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凤台县杨村镇中心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第四部分 规划说明目 录1.规划总论11.1.规划背景11.2.规划范围11.3.上位规划12.现状综合分析42.1.自然概况42.2.社会经济概况42.3.土地利用现状42.4.道路交通现状52.5.公共服务设施现状52.6.公用工程设施现状52.7.塌陷区现状62.8.水系现状62.9.建筑现状62.10.现状综合评价63.规划核心选取及应对思路73.1.核心问题73.2.应对思路74.规划原则、定位、目标74.1.规划原则74.2.发展定位84.3.发展目标85.用地布局规划85.1.人口容量85.2.用地布局指导思想及重点85.3.规划结构85.4.用地布局86.道路交通系统规划116.1.规划原则116.2.对外交通规划116.3.道路网规划116.4.道路交叉口126.5.停车设施126.6.步行系统136.7.竖向规划137.绿化景观系统规划137.1.规划原则137.2.绿地系统137.3.景观系统147.4.景观界面147.5.绿化树种规划设计148.市政工程规划158.1.给水工程规划158.2.排水工程规划158.3.电力工程规划168.4.邮电工程规划178.5.燃气工程规划179.环卫工程规划189.1.规划依据189.2.生活垃圾量预测189.3.环卫设施规划1810.环境保护规划1810.1.水体环境保护1810.2.大气环境保护1810.3.噪声环境规划1910.4.固体废弃物规划1911.综合防灾规划1911.1.人防规划1911.2.消防规划1911.3.抗震规划1911.4.防洪规划1912.管线综合工程规划1912.1.规划依据1912.2.地下敷设一般规定1912.3.直埋敷设准则1913.土地利用整体控制2013.1.控制原则2013.2.土地利用的强制性控制2013.3.土地开发的总容量控制2014.分区开发控制2014.1.容积率分区控制2014.2.建筑密度分区控制2014.3.建筑高度分区控制2114.4.绿地率分区控制2114.5.四线控制2114.6.空间管制分区控制2214.7.开发建设时序2215.街区控制2215.1.街区划分原则2215.2.街区划分内容2215.3.控制体系2315.4.指标的确定原则2315.5.街区控制指标016.分地块控制016.1.地块划分016.2.控制指标内容016.3.地块控制原则016.4.用地兼容性117.控制通则217.1.建筑间距217.2.建筑退让217.3.出入口控制318.控制引导418.1.引导目标418.2.风貌分区418.3.节点标志418.4.廊道418.5.重要界面418.6.开放空间518.7.建筑设计指引518.8.标识系统618.9.灯光系统618.10.街道家俱619.规划实施619.1.规划管理策略619.2.规划实施措施681. 规划总论1.1. 规划背景近年来,安徽省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举措,强调了促进合肥作为重要的带动级与合肥淮南快速通道和工业走廊的建设策略。即将建设的济祁高速公路,是凤台县域境内的南北向高速公路,该线建成通车后,向南可连合淮阜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下道口位于朱马店镇东部,下道口距离杨村老镇区约5公里,这将对杨村镇区的交通出行方向与经济流向产生一定影响,杨村镇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着无限的机遇与挑战。 2012年8月15日安徽省民政厅批准了关于同意撤销凤台县杨村乡设立杨村镇的批复,同意撤销凤台县杨村乡设立杨村镇,其面积、人口和隶属关系不变,镇政府仍驻杨村。撤乡建镇,必将带动杨村镇新一轮城镇建设的发展,为规范城镇建设,新一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适当提高规划前瞻性,保证未来城镇发展需求。 随着杨村镇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镇区不断向外扩展,要求城镇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更加明确和细致的引导,实现城镇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城镇面貌的不断改善。通过高标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导镇区的合理开发与建设,是实现城镇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1.2. 规划范围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范围和谐大道以南,左淝堤以北,西括现状杨村矿,东面到新庄村,包括杨村整个老镇区,规划面积121.2公顷。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2006)3.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4.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GB18055-2000)5.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2008)6.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7.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1995)8. 安徽省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2005)9. 安徽省小城镇规划编制及管理办法10.安徽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2005.11)11. 