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研究 载人航天 2 0 1 1 年第 5期 空间冷原子物理及应用探索 吕宝龙 1 刘 亮 z 刘伍 明 s 陈徐 宗 4 ( 1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4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摘要介绍 空间冷原子物理领域现状 ,论述微 重力环境下冷原 子物理特 色与优 势的 基础 上,指 出空间冷原 子体 系为原子分子物理 的前沿领域 ,为精密物理测量提供 了不可 取代的强;k: r- -g ,讨论 了空间冷原子物理在量子仿真、新物态、基本物理规律的验证以 及高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微重力冷原子 空间站 分类号V 4 1 9 + 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6 7 4 5 8 2 5 ( 2 0 1 1 )0 5 0 0 3 3 0 6 l引 言 以玻色一 爱 因斯坦凝聚( B E C) 为代表的冷原子 物理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冷原子是人工制造的最 接近绝对零度的物质 , 也是 自然界 中最冷的物质 。 冷 原子系统所展现出的独特的量子力学波动性 、宏观 量子相干性以及人工可调控性,使它成为物理学中 前所未有的全新量子物质。冷原子系统易于人工控 制而且纯度高,所以可以实现一些在传统的凝聚态 系统中达不到的参数区域。光晶格势阱囚禁下的冷 原子玻色系统已经成功应用 于玻色 H u b b a r d模型的 研究, 实现了强相互作用极限情况下的T o n k s 气体。 冷原子物理最近几年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 B E C的 光场量子操控 、 量子仿真 、 量子新 物态 、 超低温量子 相变、 超冷极性分子等方面 。 代表性的工作包括光晶 格 中 B E C的强关联特性 、 人工模拟晶体 、 超流一 Mo t t 绝缘相变, 还包括费米凝聚态 , 例如费米简并气体、 B C S B E C转变 、 分子凝聚体 、 超低温极性分子等。此 外 , 最近实验上实现 了 B E C的人造规范势并产生了 量子涡旋【 l J 。近期的研究表明 , 利用光场操控下的超 冷原子可能实现超固态、 玻色量子霍尔态、 阻挫相等 一 系列奇异物态。 毫无疑问, 冷原子物理的进展为研 究包括高温超导在内的强关联系统、 量子多体系统、 量子化学过程等打开了全新的视野。 除了基础物理领域之外 ,超冷原子系统在许多 高新技术 的领域也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利用冷 原子的量子波动性来构造高精密原子光学器件 , 如 原子干涉仪和陀螺仪 , 相比对应的同类光学器件 , 有 着无可 比拟 的超高灵敏度。冷原子与光晶格的结合 可以获得近似静止的原子系统,有可能将冷原子光 钟的精度提高到 1 0 的量级。高精度冷原子光钟不 仅用来检验或验证基本物理定律 ,还可直接用于空 间导航 、 深空探测以及大地测量等。 然而, 在地面实验室内, 重力的存在对冷原子实 验施加了诸多限制。尤其关键的是 , 重力妨碍了原子 的深度冷却,使地面实验室获得的冷原子温度很难 突破 1 O K ( n K) 量级。 而在微重力环境下, 这些限制 都可以克服 , 有望获得 1 0 K( p K) 量级甚至于 l O K ( f x) 量级 的超低温度 , 从而使原子充分 “ 冻结” 以突 显原子系统的量子效应 , 使人们能够在前所未有的 参数区域中进行超低温量子气体的研究并开发冷原 子的应用 。 因此 , 空间冷原子物理在国际上受到普遍 重视 。欧洲各国空间科学实验主要通过欧洲航天局 ( E S A ) 执行。E S A的空间科学任务之一就是“ 激光冷 来稿日期: 2 o 1 1 - o 7 2 6 ; 修回日 期 : 2 O l l o 8 - 2 1 。 