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者桑金矿床载金矿物标型特征研究.pdf_第1页
云南者桑金矿床载金矿物标型特征研究.pdf_第2页
云南者桑金矿床载金矿物标型特征研究.pdf_第3页
云南者桑金矿床载金矿物标型特征研究.pdf_第4页
云南者桑金矿床载金矿物标型特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4年 2月 F e b r u a r y ,2 01 4 矿床地质 M I NERAL DE P OS I TS 第 3 3 卷第 1期 3 3( i ) :7 08 6 文章编号 : 0 2 5 8 7 1 0 6( 2 0 1 4 ) 【 ) l 一 0 0 7 0 1 7 云南者桑金矿床载金矿 物标 型特 征研 究 代鸿章 , 陈翠华2 一 , 顾雪祥 , 李保华2 , 董树义2 , 程文斌2 ( 1地质过程 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 与资源学 院,北京 1 0 0 0 8 3 2成都理工大 学地球科 学学 院,四川 成都6 1 0 0 5 9 ) 摘要者桑金矿 床处在滇 黔桂“ 金三角 ” 构造 带中, 该矿床的形成 经历 了沉积 成岩期 、 热液成矿 期及表生氧化 朗, 黄铁矿及毒砂为矿床 的重要载金矿物 。通过岩 相学特 征、 标 型矿物研 究 , 发现热 液成矿 I阶段 中主要 载金矿物 为毒砂, 热液成矿 阶段 为金矿化最 主要阶段 , 主要载 金矿物为黄铁矿 。黄铁矿呈胶 状、 细 粒状 、 破碎状 ; 毒砂呈粗 粒板柱状, 维氏硬度偏低为其载金标型。晶胞参数测试表明, 黄铁矿 “值在 5 4 3 0 0 5 4 3 2 5 A 之间, 成矿 T 阶段至 成矿 阶段 “值逐渐变大 。载金毒砂明显富 S 、 C 0亏 , 导致 b 、 c 、 均低于 理论值 。各 成矿阶段 的黄铁矿 及毒砂 中主量、 微量元素及硫 同位素组成呈现一定变化规律 , 成矿物质 主要来 自于 富含有机质 的围岩 。者桑 金矿 床为 中低 温热液矿 床。 关键 词地质学; 标型特征 ; 载金矿物 ; 者桑金矿床; 滇黔 桂“ 金三角 ” 中图分类号:P 6 1 8 5 1 文献标志码 ; A Ty p o mo r p hic c ha r a c t e r is t ic s o f g o l d b e a r in g m in e r a l s in Zhe s a ng g o l d d e po s it , Yu n na n Pr o v in c e DAI Ho n g Zha n g ,CHEN Cu iHu a , GU Xu e Xi a n g ,LI Ba o Hu a 2 ,I X) NG S h u Y i a n d C HE N G We n H i n 2 ( 1 S t a t e Ke y L a lx )r a t o r y o f G e o l o g i c a l P r o c e s s e s a n d R e s o u r c e s , S c h o o l o f E a r t h Sci e n c e s a n d R e s o u r c e s ,C h i n a Un i v e r s it y o f G e o s c i e n c es,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 ,C h i n a ; 2 C o l l e g e o f E a r t h Sci e n c e s ,C h e n g d u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e c h n o l o g y , C h e n g d u 6 1 0 0 5 9 , S ic h u a n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h e Z h e s a n g g o l d d e p o s i t l o c a t e d in t h e s t r u c t u r a l b e l t o f Yu n n a n Gu iz h o u Gu a n g x i g o l d t r i a n g l e s t r u c t u r a l b e l t Th e f o r ma t i o n o f t h e Z h e s a n g g o l d d e p o s i t e x p e r i e n c e d t h r e e s t a g e s ,i e ,s e d i me n t a r y d i a g e n e s is ,h y d r o t h e r ma l min e r a l i z a t i o n a