淮南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暂行)(2007)12.凤台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13.杨村镇总体规划(2012-2030)1.3. 上位规划 1. 凤台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 凤台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于2009年编制完成,涉及到杨村镇方面的信息与资料如下: (1)县域城镇化水平:至2015年为50.75%;至2030年为76.65%。 (2)等级结构:在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中,杨村镇位于四个等级规模中第四个等级,即至2030年镇区城镇人口为1.2万人的等级。 (3)职能结构:在凤台县域城镇职能分工规划中,杨村镇是规模较小,工矿发展为导向的工矿型乡镇。2. 杨村镇总体规划(2012-2030)(1)规划杨村乡2013年人口规模取值3.5万人,2020年人口规模取值3.65万人。表2-3:杨村乡规划人口构成表年份 单位(万人)户籍人口外来常住人口总人口2013年3.40.13.52020年3.50.153.65规划近期2013年城镇化水平为45%,城镇人口为1.6万人;远期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60%,城镇人口为2.2万人。(2)城镇性质:“凤台县西北新兴的以工矿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小城镇”。(3)功能分区:规划整个乡域形成“一区三轴四心”的空间结构。“一区”:由杨村乡中心集镇和杨村煤矿组成的重点发展区域,是整个杨村乡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依托煤矿开采发展相关下游产业,推动杨村乡的社会经济全面快速的发展,也是杨村乡人口、就业集聚的核心区域。“四心”:依托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集镇、行政村所形成的“一主三副”的集镇中心。“一心”是指将杨村集镇打造为乡域空间集聚的主中心,是乡域产业、公共服务、就业、人口居住的主中心;“三副”是指依托空间区位和发展基础较好的店集、港南、邵集三个村作为空间发展的副中心,将其打造为服务为周边片区的一般集镇中心。“三轴”:依据杨村乡域城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外联系特征和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形成“一主两次”的空间发展轴线。“一主”是指沿马杨路形成的空间发展主轴,联系中心集镇、一般集镇港南以及周圩村,是乡域发展的主轴线,也是乡域对外联系、与县域主轴线衔接的主要轴线。“两次”是指依托淝左堤连接中心集镇、一般集镇店集村以及李圩村所形成的乡域内部以及对外联系的次轴线;依托曾港路连接一般集镇港南村、邵集村和曾圩村、丘庙村形成的乡域内部联系的次轴线。(4)规划形成“两核三轴四心五片”的功能结构。两核:包括位于马杨路与进矿大道交汇处的政务文化核和马杨路与杨新路交汇的商业发展核。三轴:依托进矿大道形成打造政务文化轴,沿马杨路形成商业发展主轴,沿杨新路形成商业发展次轴。四心:位于居住片区的社区服务中心。五片:一个公共服务片区、一个老镇生活片区、两个新镇生活片区以及生产生活综合片区。2. 现状综合分析2.1. 自然概况2.1.1. 区位交通杨村镇位于凤台县西北部,南与颍上县汤店镇接壤,北与凤台县朱马店镇、尚塘乡相邻,东连凤台县钱庙乡,西靠利辛县展沟镇。淮河主要支流西淝河穿境而过,镇域面积51.7平方公里,辖15个村委会,总人口35016人,耕地面积48954亩。2.1.2. 地形地貌杨村镇地处淮北平原南部,地形特征基本平坦,平均海拔为22m左右,呈北高南低的地形趋势,西淝河、淝左大堤,港河横贯东西。西淝河、淝左大堤把全乡分为西淝河以南,西淝河与淝左堤之间,淝左堤以北三大片区。北部地势相对平坦,水利配套齐全,中部地貌成堆集状,水利配套基本齐全,南部地区是西淝河故道与西淝河之间的地区,乡辖用地育颍上县、利辛县用地交错,地势高低不平,地面高差较大,水利设施缺乏。2.1.3. 气象气候杨村镇处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边缘,属中纬度温带季风候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水量充沛,无霜期长,气候资源比较丰富,适宜麦、稻等多作物的生长。杨村镇平均气温15.2C,年平均无霜期250天,主导风向为东风,平均降雨903.5mm,降雨主要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份。2.1.4. 物产资源(1)水资源杨村镇地处淝河之滨,河流水系较为丰富,境内大部分沟河一般年景均为有存水。另外杨村镇浅层地下水丰富,基本能够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左淝河是淮河支流,水质条件较好,可作为饮用水水源,位于杨村镇域南部,淝左堤位于左淝河北部,淝左堤与左淝河之间区域属于淮河行洪区,淝左堤东西向横穿杨村镇中心集镇,隶属淮河防洪堤坝,设计防洪标准是150年一遇。(2)农业资源杨村镇气候适宜,属国家黄淮商品粮基地,农业和畜牧业资源较为丰富,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油料、棉花等为主,是全县的粮食生产大镇,为农产品深加工提供了广阔的前景。(3)煤矿资源杨村镇地底蕴藏着大量的煤矿资源,已探明的主要矿产为煤矿,地下储量约7亿吨,依托杨村丰富的煤矿资源,国投辛集集团和皖能集团联合开发的杨村煤矿,近期投产,前期生产能力约500万吨每年,远期有望达到1200万吨每年。2.2. 社会经济概况2.2.1. 人口概况 2011年底杨村镇域总人口为35016人,根据杨村镇派出所和城建所提供资料,杨村镇区常住人口7500人,主要包括镇直、杨村集、后海村等镇区所在行政村人口以及中小学人口。