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的各种题型及答题技巧(实用).ppt_第1页
古诗鉴赏的各种题型及答题技巧(实用).ppt_第2页
古诗鉴赏的各种题型及答题技巧(实用).ppt_第3页
古诗鉴赏的各种题型及答题技巧(实用).ppt_第4页
古诗鉴赏的各种题型及答题技巧(实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之,总 结 篇,规范答题,古代诗歌鉴赏,一、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古诗鉴赏的各种题型及答题技巧(模式),解答提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意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要求: 1.描绘诗中的画面(优美); 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答: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步骤一),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步骤二),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步骤三)。,2009年高考全国卷1,12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二、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现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技巧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表现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要求: 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 2.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具体); 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套路: 这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句 的艺术手法。,答: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1)把抽象的感情(无穷无尽的离愁)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迢迢不断的春水),(步骤2)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步骤3)。,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 捻(ni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答: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答: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三、分析语言型,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答题要求: 1.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 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 3.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套路: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答:这首诗语言风格自然清新。(步骤1);如“堂上燕”“水中鸥”,意象浅近;“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口语化,自然质朴(步骤2)。作者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此时的闲适心境(步骤3)。,2009年高考四川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2分),(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答:“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答: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四、炼字型,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或: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要求: 1.解释该字含义(准确,结合诗句); 2.结合诗句描述景象(具体,展开联想); 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套路: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答:“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步骤1),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步骤2);“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步骤1),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步骤2),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步骤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的试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问题: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参考答案】根据诗意可知,这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故用“铺”更准确、形象。同时,运用“铺”字,更能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200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 居 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五、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要求: 1.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方面); 2.分析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形式方面)。,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山行即事 王 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蘋:一种水草。酲:Ch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鸥性: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狎(xi):戏耍,玩弄。,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答:“议”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两句是说,天空的云块来来往往,忽聚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笔法轻快,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步骤1);在结构上,“议”字统领了颔连和颈联,颔联写“阴”,颈联写“晴”(步骤2)。,2008年高考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 (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答:“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答: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六、判断观点型,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你同意吗?请说出理由。,答题步骤: 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 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答题套路: 我认为( ),原因是( )(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答:同意。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不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2009年高考全国卷1,12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答: 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解析:属于分析“思想感情”和作者“观点态度” 。,(2)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七、对比鉴赏型,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对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与主题、方法等方面的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变式提问:请说出两首诗词在某方面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答题步骤: 1.找出相关的比较点(题眼); 2.对原诗中具体语句分别进行分析,分条做答。,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木芙蓉 吕本中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注:本题目为2008年广东省高考题。,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答:木芙蓉:一种傲然独立、挑战困难而不受他人摆布的充满自信的形象(人格形象);窗前木芙蓉:一种历经辛苦孤独后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坚忍、淡定、安闲的形象(人格形象)。,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答:描述了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严寒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耐寒(1分)拟人(1分),汴河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注 汴河: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隋家:隋王朝。 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不较多:差不多。,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答: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答: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意思对即可),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答:杜诗要点: 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 借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 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答:周诗要点: 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 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 评分标准:本题3分,有观点1分;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且能言之成理,2分。,八、分析主旨型 提问方式: 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这首诗(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就诗(词)中有关句子,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解答提示:诗言志,即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认定诗词的内容,应分析诗词句子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社会意义相联系。,答题要点(步骤): 分析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例: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首词的内容主旨。(2007年考题)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美景,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步骤1)。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步骤2)。,(2007年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九、分析句意型 提问方式: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答题要点(步骤): 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示例: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1.绿绮:古代名琴。2.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濬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步骤1) 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步骤2),(2006年全国卷1)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野次:郊野。棰:鞭子,答:分为两个层次。(1分)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竹、石、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几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2分),(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答: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2分) 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残竹,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 (3分),(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诗歌专业术语小结 一、语言风格 平淡、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写景抒情、咏物言志、边塞征战、即事感怀、怀古咏史、羁旅生活,惜春伤春、闺怨诗、爱国诗、爱情诗、乡愁诗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二、思想内容,三、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抒情可分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描写可分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明暗相衬、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 描写顺序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现实和神话相结合等。 表现方法有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相生、正侧面相结合、情与理的结合、欲抑先扬、欲扬先抑、铺排、含蓄、幽默、象征、联想、想象。 一些常用的辞格有比喻、讽喻、起兴、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衬托、反复、反语、委婉、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四、诗歌的个人风格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郊寒岛瘦,“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陆游的悲壮爱国等。 此外词还有婉约、豪放之分,曲有通俗和幽默之分。总的来说,诗词曲的特征分别是“诗庄”“词媚”“曲俗”。,五、篇章结构,层层深入、首尾呼应,有总有分,详细得当,巧妙过渡,伏笔照应、铺垫、卒章显志,以小见大。,1.怎样鉴赏古诗的形象?,诗歌的形象主要表现为意象或意境,它或者是物,或者是人,或者是完整的场景,更多的时候是把物和人、景和情融合在一起。分析诗歌形象即指分析这些“象”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分析它的象征意义。如郑思肖的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所表现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品格,象征了抒情主人公高洁的情怀。,再如2003年北京春季考题列出了韦应物的闻雁和赵嘏的寒塘,然后要求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这就需要我们对诗中雁的形象有正确的理解:雁是候鸟,春秋迁徒,它在秋天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所以鉴赏古诗的形象就是抓取“象”的基本特征,既而指出它的人文意义。,2.怎样鉴赏古诗的语言?,主要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分析:音韵的流动,练字的技巧,语言的风格等。 鉴赏音韵的流动主要指古诗的平仄和押韵。 评析练字技巧就是指出用字的独特之处和它的表达效果。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字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月夜的幽静;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以拟人格形象地表现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古诗语言风格丰富多样,主要有平淡、质朴、自然、轻灵、飘逸、雅正、通俗、风趣、幽默、奔放、含蓄、蕴藉等。,3.怎样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比较多样,从修辞角度来看,常见的有比喻(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比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对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双关(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反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从表达方式来看,有写景、状物、叙事、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