n d s u p e r g e n ic o x id a t i o nPy r i t e s a n d a r s e n o p y r it e s a r e t wo ma j o r Au b e a r i n g min e r a l s P e t r o g r a p h i c a n d t y p o mo r p h i c o b s e r v a t i o n s r e v e a l t h a t a r s e n n o p y r i t e s we r e f o r me d in t h e h y d r o t h e r ma l min e r a l i z a t i o n i p h a s e( HM 工) wh e r e a s p y r it e s in t h e h y d r o t h e rm a l mi n e r a l iz a t i o n 1 I p h a s e( HM l I ) , wh i c h wa s t h e p r i ma r y g o l d f o rm a t i o n p h a s e Th e g o l d b e a r i n g p y r it e s a r e c o l l o i d a l , f i n e g a in e d o r f r a g me n t iz e d ,wh il e t h e g o l d b e a r in g a r s e n o p y r i t e s a r e i n t h e c o a r s e c o l u mn a r f o rm B o t h o f t h e m h a v e l O W r e f l e c t a n c e La t t ic e pa r a m e t e r me a s u r e me n t in d i c a t e s t h a t t h e a o f p y r it e is 5 4 3 0 0 5 4 3 2 5 A,wh i c h g r a d u a l l y b e c o me s l a r g e r f r o m HM I t o HM I 1,s u g g e s t i n g t h a t As wa s c o n c e n t r a t e d in t h e h y d r o t h e rm a l min e r a l i z a t io n s t a g e G o l d b e a r i n g a r s e n o p y r i t e s a r e r i c h i n S,C o a n d p o o r in As a n d ,a s a r e s u l t ,b,C a n d l3 a r e l o we r t h a n t h e ir t h e o r e t ic a I v a l u e s 本文得到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项 目( 编号: 4 0 9 3 0 4 2 3 ) 、 国家重点基础研 究发展计划( 9 7 3 ) ( 编 号:2 0 1 4 C F N4 0 9 0 3) 、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面 上项 目( 编号:4 1 3 7 2 0 9 3 ) 、 教 育部高校博士 点基金项 目( 编号:2 0 0 9 5 1 2 2 1 2 0 0 0) 、 成都理工大学 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 目、 高等教育质量 工程项 目 矿相学 优秀教材 建设( 编号 :xI C 1 1 0 5 ) 联合资助 第 一 作者简介代鸿章,男,1 9 8 5年生 ,博士研 究生,主要从事矿床学、 矿 物学 、 地球化学研究: 【作 。 E ma i l :d h z c d u t g ma i l cOn *通讯作者陈翠华,女 ,1 9 7 2年生 ,教授 ,主要从事矿床学、 矿相学、 地球化学研 究T作 。E ma i l : c h e n c u i h u a e d u te d u c n 收稿 日期2 O 1 3 - 0 1 一 O 6 :改同k t 期2 0 1 4 一 叭 1 4 。张绮玲编辑。 