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文学艺术的大师教案北师大版(I)(I).doc_第1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文学艺术的大师教案北师大版(I)(I).doc_第2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文学艺术的大师教案北师大版(I)(I).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 文学艺术的大师教案 北师大版 (I)(I)撰写人:_时 间:_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和艺术特色、梵高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贝多芬在音乐上的成就。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托尔斯泰、凡高作品的介绍,提高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提高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了解著名文学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文学名著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成为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继承这些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是21世纪的创造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使学生体会这些文学家关心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社会责任感,学习这种精神,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通过对文学名著中所创作的艺术形象的理解,加深对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真、善、美的理解。学法指导:介绍有关书目、曲目,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欣赏。组织学生搜集资料,自办展示会、欣赏会等。指导学生将重要的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分类整理为表格,训练学生将知识归类整理的能力。重点、难点分析正确理解和把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和流行与当时社会之间的关系。批判现实主义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的西欧。当时,由于工业革命在西欧的展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端日益暴露。为了使人们对这种社会现实有更真切的认识,作家们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主义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学习以上内容,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客观的社会存在决定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意识形态原理的理解。 课堂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文学艺术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下面,我们就结合所学过的历史知识来观察世界近代文学艺术的发展过程。一、 “天才的艺术家”师:19世纪3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占据了文学领域的主要地位,同学们知道哪些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及其代表作?生:(介绍)师: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哈代;俄罗斯的普希金以现实主义手法,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婪、狡诈和虚伪,是真实描绘西欧社会生活的生动画卷。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长篇小说,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中俄国家庭道德关系的描写,艺术地再现了俄国的社会生活。战争与和平,气势磅礴、场面宏大、结构复杂,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心理刻画细腻入微,在世界文学史上居显赫地位。他在战争与和平的跋中说:“应当重复这句话:我是努力写人民的历史呀。” 师: 情感是极其显明的。我们介绍的这些作家,没有一个不是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的。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笔来歌颂人类美好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和肮脏、邪恶的东西。他们之所以成为世界人民共同尊重的人,也正是由于这些。我们21世纪的青年学生,当然更应该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为祖国、为人类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物质生活之外,精神生活是不可缺少的。艺术就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人们为了满足从视觉获得美感,就需要欣赏具有色彩或形体的作品绘画或雕塑;为了满足从听觉获得美感,就需要聆听音乐作品。那些为了满足人们这方面需要而进行创作的杰出人物,就是艺术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培养和陶冶人们的艺术情趣,人们的艺术需要是推动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动力,而艺术的源泉则是社会生活的实践。在17世纪到19世纪末;资产阶级在创建资本主义社会、极大地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艺术。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把这一时期欧洲美术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介绍出来。二、用生命作画的人生:(在教师引导下,结合美术课所学知识归纳印象画派的风格特征)师:印象派绘画是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艺术创作思潮。其中有莫奈的日出印象,印象主义以创新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反对古典主义、反对浪漫主义。主张画家到室外,根据眼睛在阳光下直接观察事物的感受来作画,表现物体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的微妙变化,开辟了绘画的新领域。在世界绘画发展史上,印象主义具有革新意义,开辟了绘画语言的新天地,为展示客观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提供了新的技巧,为艺术家发挥自己的艺术个性提供了新的可能,也拓展了艺术审美的新领域。为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生:凡高就是后期印象主义画家,而他又是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他的很多作品反映下层群众的生活,充满了对贫苦的普通民众的同情,创作了很多反映农民贫困生活和劳动场面的作品。他一生曾画了许多幅向日葵,在他的笔下,每一朵向日葵都像一团炽热的火球燃烧着,创作激情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发挥,在他的眼里,向日葵是阳光和生命活动的象征,是他情感之火的体现,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师:音乐作为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一样也是以社会生活为源泉的。我们从古典主义音乐入手了解欧洲音乐发展的概况。三、乐坛雄狮贝多芬师: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的音乐家是大家所熟知的。贝多芬5岁随父学习钢琴,8岁开始演出,10岁开始学习作曲。1729年到维也纳深造,先后向莫扎特、海顿等学习。1800年左右听觉显著恶化,但是他坚持创作,相继完成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1820年失聪以后仍创作了第九交响曲、庄严弥撒曲以及最后的五部钢琴奏鸣曲等,所创作的9部交响曲均被誉为不朽之作。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争取民主的革命精神,表现了贝多芬毕生追求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把欧洲古典乐派推向新的高潮。贝多芬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命运片段。生:(欣赏交响乐命运)师:(在学生欣赏的同时,解释音乐家在乐曲中所寄托的情感)贝多芬在耳聋、多病、生活困顿、家庭不幸的情况下坚持写下这部交响乐,表达了他与命运搏斗的坚强意志。他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它毁灭我!”也正是由于具有这种精神,贝多芬才能成为一位音乐界的伟人,一个强者。他把全部激情融入音乐之中,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关于第三交响曲英雄的命名,充分说明贝多芬的伟大品格。他是法国大革命的衷心拥护者,“自由、平等、博爱”是他一生奋斗的理想。他了解法国革命的情况后,非常景仰比自己大一岁的拿破仑,因为此时的拿破仑正在率领法国人民摧毁专制、实现共和。从1802年起,他开始全力投入一部新的交响曲的创作,打算将此献给拿破仑。在1804年作品完成时,他在封面上写下“献给拿破仑波拿巴”,并且通过法国大使馆办理呈献手续。但是就在这时,他的学生却给他带来拿破仑称帝的消息。贝多芬怒吼着、叫骂着奔向桌边,把作品的封面扯下,撕成两半,摔在地上。半年以后,这部作品初演时,标题已经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这就是今天英雄交响曲的由来。小结:艺术大师立足现实社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命,献身艺术事业,用自己的心灵创造出优美的艺术作品,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通过这一回顾,使学生珍惜并努力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以提高自身素质。本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