作者简介: 吕宝龙( 1 9 6 7 0 2 一 ) , 男, 博士, 研究员, 主要从事超冷原子物理与应用研究工作。 3 3 万方数据 载人航天 2 0 1 1 年第 5期 基础研究 却在基石 : 物理 中的应用” 。国际上第一个在微重力环 境 下的 B E C研究项 目是欧洲 的 QU A N T U S计划日 。 QU AN T U S的目标是在微重力环境下进行 B E C和简 并混合气体 的研究 。目前 , Q U A N T U S的落塔实验 已 经获得 r 微重力环境下的 B E C t 2 1 , 但落塔有 限的微重 力时间使实验研究难 以深入。 Q U A N T U S项 目的下一 步 计划涉及芯片表面的 B E C、 铷和钾双元素混合等。 美 国 问科学研究由 N A S A领导。 N A S A支持基础物 理研究 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 ,最初的研究项 目集中 在“ 低温与凝聚态物理 ” , 近年来又增加了对“ 激光冷 却与原 予物理” 的支持。N A S A在支持空间物理实验 的同时, 也广泛支持许多基于地面环境的预研项 目。 我 围在空 间冷原子物理研究 尚处于酝酿 阶段 , 已形成 了具有 国际先进水平的理论研究团队。实验 方面 ,日前有 6个实验室 已经获得了冷原子物理的 标志性成果 , 即 B E C, 并取得 了一批实验研究成果 。 另外, 还有一大批实验室正在从事冷原子 冷离子物 理及其应用研究。因此 , 我国已具备了开展空间冷原 子项 目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 2空 间冷原子物 理的特点 在地面的冷原子实验 中,为避免原子在重力作 j 下逃逸 , r人 J 禁势阱必须保持足够 的深度 。然而 , 当 需要更低的原子温度时 ,人们又期望 囚禁势阱持续 地减弱 ,使原子云得到进一步的蒸发冷却 或绝热膨 胀冷却。 这一矛盾在重力环境下很难解决。 地面实验 室的冷原子低温 记录为 0 4 5 n K 1 3 , 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K e t t e r l e的研究组在利用磁 场力抵 消重力 的条件下 得到的。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 只能看成是对 微重力环境 的初步模拟。但是他们的实验结果至少 预示 : 微重力环境更有利于原子云的深度冷却。 微重 力环境的优势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4 1 : ( 1 )在微重力环境下 , 因无需补偿重力势 , 冷原 了气体 的 禁势可以绝热地降低到任意大小 ,从而 使量子气体的温度降低到地面上前所未有的水平。 如果将冷原子的温度从 n K量级推进到 p K甚 至 量级 , 原子的热效应被充分抑制 , 许多微妙的新奇量 现象与量子物态将呈现出来 。 ( 2 )对地面系统中的超冷原子 ,引力 势在冷原 子云尺寸内的变化甚至超过 了原子的热动能 ,成为 系统扰动的主要 因素之一 。 而在微重力环境下 , 原子 几乎感受不到引力势的变化。 ( 3 )微重力环境下还 可以实现超大尺寸 B E C, 从而更精确地控制和观测宏观相干物质波 。具有极 低温度 与超 大尺寸 的 B E C不仅在更 为宏观 的空问 范围内展示物质波的非定域特性 ,而且极大地抑制 了原子系统的有限温度效应 ,为研究纯净的量子相 变过程 提供 了可能 。同时 , 由于在大尺寸 B E C中超 弱长程效应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有可能观察到全新 的低能量子相变 。 ( 4 ) 地面环境实现的 B E C的寿命受制于原子之 间的三体复合效应, 一般不超过秒的量级。 而微重力 环境 中弱 囚禁下 的超大尺寸 B E C可 以达到很低 的 空间密度 , 三体复合效应受到极大抑制 , B E C的寿命 也随之大大延长 。 