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药用药不良反应的分析_第1页
对中药用药不良反应的分析_第2页
对中药用药不良反应的分析_第3页
对中药用药不良反应的分析_第4页
对中药用药不良反应的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对中药用药不良反应的分析 摘要:中药是人们用于防病治病,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调节生理功能,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药源之一,但中药和西药一样具有两重性,即根据药性辨证施治,用的合理,有利于人体疾病痊愈;用之不当,则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即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中药 用药 不良 反应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药品种的增多,中药在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由于药学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检测手段的提高,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使其成为药学领域的一项专门研究课题。但就我国特有的中 药而言,其不良反应的研究报道较之西药为少。由于中药大多来源于植物和动物以及矿物,其产地自然环境的差异不同,有些炮制方法不当,直接影响它的所含成分,并涉及药用疗效;另外中药历史悠久,民间应用比较广泛;再者现代制药技术进一步规范将其中药的主要成分用化学方法进行提取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如清开灵注射液等。所以对中药的不良反应更为重视,本文就中国中药杂志刊登的 95 篇有关中药的不2 / 5 良反应报导,分析其主要不良反应类型,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与其治疗作用同时发生的。常言道 “ 药者,毒也 ” ,就是指药有三分毒 的道理,所以在应用药物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决不可忽视,其对人体产生的一定毒性以及各种不良反应的产生,过去以西药的不良反应报道甚多,而对中药的不良反应报道相对少些。我们以中国中药杂志19812001年以来的 95篇文章中有关中药及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426例进行统计分类:其中中毒反应 307例,占 72%;过敏反应 74 例,占 17.3%;中药引起中毒死亡 18 例,占 4%;其他 27 例,占 6%;年龄最小仅 3 个月,最大 74 岁。造成426 例不良反应中涉及的中药及制剂共 107 种,其中过敏反应 54 种,中毒反应 39 种,中毒致死 14 种。现将统计的不良反应按主要类型分类,并对其临床表现与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探讨。 1 过敏反应 中药过敏反应(也称变态反应)一般变化快,首先出现皮肤荨麻疹、疱疹,然后迅速涉及全身,可合并其他胸闷气短,咳喘不安,恶心、畏寒,发热,水肿,严重者造成心、肺、肾、肝等器官的损伤,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可产生过敏反应的中药很多,许多药性温和,使用较多的品种也有产生过敏反应的可能。如陈皮、酸枣仁、胖大海、板蓝3 / 5 根注射液、牛黄解毒片等。 据卢国珍报道 1 例,男, 36 岁。因腹胀自服藿香正气水 2支,服用 1 支后约 30min 头昏,心悸,出汗,四肢出现少量麻疹,瘙痒,又服 1 支 30min 后,自感天旋地转,惊慌气急、出汗、口吐白沫昏倒在地,经抢救苏醒。 2 中毒性反应 由于目前多数中草药尚缺乏完善的药理及毒理实验资料,在多数毒性较强药物中,其治疗量与中毒量或致死量比较接近,一般以口服形式为主,因此发生不良反应时胃肠道症状最早出现。临床上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泻、呕血、便血等消化道出血等征象。 3 中毒性休克 临床上表现 为昏迷、发热、不省人事、呼吸不规律,胸闷、心悸、血压下降、心律不齐、口麻肢麻、血尿、少尿、无尿、肾衰等,可引起胃肠道、肾脏、肝脏等中毒反应,如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毒性较强的中药在古代医著中已早有记载,如中药 “ 十八反 ” 、 “ 十九畏 ” 等。但据报道一些普通中药也有发生中毒反应的。笔者统计有:补骨脂、枇杷叶、川芎、番泻叶、人参、地骨皮、鸡内金、苦参。制成的制剂有:雄黄酒、附子理中丸、橘红化痰丸、人参蜂王浆、雷公藤片。致死的中药4 / 5 有:瓜蒂、天仙子、蟾酥、硫黄、雄黄、雷公腾片。据朱丛祥报道 3 例,其中男 2 例,年龄分 别为 4 岁、 17 岁;女 1 例,年龄 5 岁。因腹泻或发热咳嗽服用含砷石膏处方,即出现剧烈恶心,呕吐、腹泻,大便呈米泔水样。嗜睡,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急促,心率快,虽经抢救,但因中毒较重,诊断不明确。 1 例分别在服药后 1.55 h 内死亡。后经检验测得知石膏中含砷超过成人致死量的 510 倍。 4 其他不良反应 除中药本身的毒性外,某些人先天不能耐受某些药物,个体差异也是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如周健雄报道 1例哺乳期妇女,因乳痛服赤芍甘草汤 16 剂后,乳房肿块全消结,发热不复存在,而造成乳汁全消的后果,因此 ,在用中药时以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等特殊患者更要慎用。 诸上所述,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而该报道的主要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 超量服用; 过期服用; 中药品种混乱不纯; 使用不当; 有毒药管理不严; 不注意配伍原则; 不遵医嘱等。在 426 例中引起过敏反应 74 例,过敏休克 19 例,有既往过敏史 14 例;有强过敏史 2 例,提示:在处方调剂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对有上述过敏史者要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虽然世界各国从 20 世纪 60 年代就相继建立了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报告,但目前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实验研究还很薄弱。因此,在我 们使用中药及其制剂中更要加5 / 5 倍注意药物的剂量、配伍与禁忌、对症用药,万万不可滥用药物,以免造成严重并发症或比较麻烦的医疗官司。 参考文献: 1周健雄 .服用赤芍甘草汤致乳汁全无一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