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 撰写人:_时 间:_课 型:新授课教学模式:三为主五环节教 具:多媒体课程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新闻报道、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认识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罪过、振新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展示:一学生读这则材料。老师:这段材料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不平静的1898年。这一年谭嗣同等人抱着强国的梦想进行了戊戌变法,但是也就是同一年随着戊戌六君子的鲜血飞溅,我们这个近代一次强国复兴的机会被无情的粉碎。我想同学们面对这一则新闻,一定会有许多疑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次咀嚼那一段让我们希冀而又遗憾的历史去寻找答案吧。说明: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来再现历史画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探索历史的积极性。展示课题:第7课 戊戌变法(强调“戊戌”两个字的写法和区别)(二)教师引领 自主探究第一篇章 多事之秋的磨难变法背景老师: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伴随着帝国主义的枪炮声古老的中国迎来了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就是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中国在屈辱中沉沦。在两次鸦片战争的刀光血影之后,让沉醉在泱泱大国美梦之中的清王朝开始有了自强崛起的声音,但承载着清王朝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也在另一侵华的枪声中宣告破产。而这声枪响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这样一幅场景。展示:时局图老师: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一位爱国人士画了一幅形象描写当时中国现状的时局图,从时局图中,你有何感悟?学生可能说到:民族危机严重、中国被帝国主义疯狂瓜分等。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展示:说明:通过表格,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戊戌变法的经济、政治基础。总结:中国的19世纪末,那是一个多事之秋。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宣告着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整个中国被众多帝国主义张牙舞爪的撕裂着,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随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新的救亡探索。第二篇章:救亡图存的尝试变法过程1、拉开序幕公车上书展示:老师解释补充: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公车上书”意指“举子上书”。老师:同学们看课本第一自然段,完成以上的问题。(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完成)随后老师再出示答案,尤其强调公车上书的影响。展示:说明:学生结合课本小字了解康有为、梁启超的主要事迹,并知道他们两人是维新派的代表。老师:公车上书并没有使康梁二人的思想主张传达到光绪帝手中,但是他们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到处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为变法做准备。2、酝酿和发展思考:维新派为变法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学生看课本介绍,老师课件出示进行演示总结。老师配图讲解:维新派最锐利的武器就是笔杆子了,他们通过万国公报等报刊传播他们的进步思想;他们经常在强学会举行演讲,兴盛时候一时引来朝中许多大臣,如张之洞、袁世凯等人,李鸿章也想成为会员,但因签订马关条约名声太臭而被拒绝。就这样维新派在不断地酝酿着他们的变法主张,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真诚恳切的言辞终打动了立志要有所作为的光绪帝。展示材料:“若不及时图志,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国惶,不知死所。”“敌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思考:通过以上文字,我们从中能够感悟到什么?学生互相讨论,汇报感悟。老师展示: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内忧外患,也道出了康有为忧国忧民的情怀。老师:正因为康有为对当时时局的深刻预见,和当朝皇帝光绪帝有了共鸣,所以光绪帝破格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可守旧派却以清朝旧律为名百般阻挠,于是就有了康有为总理衙门舌战顽固派的精彩画面。展示:思考:这场辩论的实质是什么?说明:这里可以通过老师生动的讲解小故事,让学生感受当时历史画面。引导学生得出表面是两个代表不同派别的人在争论,实质上是封建思想和资本主义思想的交锋。老师:纵使有顽固派的千般阻挠,可是仍然没有阻挠的住这个一心有所作为的皇帝光绪帝的变法热情,变法的诏令还是在重重围困之下颁布了。3、涌起高潮播放视频:思考:光绪帝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为什么会支持变法呢?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这里老师要给予提示,从光绪帝个人情感和处境来考虑。老师出示答案:1、光绪帝的爱国热情,不愿做亡国之君;2、想通过变法从慈禧手里夺取统治权利。展示表格:学生思考:分析戊戌变法的内容,分别都有哪些意义?学生讨论完成表格。老师出示参考答案:老师补充变法的局限性:变法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但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没有涉及议院、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没有采取维新派掌管军队等措施。这些隐患很快被验证。老师:当我们庆幸国家的命运由此即要发生转机的时候,可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封建顽固势力突然发动政变,把变法运动淹没在了血泊之中。第三篇章 无力回天的呐喊变法失败1、戊戌政变让学生根据课本33页和34页小字内容了解戊戌政变的过程老师强调说明:戊戌政变和戊戌变法不是同一概念。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戊戌政变慈禧所做的三件事:(1)废除全部法令(除京师大学堂外)(2)囚禁光绪帝于南海瀛台(3)逮捕维新人士老师:随着变法法令的全部废除,这场寄托着无数知识分子救国希望的维新变法运动也就此昙花一现,并且伴随着鲜血的洗礼而落幕。于是就有了戊戌六君子喋血北京菜市口的画面。2、戊戌六君子展示:戊戌六君子遗像遗言(伴有二泉映月背景音乐)说明:让学生明确戊戌六君子的名字。使得学生在二泉映月低沉的音乐中深刻理解在救亡图存探索中的艰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老师解说:在民族危难之时,总会有无数爱国人士为了国家以身相许,抱着对信仰的执着,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他们是国家的勇士,民族的脊梁。