2011年,杨村镇城镇化水平为21.41%,镇区建成区面积133.91 公顷。2.2.2. 经济概况 十一五期间,杨村镇人民政府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经济建设达到新水平。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财政收入、固定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销售总额、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分别是2006年末的2倍。截止到2011年底,全镇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3.08亿元,较2006年增长54,财政总收入536万元,较2006年增长396,农民人均纯收入6818元,较2006年增长118。2.3. 土地利用现状目前镇区总规划用地352.15公顷,总建设用地面积169.33公顷,其中居住建筑用地67.20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36.39%;公共建筑用地22.41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3.23%;生产设施用地面积70.3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41.55%;工程设施用地1.6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0.97%;对外交通用地4.7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2.79%;道路用地3.0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77%。现状集镇土地使用构成表 分类代码用地名称用地面积(公顷)比例R居住用地22.906321.94%C公共设施用地6.24365.98%C1行政办公用地2.08081.99%C21商业用地3.93053.76%C51医院用地0.23230.22%U供应设施用地0.39290.38%U11供水用地0.00830.01%U3邮电设施用地0.38460.37%W1普通仓储用地0.93840.90%M工业用地73.9432970.81%合计104.4245100.00% 主要问题: 1建设整体比较零散,土地利用率低,后备资源有限,不同用地因无规划限制,相互混杂,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干扰。 2用地结构不合理,工业用地偏小。 3居住环境有待改善,缺乏公共绿地及活动场地。 4建设用地不断拓展,但基础设施不能配套,功能不合理。 5塌陷区的土地利用较少,需要集中整治。2.4. 道路交通现状对外公路:县道马刘路穿境而过,杨(村)迪(沟)路贯通南北。对外交通设施:镇区内现有汽车站一处,位于中心集镇东部,左淝堤北部,占地面积约为4000平米。停车场和其他交通服务设施:镇区除部分商业在门前留有一定的停车空间外,还建有一处公共停车场。杨村停车场于2005年8月开工建设,占地面积(包括站房)4000平方米,总投资23万元。2005年12月建成正式使用,解决了车辆乱停乱放问题,消除了交通安全隐患。 镇区内部的道路现状条件不理想,道路宽度3-8米,路面较窄,不成系统,道路通达性差,无法满足未来发展。2.5.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镇区的建设条件在不断完善,中心学校一所,卫生院、文体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都有相应配置。(一)行政办公行政办公机构主要部分在杨北路南端东侧,主要为乡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二)教育设施杨村镇中心学校地处杨村镇杨村社区内,靠杨村镇南段。即:淝河大坝南边,淝河北岸。(三)医疗卫生 杨村镇卫生院是县卫生局所属的综合性医院,担负着全乡3.5万人口的医疗、保健任务。院址在杨南街北端西侧,面积4662平方米,医院职工28人,病床20张,有化验室、手术室、B超室、X光机等医疗设备。(四)文化体育设施杨村镇中心集镇新建一处文体中心位于计生所傍,是中心集镇各项文体活动中心。镇区现状无体育场地,杨村镇中心学校有简易体育场地。(五)商业设施中心集镇目前没用专门的集中的商业用地,沿镇区的主干道,有部分门面房,商品品种较少,难以满足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杨村镇镇区尚无规范的集贸市场,沿淝左堤农民自发组织零散的农产品交易,严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6. 公用工程设施现状(一)给水设施目前杨村镇中心集镇供水水源为地下水,中心集镇现有水塔一座。结合农村地区饮水工程建设,在中心集镇东北部,杨村镇派出所东部新建水源井一口。由于杨村矿区的建设,为满足矿区的供水需求,在矿区的北部建设2口水源井,服务矿区生产和生活用水。(二)排水设施镇区现状主要靠明渠和暗沟进行污水排放,排水方式为雨污合流制,中心集镇无污水处理设施,无污水管网图,污水沿淝左堤北侧水沟向东自然排放。(三)电力设施1992年设立杨村供电所,有职工18名,负责全乡的电力建设和工农业生产正常供电。2000年,实行农网改造,全乡装有变压器190台,其中农用70台,l5个村全部实现了城乡电费同网同价。2002年,架设了马前高低压供电线路,长l5公里,确保了北西部地区周圩、邱庙、邵集、曾圩、李圩、前圩、淝丰7个村的用电需要。(四)电信邮政设施2000年杨村设立邮政代办所,现职工6名,主要代办信函、包裹、报刊发行等业务。2001年设立杨村电信所,职工3名,主要负责全乡的电信业务。至2011年底,全乡已设固定电话约2000部。(五)广播电视1997年,杨村建成有线电视站,可收看到中央及部分省、市共30多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到2005年底,接收用户达到132户。