第 3 3卷第 1 期 代鸿章等 :云南 者桑 金矿床 载金矿 物标型特 征研 究 7 1 S imil a r it ie s o f g e o c h e mi c a l a n d S is o t o p ic c o mp o s i t i o n s b e t we e n p y r it e s a n d a r s e n o p y r it e s i mp l y t h a t o r g a n ic wa l l r o c k c o n t r ib u t e d mo s t o f t h e me t a l l o g e n i c ma t e r ia l s I t is t h u s c o n c l u d e d t h a t t h e Z h e s a n g g o l d d e p o s i t is a mi d d i e l o w t e mp e r a t u r e h y d r o t h e r ma l d e p o s it Ke y wo r d s :g e o l o g y ,t y p o mo r p h ic c h a r a c t e r is t ic s ,g o l d b e a r i n g min e r a l s ,Z h e s a n g g o l d d e p o s it ,Yu n n a n Gu iz h o u Gu a n g x i go l d t r ia n g l e 卡林型金矿床在世界范围 内作为一种重要类 型 的金矿床, 对其众多的成矿特征 已得 到广泛认可, 如 矿床产在裂谷带和 弧后盆地 中, 具有 中低温相矿物 共生组合及 围岩蚀变 , 储量大 、 品位低、 埋藏浅、 易采 选等。但 是 目前关于卡林 型金矿 床金 的赋 存状态 ( 陈翠华等 , 2 0 1 3 ; P a l e n i k e t a 1 , 2 0 0 4 ; R e i c h e t a 1 , 2 0 0 5 ; C l i n e e t a 1 , 2 0 0 5 ; 王 奎 仁 等 , 1 9 9 4 ; F l e e t e t a 1 , 1 9 9 7; Ar e h a r t , 1 9 9 6 ; Ob e r t h t ir e t a 1 , 1 9 9 7 ; B o g d a n o v e t a 1 , 1 9 9 7 ) 、 矿 床 成 因 ( 顾 雪 祥 等, 2 0 1 3 ; 2 0 1 0; Gu e t a 1 ,2 0 1 2 ;Cl i n e e t a 1 , 2 0 1 3;He n r y , 2 0 0 8 ; R o mb e r g e r , 1 9 8 6 ; 朱赖 民等, 1 9 9 7 ; 刘家 军等, 1 9 9 7 ) 、 成矿 时代 ( Mu n t e a n e t a 1 , 2 0 1 1 ; 黄智 龙等, 2 0 1 1 ; 胡瑞忠等 , 2 0 0 7 ; 陈懋 弘等, 2 0 0 6 ; 2 0 0 7 ; 2 0 0 9 ; 苏文超等, 1 9 9 8 ) 及成矿 物质来源 ( S u e t a 1 , 2 0 0 9 ; 2 0 1 2 ; 潘 家 永 等, 1 9 9 8 ; 万 兵, 1 9 9 1 ; R o b e r t ,1 9 9 8 ; Ne s s b it t , 1 9 9 8 ; 王登红等 , 1 9 9 9 ) 等 问题仍存在 一定 争议 。者桑金矿床位于云南省富宁县与广西壮族 自 治区的交界处, 处在滇、 黔、 桂“ 金三角 ” 成矿带上, 其 成矿特征与卡林型金矿床较 为相似。 自 2 0世纪 9 0 年代 以来 , 随着找矿勘查工作不断取得进展 , 目前该 矿床 已达到大型金矿床 的规模 , 但可采矿石 品位较 低, 一般小于 3 g t 。前人对者桑金矿床从区域地质 特征、 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流体性质 来源等方面进 行研究并取得 了一定认识( 冯建 川等 , 1 9 9 2 ; 国家辉 等, 2 0 0 1 ; 吴赵全 等, 2 0 0 7 ; 王 臣兴, 2 0 0 8 ; 彭秀 红等, 2 0 0 9 ; 章永梅等, 2 0 1 3 ) , 但尚未从成 因矿物学角度对 矿床进行过探讨。本文通过岩相学特征、 载金矿 物 标型特征对矿床 中黄铁矿 、 毒砂等载金矿物进行系 统研究, 综合前人资料, 探讨 了金在黄铁矿及毒砂 中 的差异性富集机理, 对进一步揭示矿床成 因及成矿 物质 来源 具有 一定 帮助 。 1 矿床地质概况 者桑金矿床位于华 南褶皱 系滇东褶皱 带邱北一 广南褶皱束与文 山一 富宁端褶束东端结合部位( 吴赵 全等, 2 0 0 7 ) , 受广南一富宁断裂控制( 图 1 ) 。区内断 裂发育, 大约有 2期, 北东 向为早期断裂, 北 西向和 近东西向为后期断裂( 图 2 ) 。矿 区内出露地 层 由古 至新依次为二叠系中统玄武岩组( P 2 ) 、 上统吴家坪 组( P 3 ) ; 三 叠 系下统 罗楼 组 ( T Z ) 和 中统 百逢组 ( T 2 b ) ( 图2 、 图 3 ) 。矿区 内侵 入岩 分布有 印支期辉 绿岩、 辉长辉绿岩; 矿区内喷出岩主要为玄武岩和凝 灰质玄武岩 。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 黏土化等 。 