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月考试卷.doc_第1页
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月考试卷.doc_第2页
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月考试卷.doc_第3页
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月考试卷.doc_第4页
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月考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纸上。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一、 积累与运用。(共30分)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语文世界风光无限。在这里,我们跟随刘湛秋走进雨的世界,那粗gung的夏雨,静m的秋雨,令人感受到生命的活跃;我们跟随朱自清寻觅春天的踪迹,那婉转的鸟声,酝ning在空气中的花香,使人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我们还跟随莫怀戚到田野散步,感受到了亲情的温xn。2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宫廷剧延禧攻略到底有多火。B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C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D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有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 4月8日上午,民间文化工作群在东门桥广场开展“严守条例规定,依法保护古城”。B QQ、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C 严防校园不发生霸凌事件,学校、老师都要切实担起责任。D 店铺招牌如果处理不当,不仅有损商家形象,而且污人眼球、倒人胃口,影响城市形象,降低城市品位。4下列句子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A 汉语中有大量的中性词,因其不带褒贬的色彩,所以可以结合语境,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例如:我真为他骄傲!他骄傲得不得了。B 中国是礼仪之邦,来往称呼往往使用敬辞。如用“令堂”称对方的父亲,用“令尊”称对方的母亲。这样称呼显得有礼貌。C 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散文集背影等。老舍,原名舒庆春,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D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两则。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水何澹澹,_。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_ ,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潮平两岸阔,_。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特定时间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诗人常常移情于物,将客观事物人格化,以抒发自己强烈而隽永的情感。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 ”,化月为人,以寄托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6名著阅读。(6分)(1)朝花夕拾原名_ ,下面这张图片是晓华收集的,图片中的情形在朝花夕拾中的_ 有具体描述。(2分)(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朝花夕拾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B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子路负米”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C藤野先生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D琐记中的沈四太太是一个有爱心、关怀孩子健康成长的农村妇女,她不允许我们冬天吃冰块,不允许我们站在原地打旋,都是有力的证明。(3)班级开展朝花夕拾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小明抢先说:“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真切地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请你从朝花夕拾其余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仿照划横线处小明的阅读心得简述你的阅读心得。(2分) 7综合实践活动。(6分)某中学各班学生召开以“谨慎交友,结交益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如下活动:(1)【活动一:明交友意义】依据例句仿写一句内容相关的话。(2分)益友像一束阳光,可以驱散我们心灵里的阴霾;益友像一面明镜,可以照出我们人生的足迹;_ (2)【活动二:析交友现状】阅读下面表格,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答:_ (3)【活动三:知交友标准】请你概括自己的择友标准,并且写出一句与之相关的名言。(2分)答:_ 二、 阅读理解。(共30分)(一)阅读寒夜这首诗,完成第8题。(4分)寒夜杜耒寒夜客来荼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注:杜耒(li):南宋诗人,今江西抚州人。竹炉:指用竹篾做成的套子套着的火炉。才:仅。8 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第一、二句中的画面。(2分) (2)请结合“梅花”的品质,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9-12题。(12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与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诣(y):到。清称:有清高称誉的人。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府君:太守称府君。奕世:累世,世世代代。了了:聪明,明白通晓。踧踖(c j):恭敬不安的样子。9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5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为司隶校尉( ) 既通,前坐( )元礼与客莫不奇之( ) 人以其语语之( )(2)下列各句中“乃”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1分)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B及中表亲戚乃通C家祭无忘告乃翁 D乃悟前狼假寐10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1分)时李元礼有盛名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 12孔文举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从中可以看出孔文举年少时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4分)爱到无力丁立梅母亲踅进厨房有好大一会了。