2000年建成了杨村无线电视差转台,网络覆盖全乡及周边乡镇。 (六)环卫设施镇区现状并无公共的垃圾转运站,仅在丁集煤矿对面有一处小型的供矿区使用的垃圾转运站。 (七)加油站镇区现有一座中石油所属加油站,规模较大。2.7. 塌陷区现状由于杨村矿位于杨村镇境内,导致杨村镇镇域大量村庄塌陷,有些村庄现状虽未塌陷,但近期以至于未来35年间也将成为煤田塌陷地,采矿塌陷区主要位于淝左堤以南、以西。2.8. 水系现状杨村镇由于地处淝河之滨,河流水系较为发育,其自然走向多源于西北,流向东南,镇域内的主要水系有:西淝河、港河、港南新河、永幸河等。2.9. 建筑现状 (1)现状建筑高度镇区现状建筑主要是低层和多层,住宅建筑大部分2-3层,新建安置小区5-6层;公共建筑2-4层为主,现状生产建筑主要是以工业厂房,仓库为主体,1-5层。 (2)现状建筑质量 镇区大部分低层住宅建筑建设年代较久, 建筑质量差;造型单调,建筑质量相对一般;新建安置小区及少量公共建筑质量较好。 (3)现状建筑风貌镇区现状建筑缺乏规划,布局零散,土地使用粗放,特别是沿交通线散乱建设低层建筑和院落式居民点现象十分普遍,造成镇区整体风貌杂乱无章,缺乏缺色。2.10. 现状综合评价(1)优势1)资源优势:杨村镇除了拥有丰富的农业和畜牧业资源外,还用有丰富的煤矿资源,已探明的煤矿地下储量约7亿吨,依托杨村煤矿资源为杨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源支撑。2)交通优势:杨村镇现状南北向进矿大道、马杨路向北连接省道凤利路,东西向的淝左堤联系县城及周边乡镇,未来随着济祁高速建设,以及朱马店下道口的建设,离杨村镇区仅5公里,将进一步改善杨村镇的对外交通状况。3)工业基础优势:镇区现状企业实力雄厚,已经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具有发展煤矿服务与配套产业的优势。(2)劣势1)区位优势不明显,城镇影响力稍弱2012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建立杨村镇撤除杨村乡,然而在凤台县域范围内,杨村镇与周边乡镇相比,没有过多优势。杨村镇镇域北部为朱马店镇,在县城总体规划中确立朱马店镇作为凤台县县域副中心,从区位、交通等方面,朱马店镇的发展优势优于杨村,未来随着济祁高速的建设和朱马店下道口的建成,杨村发展容易被动“边缘化”。2)城镇规模偏小2011年杨村镇总人口3.5万人,而城镇建成区人口仅7500余人,城镇规模过小,影响了城镇化的发展和城镇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与县域内其它城镇相比,城镇规模也处于最低层次,城镇竞争力处于劣势地位,不利于集约化的城镇发展。3)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镇域内现状公路条件较好,村村通水泥路,但因尚未形成较便捷的网络化公路系统,所以还是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需求。4)公共设施不足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明显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5)居住环境较差居住用地的建筑密度较高,缺乏开敞空间。建筑质量较差,且建筑风格不统一,建造较为混乱,居住环境较差。3. 规划核心选取及应对思路3.1. 核心问题3.1.1. 生活与生产结合,如何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十八大确立了城镇化作为我国下一阶段推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推手,小城镇建设作为城镇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在改善城镇居民生活,提升城镇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杨村镇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随着城镇化的向前推进,集中建设,集中居住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大量居民进镇以后,大部分居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或是没有条件再进行农业生产,大部分只能在镇区设摊摆点或外出务工以维持家庭生活,但对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必须要能够栓心留人,因此如何使失地农民的后续生活得到保障,为其就地就业创造条件,提升关店的城镇化质量是本次规划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3.1.2. 杨村煤矿与城镇发展关系的梳理,如何形成良性互动杨村煤矿作为关店最主要的工矿企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应该与城镇发展形成互相促进的良好关系,但由于企业的特殊性质,其与杨村镇的互动态势还未形成,相反由于工矿企业给城镇带来了诸多的制约因素,如何梳理好与杨村煤矿的发展关系,为城镇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也是本次规划的核心议题。3.1.3. 土地的复垦利用塌陷地的处理随着矿区的不断开采,造成镇区塌陷地的规模不断增加,土地规模不断缩减,如何围绕塌陷地形成新的土地利用方式,弥补镇区土地不足,也需要重点研究。3.1.4. 突破沿路组织的初级空间组织方式杨村老镇的现状镇区主要围绕中心街来组织,体现了城镇初级的空间组织方式,但这种沿路组织的狭长格局,不适合城镇的长期发展,也不利于城镇公共设施的布局和城镇服务功能的发挥。3.1.5. 公共服务设施的缺失现有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文化活动、商业服务、居民的公共交往诉求等无法在镇区得到很好的满足。