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8311-2002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与《GB 8311-1987》相比,在内容上进行了若干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GB/T 8311-2002》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发布,而《GB 8311-1987》则是强制性标准。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对于茶叶质量控制更加注重行业自律和技术进步的趋势。

其次,在术语定义部分,《GB/T 8311-2002》对“粉末”、“碎茶”的定义做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并增加了对测试样品状态(如含水量)的要求说明,使得实验条件更加具体化、标准化。

再者,关于取样方法,《GB/T 8311-2002》细化了不同种类茶叶的取样量以及混合均匀的方式,强调了代表性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采用四分法或缩分器进行减量处理的具体步骤,提高了样品选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此外,《GB/T 8311-2002》还优化了检测流程,比如规定使用筛分机时需先调节其水平位置以确保筛分效果;并且明确了振动频率及时间等参数设置,保证了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最后,新标准增加了附录A(资料性附录),提供了常见茶叶品种适用的筛孔尺寸参考值,便于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筛网规格。同时,附录B(规范性附录)中列出了计算公式及相关注意事项,进一步指导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数据处理工作。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8311-2013
  • 2002-06-17 颁布
  • 2002-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8311-2002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pdf_第1页
GB-T8311-2002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pdf_第2页
GB-T8311-2002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8311-2002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G B / T 8 3 1 1 -2 0 0 2前含 习 本标准是对G B / T 8 3 1 1 -1 9 8 7 (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的修订。 本标准与G B / T 8 3 1 1 -1 9 8 7 的主要差异是: 1 增加了“ 第 1 章范围” 和“ 第 2 章引用标准” ; 2 原标准中“ 第 1 章原理” 改为 “ 第 3 章定义” ; 3 原标准中“ 第 3 章操作方法” 改为“ 第 5 章试样制备和第 6 章测定方法” , 增加了“ 5 . 1 取样” 和 5 . 2 分样” 的规定; 4 增加了 “ 7 . 4 修约方法” 的规定。 本标准自 实施之日 起, 同时代替G B / T 8 3 1 1 -1 9 8 7 , 本标准由中 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赵玉香、 肖 菊琴。 本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负责解释。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 B / T 8 3 1 1 -2 0 0 2茶粉末和碎茶含t测定代替 G B / T 8 3 1 1 -1 9 8 7Te a - D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d u s t a nd b r o k e n t e a c o n t e n t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对茶叶中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的 仪器和用具、 试样制备、 测定方法及结果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茶叶中粉末和碎茶含量的测定。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 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 T 8 1 7 0 -1 9 8 7 数值修约规则 G B / T 8 3 0 2 -2 0 0 2 茶取样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粉末和碎茶d u s t a n d b r o k e n t e a 按一定的操作规程, 用规定的 转速和孔径筛, 筛分出各种茶叶试样中的筛下物。