因此 , 人们可望在微重力环境下实 现对物质波的长时间量子操控与测量 。一些光晶格 系统量子相变所要求的绝热变化条件在地 面上难以 达到 , 而在微重力环境下可以得到充分满足。 ( 5 ) 在微重力环境下 ,超冷原子气体 的扩散主 要取决于气体的温度和气体内部的碰撞 ,因此原子 样品和外场作用时间可以极大地增加 。这在原子相 干计量领域( 冷原子钟 、 冷原子干涉仪等 ) 至关重要 。 ( 6 ) 微重力环境在研究不同量子气体混合研究 方面也有不可替代 的优势。不 同原子在微重力环境 下遭受相同的引力势 , 因此可以完美地叠加。 可 以预 见 ,在微重力环境下量子气体 的混合将给出全新的 物理现象。 原子体系的温度如果在现有的基础上再降低几 个数量级 , 更加逼近绝对零度 , 将呈现什么样 的奇妙 量子现象, 在理论上还无法完全预测。 相关的探索研 究有可能给基础物理及精密物理测量领域带来突破 性的进展。 3 空间冷原子 物理的研 究领 域 空 间冷原子物理必须利用 以上提到的微重力环 境优势 , 研究和解决物理学 的基本问题 , 可能在量子 仿真 、基本物理规律的验证以及新物态的研究方面 取得重大突破。 3 1空间冷原子的量子仿真 空 间微重力环境进一步增强 了冷原子系统 的人 工可调控性。 通过调控冷原子 、 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以及化学反应过程 ,可以模拟强相互作用多粒子系 万方数据 基础研 究 载人航天 2 0 1 1 年第 5期 统 , 研 究其运动规律 。甚至 , 在空间实验室 中仿真 中 子星、 超新星等。可实施 的研究项 目举例如下 : 3 1 1空间简并费米气体仿真中子星演化 超新星爆发是最壮观的天文现象 ,也是一个长 期未解之谜。 超新星核在塌缩过程 中, 其物质态要经 历剧烈的变化。理论预言 , 在塌缩的最后阶段 , 位于 超新星核中心区域的原子核将形成杆状或板状 的物 质结构 帕斯特( P a s t a ) t 。帕斯特在超新星核的物质 中占有 1 0 2 0 的份额 , 直接影响着超新星爆发 的 动力学行为。帕斯特 同样存在于中子星的外壳 中, 淹 没在处于超流态的“ 自由” 中子气体内。 然而 , 帕斯特 的形成机制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 途径之一是微重力 环境下 的超冷原子仿真实验 , 这 是因为当中子之间的距离在一定范围时,中子气体 所呈现的普适性质与幺正费米气体类似 6 1 。例如 , 一 维光 晶格中的超流 幺正费米气体类似于超新星在帕 斯特阶段 的板状原子核。相关的实验可借助于磁场 F e s h b a c h共振 以及光晶格等调控手段 。磁 场 F e s h b a c h共振用以调节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强度 ,从而驱 使超冷费米气体达到幺正极限。调节光晶格的强度 可 以模拟超流中子的动力学行为 ,进而认识帕斯特 的成因。另外 , 在 幺正极限下 , 量子简并气体的各种 性质具有普适性 , 由粒子数密度 n和温度 T确定 。 因 此, 研究简并费米气体在幺正极限下的各种性质, 对 于理解高温超导、 中子星、 夸克一 胶子等离子体等物 理现象有重要帮助。 尤其重要的是 , 通过调控二分量 简并 费米气体 ,可研究其热力学性质和流体动力学 性质 , 如熵密度 s , 物态方程 , 切变粘滞系数 1 1 等。通 过计算 “ q s 可以检验完美流体( p e r f e c t fl u i d ) 理论 , 甚 至可以在空间实验室“ 制造 中子星” 并研究其各种性 质 , 这将大大促进对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研究 。 3 1 2空间 B E C仿真超新星爆发 B E C还可 以用来制造玻色超新星( B o s e n o v a e ) 。 一 种类似于超新 星爆 发 的小 型爆 炸现象 。当一个 B E C的 自相互作用被调节为吸引作用时 , B E C先塌 缩 , 然后突然爆炸I 7 j。