3.1.6. 城镇空间形象构建镇区各功能空间相互穿插,建筑品质较低,尤其是农贸市场区域,作为现状人流最为聚集的区域,空间杂乱,亟待梳理,本次规划应从构建良好的城镇形象的角度对关店未来城镇空间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3.2. 应对思路3.2.1. 理顺镇企关系,由被动发展转为积极互动 企镇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一直在被动解决矿业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拆迁、安置、配套,商业服务、交通、),应立足长远,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3.2.2. 立足长远,构建完整的城镇空间框架 城镇被过境交通一分为二,未能形成相对集中的发展组团,需要空间结构上,打破现状格局,积极配套引导两侧组团核心的形成。 3.2.3. 科学处理土地塌陷问题,寻求土地利用创新方式 对地下塌陷区的动态范围无法掌控,造成城镇发展方向的被动蔓延,现状中学处已经是塌陷区,应积极对接消除发展无序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3.2.4. 明确产业发展政策,增强城镇建设动力机制。 城镇自身商业服务设施布局呆板、业态单一,应相对集中,形成规模效应,打造组团服务中心。尤其再第三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上,应在农业产业化和主导工矿业的配套服务和产业链上下功夫,找出路。4. 规划原则、定位、目标4.1. 规划原则4.1.1. 土地高效原则通过合理的空间功能分布和有效的空间管制措施,促使各类用地有效集中和分区,集约布局基础服务设施,以达到土地高效使用的目的。4.1.2. 刚性控制与弹性引导结合原则强化规划控制与规划管理的衔接,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规划应尊重特定现状,探寻动态的、持续的发展模式,制定出适合本地的开发体系,以适应长远发展的要求;应充分体现城市规划的动态发展特征,在进行结构调整、综合梳理的基础上,对相关规划中存在的不合理处予以调整。4.1.3. 环境优先原则作为水网纵横的杨村镇,经过多年粗放型的自发型发展,城镇特色随着居住密度的增加、环境品质的下降,逐步淡化。因此,本次控规首先应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最重要的是创造与水网相融的绿色空间和生态联系廊道、尽量保留规划范围内的水系,体现关店小城镇的风貌特色。4.1.4. 产镇融合原则合理安排产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服务、及公共活动空间之间的用地关系,科学引导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4.2. 发展定位按照总体规划的定位思路,本次控规将规划区定位为:杨村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沉陷区居民生产、生活安置为基础功能,以矿业服务基地为核心驱动力的现代宜居小城镇。4.3. 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宜居、宜业、生态”的发展主题,把杨村镇建设成为矿业发达、农副产品加工兴盛、服务体系完备、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安全便捷、城镇布局合理、环境品质优良、特色鲜明,对周边村镇具有一定吸引和带动作用的现代化小城镇。 5. 用地布局规划5.1. 人口容量根据总体规划,至规划期末杨村镇人口规模为3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为9.14KM,但由于其规划区范围包括新区在内,所以只能作为相对的参考。在对杨村煤矿的充分考虑后根据用地比例的换算,规划人口约为12000人,人均建设用地约为100。5.2. 用地布局指导思想及重点5.2.1. 用地布局指导思想(1)对总体规划结构性内容进行深化、细化,从乡镇总体出发统筹构架土地使用结构规划。(2)合理地对土地进行划分和使用,对上一层次规划中存在的不合理处予以调整。(3)结合现状与建设动态,加大用地使用弹性,协调近远期规划,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5.2.2. 用地布局重点(1)根据城镇现状及建设动态,对总体规划进行校核调整,积极应对各种发展状况。 (2)按照现状土地开发的条件及有序构建城镇空间格局的需要,对发展备用地选择进一步论证。 (3)充分考虑过境交通对关店的影响,有效协调镇区建设与过境交通的关系,指导城镇有序发展。 (4)功能分区明晰化,尊重现状而不拘泥于现状,按照城镇未来发展的需要,引导相同功能设施的聚集,形成明确的功能区块划分,体现规划对城镇发展的控制和引导。 (5)增加镇区居民公共活动与交往的场所,(公园、广场等) (6)补充公共设施的配套,配置考虑分级因素及公共设施的共享性。5.3. 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三组团”的空间结构特征。一心:片区服务中心两轴:中心街公服发展轴振兴路商业特色轴三组团:杨村矿产业组团镇北安置区组团镇南公服组团5.4. 用地布局5.4.1. 总体用地布局(1)对总体规划用地的优化深化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布局,基本上遵循了凤台县杨村镇总体规划(2012-2030)的用地结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规划区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了局部优化,具体说明如下:1、保留现状镇政府。2、保留乡政府前的道路。3、暂时不打通马杨路西面的道路。4、老集镇新建一小学及一个幼儿园。5、调整规划医院所在位置。