸了。这需要练就一双慧眼,依据文本,捕捉到文本中或潜藏于文本里的关键。 7 / 13 春酒是一篇很经典的美文, 语言质朴明了,情感蕴藉深厚。品读母亲,一般教师习惯碎问,课堂缺乏整体美感。 著名特级教师赵群筠老师执教春酒这样提问。 师: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到一句话,它最能形容母亲这一形象。 (很快,学生找到了) 生: 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师:请你慢慢品读文章,划出能体现母亲讲究 分寸 的词语或句子。做好批注。 赵老师在母亲众多品性中抓住了 分寸 二字,可谓智慧之极。母亲讲 分寸 ,处事讲分寸,为人讲分寸,教导孩子讲分寸,在这 分寸 之间隐射的是教师对文本的灵活处理功力。有价值的提问,课堂环节清晰,学生思考充分,课堂是在理性而诗意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进行的。 8 / 13 胡适的我的母亲里,母亲是集中了当时女性的诸多美德,怎样避免零碎的解读,青年优秀教师劳佳瑜这样处理:她抓住了母亲的 容忍 和母亲的 不容忍 展开课堂教学,整个课堂问题集中,哪些地方看出母亲能 容 能 忍 ,哪些地方看出母亲不 容 不 忍 ?思维密度高,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分享学习成果。 3.拓展助读式 文学批评家葛红兵说: 小说这东西,人人都能读,但是,要真的读出点韵味,却又是非常之难,作家真要说的话,是从字缝里渗出来的。 小说如此,散文亦然。读语言,需细细品味,这个阅读能力要求很高,学生会畏难,学生一畏难,很多教师便采取 拉 牵 推 甚至 替代 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碎片化,学习体验缺乏完整性。 其实,不妨在课前多读作者的相关文章、相关作品、相关作品的解读与评论等,积累一些对解读课文,引领学生起到很好导引性作用的材料。在课堂恰当的时机呈现,还学生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和完整的表达 。文本细读的起点和重点都是语言,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言: 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9 / 13 言。 执教端午的鸭蛋,我进行了充分备课,阅览了不少资料,其中有一位评论家说: 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下来没有什么,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 语言的美不在每一个字,每一句,而在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包世臣论王羲之的字,说他的字单看一个一个的字,并不觉得怎么美,甚至很不平整,但是字的各部分,字与字之间 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 汪曾祺的文学语言也是这样的。他说 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在执教汪曾祺先 生的端午的鸭蛋一文,品读淡而有味的语言我就借用了最后一句。 (以下是课堂实录) 师:学案中有 24 位同学谈到,读汪曾祺先生作品很轻松,好像在聊天一样。( PPT 出示 聊天 二字)请大家说说聊天给你什么感觉?可以用一个词语或句子形容。 生 1:轻松。 生 2:自在。 生 3:快乐。 10 / 13 生 4:都是口语。 生 5:就像一个老人在跟你拉家常!(笑) 师:多么形象的表达!谢谢大家的分享。你们太厉害了,竟然说到汪老先生 心坎里了。 ( PPT 出示 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师:那么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感觉像拉家常般的字、词、段,也可以从整篇文章考虑,等大家准备好了,我们一起分享,好不好? 生:好! 汪曾祺先生在晚翠文谈新编一书中关于探讨 随便 的结构与主题的关系时,他这样说: 我的小说似乎不讲究结构。我在一篇谈小说的短文中,说结构的原则是:随便。我后来在谈结构的前面加了一句话:苦心经营的随便。 小说结构是 随便 的,散文亦如此,但都是 苦心经11 / 13 营的 随便 .散文教学亦是如此,不经意的提问渗透的是教师苦心经营的 随便 . 4.纲举目张式 第二种类型与这种教学方式有相似之处,都需要教师的读书积累,但前者往往用在课堂衔接处,发挥桥梁作用,后者有纲举目张之功效。 优秀青年教师沈华执教小说狗鼻子,开篇引述: 阅读小说不能仅仅注重它的故事情节,不能只是看热闹,还应该读出人性来。 这句话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还明确了教学过程。形象地说,就是知道了 去哪里 ,还知道了 怎么去 .这便是纲举目张之意。 散文也一样。从平时的阅读积累中找到一句与文体、文本教学内容或教学目标相契合的精彩句子。可以在教学中起到提纲挈领之功效。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一篇自传散文。解读五柳先生的三个志趣 读书 嗜酒 著文 背后的精神实质是解读本文的关键。逐句分析,文句品读上平均使用力量,课堂12 / 13 如果是一亩方塘,这样的教学一定 涟漪不起 .怎样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呢?纲举目张式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比较好。 师:陶渊明是个很有意思的文人。美学家朱光潜说过一段精辟的话。 ( PPT 出示) 法国小说 家福楼拜认为人生理想是和寻常市民一样过生活,和半神人一样用心思。渊明算是达到这一理想,他的高妙处我们不可仰攀,他的平常处我们都特别觉得亲切是我辈中人。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一遍,拿笔划出让你感觉亲切或不可仰攀或两者兼而有之的语句。我们一起来品读。 ( 5 分钟时间静静地思考,圈点勾画,作批注) 语言、情感是散文的根,也是散文的源。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情感也不是支离破碎的,它的体会、领悟、鉴赏,都需要完整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同样也需要教师耐心等待,被动的 推 拉 牵 引 式的教学是陈旧的。 诚如余映潮先生所言: 课堂阅读教学的琐碎提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人考试题及答案
- 心理学基础模拟练习题(含答案)
- 中级英语II知到智慧树答案
- 护理重点环节应急预案试题+答案
- 药店药品网络销售管理制度试题(含参考答案)
- 水利工程师-水利工程管理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 运输车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城管执法服装定制化采购及质量监控制度合同
- 2025车展场地租赁合同范本-附带增值服务条款
- 2025年度速记服务保密协议及数据安全保护合同
- 乏力诊治与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2
- 2025亚洲杯男篮+《热血征程砥砺前行》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中励志主题班会
- 2025-2030牛结核病防控技术进展与行业影响分析报告
- 2024年泰州市靖江市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真题
- 国际快递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四川省高考生物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表
- 2022年有子女离婚协议书手写
- 公路硬化报告范文
- 纳迪亚之宝全流程攻略 100%完结完整通关指南
- 预测分析:技术、模型与应用 - SAP Predictive Analytics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