让我们一起再来回味谭嗣同悲愤而又豪情万丈的遗言。重点展示谭嗣同画面及遗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思考: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说明:师生互动探讨。教师要参与其中,尤其是在“死得其所”这里的讲解一定要充分讨论,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老师可引导学生和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继续进行变法宣传相对比,进行辩论,得出答案。(不论逃跑继续为国难而忧还是誓死坚守,都是爱国的不同表达方式)老师:回顾一百多年前的那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令我们有些扼腕叹息,但我们不免要思考维新派以救国家于危亡中的爱国情怀为出发点,怎么就落了个人去楼空的悲惨结局呢?3、痛定思痛思考: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展示文字材料:说明:学生相互讨论,学会从材料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出示答案:原因有(1)顽固派力量强大(2)没有发动群众(3)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思考:戊戌变法的失败给了我们怎样深刻的教训?引导学生得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老师:这场来匆匆的救亡探索去得也是如此匆匆。可是就便这样,这惊心动魄的103天的变法运动仍然有着它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第四篇章 近代化探索的遗产变法余音1、变法意义展示: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派以救亡图存,变法图强为主要目的 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从维新派的阶级性质和变法内容 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一批一批中国人接受了维新思想;一批一批的传统人士在洗了脑之后转化为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城代谢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说明:对于戊戌变法意义的分析,老师要给予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在分析和思考中完成对意义的理解。老师小结展示答案:戊戌变法的意义是1.它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和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2.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2、前赴后继老师:谭嗣同六君子带着遗憾和无奈悲愤而逝,但是,历史不会那么无情,戊戌六君子的鲜血不会白流,正如谭嗣同所说:“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这仅仅是个开始,所以我们更多的探索者将踏着他们鲜血的足迹,继续着我们强国梦想的探索。展示材料: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不久,我国北方就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正在进行推翻清廷、建立民国的英勇斗争。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清王朝顷刻之间,土崩瓦解了。老师:我想戊戌六君子的精神得到了传承,他们也可以瞑目了。勇士已去,精神永存!如今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不能忘记那一声声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发出的殷切呐喊,更不能无视他们留下的一串串带血的脚印。因为这就是中国精神!让我们铭记这些先驱,会给予自己更多的爱国力量。展示:全班学生齐读说明:本节课堂的情感升华,让学生从先驱汲取爱国力量,从而意识到肩负起为了民族复兴而不断努力是他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板书设计:测验题目一:1、 甲午战败后,面对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如何自救?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堂的回答是( )A、发动了虎门销烟 B、掀起了洋务运动 C、进行了黄海大战 D、发起了维新变法2、从促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最深远的影响是( )A、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的形成发展C、有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 D、有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测验题目二:助学上的部分题目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充分依据教参和课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且参考了其他版本的课文内容,做到资料充实,眼界开阔。本节课分为四个篇章:第一篇章 多事之秋的磨难变法背景 ;第二篇章:救亡图存的尝试变法过程;第三篇章 无力回天的呐喊变法失败;第四篇章 近代化探索的遗产变法余音;但在教学过程仍然存在很多困惑,比如高中课本中对于变法的社会背景、政治背景、经济背景、国际背景等做了较多的讲述,可是我们课本上仅仅提到甲午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副食品加工设备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试题考核试卷
- 药品仓储库区划与管理考核试卷
- 斯蒂里设计师专业体系构建
- 《供应链管理》课件
- 渔业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考核试卷
- 运维安全保密措施
- 粮食加工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 糖果食品安全监管考核试卷
- 小组介绍课件
- 粮食产业与制糖业的联动发展考核试卷
- 2024年度高端医疗服务合同for海外医疗咨询与安排
- 2024-2030年新版中国铝钪合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甲级资质)
- 活动板房制作安装施工合同
- 《基于SIP协议的IP呼叫中心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 矿业权评估准则全
- 金庸人物课件
- 2024年合肥市网约配送员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浅谈劳动合同法中的试用期制度7500字(论文)】
- 2024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调查
- 大学体育与健康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齐鲁师范学院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重点中学小升初数学入学考试卷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