矿 区出露的主要矿体有 8个 , 分别为 工、 、 、 、 V、 、 、 号矿体 , 矿 体呈北东 向近平行排列 ( 图 4 ) , 受一系列北东 向断裂构造控制 , 矿体 多产于 次级背斜和 向斜 的核部( 图 5 ) , 其中、 号矿体规 模最大。 根据野外及 室内研究( 图 6 、 图 7 ) , 将者桑金矿 床分为沉积成岩 期、 热液成矿 期及表 生氧化 期。热 液成矿期又可进一步划分成 3个成矿 阶段 : (I) 黄 铁矿一 毒砂一 石英阶段, 以形成细粒石英、 浸染状分布 的粗粒黄铁矿和粗粒毒砂为特征 ; ( 1 I) 石英一 黄铁矿一 毒砂一 白云母一 绢云母阶段 , 石英颗粒相对 I阶段更粗 呈粗脉状产出, 黄铁矿和毒砂则呈细粒状分布为特 征 ; ( I I I ) 黝铜矿一 黄铜矿一 闪锌矿一 方 解石一 石英 阶段, 形成一系列含 S b C u Z n S矿物, 方解石呈脉状充填。 金的富集 与成矿主要发 生在 热液成矿 工阶段( HM I) 及 阶段( HM ) , 热液成矿 阶段( HM ll I ) 金 矿化微弱。在表生氧化期, 原生矿 中黄铁矿、 毒砂等 载金矿物被氧化淋滤为褐铁矿 , 经淋滤 富集 的特殊 成矿作用, 形成浅埋易采的氧化矿。 矿石矿物有黄铁矿 、 毒砂及少量褐铁矿, 还有微 量黄铜矿、 黝铜矿 及闪锌矿 。黄铁矿体积 分数 占矿 石矿物的 7 5 以上, 毒砂常与黄铁矿共生, 占 1 5 , 褐铁矿主 要为黄铁矿、 毒砂次生氧化 淋滤所形成 。 脉石矿物主要为碳酸盐矿物及石英( 以脉石英为主 , 含少量玉髓) , 另含少量绢云母、 白云母 、 泥状及碎片 状碳质物 。矿石结构主要有 自形一 半 自形晶结构, 草 莓状结构, 不规则他形晶粒 状结构 , 胶状结构, 交代 假象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有稠密浸 染状、 星散浸 染状、 细脉状、 蜂窝状构造 。 7 4 矿 床 地 质 2 0 1 4笠 9 0 0 8 0 0 口 7 0 0 黉 6 o 0 5 0 0 4 0 0 圈T 6 中 三 叠 统 百 逢 组 四 段 粉 砂 质 泥 岩 与 细 砂 岩 互 层 嚣T 6 中 三 叠 统 百 逢 组 三 段 厚 层 状 细 砂 岩 夹 薄 层 泥 岩 圈 中 三 叠 统 百 逢 组 二 段 厚 层 状 细 砂 岩 与 泥 岩 互 层 圈T 6 中 三 叠 统 百 逢 组 一 段 粉 砂 质 泥 岩 夹 细 砂 岩 9 0 0 8 0 0 7 0 0 6 0 0 三 T,z下三 叠统罗 楼组粉 砂质 泥岩 夹泥灰 岩透 镜体 L =二 = r = I l T , 三叠纪喷出岩、斑状安山玄武岩 L = _J P 3 w 上 二叠 统吴家 坪组 浅灰 色厚层 状灰 岩 、泥 质粉 砂岩 l l 1) 一 p u 钛 辉 辉 长 辉 绿 岩 相 带 l l 断 层 图 3 者桑金矿床区域地质剖面图( 张建强 , 2 0 0 9 ) F i g 3 R e o n M g e o l o g i c a l s e c t i o n o f t h e Z h e s a n g g o l d d e p o s it ( a f t e r Z h a n g ,2 0 0 9 ) 3 载金矿物的标型特征 3 1 晶形、 粒度及破碎程度 黄铁矿 及毒砂 的晶形特征 能够指 示成矿温 度 ( 陈光远 , 1 9 8 7 ; 李宪洲 , 1 9 9 6 ; 邵 洁莲等, 1 9 8 7 ; 李晓 敏等 , 2 0 0 0 ) 。黄铁矿在高温热液矿床 中主要为八面 体聚形, 中温热液矿床 中多为五角十 二面 体, 中一 低 温下主要为立方体。中一 高温环境下 形成的毒砂 晶 形较完整 , 多为柱状、 板柱状, 横切面 为菱形 、 楔形, 颗粒较 大, 低温环境 的毒砂颗粒常呈细小的针柱状 形式产出。通过野外观察和镜下详细统计, 成矿 I 阶段黄铁矿主要为五角十二面体( 占本 区所有 晶型 黄铁矿的 5 0 ) , 毒砂主要呈板柱状( 占7 0 ) , 均为 粗粒状产 出; 成矿 阶段 黄铁矿主要 呈立方体 ( 占 3 0 ) , 毒砂主要呈针柱状( 占 1 9 ) , 绝大多数 呈细 粒状产 出。这些特征均指示者桑金矿床 形成于 中一 低温环境, 这也与对本区各成矿阶段脉石矿物( 石英 及方 解石 ) 中包 裹 体 均 一温 度 测 试 结 果 ( 8 3 4 2 4 8 2 ) 一 致。 薛传东等( 1 9 9 9 ) 通过对老王寨金矿的黄铁矿标 型特征研究, 认为细粒状黄铁矿 以及胶状 、 偏胶状黄 铁矿含金量较高。付绍洪等( 2 0 0 4 ) 在研究黔西南水 银洞金矿床载金黄铁矿标型特征 时指 出: 细粒黄铁 矿的含金性 明显优于粗粒黄铁矿 , 并认 为形成 2种 黄铁矿的流体有着不同的性质和成 因机制 。贾建业 等( 1 9 9 6 ) 通过黄铁矿 随时间( t ) 变化对 吸附的动态 实验得 出不 同粒度黄铁矿 的 A_ t 关系 曲线, 也得 出 黄铁矿粒度一般与金含量呈反消长关系。 