部分原子在爆炸中消失( 探测 不到) , 剩余的冷原子仍存在于囚禁势阱中。近期的 实验证实 ,偶极一 偶极相互作用 主导的 B E C则呈现 d 一 波塌缩与爆 炸行为嘲 。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中, 能 够大幅度地提高玻色超新星的临界原子数 ,从而显 著增强爆炸过程 的可观测效应 ;而且有可能把冷原 子的温度降得足够低 以便获得原子对 的玻色凝 聚。 此外, 结合高分辨的原位探测技术, 人们还能够在更 长的时间尺度 内更精 细地 观测爆炸过程 中的 B E C 碎型 。 3 1 _ 3超冷原子仿真黑洞辐射 三十多年前霍金从非均匀重力场背景上的物质 场 的基本 量子处理 出发意识到黑洞会 向外 辐射能 量 ,这一出乎意料 的量子效应从根本上改变了一些 黑洞演化的命运,再一次提醒人们关注量子力学的 奇特之处。今天霍金辐射被认为是现代物理的一个 里程碑 , 是天文物理学 中最吸引人的问题之一 , 技术 上非常困难的霍金辐射的天文观察也成 为越来越重 要的课题 。U n r u h在 1 9 8 1 年提出霍金辐射的物理可 以在任何可以发展出视界类似体( 声子视界等) 的系 统中验证9 1 。 超冷原子气体的出现让 U n r u h的想法见 到了实验上的曙光;这主要得益于超冷原子气体的 高度可调控性和灵活性 , 比如相互作用强度 的可调 , 气体密度和外加束缚势的调节等等。 所以, 超冷原子 气体为霍金辐射的验证和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过去 无法想象的理想的实验平台,在这方面的任何实质 性的突破和进展都将因为具有基础性的意义而载于 史册。对于流动的一维原子 B E C ,数值模拟结果预 言 ,声波视界中的 B o g o l i u b o v声子发生霍金辐射口 o l 。 微重力环境 下的超低 温 B E C样 品确保 了量子动力 学行为不会被杂散的热噪声淹没,也易于实现实验 所需要的空间构型 。 3 2 空间冷原子验证基本物理规律 利用冷原子 、分子系统 以及新近发展的精密测 量技术,可以在新的量子层面测量一些重要物理参 数, 例如电子的电偶极矩、 电子一 原子核质量比、 精细 结构常数、 重力加速度等。 这些研究对于检验和发展 标准模型 、大统一理论 以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具有 重要意义。 3 2 1光 晶格 空间冷原 子验证超 弦理论及基 本物理 规律 利用冷原子系统来验证弦理论 中一些普遍 的结 论是很有价值的思想。目 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幺正 极限下的费米子系统( 利用 F e s h b a c h共振技术 , 这方 面实验上 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数据 ) 。在绝对零度下 , 外磁场 的共振点对应着量子相变点 ,而量子相变点 区域的性质可以由弦理论里面的A d s C F T对偶来研 3 5 万方数据 载人航天 2 0 1 1 年第 5 期 摹础研究 究。A d s C F 对偶有一个重要 的理论结果就是预言 _ r 切向粘度 熵密度的值( 上下限 ) 。而这个值在冷原 子系统中( 幺正极限下的费米 子系统 ) , 可 以由呼吸 模的阻尼速率来提取。利用 A d s C F T对偶来研究 幺 正极 限下的费米子系统 的性质 , 最大的问题是 : 原来 A d s C F T对偶预言的切向粘度 熵密度上下限涉及的 是一个相对论性 的系统 ,而 幺正极限下的费米子系 统则是一个非相对论性的系统。理论方面, 弦理论家 做了一些初步的非相对论的推广。 3 2 2检 验 大统 一理 论 大统一理论认为 自然界 的基本物理常数可能随 时间和空间变化。 对 自然界史前核反应堆( O k l o核反 应堆 )的研究表明 ,精细结构常数 仪的漂移率小于 1 1 O - 1 7 y r。而对遥远星云特征吸收谱线的红移测量 则表明精细结构常数很可能随时间变化。