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的新鲜事.docx_第1页
国庆节的新鲜事.docx_第2页
国庆节的新鲜事.docx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庆节的新鲜事【篇一:品德与生1】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 主题二 祖国的生日 课题2 “欢度国庆” 教学设计 单位: 屈洞小学 设计者: 钟玉娟 联系电话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第二单元 主题二 祖国的生日课题2 欢度国庆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欢度国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祖国妈妈中的一个主题活动。通过开国大典的图片引出祖国生日的由来;通过天安门前的花坛、庆祝国庆的大型文艺活动、边防哨卡的战士以及老百姓手举国旗的庆祝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国庆活动的隆重、热烈和喜悦。同时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为祖国庆祝生日,表达自己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从而增进学生对祖国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他们做个好孩子。 学情分析: 1、认知目标:了解祖国生日的有关知识,知道国旗、国徽是我们祖国的标志。 2、情感目标: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感受国庆节日的欢乐气氛、感受人们欢度国庆的喜悦之情,激发学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增进对祖国及亲人的热爱,表达对祖国生日的最美好的祝福。 3、行为目标:能和家人一起搜集国庆节的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祖国的基本知识、国庆节的来历、以及祖国各地的人们庆祝国庆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发现新鲜事、探索新鲜事的意识和能力。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唱、跳、写、画) 庆祝国庆节,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热爱。 教学重点: 1、了解国庆节的来历和祖国各地庆祝国庆的信息。 2、学习收集资料。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表达对祖国生日的最美好的祝福。 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一些有关国庆节来历和庆祝活动的相关资料 、人们欢度国庆的图文资料以及祖国风光录像。 2、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国旗、国徽的资料。 3、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庆祝国庆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1第一课时 2 3板书设计: 欢度国庆 10月1日是祖国的生日(国庆节) 国旗、国徽是我们祖国的标志 升国旗,要敬礼,唱国歌,要肃立 4【篇二:苏教版第十一册习作】 苏教版第十一册习作1 题目:学写新闻报道 训练内容: 新闻报道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运用很广泛。本次习作训练就是引导学生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以及写法。让学生根据学校、班级举行的体育活动、学习竞赛活动等,按照新闻报道的要求,为学校广播室或黑板报写一篇报道。也可以以社会上发生的新鲜事为内容写一篇报道。教学目标: 1、新闻报道在我们生活学习中经常要遇到,引导学生学习例文,学会新闻报道的写法。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的能力。教学准备: 1、留心观察或积极参与学校最近举行的重大活动,也可以班级组织一些体育比赛(跳绳、踢毽子、拔河等)或学习竞赛(写字、朗读、作文、辩论等)。 2、收集各类报刊,注意浏览上面的新闻报道,体会其特点。 3、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课时,其中书面习作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观看投影:内容摘自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中国体育报等多种报纸上的新闻报道。 1、我市第九届小学生男子篮球比赛结束,东城小学男篮获得冠军 我市小学生男子篮球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于10月30日在东城小学体育馆落下帷幕。东城小学男子篮球队以66比59战胜南京路小学男子篮球队,获得冠军,南京路小学男篮屈居第二。 东城小学男子篮球队是一支经验丰富的球队。队员们素质好,配合默契,上半时比分一直领先。尤其是中锋上官志强,速度快,投球命中率高,一人独得20分,为东城小学夺得冠立下汗马功劳。 南京路小学男子篮球队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并不气馁,下半时曾经两次追成平局。但由于队员体力不支,最终以7分之差失利。 参加这届比赛的共有10支球队。机场路小学男篮战胜了公园路小学男篮,获得第三名,公园路小学获得第四名。 2、摩托车耐力赛转战奥地利 宗申车队包揽冠亚军 2003年世界摩托车耐力锦标赛第5站的比赛,北京时间昨晚在奥地利a1赛车场结束。中国宗申摩托车队1号车以领先2号车13秒多的优势摘取本站桂冠,宗申车队的2号车获得本站亚军。获得本站第3名的是9号奥地利雅马哈车队。 宗申车队的两辆赛车昨日发车后一小时内几乎一路领先。值得一提的是2号车车手布腾皮的出色表现,他在昨日跑出了1分33秒698的最快圈速,在a1赛道上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1分33秒的圈速了。 而在前一天首阶段的比赛中,中国宗申车队的1号车和2号车暂列第一位和第二位。在首日的比赛中,在排位赛里取得第一的宗申车队2号车起跑时并不占先。