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全县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对全县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对全县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对全县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对全县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6 关于对全县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委: 根据中共 XX 县委批转的 XX 县人大常委会20*年度工作要点安排,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了由县人大常委会分管联系教科文卫工作的副主任为组长,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调研组,于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通过听、看、查、访、议的方式,深入全县 8个乡镇 XX 县旅游局、县历史博物馆等部门和单位对全县历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情 况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 研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历史民族文 化化旅游资源的总体情况 (一)全县历史 文文化资源的 总体情况。 XXX 县历史悠久,从大 庄庄乡大河边村楼梯 坑发 现现的新石器时代(距今 约约 8000 年)人居 洞洞穴遗址看,我们的祖 先先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 生生活繁衍。自西汉元封 二二年(公元前 109 年 )在马龙设置铜濑县, 马马龙正式纳入中央建制 ,是古代中央统治阶级 在在云南最早设置的县治 之之一。 XX县历史博物 馆馆现有国家二级馆藏文 物物 3件、三级 15 件。 全全县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省省级保护名录三项、市 级级十七项、县级二十二 项项;有市级文物保护单 位位 1 个、县级 50个。 1、三国文化。 马马龙曾经是三国时期诸 葛葛亮平定南中的古 战场 ,留下了诸葛山、马草 凹凹、四旗田、堆米山、 带带砖桥、关索岭等地名 、传说。诸葛山中有诸 葛葛箐、 诸葛龙潭、白龙 庙庙、烽火台、哨所、壕 沟沟、诸葛亮看图石等景 观观、遗址。2 / 6 关索岭据说 是是诸葛亮南征时,七擒 孟孟获最后一擒的古战场 ,是诸葛亮与孟获会盟 处处,因关公的小儿子关 索索在此驻兵得名。 2、爨文化。据新 篡篡云南通志等文献记 载载,马龙曾是爨文化的 中中心区域,阿田可 的 韪书是马龙作为爨 文文化的中心区域在语言 、文字方面的重要标志 ,彝族火草褂服饰、火 葬葬墓群、特殊的地理位 置置都是马龙作为爨文化 中中心区域的依据。 3、古代建筑文化。 由由于马龙特殊的地理位 置置,形成了以路、桥、 民民居、寺庙为主的古代 建建筑文化。( 1)古驿 道道。秦修五尺道, 从宜 宾宾至曲靖,西汉时从曲 靖靖延伸至昆明,途经马 龙龙响水河等 20 余个地 方方;明修建贵州至云南 省省的驿道,称 “ 通京 大大道 ” ,基本沿着五尺 道道,在马龙境内长达 60 公里,其中以黄土坡 、关索岭一带至今保存 较较为完好;此外,马龙 还还有至陆良、寻甸、三 岔岔至白塔铺、红庙至九 乡乡四条通临近州县的驿 道道。( 2)古桥。有记 载载的马龙古桥有 24 座 。最早的建于明代,已 有有 600 多年的历史。 其其中马鸣乡的风雨桥、 马马过河镇的虎度桥、王 家家庄镇小河村的三官桥 保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 历历史价值。( 3)古民 居居。马龙古民居大多已 损损毁,只留下遗址,如 大大庄湾子村土司遗址、 曲曲宗古 城遗址;有的无 法法考证,如铜濑、同起 县县城、耶城等。现存古 民民居主要有县城老街、 黄黄土坡、红桥等清代建 筑筑群和大庄孙氏大院、 月月望高房子、吴官田湛 区区长四合院等民国建筑 ,其中黄土坡清代建筑 群群和月望高房子价值较 高高。( 4)古寺庙。3 / 6 马 龙龙有记载的寺庙有 39 处处。全部毁于明、清或 “ 破四旧 ”时期,现存 寺寺庙都是近年 来的建筑 。如香炉寺、正觉寺等 。 4、古代丧葬 文文化。彝族是马龙境内 历历史最悠久的民族,火 葬葬是彝族传统的丧葬习 俗俗。经考古发掘出的火 葬葬墓群有大庄湾子村火 葬葬墓群、月望寻达村火 葬葬墓群、羊角山火葬墓 群群 3 个。汉族等民族主 要要为土葬习俗。土 葬墓 有有“梁堆墓”,位于伯 刻刻山下,为魏晋时代所 葬葬,是在马龙发现的最 古古老最大的墓葬;建威 将将军墓位于旧县高堡村 委委会下南屯村东北的狮 子子山,建于清光绪二十 五五年( 1890 年), 刻刻工精细、造像精美、 具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 值值;月望松溪坡水库边 的的妯娌墓,墓碑立于 清 乾乾隆五十七年( 1742 年),兄弟妯娌四人 合合墓实为罕见,以 “ 生 前前同屋,死后同坟 ” 在 当当地传为佳话。 