实验室中 通过测量原子特定谱线 的变化进而研究精细结构常 数的变化已进行 多年。相对而言 , 它具有可靠 、 可重 复以及可控等优点 , 但 明显的不足是时间跨度短。冷 原子 、 分子系统 , 特别是超冷原子 、 分子体系 , 为测量 精细结构常数 的变化提供了更精密的手段 。 电 _ 一 质子质量 比 的变化可能与暗能量有关 。 大统一理论认 为电子一 质子质量 比 的变化可能 比 精 细结构常数的变化大 3 0倍l 1 1 1 , 因此对 的测量是 一 种更为灵敏的研究基本常数变化的手段。遗憾的 是 , 对 的测量还没有达到与精细结构常数 同等 的精度 天文学上 , 通过测量星云中中性 H: 分子的 振动谱线得到的精度有限。 在空间站环境 , 数 目巨大 的超冷分 子( 1 0 ) 可以囚禁相 当长时间( l s ) ; 而且 可以极化分子 ,使其处 于某一振动态或者某一磁能 级一 l 。 所以, 微重力环境下的冷原子和冷分子为精确 测量 提供 r新的途径。 3 2 3探测宇宙中的引力兰姆位移 众所周知 ,电子能级的兰姆位移是 电磁场 的真 空涨落引起 的电子能级移动 ,而时空的零点真空涨 落( 即引力波背景涨落) 也应该有类似的效应; 但是 这种效应极弱, 现有原子干涉仪的精度远远不够。 理 沦预测I t 2 i , 宇宙 中的引力波背景涨落可 以使 长条状 的超大 B E C产生能量移动 ,即所谓 的引力兰姆位 移 。这种效应在实验上是可观测的。当然 , 只有在空 间实验室内才能制备出满足要求的超大 、 超冷 B E C , 获得长时间的相干I 生以利于能谱的激发与测量 。该 3 6 实验只需要单种原子的凝聚体 ,比多种原子混合体 系更容易实现。 3 3空间冷原子制备奇异物态 人们一直期望利用超冷原子实现多种新 物态 , 从而为新型量子器件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原子体 系在其热运动被充分“ 冻结” 后所呈现的量子特性是 所有新物态赖 以存在的基础。因重力的影响, 目前地 面实验室的超冷量子气体的温度及空间尺寸 已经成 为限制冷原子物理发展 的技术瓶颈 。空间站实验平 台是突破这一瓶颈 的关键所在 。借助于空 间站的微 重力环境可以探索一系列奇异物态。 所谓奇异物态是指其特性不能用传统理论解释 的物态 以及相关相变的新物态 , 例如 : 过去人们遇到 的任何凝聚态系统都可以用朗道理论来描述 ,但是 是否存在不可用朗道理论来描述 的新凝聚态 系统 , 准确地说是否存在不能用朗道非对称破缺理论描述 的新物态?理论曾预言 ,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物态具 有不能用朗道非对称破缺理论描述的特性 。 然而, 此 类物态的需要在极低温度下才能存在 ,如在温度达 到 p K或 l K的条件。因此搭建空问超冷量子气体平 台, 是探索奇异物态或新物态的必备条件 。 理论研究表 明,还有其它很多种不能用朗道非 对称破缺理论描述 的特性的奇异物态 , 如 : 白旋液体 态 、 二聚态 、 耵通量态等。这些物态都可以利用超冷 量子费米气 体或玻色气体加 激光构成几 何 晶格 而 成 , 并通过调节物理参量构筑不同的相互作用势垒 , 形成不同形式 的奇异物态。 通过激光的操控 , 还可以 进一个研究这些物态的相变。以下介绍几种理论上 研究比较多的奇异物态。 3 3 1玻 色量子霍尔态 在理论上已经被广泛研究 ,但实验上还没有被 证实的玻色气体的量子霍尔效应 目前受到广泛的关 注 。 理论研究表明, 填充因子 v为 1的玻色量子霍尔 态包含非阿贝尔任意子 ( 既非玻色子义非费米子的 准粒子激发 ) 。 这为揭示难以琢磨 的任意子 的基本性 质提供 了新手段。由于非阿贝尔任意子可,【_ j 来实现 拓扑量子运算 ,相关研究还可能从原理上实现和检 验拓扑量子运算。人造规范势的技术使 中性原子象 电子一样感受到洛仑兹力 ,而且这种等效磁场远远 超过实际磁场 的强度 ,从而可以驱动光 晶格中的玻 色量子气体进入玻色霍尔态 。 万方数据 基础研究 载人航天 2 0 1 1 年第 5期 3 3 2分数量子霍尔态 人们在电子系统中已经观察到,但其物理本质 尚未最终解决。