但其后领先的车辆因没有燃料而落后。宗申车队的1号车反超占据第1的位置,2号车紧随其后位列第2,两辆赛车将领先的优势一直保持到比赛结束。 3、云南大姚地震先已造成11人死亡新华社昆明(2003年)7月22日电 7月21日23时16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昙华乡(北纬26.0度、东经101.2度)一带发生6.2级地震 。据初步核实,地震发生时,楚雄州10县(市)普遍有震感,受灾较严重的是大姚、姚安、永仁、武定、元谋5个县。其中大姚县受灾最为严重,截至22日11时30分记者发稿时,大姚县已经报告11人死亡,其中昙华乡死亡6人,重伤7人。目前该县有9个村委会通讯中断,死亡人数仍在进一步统计中。 师:读一读上面的这些新闻报道,说说通过阅读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我们知道了许多新闻事件,在生活中我们大多是通过读报纸,看电视等获得这些信息的。 生:看了这些报道,我们可以了解许多周围或者其他地方的事情。如果没有这些新闻报道,外面发生的许多事情,我们都不会知道。 师:是的,新闻报道可以把一些重要的新闻事件纪录下来,我们通过收听、阅读便可以知道事情的进展或者结果。介绍一下你手中的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内容好吗? 学生介绍(略) 二、探究话题 师:读了上面的几则报道,你们发现这些新闻报道有什么特点? 生:题目比较长。 生:事情交代得很清楚。 师:仔细再读一读,你们还会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题目把主要的事情交代了。报道的开始就大体上写出了事情的结果。 师: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有的报纸上有“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读者一看题目就知晓了。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它不像我们写作文一样,新闻报道的语言很简练。 师:有没有想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人们的工作很忙,读这样的文章可以节约时间。 生:主要是知道有这样的事情就可以了。读报用的时间短,而可以知道的信息却很多。生:感兴趣的人可以把后面的读完,一般性的看看题目就可以了。 师:你们已经关注了新闻报道的语言,很好。因为新闻报道主要的任务是报道新闻,所以它的语言很简洁,也没有什么比喻、拟人的手法,如实纪录,一般不需要情感色彩。生:老师,就像打乒乓球的短、平、快。 师:你这个说法很形象。 生:新闻一定要“新”。我手里拿的是今天的报纸,昨天的刚发生的事情已经见报了。师:这也是新闻报道的最主要的特点。大家想一想,有些事情,比如说足球比赛,大家早已经知道结果了,报纸才登出来,你们说还有读者吗? 生:(笑)没有。 师:除了它的及时性以外,新闻报道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则,你们说是什么?学生猜测(略) 师:对,是它的真实性,新闻报道不能有丝毫的“假”,不然的话,就乱套了。 生:老师,有的新闻报道还有照片。 师:这也是为了增加新闻报道的真实啊!这样的叫图片新闻。你们看,新闻报道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 三、练习写作 让学生把昨天我们的年级拔河比赛情况写成新闻报道。或者也可以把学生发现的身边的新鲜事情写成新闻报道。鼓励学生把自己写的新闻报道向学校广播室、广播电台或报社投稿。提示:报道准备介绍的范围对象有多大,如果就在本校,里面的名称就不一定是全称,大家知道就可以了,如“我校?“。否则,就要交代清楚。 教学设计评析: 新闻报道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应用文体,本教学设计在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注意凸显了这样两点: 一、让学生成为发现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我认为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这就是不断读扶植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新课标实施以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得较为充分。作文教学能否也运用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呢?本设计中教师让学生收集了很多的报纸信息,并在课始出示了几例新闻报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你们读了以后知道了什么?”“你们发现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合作、思考的基础上,师生对话交流,逐步明晰了新闻报道的特点以及如何写作。学生在发现中享受了习作的乐趣。 二、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新课标中提出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信息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占有量,往往决定着他能否取得事业的成功。因此,让学生认识新闻报道,学写新闻报道就有着时代的内涵。设计中,学生首先阅读了一定量的报纸上的新闻报道,有了感性的认识,在进一步的研讨中认识趋于明晰。课前教师已经结合教学举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体育比赛、学习竞赛等,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为写新闻报道提供了素材,写好后然后投寄到学校广播室、广播电台或报社,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很好地体现了学习是为了运用,运用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附:学生习作1 我校竖笛比赛结束 二(1)班、三(2)班、六(2)班喜获低、中、高各年级段冠军 5月28日上午,我校“庆六一竖笛班级对抗赛”结束,二(1)班、三(2)班、六(2)班喜获低、中、高各年级段冠军。三(1)班、四(1)班、五2)班、六(1)班获得比赛二等奖,其他班级分获三等奖。 