由表 1 可知, 本区成矿 I阶段 中主要载金矿物 为粗粒毒砂( 占本 区所有粒度毒砂 的 6 6 ) , 成矿 阶段中主要载金矿物 为细粒黄铁矿( 占 7 0 ) , 结合 黄铁矿及毒砂 的电子探针数据( 表 2 、 表 3 ) 得 出, 细 粒黄铁矿 以及胶状黄铁矿相对粗粒黄铁矿具有较高 的金含量 , 这是由于其具有较大 比表面积 , 使沉淀于 表面的自然金和吸附金增多, 含金性显著提高( 李红 兵等, 2 0 0 5 ) 。同时, 破 碎( 包括细粒及粗粒 ) 黄铁矿 电子探针测试 点全部含金, 相对较 自形黄铁矿含金 性更优 。这说明金的沉淀富集可能是 由于发生构造 一 热液脉动 时, 使 原先 生成的黄铁矿 大量破碎, 形成 一 道地球化学屏障, 当含金流体流经这一屏障时, 大 部分金快速沉淀于黄铁矿 的表面、 裂隙和 晶隙中( 贾 建业等 , 1 9 9 6 ) 。因此, 呈胶状、 细粒状、 破碎状 的黄 铁矿为其载金标型。然而形成于成矿 工阶段的粗粒 毒砂含金性 明显优于成矿 阶段的细粒毒砂( 表 4 , 表 3 ) , 这也暗示了金在不同成矿阶段中的矿化机制 和赋存状态是有所差异的。 3 2 硬度 黄铁矿及毒砂 的维 氏硬度值 ( HV) 测定结果如 表 4 。通过对 比分析得 出, 胶状黄铁矿 硬度值最低 ( 平均 9 4 5 k g mm2 ) , 这与其隐晶质结构及含有较 多 水分有关, 草莓状黄铁矿硬度值( 平均 9 8 7 k g mm2 ) 略高于胶状黄铁矿 , 反映在成岩作用阶段 , 由于胶状 黄铁矿发生重结晶作用( 伴有一定程度的脱水 ) 形成 7 8 矿 床 地 质 2 0 1 4年 A 沉移 成岩期粉砂岩 r 见纹层状黄铁矿 ;B 热液成矿 】阶段粗粒黄铁矿呈稀疏浸 染状分布 于粉砂质泥岩 ; C 热液成矿 I I 阶段细粒黄铁矿 、 毒砂 呈稀疏浸染状分布于含碳质粉砂岩 ;D 热液成矿 阶段细粒 毒砂呈稠密浸染状分布于粉砂岩:E热液成矿 阶段碳质页岩 中见稠密浸 染状细粒黄铁矿 , 发育粗大石英脉 ; F热液成矿 阶段方解石 、 石英胶结含碳质粉砂岩角砾 ;G表生氧化期 , 粉砂岩中发育石 英细脉 , 毒砂 多 已氧化成褐铁矿;H表生氧化期, 石 英脉 中硫化物氧化淋滤后形成空洞 A ) r一毒砂 ; 卜一 方解石;L i m褐铁矿 ; P 一黄铁矿;Qt 一石英 Fi g 6 Ty p i c a l o r e a s s o c i a t i o n s in t h e Zh e s a n g g o l d d e p o s i t A S e d i me n t a r y d i a g e n e s i s :l a me l l a r p y r i t e s i n s i h s ton e ;B H M I:S p a r s e l y d i s s e mi n a t e d c o a r s e g r a i n e d p y r i t e i n s i l t y mu d s t o n e ; C HM 1I: S p a r s e l y d i s s e mi n a t e d f i n e g r a i n e d p y r i t e a n d a r s e n o p y r i t e i n c a r b o n a c e o u s s i l t s t o n e ;DH M 1I :De n s e l y d i s s e mi n a t e d f i n e g r a i n e d a r s e n o p y r i t e i n s i l t s t o n e : E HM 1I: D e n s e l y d i s s e mi n a t e d f i n e g r a i n e d p y r i t e i n c a r b o n a c e o u s s h a l e wi t h t h i c k q u a r t z v e i n ;F HM: C a r b o n a c e o u s s i l t s t o n e b r e c c i a c e me n t e d b y c a lc it e a n d q u a r t z ;GSu p e r g e ne o x id a t i o n:q u a r t z v e in in s ilt s t o n e and a r s e n o p y r it e o x id iz e d in t o limo n it e :H S u p e r g e n e o x i d a t i o n Ho n e y c o mb s t r u c t u r e f o r me d b y o x id a t io n le a c h in g a c t io n Ap y - Ar s e n o p y r it e ; C a I- C a lc it e :L im- L imo n it e :P y P y r it e ;Qt z Qu a r t z 中黄铁矿的 D值区问为 0 2 4 2 , 大致划分为 D值 0 2 1 5为浅部 , 1 5 2 9为中部, 2 9 4 2为深 部 。