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州市高三古诗文阅读专题调研测试-试题.pdf_第1页
2018年广州市高三古诗文阅读专题调研测试-试题.pdf_第2页
2018年广州市高三古诗文阅读专题调研测试-试题.pdf_第3页
2018年广州市高三古诗文阅读专题调研测试-试题.pdf_第4页
2018年广州市高三古诗文阅读专题调研测试-试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 年广州市高三古诗文专题调研测试试题 第 1 页(共 8 页) 2012018 8 年广州市高三古诗文年广州市高三古诗文阅读阅读专题调研测试专题调研测试 2012018 8.9.9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100 分钟。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6 小题,18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 置酒设乐,谓武曰: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使陵来说足下 ,虚心 欲相待。终不得归汉, 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 下除,触柱折辕,劾大 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 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 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 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 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且陛下春秋 高, 法令亡常,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安危不可知, 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 勿复有云。 ”武曰: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 ,兄弟亲近,常愿肝脑 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愿 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 “子卿壹 听陵言。 ”武曰: “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 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 “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节选自苏武传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虚心 欲相待 虚心:谦虚 B.孺卿从祠 河东后土 祠:祭祀 C.子为父死亡所恨 恨:遗憾 D.子卿壹 听陵言 壹:务必 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A.之 因 故 空 乎 B.矣 因 特 枉 欤 C.之 遂 特 徒 乎 D.矣 遂 故 枉 欤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足下,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后多用于下对上或同辈相称。 B.辇,本意是指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 C.春秋,古代先民极重视春、秋两季的祭祀,后常指整年或年龄等。 D.通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文中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 2018 年广州市高三古诗文专题调研测试试题 第 2 页(共 8 页)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师鲁简中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非他,盖惧责人太深以取直尔,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 也。 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 此似未知修心。 当与高书时, 盖已知其非君子, 发于极愤而切责之, 非以朋友待之也,其所为何足惊骇?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 者,此皆不知修心也。师 鲁又云非忘亲,此又非也。得罪 虽死,不为忘亲,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五六十年来,天 生此辈,沉默畏慎,布在世间,相师成风。忽见吾辈作此事,下至灶间老婢,亦相惊怪,交口 议之。不知此事古人日日有也,但问所言当否而已。又有深相赏叹者,此亦是不惯见事人也。 可嗟世人不见如往时事久矣! 往时砧斧鼎镬, 皆是烹斩人之物, 然士有死不失义, 则趋而就之, 与几席枕藉之无异。有义君子在傍,见有就死,知其当然,亦不甚叹赏也。史册所以书之者, 盖特欲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幸今世用刑至仁慈, 无此物, 使有而一人就之, 不知作何等怪骇也。 然吾辈亦自当绝口, 不可及前事也。 居闲僻处, 日知进道 而已,此事不须言,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要知修处之如何,故略道也。 (节选自与尹师鲁第一书 ) 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 人间有羞耻事尔。所 可 惜 者 圣 朝 有 事 谏 官 不 言 而 使 他 人 言 之 书 在 史 册 他 日 为 朝 廷 羞 者 足 下 也 春 秋 之 法 责 贤 者 备 今某区区 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 而不以贤者责也。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愿足下直 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効也。 (节选自与高司谏书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 者 见吊:凭吊他 B.得罪 虽死,不为忘亲 得罪:获罪 C.日知进道 而已 进道:提升道德 D.今某区区 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 区区:诚挚地 5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春秋之 法责贤者备/ B.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春秋之 法/责贤者备/ C.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春秋之 法/责贤者备/ D.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春秋之 法/责贤者备/ 6下列各句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尹师鲁怀疑欧阳修责备他人是为了博取忠直名声,所以欧阳修劝师鲁不要怀疑自己责备 高司谏的用意。 B.欧阳修认为,自己在给高司谏写信的时候就已经知道高司谏不是君子,所以直言高司谏 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C.欧阳修认为,几十年来上下风气已经是沉默畏慎,所以自己做的这些勇敢之事,只能被 日日能见的古人深相赏叹。 D.欧阳修认为,古人舍生就义,对待刑具就像赴宴、睡觉一样从容,所以在旁看了都赏叹 而不去救助,而是记在史册上。 2018 年广州市高三古诗文专题调研测试试题 第 3 页(共 8 页)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12 小题,4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题。 哭庵者,不知何许人也。其家世姓名,人人知之,故不述。哭庵幼奇惠,五岁陷贼中, 贼自陕、蜀趋郧、襄,以黄衣绣褓缚之马背,驰数千里。