6、保留现状在建中学及幼儿园。7、规划新增安置区东面至马杨路地块用地。8、保留水厂位置。(2) 规划用地指标本次规划总用地121.2公顷,其中建设用地118.63公顷。镇区建设用地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结合塌陷地安置、工业生产、公共环境等功能,考虑地形地势、因地制宜,布置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服务、生态绿地,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整治生态环境,更适应镇区未来发展要求。其中居住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33.12%,用地面积39.29公顷;道路广场用地为23.13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9.50%;公共设施用地27.4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比例23.14%;绿地用地12.29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0.36%;工业用地13.77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1.61%;市政公用设施用地面积1.51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27%;仓储用地0.8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0.71%。土地利用平衡表分类代码用地性质面积(公顷)比例(%)R居住用地39.2933.12C公共设施用地27.4523.14C1行政办公用地1.951.64C2教育科研设计用地6.665.61C4医疗卫生用地0.630.53C6集贸市场用地0.520.44CR综合商住用地17.6914.91M工业用地13.7711.61W仓储用地0.840.71T对外交通用地0.360.30S道路广场用地23.1319.50S1道路用地22.7919.21S2广场用地0.080.07S3社会停车场库用地0.260.22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511.27U1供应设施用地1.040.88U2交通设施用地0.460.39G绿地12.2910.36G1公共绿地2.42.02G2生产防护绿地9.898.34总计118.63100E水域及其他2.57规划范围面积121.25.4.2. 居住用地布局(1) 布局原则1、 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建设以人为本,舒适、文明、安全、优美的现代化、生态化、高品质居住区。2、 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居住用地相对分片集中,居住区与公共设施及绿化均衡协调。合理确定安置性住房的建设比例,兼顾回迁房建设和商品房开发。3、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选择自然环境较好的地区作为居住用地,将水面、绿化等自然环境引入住区设计,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4、 本着合理用地、丰富景观的原则,提供多样化的居住用地类型,注意协调周围环境,形成可识别的多元空间,使各个居住区具有特色风貌。5、 居住区内各类设施的用地指标应严格按照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要求执行。(2) 居住用地布局居住用地主要布局在镇区中部及东部,环综合服务中心布置。完善现有建成区的道路及基础设施,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卫生条件,开辟沿河绿地,全面改善居住条件。人均居住用地面积60平方米。居住社区及人口分布规划一览表单元名称地块编号主要用地类型用地面积(公顷)人口控制数(人)人均居住用地(平方米/人)人口密度(人/公顷)社区一A-02-02 A-03-02 A-04-03 A-06-02 A-08-02 A-08-03A-10-02 A-11-02 二类居住用地19.76322461.3163.2社区二B-01-02B-03-02B-04-02 B-05-02B-06-06B-07-01 B-07-02 B-08-04B-09-02B-09-04二类居住用地17.53296059.2168.9每个居住小区参照淮南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同时结合杨村镇发展现状及居民生活习惯,配套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包括幼儿园、社区医疗中心、集中菜场等公共配套设施。5.4.3.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1) 布局原则1、 公共建筑的类型、级别、档次、数量、布局要与镇区的功能定位相适应,充分考虑服务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均衡设置,应布局合理,结构清晰、交通便捷,方便居民使用。2、 公共建筑的类型兼顾产业发展,提升本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居民就业,与丁集矿业园功能互补。加快提升完善商业、文化、医疗、教育等传统服务功能,着力强化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功能。3、 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将公共设施与场地自然条件结合,创造富有地方特色、有活力、环境宜人的公共设施中心。(2) 用地布局公共设施用地27.4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比例23.14%。