5 、古代军屯、民屯文 化化。由于民族区域和特 殊殊区位,马龙历来为兵 家家必争之地,留下了许 多多战争事迹, XX 县名 “ 麻笼 ” 彝语就为驻兵 之之城,形成了独特的军 屯屯、民屯文化。马龙现 在在仍然 使用的 100 余 个个带田、营、屯、旗、 所所、驿、铺、关、哨、 站站、堡等的村名见证了 这这一历史文化。 6 、餐饮文化。由于马 过过河特有的区位、交通 优优势形成了独具一格的 “ 马过河风味 ” ,烹调 技技艺传统独特,既不同 于于 川味的浓烈,又有别 于于传统滇味的酸辣,麻 、辣、鲜、嫩相宜,色 、香、味俱全,远近闻 名名。 7、红色文 化化。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两两次经过 XX县境,留 下下了 “ 十个鸡蛋的故事 ” 、 “ 红军树 ” 、 “ 红 军军烈4 / 6 士墓 ” 、 “ 红军水 壶壶 ” 、 “ 苏维埃新中国 万万岁 ” 标语等一系列富 有有传奇色彩和引人入胜 的的历史故事。 1949 年年由 “ 马龙民军 ” 整编 成成的 “ 中国人民解 放军 滇滇桂黔边纵队第三支队 马马龙游击大队”为全国 解解放进行了艰苦斗争, 现现今在马龙大庄乡还保 留留游击队整编场所、遗 址址。新中国成立后的剿 匪匪、征粮过程中发生了 许许多感人故事,在 XX 县县城南五烈士墓建有纪 念念碑,已成为爱国主义 教教育基地。 8、 历历史名人美文。马龙自 古古 “ 户习诗书,人多俊 秀秀 ” 。除了爨人爨崇道 及及后代阿田可 外,据 旧旧县志载,从明代永乐 到到清代光绪的 400 多 年年时间里,马龙州参加 科科举考试,共得举人 20 名、进士 4 名。对于 文文明进程远远晚于内地 的的马龙,实在难能可贵 。清代著名诗人、曲靖 知知府宋湘在马龙州志 赋赋中盛赞马龙: “ 科 甲甲人文 ,较他州尤盛。 ”涌现出了阮元声、阮 近近贤同朝为官的“父子 铨铨枢”,李盛唐、李敬 跻跻父子一门两进士,陈 汉汉、陈 瑞麟、陈瑞凤一 门门三父子同为举人的佳 话话,有“文字赫赫冠天 下下”的杜诠、查奉璋, 有有孝子李敬跻、林宜春 的的动人故事等等。有与 马马龙结下不解渊源的诸 葛葛亮、杨慎(杨状元) 、徐霞客、张棅、宋湘 等等名人故事;还有岑瀑 山山人杜惟馨、富而好施 的的杨必达、文武双全的 查查明弼、大头百姓角光 显显、清代五将军、节孝 邱邱氏、文虎功勋李春运 、战斗英雄、当代著名 作作家、诗人史光柱等等 。这些古今名人留下了 众众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歌、赋、游记、书、 画画等,这些都是马龙人 民民5 / 6 的宝贵财富。 9 、马龙历史上的八大 自自然景观。马 龙历史上 的的八景是伯刻翠屏(俗 名名黑泥大山)、东阿古 木木(即城东大树林山, 现现为林业局办公区)、 九九曲文河(县城东、西 河河)、龙湫夜月(大龙 井井村旁龙潭)、香炉倚 空空(旧县香炉山)、层 岩岩瀑布(位于纳章镇政 府府南约一公里的迤泽河 上上)、龙阳仙洞(位于 王王家庄土官寨村)、绿 莎莎野塘(位于东光工业 园园区)。 10、 名名木古树。马龙名木古 树树资源人为破坏严重, 据据县林业局 XX 年野生 动动植物保护办公室调查 ,全县共普查出 100 年年以上树龄古树 141 株株。其中,生长在月望 乡乡奎冲村民委会古城村 后后的川 梨、大庄乡石 河 村村民委员会小安南村中 的的柞木、旧县镇龙海村 民民委员会龙海村小学的 紫紫薇树龄近 500 年。 生生长在纳章镇竹园村小 学学的两株罗汉松是 XX 市市仅有的三株古罗汉松 中中的两株。最为出名的 是是生长在通泉镇小寨村 民民委员会陆家庄村的红 军军树 (滇朴 ),树龄近 2200 年,树高 15 米 ,胸围 130 厘米,冠 幅幅东西 29 米,南北 31 米。 1936 年 4 月 中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 军军长征经过此地时,贺 龙龙曾拴马于此树而得名 。 (二)全县 民民族文化资源的总体情 况况。目前,全县有总人 口口 20 万余人,居住着 224 种少数民族,人口 较较 多的是汉族、彝族、 苗苗族、回族,在长 期的 历历史过程中,各民族创 造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1、彝族民俗文 化化。彝族是马龙的土著 民民族,现有 7800 余 人人,居住在马龙 30 余 个个村、组,除了古彝文 、火葬外,彝族人民还 创创造了火把节、火草褂 、6 / 6 泡缸酒、花灯团场、 摔摔跤等民风、民俗。 2、苗族民俗文化 。苗族在马龙历史悠久 ,现有 4200 余人, 居居住在马龙月望深沟、 王王家庄高枧槽等 40 余 个个村庄。创造了婚姻习 俗俗、芦笙舞、采花山、 迎迎宾牛角酒、手工织染 (腊染)等民风、民俗 。 3、回族民俗 文文化。回 族自元、明朝 进进入马龙并定居,现有 33200 余人,分布定 居居于瓦仓、永发、照和 、梭罗湾等村落。有开 斋斋节、古尔邦节、圣纪 节节等民风、民俗。 4、汉族民俗文化。 汉汉族是马龙的主体民族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