根据表 2数据计 算本 区黄 铁矿 的深度 级别 D 值, 除个别点大于 2 9外 ( 2 9 2 , 3 1 0 ) , 均在 1 5 7 2 8 9之间, 表明了者桑金矿床的中浅成成因。 ( C o ) 、 训( Ni) 及 Co Ni 比值 因黄铁矿及 毒砂 形成 时所 处地质 背 景 的不 同而具 一 定变化 规律 , B r a li a 等( 1 9 7 9 ) 在研究 了不 同成 因类 型黄铁矿 Co 、 Ni含量后认为, 沉积黄铁矿的叫( Co ) 、 叫( Ni) 普遍较 低, Co Ni 比值平均值为 0 6 3 ; 热液( 脉状 ) 黄铁矿的 训( Co ) 、 叫( Ni) 及 Co Ni比值变化较大 , Co Ni 比值 总体平均为 1 1 7 , 单个矿床平均值 小于 5 。本 区黄 铁 矿 的 训( Co )平 均 为 0 0 6 ,u I ( Ni)平 均 为 0 0 2 , Co Ni 比值 介 于 0 5 4 3 5之 间, 平 均 1 5 4 , 变化较大 。李红兵等 ( 2 0 0 5 ) 研究指 出黄铁矿 中 Co 、 Ni含量 的显著增加表明该地区有强烈的热液 活动, 并可能指示不同程度的金矿化。 将各成矿期成矿阶段 的黄铁矿 C o 、 Ni、 A s原子 百分比计算出后投入中国各种成因黄铁矿 C o Ni As 原子百分比三角图中( 图 9 ) , 町看 出本区成矿 T阶段 和成矿 阶段黄铁矿样品点落在 I 投影区, 胶状黄 铁矿及草莓状黄铁矿样 品点则落在 工 投影 区。本 区各成矿阶段 的毒砂 中明显富集 CO ( 3 0 01 0 6 1 2 0 0x 1 0 6 ) , CO Ni比值 较 小 ( 1 , 1 6 7 ) 。黄铁 矿 及 毒砂 的 Co 、 Ni含量及 比值特征均表明了者桑金矿床 为典型的中低温热液矿床 。 同一热液成矿阶段中结晶的黄铁矿及毒砂的稀 土元素特征具有相似性 , 并取决于其沉淀时的成矿 热液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形成环境( 范建国等 , 2 0 0 0 ) 。 本次研究选取热液成矿各阶段的黄铁矿及毒砂单矿 物进行了稀土元素分析和特征参数计算( 表 6 ) 。 本 黄 铁 矿 的 R E E 为 5 2 2 8 4 l0 6 7 9 7 6 2 1 ( 】 ,I , R E E HRE E 为 】 7 】 7 2 1 6 3 , ( La Yb) N为 3 3 1 5 8 2 3 9, u为 0 7 9 1 0 l, 3 C e为 0 9 5 1 0 4 ; 毒 砂 的 Y R E E 为 4 7 2 7 5 6 0 4 2 5 , L R E E H RE E为 l7 8 6 2 3 4 5 , ( L a Yb ) N 为 4 9 0 4 -8 9 3 9 , u为 0 8 6 0 9 1 , 占 C e为 0 9 7 1 0 7 ( 表 6 ) 。黄铁矿及毒砂 的稀土元素配分 型式十 分一致, 均显著富集轻稀土元素, 表现为较 明显的负 铕异常, 铈异常不明显( 图 1 0 ) 。 还原条件下铕 变为 E u 2 与其他 3价稀土元素 分离, 而在氧化条件下铈变 为 C e 4 与其他稀土元 素 分离 。显 著 的 正铕 异 常 反 映 一 种 高温 流 体 条 件 ( S v e r j e n s k y , 1 9 8 4 ) , 本 区的黄铁矿及毒砂 中稀士元 素总体具负铕异常、 而铈无明显异常 , 表 明金矿 的成 矿物理化学条件 为还原环境, 这也进一步说 明本 区 成矿流体不可能来 自于深部或经历富含斜长石源 区 的水一 岩反应, 成矿物质也并非来 自于本区 内的基性 岩浆岩 。本区原生辉绿岩样品的贵金属分析结果显 示, A u品位仅为 0 0 8 9 g t , 而蚀变辉绿岩的叫( Au ) 可达 2 1 8 g t ( 国家辉 , 2 0 0 1 ) 。综合野外及 室 内测 试分析 , 认为本区成矿应晚于基性岩浆活动 , 但 随着 基性岩浆上侵至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地层时, 能够形 成以岩体或岩脉为中心 的温度梯度带 , 使成矿流体 增温, 并促进成矿流体的热循环, 使地层 内成矿 元素 发生活化、 迁移、 富集, 富含矿质 的流体沿构造通道 运移过程中与基性岩脉相互作用而发生金矿化。 此认为本区岩浆活动更可能是作为一种重要热源。 3 5 硫同位素 者桑金矿硫 同位素组成在滇黔地 区硫同位素组 成范围之内( 表 7 ) 。硫同位素组成较集 中, 矿石中硫 化物与赋矿地 层 中的硫 化物硫 同位 素组成 差异不 大, 而与区域地层黄铁矿 中的硫 同位素组成差异很 大, 表 明硫的来源具就地就近 的特 点, 因此作为金沉 淀富集重要载体的黄铁矿、 毒砂等硫化物的硫主要 来源于赋矿地层 。 