为满足镇区生产、生活需要和自身经营管理的需求,公共建筑分为两种形式进行布置:点状集中式即位于公建所服务区域的中心位置,这样可以节约居民出行距离,方便生活,有利于节约用地和合理组织交通和管理,小学、医院、市场、行政管理、文化设施等多采用这种布置形式。带状布局在交通量不大的情况下,商业成带状布置可以节省空间,丰富沿街景观及方便居民生产生活需要,零售商业、金融保险、餐饮、旅馆等服务设施可沿街成带状布置。n 行政管理用地行政管理用地占地面积1.9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64%。规划保留现状乡镇府,派出所等管理设施。对内部建筑、绿化进行改造,该用地范围内不再增加新的建筑空间。n 教育机构用地 保留现状在建中学及幼儿园,加强改造,满足寄宿学生对学校的要求,老集镇新建一小学及一个幼儿园,按500m的服务半径,实现镇区的全覆盖。教育机构占地面积6.66公顷,占建设用地的5.61%。n 医疗保健用地 调整规划医院所在位置,加强对医疗设施的配置,以满足远期发展的需要。医院占地面积0.63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0.53%。n 集贸设施用地提升改造现状集贸市场用地,形成功能齐全、卫生达标、管理有序的乡镇集贸交易场所。沿文化路、兴杨路路口集中布置集贸市场,满足全镇居民日常生活需求。集贸设施用地0.5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0.44%。公共设施规划一览表用地分类规划项目用地面积(公顷)所在位置备注镇级公共服务设施 行政管理乡镇府1.10B-02-041处教育机构中学3.14A-05-031处小学3.11A-05-01, A-05-02, A-09-01, A-09-03, B-06-045处医疗杨村镇医院0.63B-04-031处商业 银行、超市、餐饮等-集贸市场综合市场0.52B-01-061处主要基础设施污水厂0.31A-01-041处水厂0.21B-04-051处变电站0.35A-11-041处客运站0.36B-06-071处5.4.4. 生产设施用地布局1. 规划原则(1)考虑城镇生态环境和城镇性质,做到既发展工业又满足环境保护要求,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2)合理处理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使两者之间既有便捷的联系又互不影响。(3)合理处理工业原材料、成品与交通运输的关系。2. 用地布局 二类工业用地(M2),用地总面积为13.77公顷,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11.61%。主要包括规划改造扩展提升镇区西部的工业用地,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特色养殖产品加工业,适当发展配套的技术服务产业。5.4.5. 仓储用地1. 规划原则(1)合理选择仓储用地,节省基建投资,降低商品流通费用,注重近期与远期的结合。(2)满足合理的物品流向,具备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区域环境和地质等各种条件。(3)以低层仓库为主,少占建设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2. 用地布局普通仓储用地占地面积0.8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0.71%。采取集中布置、交通转运便捷的布局原则,结合现有粮库及矿业园的用地布局,规划在镇区兴杨路杨北路路口布置物流仓储用地,以仓储、物流集散为主。6.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6.1. 规划原则1. 城镇主、次干道、支路的布局、走向、红线宽度和断面形式等以总体规划中道路系统规划为依据,不作变更。2. 居住区内部道路根据道路所在地块交通量、用地情况和建设投资等因素,以最合理的道路宽度和断面、最便捷的线路和走向、最大的服务范围和有利于分块成组地划分用地为原则进行规划和定位。3. 参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根据总体规划布局,确定各类交通设施的布局和规模。6.2. 对外交通规划(1)对外道路杨北路与马杨路是连接杨村镇和朱马桥镇的主要通道,也是杨村镇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规划将杨北路与马杨路宽度拓宽,将现有的双车道提高为四车道,以满足杨村镇及周边地区客货运发展。(2)客运站规划结合杨村镇的实际情况,对现状客运站升级改造,为居民出行带来便利,结合客运站布置停车场,加油站等交通设施。6.3. 道路网规划规划在现有道路基础上,结合乡域道路交通规划,确定合理的路网结构和形式,以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通行为目标,形成层次分明、路网完善、功能合理的道路网系统。规划道路系统由主干路、干路、支路三个等级构成,道路用地面积共计12.49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0.14%。主干路:包括杨北路、和谐大道和马杨路,形成一横两纵的主体交通骨架。次干路:文化路、育才路、兴杨路、左淝堤。支路:建设路、新庄路、杨新路和迎芳路等。规划道路系统一览表序号道路名称道路等级道路红线(米)道路绿带(米)断面类型断面形式(米)道路走向1建设路支路16-C-C(3)+ 10 +(3)南北2杨北路主干路24-B-B(2)+ 20 +(2)南北3文化路次干路16-C-C(3)+ 10 +(3)南北4振兴路次干路16-C-C(3)+ 10 +(3)南北5马杨路主干路24-B-B(2)+ 20 +(2)南北6新庄路支路12-D-D(2.5)+ 7 +(2.5)南北7和谐大道主干路32-A-A(7)+ 18 +(7)东西8育才路次干路16-C-C(3)+ 10 +(3)东西9兴杨路次干路24-B-B(2)+ 20 +(2)东西10杨新路支路16-C-C(3)+ 10 +(3)东西11左淝堤次干路16-C-C(3)+ 10 +(3)东西备注: 内为人行道宽度;( )内为绿化隔离带宽度;本表格中断面类型是指道路红线断面,道路红线包括:道路路面宽度+绿化隔离带+人行道宽度;6.4. 