利用 中性冷原子的人造规范势技术 来产生超强的有效磁场 , 并结合二维光晶格技术 , 可 以模拟费米气体的分数量子霍尔态。 3 3 3拓扑绝缘 态 拓扑绝缘体 的一个重要标 志是所谓 的边缘态 。 该边缘态可能在信息科学中有巨大的潜在应用 。超 晶格和特定结构 的有效磁场 中的玻色气体可能存在 一 种呈现环状密度分布的边缘态 。而这种边缘态可 用 C C D成像方法直接探测 , 所以有助于直观地理解 拓扑绝缘体的基本性质 ,并使得边缘态 的量子动力 学实验研究成为可能。 4 空间冷原子的高技术应用 利用空间冷原子实现原子光学器件 ,并以此构 成各类冷原子仪器是空间冷原子物理研究的一个重 要推动力。微重力环境以及原子可获得 的超低热运 动速度不仅能够大幅度地延长冷原子样 品的相干探 测时间 , 而且便于优化对冷原子样品的其它调控 ; 所 以空间冷原子光学仪器具有地面环境下无法企及的 精度指标 ,甚至可能提供当传统仪器不具备的新特 性。仅以以下三种仪器为例。 4 1空间冷原子干涉仪 原子干涉仪的高精度测量在空间导航上有许多 应用 , 比如空间惯性导航 、 卫星轨道姿态控制等 。对 时间频率 、加速度和角动量 的高精密测量可以用来 确定绝对惯性参考系, 使得卫星 、 空间站 以及深太空 探测器等可以在没有 G P S导航系统的条件下长 时间 定位导航 , 并进行卫星的姿态调整 。 对于地面环境下 的原子干涉仪 ,重力限制 了原子 的自由飞行时 问和 相干波长等 , 从而限制了干涉仪的测量精度 。 微重力 环境可以将原子 的自由飞行时间提高到秒以上 。其 次 , 空 间环境下可以达到更低 的原子系统温度 , 即原 子系统的弥散速率更低 ; 在相 同的光束作用下 , 可以 大 幅度增加相互作用时间并大幅度增加相干长度 。 因此 ,空间的微重力环境有助于提高原子干涉仪的 测量精度。 在地面实验室环境下 , 重力仪和重力梯度 仪的相互作用时间最多只能在秒的量级 ,原子陀螺 仪则 只有几十毫秒相互作用时间 ,作用长度往往要 达到 l m以上 ; 而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 , 原子的相互 作用时间可以提高到几秒到十几秒 ,作 用长度缩短 到几十厘米。因此微重力环境条件不仅有利于缩短 有效作用区的真空腔长度,又能大大提高干涉仪的 分辨率 。 4 2空间冷原子光钟 空问冷原子光钟的工作介质为囚禁于光 晶格 中 的超冷原子。 微重力环境下 , 能够使用较弱的晶格光 场 , 相应的高阶光致频移( 张量频移 、 双光子频移等 ) 随之减小。另外 , 由于冷原子的温度更低 , 原子在 晶 格基态的布居比例显著增加,提高了钟跃迁探测的 信噪 比。这两方面的改进将显著提升空间光钟的准 确度。 4 3空间冷原子微波钟 微重力为原子微波钟提供了优异的工作环境。 由于克服了重力的影响,冷原子与微波相互作用时 间可大幅度增长。原子与微波的相互作用时间如果 选在 1 0秒量级 , 则谱线宽度在 0 1 H z 量级 , 预期空 间冷原子中的准确度达到或优于 1 0 量级 。如果采 用深度冷却的原子样品 ,原子热运动在微波频率 的 多普勒频移可以降到m H z 量级。近似静止的超冷原 子样品不仅提供了更长的作用时间,而且允许更大 的探测空间和更多的原子数。 可以预计 , 空间冷原子 微波钟 的性能将远远优于地面原子钟 ;星载冷原子 微波钟有可能成为下一代全球定位系统的原子钟。 5结束语 空间冷原子物理实验要求光学系统及真空系统 具有很高的环境适应 l生,特别是抗冲击 、抗辐射能 力 。空间站内有限的实验空间也要求所有仪器设备 尽可能轻小型化。 另外 , 整套实验系统最好做到无人 值守下的自动运转; 即使需要人为干预, 其操作程序 要做到简单易行。 规划空间物理实验的同时 ,必须平行进行地面 环境 的研究项 目。这是非常必要而有益 的。首先 , 地 面实验室进行的实验有助于初步了解现象 ,摸清实 验环节和难点 , 从而给出空间实验的内容。其次 , 只 有依靠广泛的地面研究项目,才能筛选出那些真正 值得去太空做的实验项 目,而后者是地面实验的自 然延伸与提升。最后 , 一个要在太空进行物理实验 , 必须首先在地面尽可能的进行预演 。 