本次活动各班准备都比较充分,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比赛中整体水平最好的是六(2)班,他们演奏的两支曲子是姑苏行和化蝶,虽然演奏难度很大,但他们那优美抒情的笛声博得了大家的赞誉。三(2)班演奏的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雪绒花,他们还设计了一个朗诵和舞蹈,与音乐的和谐统一,显示出他们的精彩创意。二(1)班的同学虽然年龄很小,但他们认真的表情,整齐的旋律,也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另外,四(1)班等几个班级整体水平也不错,只是发挥有些失常,因此屈居二等奖。 附学生习作2 三堡实验小学2003年“十佳少先队员”评选揭晓 吴真、许鹏、滕响、张海啸、李萌等十位同学获此殊荣 三堡实验小学2003年“十佳少先队员”评选揭晓, 吴真、许鹏、滕响、张海啸、李萌、张雪、魏赛、钟成、赵青、吴娜十位同学获此殊荣。 本次评选活动历时一个月,学校所有少先队员均报名参加人,经过老师评价,家长评价,同学评议以及自己的参评演说等激烈角逐,以上十位同学名列前茅。这十位同学中他们有的是班级干部,如吴真、李萌、赵青,他们为班级做了很多的工作,在同学们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所在的班级在各类活动中都取得过优异的成绩。许鹏同学虽然家境不好,但他努力学习,是大家公认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次评比,大家一致认为做到了公正、公平,并且形式多样。许多同学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再接再厉,争取下一次评选榜上有名。 苏教版第十一册习作2 题目:风雨无阻 训练内容: 本次习作训练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蔡强同学采访朱志成同学的录音纪录,也是为学生习作所提供的材料;第二部分是关于采访的注意内容;第三部分是要求写作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采访一位模范班主任或者一位优秀同学(如运动员、小书法家、下手风琴手、作文大王等),然后写一篇作文。为了方便,可以把被采访的人请到教室里来。也可以根据蔡强同学采访朱志成的录音纪录写一篇记叙文。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习作指导中要求的内容,懂得什么是采访、采访的目的以及如何进行采访。 2、读懂本习作中的采访纪录,弄清这些材料告诉了我们什么事情,明确它所要表达的中心。 3、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文章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准备一次采访活动。可以采访一位优秀班主任或者一位优秀同学(如运动员、小书法家、下手风琴手、作文大王等)。 教学时间: 2课时,其中因学生采访,课时可适当调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听说咱们学校六(3)班朱志成同学在期末测试中,各科成绩都很突出,大家都很不理解。因为这学期朱志成同学的腿被车子碰伤了,一个半月没有到学校上学,他是怎么样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来的呢?上周三的下午,好奇的蔡强同学代表他们班同学采访了朱志成同学。你们想知道采访的情况吗?从中我们就可以找到他取得优异成绩的答案了。生答:想!出示投影: 蔡:朱志成同学,你的腿被车子碰伤,一个半月没上学,可是期末考试各科成绩都很突出。你是怎样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来的呢? 朱:这得感谢班主任戚老师。我受伤以后,戚老师每个星期三晚上和星期天上午都来我家,给我补课,风雨无阻。 蔡:你能具体地谈一谈吗? 朱:一个星期三的晚上,忽然下起了大雪。妈妈想打个电话,请戚老师不要来了。谁知刚拿起话筒,戚老师便敲门了。哪天晚上她教的内容很多,戚老师快50岁了,又是个女老师,我们一家人都感到过意不去。 蔡:戚老师离你家远吗? 朱:比较远,骑自行车要走20分钟呢。 蔡:戚老师可真了不起! 朱:是啊!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戚老师家里来了客人,抽不出身来,便在电话里为我辅导作文。我永远忘不了戚老师。 师:你们以前采访过吗?看了上面的采访纪录,你们认为采访要注意什么?生:采访首先要确定采访的对象。 生:采访时要有礼貌,不然的话,被采访的人不乐意与我们交谈。 师: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生:是的,以前我参加过小海燕记者团,遇到过这样尴尬的事情。 生:我看蔡强同学问的问题很好,这正是最主要的原因。 师:你很有眼力。采访时的问题非常重要。首先我们要有明确的目的,问问题不能东一句西一句。 生:老师,我们先想好一些问题可以吗? 师:可以!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许多的大记者他们也是这样做的!采访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纪录。你们知道这方面的要求吗? 生:书写的速度要快,字迹尽可能工整。 生:可以用录音机先录音,以后再整理。 师:采访时要边听边记,把重要的人和事、用得着的数据记下来。不一定什么都记。 二、学习采访 师:我们知道了如何采访,其实学会了采访对于我们写作文非常有好处,比如说我们想写一个人,如果能面对面的对他进行采访,你就可以了解他的许多情况,能够收集到许多的材料。 师:下面的时间留给你们,你们准备采访谁,就去采访谁?可以个人单独采访,也可以小组合作进行。(提供对象:优秀班主任王琳老师、吴真老师,市级竖笛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张雪等,也可以自己选择。) 学生进行采访活动(事先已通知部分被采访的老师和同学) 第二课时 一、汇报采访活动 师:从你们的一张笑脸上,我看到你们的收获一定不小!咱们先来交流交流。 生:我和xx、xx、x x四个人一起采访了张雪同学,一开始我们有点含羞,不好意思问,不过张雪很大方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我们问的问题有这样几个: 1、你什么时候开始练习吹竖笛的? 2、你平时都什么时间练习? 3、我吹过竖笛,我觉得很枯燥,你为什么这么喜欢?你有没有过放弃的时候?【篇三:我家开联欢】 我家开联欢 家庭联欢会?在我们这样的小康家庭来说就算是件新鲜事了快快把你们的眼球聚光到这里来- 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