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运用“形象思维”的启迪_第1页
古诗词中运用“形象思维”的启迪_第2页
古诗词中运用“形象思维”的启迪_第3页
古诗词中运用“形象思维”的启迪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 古诗词中运用“形象思维”的启迪 古诗词中运用“形象思维”的启迪 谭朝容 六朝时南京有位著名的道士陶弘景,隐居在句容茅山。梁武帝多次请他出山,他不肯。梁武帝问:山中有什么值得这样留恋呢?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也不便直截了当地回答。于是,陶弘景写了一首诗: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作者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借山岭上自由自在的白云来表现自己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与迷恋,十分巧妙地回答了梁武帝提出的问题。既有所托之“物” ,又有所寓之“志”,巧妙而协和。这得力于形象思维在古诗词中运用的妙处。 古诗词中的形象思维源于比兴,是封建专制高压统治下的产物,是一种用隐晦方式抒情寄意的手法,也叫托物言2 / 4 志或借景抒情(这类诗又称“咏物诗”)。这种写法的关键在于“物”与“志”、“情”与“景”有机结合。舍此,则可能会走向歧途。唐代诗人李商隐所写锦瑟一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曾被人认为不好一此诗只有形象而没有寄意,或者说 其所寄之意至今还让人捉摸不透,成为历史之谜。诗作只注重外在形象,忽视了感情的内化,有时甚至有意隐去某些敏感问题,让人摸不着头脑,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要想写出成功之作,必须将“物”与“志”、“情”与“景”有机结合起来。 其实,“形象”二字就是“物”与“意”的结合体。“形”是物质的、具体的;“象”是物作用于人的意识的反映,是印象,它包括视、听、味、触等感觉在内。所以“形象”一词,既是客观的反映,也有主观的因素。“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红杏枝头”是形,但 仅此还构不成“春”的形象,须有“闹”字才有意味。再以柳宗元江雪一诗为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 / 4 这四句是运用“形象思维”的绝妙好诗。说它好,不单是形象美,而且通过形象构成了令人别有所会的意味。柳宗元当年被贬离京,无人相送,可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下着大“雪”的严酷环境里,只有驾着一叶“孤舟”的“蓑笠翁”在寒江“独钓”。钓什么?钓的是“雪”,是“志”。这首诗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形象之后暗藏的那股抑郁难平之气。读这样的诗,可以 激励身处困境之中的人,这便是诗的力量。运用形象思维有两种情况:其一,由内而发,客观与主观暗合,这是高手所为;其二,由外而做,美而不足动人,后者并不足取。 再看唐“八司马”之一刘禹锡所写的游玄都观。这是他在被贬 10年后回到朝中,游览玄都观时所写:“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当权者认定“桃千树”讽刺了新贵,于是又将他贬谪。 14年后,刘禹锡又被召回京城,再次游玄都观,写下一首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 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4 / 4 这首诗托物叙事,将自己的遭遇借用外物依次道来,绵里藏针,不卑不亢。可见,诗的好坏,不在于是否运用了形象思维,而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