只有这样 , 才可 以确定一个高度复杂 的物理实验是否能在空间实验 3 7 万方数据 载人航天 2 0 1 1 年第 5 期 基础研究 室里成功完成 。部分研究项 目可以使用 国内落塔上 的微重力环境进行初期预研 。 空问冷原子物理是空间基础物理的一个重要发 展方向, 与空间科学 中长期发展规划符合。空间微重 力状态为冷原子物理提供 了一个在地面上无法获得 的理想的实验环境 , 创造 出新 的极限条件。空间冷原 子物理纵深研究对基本物理问题 的探索 、对人类知 识的拓展 、 对空间科学的发展 、 对 国防和科学技术的 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l 1 J Y 一 J L i n ,R L C o mp t o n ,K J i me n e z Ga r c i a ,J V P o r t o , a n d I BS p i e l ma n S y n t he t i c ma g n e t i c f i e l d s f o r u hr a c o l d ne u t r a l a t o ms Na t u r e2 0 0 9 4 6 2 :6 2 8 6 3 2 2 h t t p : w ww i q o u n i - h a n n o v e r d e q u m a u s f 3 AE L e a n h a r d t ,T A P a s q u i n i ,MS a b a ,AS c h i r o t z e k ,Y Sh i n,DKi e l p i n s k i , DEP r i t c h a r d,W Ke t t e r l e Co o l i n g Bo s e - Ei n s t e i n Co n d e n s a t e s Be l o w 5 0 0 Pi c o k e l v i n S c i e n c e 2 0 03 3 01 : l 5 l 3一l 5l 5 4 胡文瑞 微重力科学概论 第九章、 第 3 8 0 3 8 1 页; 科学出版社 , 2 0 1 0年 l 1月出版 5M H a s h i mo t o ,H S e k i ,a n d M Ya ma d a S h a p e o f n u c l e i i n t h e 3 8 e rn s t o f n e u t r o n s t a r Pr o g Th e o r P h y s 1 9 8 4 7 1 : 3 2 0 3 2 6 6 j G Wa t a n a b e S i mu l a t i n g P a s t a p h a s e s b y m o l e c u l a r d y n a mi c s a n d c o l d a t o ms Pr o g r e s s o f T h e o r e t i c a l Ph y s i c s S u p p l e me n t 2 01 0 N0 1 8 6 : 4 5 -5 0 1 7 J E A D o n l e y ,N R C l a u s s e n,S L C o r n i s h ,J L R o b e r t s ,E A Co rne l 1 ,a n d CEWi e ma n Dy n a mi c s o f c o l l a p s i n g a n d e x p l o d i n g Bo s e Ei n s t e i n e o n d e n s a t e s Na t u r e 2 0 01 41 2: 2 9 5 2 9 9 1 8 j T L a h a y e ,J Me t z ,B F r o h l i c h ,T Ko c h ,MMe i s t e r ,A Gr i e s ma i e r , T P f a u, HS a i t o , YKa w a gn c h i , a n d MUe d a d W a v e c o l l a p s e a n d e x p l o s i o n o f a d i p o l ar Bo s e