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都记着。端上来的菜,投了人人的喜好。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这个袋子里装青菜菠菜,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姐姐戏称我每次回家,都是鬼子进村,大扫荡了。的确有点像,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让我带回城,以便事无巨细地把我照顾好。这次回家,母亲也是高兴的,围在我们身边转半天,看着这个笑,看着那个笑。我们的孩子,一齐叫她外婆,她不知怎么应答才好。摸摸这个的手,抚抚那个的脸。这是多么灿烂热闹的场景啊,它把一切的困厄苦痛,全都掩藏得不见影踪。母亲的笑,便一直挂在脸上,像窗花贴在窗上。母亲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要到地里挑青菜了。却因找一把小锹,屋里屋外乱转了一通,最后在窗台边找到它。姐姐说,妈老了。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母亲在阳光下发愣,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母亲自言自语。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皱褶的核桃。厨房里,动静不像往年大,有些静悄悄。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她抬头愣愣看着一处,复又低头切起来。我跳进厨房要帮忙,母亲慌了,拦住,连连说,快出去,别弄脏你的衣裳。我看看身上,银色外套,银色毛领子,的确是不经脏的。我继续坐到屋前晒太阳。阳光无限好,仿佛还是昔时的模样,温暖,无忧。却又不同了,因为我们都不是昔时的那个了,一些现实无法回避:祖父卧床不起已好些时日,大小便失禁,床前照料之人,只有母亲。大冬天里,母亲双手浸在冰冷的河水里,给祖父洗弄脏的被褥。姐姐的孩子,好好的突然患了眼疾,视力急剧下降,去医院检查,竟是严重的青光眼。母亲愁得夜不成眠,逢人便问,孩子没了眼睛咋办呢?都快问成祥林嫂了。弟弟婚姻破裂,一个人形只影单地晃来晃去,母亲当着人落泪不止,她不知道拿她这个儿子怎么办。母亲自己,也是多病多难的,贫血,多眩晕。手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指头已伸不直了。家里家外却少不了她那双手的操劳。我再进厨房,钟已敲过十二点了。太阳当头照,我的孩子嚷饿,我去看饭熟了没。母亲竟还在切芋头,旁边的篮子里,晾着洗好的青菜。锅灶却是冷的。母亲昔日的利落,已消失殆尽。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我说,妈,还是我来吧。我麻利地清洗锅盆,炒菜烧汤煮饭,母亲在一边看着,没再阻拦。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母亲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乖乖,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13. 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的母亲,终于爱到了无力”有哪些具体表现。(2分) 14.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5分)(1)句中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2分)摸摸这个的手,抚抚那个的脸。 (2)体会第段中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15.若把第段去掉并不影响文章的整体意思,请问能否删去这一段?为什么?(3分) 16.请分析本文第段中划线句子与链接材料在写法上的相同点,以及各自在文中不同的作用。(5分)第段中划线句子:母亲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乖乖,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链接材料】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写法上的共同点: 本文第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链接材料在文中的作用: 三、作文。(40分)请以“暖心窝的一件事”为题作文。要求: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七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 犷 谧 酿 馨2C (这是选择疑问句,只在句末用问号,应改为: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3D (A.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的主题宣传活动”;B搭配不当,删去“和质量”;C.“严防”与“不”不能连用,应删去“不”。)4B (称别人的父亲为令尊,别人的母亲为令堂。)5山岛竦峙 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 风正一帆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6.(1)旧事重提 阿长与山海经(2)C (A“小说集”改为“散文集”,B“子路负米”改为“郭巨埋儿”,D“衍太太”改为“沈四太太”。)(3)示例: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我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儿时保姆阿长的怀念。阿长虽然粗俗,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难题。阅读藤野先生,我赞赏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也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看完五娼会,我和鲁迅先生一样心中有种淡淡的哀伤,一场难得一遇的赛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专制搅得索然无味。真心希望家长们都能顺应儿童的天性,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7. (1)示例:益友像一束火把,可以融化我们内心的坚冰;益友像一面旗帜,可以指明我们人生的方向。 (2)中小学生交友看重对方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小学生择友时对相貌越来越看得淡,对性格和品质越来越看重。 (3)示例:诚实守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8. (1)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2分)(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1分)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1分)9.(1)做,担任 已经 以为奇,对感到惊奇 告诉(2)C (乃:ABD才,C你的)10. 时/李元礼有盛名11. (1)这样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我和您是世代交好啊)。(2)不久,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12.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来辩驳陈韪的。(1分)表现了孔文举年少时聪明机智、恃才傲物、狂放自大等性格特点。(符合意思即可)(1分)译文: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入门就坐。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样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不赞赏他的聪明过人。太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