矿 床 地 质 2 0 1 4年 A 沉积成岩期草每状黄铁矿 , 部分重结 晶; B 沉积成岩期胶状 黄铁矿 呈球状 、 皮壳状 ; C成矿 l阶段粗大 自形晶黄铁矿;D成矿 阶 段细 粒菱面状毒砂穿切成矿 I阶段粗粒柱状毒砂 , 边缘分布成矿 阶段细粒 自形黄铁矿及毒砂;E成矿 阶段细粒黄铁矿 交代 粗粒柱状毒砂 , 黄 铁矿及毒砂颗粒均呈破碎状 :F 成矿 阶段 中黝铜矿呈他 形粒状 结构 , 边缘被黄铜矿及闪锌矿交代;G表生氧化期 , 蓝辉铜矿沿边缘交代黄 铜矿使其呈残余结构;Hl 表 生氧化期 , 成矿 阶段细粒黄铁矿 已氧化 呈残余结构 , 同时针铁矿、 纤铁矿保留原有黄铁矿外形呈假象结构 A l 】y 毒砂 ;C a l 一方解石 ; p 一 黄铜矿 ;D g 一蓝辉铜矿;G广 针铁矿 ;L e p 一纤铁矿:P ) 一 黄铁矿 ;Qt Z - I 一 石 英;S p 一 闪锌矿;Td 一 黝铜矿 F i g7 Mic r o s c o p i c p h o t o s o f t y p i c a l o r e a s s o c i a t i o n s a t d i f f e r e n t o r e - f o r mi n g s t a g e s in t h e Zh n g g o l d d e p o s i t AS e d i me n t a r y d ia g e n e s is =ffa mbo id a l p y r it e s , p a r t i a l ly r e c r y s t a l l i z e d ;BSe d ime n t a r y d i a g e n e s is :S p h e r ic a l a n d c r u s t i f o mc o l l o id a l p y r it e s ;CHM I:C o a r s e e u h e d r a l p y r it e s ; DF in e a r s e n o p y r it e o f H M c u t t in g c o a r s e a r s e n o p y r it e o f HM I;E HM 1 I :C o a r s e c o l u mn a r a r s e n o p y r it e s r e p l a c e d b y f i n e p y r i t e s , b o t h c r u s h e d ;F H M :E d g e o f x e n o mo r p h i c g r a n u l a r t e t r a h e d r i t e r e p la c e d b y c h a l c o p y r i t e a n d s p h a l e r i t e ; G S u p e r g e n i c o x i d a t i o n : r e l i c t t e x t u r e o f c h a l c o p y r it e ,r e p l a c e me n t b y d ig e n it e :HSu p e r g e n ic o x id a t io n:r e l ic t t e x t u r e o f f in e p y r it e ,r 印l a c t b y l e p i d mr mit e a n d g o e t h it e , a s s u min g p s e u d o mo r p h ic t e x t u r e A p T- Ar s e n o p y r it e ;C a l- C a lc i t e ;C c p - C h a l c o p y r i t e ;I ) g Di g e n it e ;G t G o e t h it e ;L e p - Le p id o c r o c it e ;P ) 厂 _P y r it e ; Qt - Qu a r t z ; S 一Sp h a l e r it e ;Td - Te t r a h e d r it e 表 1 黄铁矿及毒砂粒度分析 Ta bl e 1 Gr a de a na l y s is of py r it e a nd a r s e n op y r i 冈 8 不同类型黄铁矿的训( Au ) 与w( A s ) 关系 Fi g 8叫( Au )v e r u s w( As )o f d if f e r e n t t ype s o f p y r i t es 值得一提的是, 本区各矿体 中岩矿石有机碳含 量达到 0 1 2 0 4 5 , 并与矿石金品位呈显著正 相关 , 这与黔西南的众多金、 锑 、 汞矿床特征一致( 张 志坚等, 1 9 9 8 : 尹福光等, 2 0 0 0 ; 包志伟等, 2 0 0 5 ; 施继 锡, 2 0 0 6 ) , 也暗示 了本区矿床 的形成可能与黔西南 分布的古油藏存在着空间上 的耦合关系( 顾雪祥等, 2 0 1 0 ; 涂光炽 , 1 9 8 8 ; 傅家谟等, 1 9 9 0) 。