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_第1页
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_第2页
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_第3页
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_第4页
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 小学自然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 着重要的意义。对广大的农村小学来说,开好这门课还有利于落实“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渴望人才 的要求。”但是,由于人们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或如何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教学这门课研究不够,而未能发 挥教学这门课应有的作用和功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开展了在农村如何开设自然课的教学研究 与实验。实验的效果表明:开设自然课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而且在为当地经济建设 服务上取得 了可喜的成绩。 一、实验的基本作法 调查研究表明:农村自然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自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自然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 、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自然课中 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 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2 / 6 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 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 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 替代蚕学习“养蚕”等),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印发给当地乡、村小学自然教师使用,以便教师课前准 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实践证明: 这些作法是可行的, 效果是好的。广大农村自然教师反映:“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 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 习自然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二)利用农村土地较多的条件,师生动手建设、管理生物园。其作用是: 1.生物园能为教学提供观察实验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按教学需要分类、分期栽培植物,饲养小 动物,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解决了学生因缺 乏实验材料无法亲自观察、实验的矛盾。 2.生物园是学生进行栽培、饲养等学习活动的基3 / 6 地。自然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联系实际,让学 生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学习自然知识,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有了生物园地,教师就可以 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中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如嫁接、扦插、喂养小兔等 ,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能。 3.生物园的建设能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在生物园的建设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 学生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发 展的需要,进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实验。例如,荆门市马河镇 铁坪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扦插葡萄、石榴两万多株,种植香菇 45 蓬;新州县旧街小学的实验教师 指导学生在生物园种植半枝莲、舌干等药材,还进行芽接板栗的实验;利川市黄泥坡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 对珍贵树种“珙桐”、“水杉”进行繁育实验,他们还学习扦插大黄杨树苗,成活率达85学生在亲自参 与栽培植物的实验活动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科学种田、科学饲养的意识,学习了一些实用技术, 直接或间接地为参加当地经济建设奠定了初步 基础。 总之,生物园不只是教学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4 / 6 自然研究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 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 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 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自然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 (四)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家乡自然条件科学致富的教学 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家乡的地形和作物、家乡的地热资源、家乡的水域、家乡的药材、家乡的茶 等。 2.家乡人民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柑橘的保藏。 3.科学致富的内容如池溏的综合利用、 兔的饲养、种甘蔗、种菊花、生物防治等。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带到田地边、池塘旁、饲养场和农村专业户中,让学生边考察、实践、边 学5 / 6 知识,使学生对家乡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二、实验的成效 我省在农村自然教学方面,经过了几年的研究与实验,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了教师素质。 教改实验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训班。在参与教改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钻研教育理 论,了解教改信息,不断提高自身 的素质。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实验的 260 多名教师 90学习了儿童心理学 、探究研讨教学法、小学自然教学法、教学论等专著,广泛搜集了有关教改的资料,特别是 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资料。至 1993 年 11 月,实验教师在市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 57 篇 ,其中在课程教材教法、湖北教育、小学自然教学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 13篇,有 2 篇论文参加 了全国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农村小学自然教学论文评比,分别获一、二等奖。 85的实验教师承担过省、市、 县(区)的公开课、观摩课任务,共 100 多人次,其中 3 人获省优秀课奖, 60 多人获地、市(县)优秀课奖。通 过实验,除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外,还促进了当地农村自然教研活动的开展,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 据不完全统计:实验前,骨干教师仅占本地任课自然6 / 6 教师的 12左右,到 1993 年已上升到 27,其中青年骨干 自然教师,由占骨干自然教师的 15上升到 65。这样,就充实了骨干教师队伍,较好地解决了困挠学校的自 然教师“断层”问题。还有一些教师因在实验中乐于奉献,成绩突出,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仅宜昌 市就有 4 名教师的事迹被湖北教育杂志和 小学自然教学杂志刊登。 (二)提高了自然教学质量。 随着实验的深入,这些地方自然课的实验教学、实验园地的建设与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等都有了明显的提 高,从而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对家乡的资源、环境、经济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自然、研究自然的 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