遇蒙古藩王 大军,为骑将所获,献俘 于王。哭庵操南音,王不能辨,乃自以右手第二指濡口沫书王掌。王大喜曰: “奇儿也! ” 抱 之坐膝上,趣召某县令使送归。十五岁为诸生 ,有名。十七岁举于乡。所为诗歌文词,天下见 之,称曰才子。已而治经,为训诂 考据家言;治史,为文献掌故家言;穷而思反于身心,又为 理学 语录家言。然性好声色,不得所欲,则移其好于山水方外,所治皆不能竟其业。年未三十 而仕,官不卑,不二年弃去;筑室万山中居之,又弃去。综其生平二十余年内,初为神童,为 才子,继为酒人,为游侠。少 年 为 名 士 为 经 生 为 学 人 为 贵 官 为 隐 士 忽 东 忽 西 忽 出 忽 处 其 师 与 友 谑 之 称 为 神 龙 其操行无定,若儒若墨,若夷若惠 ,莫能以一节称之。 为文章亦然,或古或今,或朴或华,莫能以一诣绳之。要其轻天下、齐万物、非尧舜、薄汤武 之心,则未尝一日易也。哭庵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然未尝哭,虽其妻与子死不哭。及母没而 父在,不得渠 殉,则以为天下皆无可哭,而独不见其母可哭。于是无一日不哭,誓以哭终其 身,死而后已。因自号曰“哭庵” 。 (节选自清易顺鼎 哭庵传 ) 注易顺鼎(18581920) ,字实甫,又字中硕,号哭庵,湖南龙阳(今汉寿)人。光绪年间举人。 清末官至广东钦廉道。像伯夷和柳下惠一样。二人皆为名士,但性情大异。渠,同“遽”,立刻,就。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少年/为名士/为经生/为学人/为贵/官为隐士/忽东忽西/忽出忽处/其师与友/谑之称为 神龙/ B.少年为名士/为经生/为学人为贵/官为隐士/忽东/忽西忽出/忽处其师与友/谑之/称为 神龙/ C.少年/为名士/为经生/为学人为贵/官为隐士/忽东忽西忽出/忽处其师/与友谑之/称为 神龙/ D.少年为名士/为经生/为学人/为贵官/为隐士/忽东忽西/忽出忽处/其师与友谑之/称为 神龙/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藩王,是介于地方官吏与天子之间的统治者,有自己的藩王国,多拥有独特的名衔。 B.诸生,古代经由考试录取进入县、州、府各级学校的学生,但并不包括太学的生员。 C.训诂,既是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语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 D.理学,讨论天道性命问题的理论体系,是自觉以道德实践来圆满人格学问的内圣之学。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是作者的自传,在介绍自己时,文笔洒脱,语含戏谑,自夸中透出自嘲。 B.哭庵才华横溢、率性放诞的“神龙”形象在文段的叙写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C.作者坚持认为“天下无不可哭”因而“无一日不哭”,足见作者的至性至情。 D.文章既述人物主要生平,又对人物自圈自评,结尾点出名的由来,结构合理。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 分) 哭庵操南音,王不能辨,乃自以右手第二指濡口沫书王掌。 2018 年广州市高三古诗文专题调研测试试题 第 4 页(共 8 页)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 余以为此未足以罪 信陵也。 夫强秦之暴亟矣, 今悉兵临赵, 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 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 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 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然则信陵果无 罪乎?曰: 又不然也。 余所诛 者, 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 魏固有王也。 赵不请救于王, 而谆谆 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 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 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 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 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 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虏 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 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 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 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 悟矣。 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 如姬不忌魏王,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 外莫敢不肃。 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 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节选自明唐顺之信陵君救赵论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余以为此未足以罪 信陵也 罪:作为的罪过 B.窃魏之符以纾 魏之患 纾:解除 C.余所诛 者,信陵君之心也 诛:诛杀 D.而谆谆 焉请救于信陵 谆谆:诚恳殷切的样子 1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A.将 被 且 B.将 为 且 C.以 为 而 D.以 被 而 13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信陵君窃符救赵,因为考虑到赵国是魏国的屏障,也是六国联合抵抗秦国的重要力量。 B.信陵君因为姻亲关系而窃符出师, 作为人臣而养士树党, 声威高过魏王, 真是不知轻重。 C.信陵君如能用唇齿相依的形势向魏王进谏, 不被采纳时再与秦决一死战, 应能得到理解。 D.文中分析信陵君窃符救赵, 侧重批评信陵君、 如姬等不忌魏王的行为, 体现作者君臣观。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 分) 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2018 年广州市高三古诗文专题调研测试试题 第 5 页(共 8 页)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 沧浪亭记沧浪亭记 宋苏舜钦 予以罪废 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 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 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 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 意尚存。予爱而徘徊, 遂以钱四万得之,构 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 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箕而浩歌,踞而 仰啸, 野老不至, 鱼鸟共乐,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 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 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 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 自胜 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见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 笑傲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选自苏舜钦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年) 沧浪亭记沧浪亭记 明归有光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 ,曰: “昔 子美之记,记亭之胜 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 余曰: “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 其偏。