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一测试题_第1页
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一测试题_第2页
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一测试题_第3页
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一测试题_第4页
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一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一测试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蚯蚓秋老虎裘皮服装挥斥方遒B.佝偻狗腿子勾心斗角苟延残喘C.末了没奈何莫名其妙含情脉脉D.踟蹰脂肪酸知书达理执迷不悟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B.王回深父C.后之视今,由今之视昔D.而卒莫消长也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风徐来,水波不兴徐:慢慢地。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C.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故:缘故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合。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深巷寒犬,吠声如豹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5.下列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此余之所得也B.不能喻之于怀C.亦将有感于斯文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二、精段选读(15分,每小题3分)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怡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或因寄所托。因:因为。B.虽世殊事异。殊:不同。C.临文嗟悼。临:面对。D.录其所述。录:记下。7.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放浪形骸之外B.俯仰之间,已为陈迹C.夫人之相与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8.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引以为流觞曲水。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9.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己为陈迹。(译文)原先高兴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译为)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10.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B.本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怡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D.文章的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三、延伸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15题。(18分)(甲)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寻纶(钓鱼)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于南隅,忽遇双石,欹(q,倾斜的意思)枕潭际影沦(倒映)波中,询诸水滨(的人),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止响腾余歇(余韵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乎?乃知山乃石名,归矣。如善长(郦道元字善长)之论,则濒流庶(众多)峰,皆可以斯(这,指“石钟”)名贯之。聊刊前谬,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记。(李渤辨石钟山记)(乙)石钟山之片石寸草,诸将皆辨识,上钟岩与下钟岩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彭侍郎玉麟于钟山之顶建立昭忠祠。乃知钟以形言之,非以声言之,郦氏、苏氏所言,皆非事实也。选自曾国藩(石钟山名考异)1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有幽栖者,寻纶东湖幽栖者:隐居的人B.次于南隅次:临时住宿C.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重浊而模糊D.聊刊前谬刊:刻印12.甲文中的“幽栖者”“白鹿先生”与李渤三者是什么关系?(4分)13.写出石钟山记中与甲段文字意思相应的句子。(4分)与“?止响腾余歇”相应的句子是与“如善长之论”相应的句子是14.按下列问题要求用有关原文回答。(5分)李渤探访石钟山遗踪所得的结论是什么?(1分)李渤对郦道元的观点持何态度,在甲文中他是怎样表明这种态度的?(2分)曾国藩关于石钟山命名原因的观点是什么?他的根据是什么?(2分)答:观点是()根据是()15.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写道:“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你对这种说法有什么认识?请就此问题分小组讨论。(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22分)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遂伏剑而死。王曰:“请成将军之义。”乃为之桐棺三寸,加斧槔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以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荆,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槔,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辞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废法,臣之行也。”不去斧槔,殁头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选自吕氏春秋)注桡:弱。桐棺三寸:墨子?节葬下云:“(禹)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后以“桐棺三寸”代指质地朴素的棺木。政廷:执法官。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动必缘义,行必诚义诚:同“成”B.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辞:拒绝C.阿有罪,废国法阿:阿附D.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私:私欲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B.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若为佣耕,何富贵也C.今诚利,将军何死夫子何哂由也D.以父行法,不忍以子之矛陷子之盾18.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文中有关人物“动必缘义,行必诚义”的一组是()(3分)A.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正法枉必死B.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C.遂伏剑而死于是乎伏斧槔,请死于王D.不去斧槔,殁头于王廷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景公很欣赏孔子的政治主张,因此把廪丘赠送给孔子,但是孔子认为景公不是很了解自己,就没有接受。B.子囊认为擅自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就赐他一具桐木棺材,来表示歉疚之意。C.石渚迫于忠孝不能两全而“伏斧槔”请死,按封建伦理来论,可以说是古代既忠且孝的楷模。D.本文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表现儒家“廉耻”、“忠孝”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与我们今天的法治精神是完全一致的。20.