Ei n s t e i n c o n d e n s a t e P h y s Re v L e t t ,2 0 0 8 1 01 ( 8) : O 8 O 4 ( 】 1 9 WG U n r u h E x p e r i me n t al b l a c k h o l e e v a p o r a t i o n P h y s Re v L e t t 1 9 8 l _ 4 6 ( 2 1 ) : 1 3 5 1 - 1 3 5 3 1 0I C a ms o t t o ,S F a g n o c e h i ,AR e c a t i ,R B a l b i n o t ,m a d A Fa b b r i Nu me r i c a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o f Ha wk i n g r a d i a t i o n f l“ j m a c o u s t i c b l a c k h o l e s i n a t o mi c B o s e Ei ns t e i n c o nd e n s a t e s Ne w J o u r na l o f Ph y s i c s 2 o 0 8 1 0 1 0 3 o o1 1 1 C h e n g C h i n,a n d V VF l a mb a u mE n h a n c e d S e n s i t i v i t y t o Fu n d a me n t a l Co n s t a n t s i n Uhr a c o l d At o mi c a n d Mo l e e u l a r S y s t e ms n e a r F e s h b a c h Re s o n a n c e s Ph y s Re v L c n ,2 0 0 69 6 ( 2 3 ) ,2 3 0 8 0 1 1 2c H 一 T Wa n g ,R B i n g h a m,a n d J T Me n d o n c a G r a v i t a t i o n a l L a mb S h m o f Bo s e-E i n s t e i n Co n d e n s a t e s d u e t o S p a c e t i me F l u c t u a t i o n s arX i v : 1 0 0 2 2 9 6 2 v 1 【 gr q c , 2 0 1 0 1 6 F e b Ex p l o r a t i o n o f Co l d At o m P h y s i c s i n S p a c e a n d I t s Ap p l i c a t 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女团趣味测试题及答案
- 文明就餐面试题及答案
- 慢性胆管癌的临床观察
- 物业部长面试题及答案
- 压疮护理试题及答案
- java中poi面试题及答案
- 保安服务礼仪知识培训课件
- 保安培训知识100问课件
- 烟草任务提成方案(3篇)
- 桥梁桩基返工方案(3篇)
- 能量转换中的㶲与㶲分析
- DB11-T+2147-2023连栋玻璃温室建造技术规范
- 环境材料概论 完整全套课件第1-9章 绪论、吸附材料 -环境材料的绿色设计
- 金安桥水电站枢纽布置及主要技术问题
-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辅导员考试题库
- 2022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
- 新课标的变化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课件
- 动物检疫检验考试题库(含答案)
- 非法社会组织排查表
- 关于设置老年病医院(医疗机构)的可行性报告
- 2023年隆回县体育教师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