较 高 的有机 碳含量能够表征本区成岩成矿过程 中的还原环境 , 同时有机质对 围岩 中金等成矿元素有吸附、 化合作 用并使其 富集、 活化 ( 刘 德汉 , 1 9 8 6 ; 林清 等, 1 9 9 5 ; T o mp k in s e t a 1 , 1 9 9 4 ) 。当成矿热液流经围岩时, 从 成矿 I 阶段至成矿 阶段, 随着温度压力 降低, 硫化 物大量结 晶并伴 随强烈 的硅化作用, 金大量进入黄 铁矿 及 毒 砂 等 载 金矿 物 中。本 区 黄 铁 矿 及 毒砂 S 、 , 值介于 9 2 。 l 5 8 。 , 表现为较明显的富 重硫特 征, 表 明有机质参与 了围岩 中硫酸盐 的还原 反应, 所生成的 S为矿石 中硫化物 的沉淀提供 了 还原硫( P o w e 1 1 e t a 1 , 1 9 8 4 ) , 也进一 一 步说明硫主要来 自于地 层 。 CO Ni I - 沉 积 与层控( 沉积一 改造) 黄铁 矿投 影 区 I 一 矽卡岩一 热液 黄铁 矿投影 区 I I 斑岩 型矿 床黄 铁矿投 影 区 铁 矿 铁 矿 AS 图 9 中国各种成 因黄铁矿 的 C o - N i As 原子 百分 比图解 ( 据宋学信 , 1 9 8 6 ) Fi g 9 C o Ni As a t o mic p e r c e n t a g e s o f p y r i t es o f v a r i o u s g e n e s e s i n Ch i n a ( a f t e r S o n g ,1 9 8 6 ) 第 3 3卷第 1 期 幕 芎 蚕 蟊 n 0 N 0 0 0 0 蝥 窭 镫 目 代鸿章等:云南者桑金矿床载金矿物标型特征研究 V 1 舞 墨 0 0 N 口 寸 寸 N n 0 0 。 寸 罱 _ 卜、 0 0 0 0 N 0 0 0 0 0 0 0 0 0 l n 苫 葛 N N 0 0 。 。 r、 N - _ n 皿 最 疑 i 8 1 。 9 6 0 0 v 醛嚣 如 霞 妖匿峰 倏 H 婚器 0 0 0 0 0 0 0 誉 0 N 0 0 吕 0 _【 0 导 导 0 _【 0 0 0 0 0 0 N _【 0 c 9 荨 葛 0 n N 0 0 0 0 n 0 0 0 0 n_【 _【 0 卜 _【 0 0 _【 0 _【 0 _【 _【 0 诂锫巢最 罪 目b餐 0 0 0 _【 _【 荨 导 0 cI n c 0 0 0 0 _【 高 0 _【 n = 0 0 0 0 0 0 0 _【 c 6 0 【 _【 n n n 0 0_【 兽 0 0 0 吕 0 N 0 0 n 导 c z 0 吕 0 窨 n 0 c I 0 _【 _【 0 砧槎 梨 躁 H 臻 亲 c _ 0 昌 c I 0 N 0 0 n 高 I 0 t , 0 0 0 0 寸 0 0 0 n n _【 0 0 0 H 兽 0 昌 0 c1 0 _【 0 导 N 。 。 _【 g 。 。 。 。 。 苫 c 1 。 吝 。 _【 _【 n 皿 蹂 H 霰 昌 0 0 0 _【 导 0 _【 曲 H 0 0 0 0 0 _【 导 0 0_【 0 0 0 0 0 0 0 N 0 0 c 1 0 g 0 _【 0 精抖 踩 I 曲 q s I N 8 u Z q d n V 警 爱 9 6 ( _ -) 鄙 躁 键 妻 害 a p p l & T B _I I 州 盘 0岛s A 霉葛 a q 宴【d 蚴 昌 昱 一 N卫 眯 趟末 删 槭 妇咪椰 矿 床 地 质 篆 墨 量 n 0 0 0 0 I n t t3 0 0 0 0 0 0 0 0 0 0 寸 0 0 n 0 离 磊 。 。 e ,i t “ q 吕 葛 滔 。 o。 卜 、 N N 、 N 0 0 0 0 0 0 0 n r、 r、 r、 n n n m n 0 0 葛 口 口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一 答 答 0 古 。 。 o L n N 。 。 N N t “ q t r) 。 n 0 n n n n 0 0 0 N n n -_ 0 寸 寸 寸 寸 0 0 、 0 0 0 I - - I n N N c - , I t “ q c - - I 0 0 0 0 寸 寸 寸 2 0 1 4年 。 I) 6 N 0 0 v _軎扣懈 茛 l 一 篮袄露 倏 爿H 斟 嚣 一 划 昌0 0 0 0 吝 0 I ( 】 0 1 0 0 0 0 N N 【 I 0 昌0 0 0 0 t , 露 【 s 事o s 1 。 事毒 。 : 审 譬 $ 。 皇 g I s 黾。 毒 冀 I s 萼。 宣 N 二 黾 。 懈 求 q s l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