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_第1页
写作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_第2页
写作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_第3页
写作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_第4页
写作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1 写作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     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三学段都称为习作,到第四段才称为写作。这里没有什么深意,无非是为了体现降低小学阶段的写作难度而已。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该从写放胆文起步,逐渐过渡到写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就像初学走路的婴儿,首先是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走 路的勇气,这时候什么走路和规矩和技巧对他来说毫无用处。因此,在低年级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我们认为,在低年级,学生即便没有作文的意识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让学生敢于写。强调这一点,在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写作恐惧心理的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注重激发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 写作初始阶段目标的设定,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2 / 11 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 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第一学段的相关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的相关表述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第三学段,才过渡到要求具有初步写作意识即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第四学段则提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要求具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同时,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与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而这一点是过去被忽略的,语文标准对此有意作了强化,在不同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 们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要求。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内驱力。我国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例如,认为作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当学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需要,那么他们作文的长进还有什么疑问吗?近十几年来,有一些作文教学实验,例如,北京 景山学校的定放胆文实验,高原等老师的观察 分析 表达三级作文训练实验,以及去年开始的深圳3 / 11 市南山区、青岛市和成都市郫县等地区根据语文标准实施的作文教改实验,都注重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机,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日本,认为作文教学有三个重要方面:有写作动机、有东西可写、能够写出来。其中,第二个重要方面有东西可写与第一个重要方面有写作动机密切联系。没有写作动机,不想写,就不会积极搜集材料,就不会有东西可写。如果第一、第二个重要方面解决不了,那么第三个重要方面能够写 出来就无从谈起。可见,写作动机是关键。美国、前苏联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有表现自己的欲望。美国教育家唐纳格雷夫提出,随处乱涂乱画,是儿童使用符号能力的表现。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中,各门艺术教育都以创作为主线。前苏联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少年时期是言语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应该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动机和兴趣,发展他们的言语功能。 目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被束缚了手脚,写作动机不纯,写作兴趣全无,把写作视为畏途。这种局面,必须迅速改变。 语文标准还注重学 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例如对书写、行款、标点,对作文的修改,都有一些常规要求。应该指导学生遵照要求不间断地进行练习,直至形成牢固的行为习惯。 4 / 11 二、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 语文标准除了在情感态度方面作以上指导外,对写作能力的培养还有一些重要构想。 1语文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个性化的写作,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如在第二学段提出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 的独特感受,第四学段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相对于过去大纲仅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写出来、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等笼统提法,其重在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的导向更为鲜明突出。 老一辈的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具体地说,假如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说;假如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快的,则必须是本于内心和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他们还说,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不能说谎。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5 / 11 他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们也在作文中不断地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天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因此,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习做真人的一种历练。 由于不良学风、文风的影响,作文说假话早已成风。 1998 年某省的高考作文试卷,据抽样调查,竟然有不少作文 出现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以至引起全社会的震惊和批评。作文说假话,在古代是不足为怪的。我国古代训练人写八股文,就要求不说自己的话,要代圣人立言。这种八股文的假大空的鼻祖。封建社会的这种作文训练,所培养的只是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而现在,如果对作文说假话的现象熟视无睹,那么我们将会重蹈封建八股文教育之覆辙,不仅使学生养成假话连篇的不良文风,而且会造成学生作文是一套,心里是一套的双重人格,这与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人才的目标,岂不是南辕北辙?强调写真情实感,极有利于克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作文假大空的毛病。说得重一点,这种毛病不是一个作文的问题,而实质上是对青少年人格的扭曲,对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是极为有害的。 当然,这不等于说,学生在作文中所说的话,只要是真的就行,不需要正确引导了。据报载,去年某县初一6 / 11 学生作文统考,题目是 20 年后的我。近千人中,除了少数学生选择当教师等职业外,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当县长、市长、经理、老板,为的是自己拥有高档小汽车,住高级别墅,把父母接到城里好好享受,把兄弟姐妹的工作安排好等等。这些学生确是说了心里话,这些话是过去人们羞于启齿的,现在他们公然堂而皇之地说出来了。但对这样的心里话,能不注意引导吗?这个例子生动地儆戒我们,要密切注意学生作文的价值取向问题,对此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有人过于强调写作要完全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作如实的反映,却忽视了情动于中方能形于言,没有个人的主观感受就谈不上写作的个 性化;也有人片面地强调写作就是自我表现,事实上切断了自我和生活的联系,这两种倾向都有其片面性。 2语文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过去的各个大纲关于写作教学,提出了选择表达方式、安排详略、条理清楚等技术要求,在初学者写作时往往过多强调这些写作规范,反而冲淡了有创意地表达这一根本性要求。本着我手写我口的精神,语文标准在第一 学段的目标中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7 / 11 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就隐含着自由表达的意思。需要指出的是,有创意不等于胡思乱想,其前提是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以及观察的多角度,所以第三、四学段的目标中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不造假,是对作文的起码要求;写出个性,有创意,才是作文的关键所在。对这一点,在国际上已达成共识。1996 年,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 财富 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作文大都已变成了与个性、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至于创意根本谈不上。为了得高分,不愿抒发自己的情感,惟恐它是不那么高尚的;为了得高分,不愿表达自己的思想,惟恐它是肤浅的,为了得高分,不愿用自己的语言,惟恐它太幼稚、不深刻。于是作文中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惟独丧失了学生自己。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 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提倡自主命题,少写命题作文。 8 / 11 3语文标准还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像,要写想像中的事物要写想像作文。 当前,社会上批评学生作文模式化严重,连说假话,也是异口同声,千人一腔。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举不胜举。而造成这种情况,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像力,特别缺少创造想像力。 想像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当展开想像时,记忆中的表象由模糊变为清晰,由单薄变为厚重 1 2 下一页 ,新形象随旧形象的改造而不断生成。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高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想像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给一次这样的作文,想像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又一次破土而出。想像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就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不妨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 感。情感在想像中如同炼钢炉中的燃料9 / 11 和炉火,没有它,就不会有高温,因而也就熔炼不出优质的合金。二是要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储存。这种记忆表象是想像的原料,正职贵重的合金需要要有各种贵金属作为原料一样。如果感情激发力强,记忆表象又丰富多彩,学生的想像力必然强,创新能力也随之增强。 三、注重打好基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 语文标准很少提写作知识方面的要求,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写作实践上。主张多写、多改,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因而在各学段提出了写作次数、字数的量化要求;同时就写作实践本身,提出一 系列能力要求,如第一学段要求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三学段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第四学段写作要感情真实,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语文标准在小学阶段有意淡化文体,只有第三学段提能写纪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到初中才根据文体的分类提出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写简单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日常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但主要也是从写作的实践角度出发,而非传授写作知识。在写作规范 方面也适当降低要求,小学在第三学段只提能根据表达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到初中阶段,才提出10 / 11 具有实践性的综合要求;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顺序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想像和联想,丰富表达的内容。可以看出,语文标准在写作方面重视的是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融合。 语文标准的总目标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重在自我 表达,发展个性;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重在交流信息,传达思想,适应社会需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这与国际上作文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 在日本,重视自我表达是他们的传统。但在二战之前,就规定学生除了写表现自己的文章(包括日记、感想文等,这类文章以培养个性和创造性为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