道路交叉口规划范围内交叉口均采用平面交叉口形式。平面交叉口形式表编码类型1平面环形交叉口2信号灯管理平面交叉口3不设信号灯的平面交叉口规划范围道路交叉口规划一览表等级主干路干路支路主干路22,33干路2,33支路3道路交叉口缘右转弯半径应符合下表规定。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主干路20m20m20m次干路20m18m支路15m居住区道路红线转弯半径不得小于6米,工业区不小于9米,有消防功能的道路,最小转弯半径为12米。6.5. 停车设施加强镇区停车场建设,采用集中停车和宅前停车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商业、办公建筑及广场处设置公共停车场。单位停车场应按停车场规范设置专用停车场。单元式住宅宅前路边设置停车位。镇区规划设置1处停车场,位于兴杨路杨北路路口,占地0.18公顷,规划90个车位。根据淮南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相关规范要求,镇区配建的停车泊位指标见下表:停车位配建标准序号类别单位机动车1高中档旅馆(宾馆、招待所)车位/100m2建面0.5-0.72普通旅馆(招待所)车位/100m2建面0.4-0.63饭店、酒家、茶楼车位/100m2建面1.1-1.84市级行政办公楼车位/100m2建面2.5-3.05主要外贸、金融、合资企业办公楼车位/100m2建面0.9-1.26普通办公楼车位/100m2建面0.4-0.67商业大楼、购物中心、商业区车位/100m2建面0.3-0.68农贸市场、菜市场车位/100m2建面0.6-0.99展览馆车位/100m2建面0.7-1.010医院车位/100m2建面0.2-.0311幼儿园车位/100m2建面0.15-0.212住宅车位/100m2建面0.5-0.613工业厂房区车位/100m2建面0.2-0.614仓储区车位/100座0.4-0.615大型体育场馆(场15000座,馆4000座)车位/100座2.5-7.016小型体育场馆(场15000座,馆4000座)车位/100座1.0-1.517市级剧场、度假村车位/100座2.0-3.518一般影剧院车位/100座0.8-1.019旅游区、度假村车位/1ha占地面积6.0-15.020城市公园车位/1ha占地面积2.0-5.021火车站、旅客口岸车位/高峰日千旅客2.0-3.022中学、技术学校车位/100学生0.5-0.823小学车位/100学生0.4-0.624大专院校车位/100学生0.7-0.96.6. 步行系统规划结合镇区绿色开放空间系统,以滨河绿带、绿化公园、广场、街头绿地、沿街商业为载体,设置遍布镇区的连续步行系统,形成景观优美、通行便捷的步行网络,为居民提供购物、散步、观景等休闲游憩活动的理想场所。步行道分为交通限制性支路和铺装小路。交通限制性支路可以走环保电动车和自行车;在铺装小路上可以走自行车,局部段只能走人,小路的铺装采用环保的透水材料,保证人的进入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减到最小,并提供给行人不同寻常的行走体验。河道两侧的开敞空间必须设置滨水步行道,宽度一般不应小于2.0米。沿道路商业用地建筑应严格满足后退道路红线规定,以利于形成舒适的步行空间。步行道宽度2-5米。6.7. 竖向规划建设用地内道路定位根据提供的地形图确定。道路竖向设计充分考虑与现状道路的衔接,综合考虑地形、消防、街坊排水和工程管网的布线等要求,以雨水就近排放为原则,并同时考虑到道路的行车要求,特别是非机动车的行驶要求。规划区地势平坦,没有洪水淹没历史,区内地平标高普遍在6米以上,绝对标高在22.1624.61m,考虑工程方面尽量减少土石填挖方量,本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房买卖合同附带物业管理及社区服务协议
- 青岛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接管与合同续签协议
- 车载智能系统驾驶员保密协议范本及竞业限制合同
- 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合作终止协议及知识产权分配协议
- 选美大赛模特个人数据保护与赛事合作推广合同
- 营业执照租赁合同模板(含转租权限制)
- 保险公司安全培训讲话稿课件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英语-电子商务英语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法律)法律文书写作-法律文书写作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法律)合同法-行政法学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心衰中医护理课件
- 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 2025广西公需科目真题续集(附答案)
- 202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课件PT
- 医德医风培训课件内容
- 《备课专业化》读书心得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教案 第1课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概论一
- CJ/T 120-2016给水涂塑复合钢管
- 盾构机施工工艺流程介绍
- 《界面设计》课件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查房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