把下列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不复于王而遁。(3分)译文:(2)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以存亡之所以数至也。(4分)译文:(3)正法枉必死。(3分)译文:四、(50分)21、自然,是崇高而有博大的。面对自然美景,王安石、苏轼引发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王维则借此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其实,自然中的很多东西,不仅令我们深思,还常常使我们感动。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尽量要以记叙文的形式,写出自己独有的经历和独到的感受来。题目自拟,立意自定,800字以上。【篇二】一、阅读(60分)现代文(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2分)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他年纪60开外,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上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他耍了40年的画笔,还是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说就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画之外,几年来没有画过什么。他替“艺术区”里那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未来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凶狗。“你真女人气!”贝尔曼嚷道,“谁说我不愿意?走吧。我跟你一起去。我已经说了半天,愿意替你效劳。天哪!像琼珊小姐那样好的人实在不应该在这种地方害病。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离开这里啦。天哪!是啊。”第二天早晨,苏艾睡了一个小时醒来的时候,看到琼珊睁着无神的眼睛,凝视着放下的绿窗帘。“把窗帘拉上去,我要看。”她用微弱的声音命令着。苏艾困倦地照着做了。可是,看哪!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了。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那锯齿形的边缘上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20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那是最后一片叶子,”琼珊说,“我以为昨夜它一定会掉落的。我听到刮风的声音。它今天会脱落的,同时我也要死了。”“哎呀,哎呀!”苏艾把她困倦的脸凑到枕边说,“如果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得替我想想呀。我可怎么办呢?”但是琼珊没有回答。一个准备走上神秘遥远的死亡道路的心灵,是全世界最寂寞、最悲凉的了。当她与尘世和友情之间的联系一片片地脱离时,那个玄想似乎更有力地掌握了她。那一天总算熬了过去。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仍旧依附在茎上。随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低屋檐上倾泻下来。天色刚明的时候,狠心的琼珊又吩咐把窗帘拉上去。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琼珊躺着对它看了很久。然后她喊苏艾,苏艾正在煤气炉上搅动给琼珊喝的鸡汤。“我真是一个坏姑娘,苏艾,”琼珊说,“冥冥中有什么使那最后的一片叶子不掉下来,启示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不想活下去是个罪恶。现在请你拿些汤来,再弄一点掺葡萄酒的牛奶,再等一下;先拿一面小镜子给我,用枕头替我垫垫高,我要坐起来看你煮东西。”一小时后,她说:“苏艾,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下午,医生来了,他离去时,苏艾找了个借口,跑到过道上。“好的希望有了五成。”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说:“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的。现在我得去楼下看看另一个病人。他姓贝尔曼据我所知,也是搞艺术的。也是肺炎。他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很猛。他可没有希望了,不过今天还是要把他送医院,让他舒服些。”第二天,医生对苏艾说:“她现在脱离危险了。你赢啦。现在只要营养的调理就行啦。”那天下午,苏艾跑到床边,琼珊靠在那儿,心满意足地在织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肩巾,苏艾连枕头把她一把抱住。“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枝散落的画笔,一块a调色板,上面b和了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1.上文选自十九世纪美国的短篇小说家写的最后的常春藤叶。他的作品常常以幽默的笔调反映社会现实,被誉为“”。(2分)2.文中结尾段加点的两个字的读音分别是ab。(1分)3.划浪线句子用的修辞手法是,其表达作用是。(2分)4.文中划线句看似闲笔,实则是为了表现琼珊。(2分)5.25年来,贝尔曼没有在自己期望的杰作上画过一根线条。为什么文中说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完成的叶子是“贝尔曼的杰作?”(2分)6.小说的结尾出乎意料,但细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请你说说文章在前面有哪些伏笔或铺垫。(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13分)迷路杨慎绚过了水泥桥,车上的乘客骤然减少。吴索呆望着窗外的景物,心中想着回家后,如何开口跟妻子说,今天四处求职却没有一处成功。再想起孩子的医药费、房租与会钱,吴索不觉叹一口气,合上眼睛“先生,你知不知道博大街在哪一站下?”吴索张眼一看,前座的男子正指着身旁的幼童,说:“这个小男孩迷路了。”“这班车不经过博大街。”吴索说。“那怎么办?我有急事,再过一站就要下车了。”“我知道路。”吴索说。“先生,就拜托了。谢谢啊!”前座的男子下车后,吴索趴着前面椅背,问小男孩:“到了博大街,你知不知道怎么回家?”小男孩迟疑了一会儿,才说:“我家住博大街36号,开电器行。”好熟的地址。吴索今天一大早就在求才栏见过它,刚刚才彻底丢掉,想不到又遇上了。吴索不禁苦笑起来,心中记起那个电器行老板满脸冰霜地摇头对他说:“我不雇用有过前科的人!”难道你不曾犯过错?吴索内心奋力呐喊着,既然你不肯相信我会改邪归正,我就吴索于是移身坐到前座小男孩的旁边。下车后,吴索带着小男孩走进一家面店。“小弟弟,你先在这边吃碗面,我出去打个电话给你的家人;你迷路了,他们一定很着急。告诉叔叔,你家电话几号?”吴索在巷内的公共电话亭里拨了7个数字。“嘟嘟嘟”“喂,老板,你们家小孩在我手上,注意听着,尽快准备好50万元,今晚等我电话”吴索心中默念着。“嘟嘟嘟”依旧没人接。吴索暗想,小孩会不会记错号码?正想挂电话,却看见巷口有个熟悉的身影,推着水果摊,挺着7个月的身孕,缓缓走来吴索怔住“嘟嘟喂,喂,你找谁啊?这边是博大电器行”吴索慌乱挂上电话筒,手心尽是汗水。他紧靠着亭柱,稳住气,重新拨了电话当吴索回到家,妻已经吃过晚饭;他注视着妻子圆凸的腹部,觉得里面的胎儿,似乎又长了许多。妻问他,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今天啊,差点迷路。”7.第一段主要描写了吴索的和。表明了他的境况。(3分)8.请简单概括吴索遇见小男孩之前,在电器行的遭遇:。(2分)9.请写出文中两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2分)。10.根据文中划线句,写出吴索内心变化的过程。(2分)11.对文中人物,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A)吴索是个曾经犯过错的年轻人,但已经改邪归正。B)电器行的老板“满脸冰霜”的表情,说明他对吴索这样的人,有很深的成见。C)对有前科的人,如果给予关怀和机会,他们一定会获得成功。D)吴索的内心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最终善良战胜了邪恶。12.文中两次出现“迷路”其含义分别是:(2分)。文言诗文(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题)(5分)13.绿树村边合,_。竹喧归浣女,。,此物最相思。,欲饮琵琶马上摧。睛川历历汉阳树,。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厌,。(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7题。(8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雨声苏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