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 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 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夫古今之 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 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 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 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文瑛读书喜 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选自古文观止 )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予以罪废 遗 意尚存 构 亭北碕 自胜 之道 此园不废 寻古遗 事 复子美之构 记亭之胜 16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 全都能表现苏舜钦退隐吴中豁达乐观的一组是 (3 分) 扁舟南游,旅于吴中 构亭北碕,号“沧浪”焉 至则洒然忘其归。箕而浩歌,踞而仰啸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 A. B. C. D. 17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两篇沧浪亭记 ,因作者的境遇不同、胸襟各异,所以寄寓的情感也有所不同。 B.苏文在对个人际遇深入思考后,发出感慨:不忘记内心的主宰才不会沉溺于仕宦。 C.归文在历叙沧浪亭沿革时列举了历史名人,由个人际遇上升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D.“庵与亭何为者哉?”设问引出作者的议论:苏子美的沧浪亭为后世僧人所钦重。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 分)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2018 年广州市高三古诗文专题调研测试试题 第 6 页(共 8 页) 三、课内古代诗词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2 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920 题。 游终南山游终南山 唐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19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前两句写出作者“游”终南山的独特感受,身在深山,仰望山与天连,日月从南山高处 冉冉升起,仿佛从石上“生”出来。 B.夜幕笼罩之时,终南的峰巅还留有落日余辉,极言山高;其他地方洒满阳光之时,终南 的深谷里依然一片幽暗,极言谷深。 C.山高风远,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向一侧倾斜,都在呼呼作响,使读者如闻松涛在千山 万壑之间回荡,松涛之声清脆激越。 D.在高大雄俊的终南山面前,远离长安的十丈红尘,诗人感到心平神清,后悔之前追求功 名,没有早点到终南山来静心读书。 20下列选项中,写景手法和“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王维终南山 ) B.横天耸翠壁,喷壑鸣红泉。 (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 C.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王维辛夷坞 ) D.寥落暝霞色,微茫旧壑情。 (李白秋夜独坐怀故山 )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2122 题。 鹧鸪天鹧鸪天 建康上元作建康上元作 宋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21下面对本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起首二句, 点明时间地点, 写出了诗人作客异乡, 不知不觉一年已过, 又到元宵节了。 B.第三句接续“客路”,进一步抒发因金兵侵宋、北宋覆没,诗人不得已南渡的愁情。 C.下片前三句, 写诗人眼前所见之景, 花枝袅娜, 月光皎洁, 宫殿外烟花彩灯交相辉映。 D.最后一句,从梦中回到现实,因早春时节有感,眼下只剩半壁江山,不禁黯然神伤。 22下词句不是写元宵之景的一项是 (3 分) A.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辛弃疾青玉案 ) B.家家。竞赏彩茸,穿桂影、醉流霞。 (吕渭老木兰花慢 ) C.鳌山彩结蓬莱岛,向晓色、双龙衔照。 (丁仙现绛都春 ) D.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周邦彦解语花 ) 2018 年广州市高三古诗文专题调研测试试题 第 7 页(共 8 页) 四、课外古代诗词阅读(本题共 8 小题,28 分)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2324 题。 除夜宿石头驿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 2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中“谁相问”, 用设问的语气, 突出旅人凄苦不平之情, “寒灯”点出岁暮天寒, 更衬出诗人思家的孤苦冷落之情。 B.颔联出句明点题中“除夜”, 对句则吐露与亲人万里相隔之感, 此联脱胎于梁武帝 冬 歌的“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 C.颈联从沉思追忆转入对现实的感叹,句中“笑”有“苦笑”之意,蕴含了诗人对自己 生活境遇的无奈,对现实的愤慨不平。 D.全诗情感真切,寄寓深远,诗人虽已年至老境,但因为逢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故而 还能够强颜欢笑,对未来抱有希望。 24下列与诗中尾联的“又”字,在情感表达效果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3 分) A.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 D.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的秋思 )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2527 题。 金陵怀古金陵怀古 唐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25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以追述隋兵灭陈的史事发端,南朝最后一个小朝廷在陈后主所制玉树后庭花 的乐曲中覆灭,后主就缚景阳,戍楼空寂。 B.颔联写六代繁华俱已成为陈迹,六代以来达官贵族的坟冢,现在只见远近的松楸,从 前宫殿巍峨的地方,现在只有高低的禾黍。 C.颈联中“石燕”“江豚”代表万古长存的事物,石燕拂云,江豚兴风,与已经消亡的 六朝历史事物作对比,更加深了存亡之感。 D.尾联抒发了繁华易逝的感慨,陈后主死后,金陵再无英雄,只有“青山似洛中”,金 陵繁华已逝,而自然风景依然和洛阳一样。 26本诗颔联中的“冢”字其意虽指“达官贵族的坟冢”,实则道出了兴亡盛衰的悲慨,下列 诗句中有相同用意的一项是 (3 分) A.远冢松回曲渚风,一官闻是校书终。 (喻凫经刘校书墓 ) B.青冢路边南雁尽,细腰宫里北人过。 (李商隐闻歌 ) C.明妃若遇英雄世,青冢何由怨陆沉。 (刘威尉迟将军 ) D.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