4 仪器和用具4 . 1 分样器和分样板或分样盘( 盘两对角开有缺口) 。4 . 2 电动筛分机4 . 2 . 1 转速2 0 0 r / m i n , 回 旋幅度 5 0 m m( 用于毛茶) 。4 . 2 . 2 转速2 0 0 r / m i n , 回 旋幅度 6 0 m m( 用于精茶) 。4 . 3 检验筛 : 铜丝编织的方孔标准筛 , 具筛底和筛盖。4 . 3 . 1 毛茶碎末茶筛: 筛子直径2 8 0 m m , a ) 孔径 1 . 2 5 m m; b ) 孔径 1 . 1 2 M M.4 3 . 2 精制茶粉末碎茶筛 筛子直径 2 0 0 m m,4 . 3 . 2 . 1 粉末筛 a ) 孔径 0 . 6 3 m t n ( 用于条、 圆形茶) ; b ) 孔径 0 . 4 5 m m( 用于碎形茶和粗形茶) ; 。 ) 孔径 0 . 2 3 m m( 用于片形茶) ; d ) 孔径 0 . 1 8 m m ( 用于末形茶) 。4 . 3 . 2 . 2 碎茶筛 a ) 孔径 1 . 2 5 m m( 用于条、 圆形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且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 0 0 2 一 0 6 - 1 7 批准2 0 0 2 一 1 2 一 0 1实施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8 3 1 1 -2 0 0 2孔径 1 . 6 0 m m( 用于粗形茶) 。条、 圆形茶系指工夫红茶、 小种红茶、 红碎茶中的叶茶、 珍眉、 贡熙、 珠茶、 雨茶和花茶。粗形茶系指铁观音、 色种、 乌龙、 水仙、 奇种、 白牡丹、 贡眉、 普洱散茶。b注125 试样制备5 . 1 取样 按 G B / T 8 3 0 2 的规定取样。5 . 2 分样 可采用四分法或分样器分样。5 . 2 . 1 四分法: 将试样置于分样盘中, 来回 倾倒, 每次倒时应使试样均匀洒落盘中, 呈宽、 高基本相等的样堆。 将茶堆十字分割, 取对角两堆样, 充分混匀后, 即 成两份试样。5 . 2 . 2 分样器分样: 将试样均匀倒人分样斗中, 使其厚度基本一致, 并不超过分样斗边沿。 打开隔板, 使茶样经多格分隔槽, 自 然洒落于两边的接茶器中。6 测定方法6 . 1 毛茶 称取充分混匀的试样 1 0 0 g ( 准确至 0 . 1 g ) , 倒入孔径 1 . 2 5 m m筛网上, 下套孔径 1 . 1 2 m m筛, 盖上筛盖, 套好筛底, 按下起动按钮, 筛动 1 5 0 转。 待自 动停机后, 取孔径1 . 1 2 m m筛的筛下物, 称量( 准确至0 . 1 g ) , 即为碎末茶含量。62 精制茶6 . 2 . 1 条、 圆形茶 称取充分混匀的试样 1 0 0 g ( 准确至。 . 1 g ) , 倒入规定的碎茶筛和粉末筛的检验套筛内, 盖上筛盖, 按下起动按钮, 筛动 1 0 0 转。 将粉末筛的筛下物称量( 准确至。 . 1 g ) , 即为粉末含量。 移去碎茶筛的筛上物, 再将粉末筛筛面上的碎茶重新倒人下接筛底的碎茶筛内, 盖上筛盖, 放在电动筛分机上, 筛动5 0 转。将筛下物称量( 准确至 。 . 1 g ) , 即为碎茶含量。6 . 2 . 2 粗形茶: 称取充分混匀的试样 1 0 0 g ( 准确至0 . 1 g ) , 倒入规定的碎茶筛和粉末筛的检验套筛内,盖上筛盖, 筛动1 0 0 转。 将粉末筛的筛下物称量( 准确至。 . 1 g ) , 即为粉末含量。 再将粉末筛面上的碎茶称量( 准确至0 . 1 g ) , 即为碎茶含量。6 . 2 . 3 碎、 片、 末形茶: 称取充分棍匀的 试样 1 0 0 g ( 准确至 0 . 1 g ) , 倒人规定的粉末筛内, 筛动 1 0 。 转。将筛下物称量( 准确至 0 1 g ) , 即为粉末含量。7 结果计算了 1式中计算公式茶叶碎末茶含量分数按式( 1 ) 计算:碎 末 茶 ( ) 一 纂 x 1 0 0 “ , , (1)茶叶粉末含量分数按式( 2 ) 计算: 粉 末 ( ) 一 釜 x 1 0 0茶叶碎茶含量分数按式(( 3 ) 计算: 碎 茶 ( ) 一 爷 x 1 0 0: M, -筛下碎末茶质量+ g M z -筛下粉末质量, 9 ; 。 。 (2) , , , 。 。 二。 。 一 (3)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免费标准下载网( w w w . f r e e b z . n e t ) 无需注册 即可下载G B / T 8 3 1 1 - - 2 0 0 2 M3 -筛下碎茶质量, 9 ; M试样质量, 9 。7 2 重复性7 2 . 1 当测定值小于或等于 3 时, 同一样品的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 。 . 2 写; 若超过, 需重新分样检测。7 . 2 2 当测定值在大于 3 0 0 , 小于或等于 5 写时, 同一样品的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 0 . 3 0 0 , 否则需重新分样检测。7 . 2 . 3 当测定值大于 5 时, 同 一样品的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 0 . 5 0 o , 否则, 需重新分样检测。了 3 平均值计算 将未超过误差范围的两测定值平均后, 再按数值修约规则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数, 即 为该试样的实际碎茶、 粉末或碎末茶含量。了 4 修约方法 按 G B / T 8 1 7 0 规定执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