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2.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区游览一下“敬亭山”二、学习独坐敬亭山(1)出示古诗,全班齐读古诗正音(2)解诗题,交流资料。(写作背景: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第一次漫游时期,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奉召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毁,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开始了以梁园为中心的十载重新漫游时期,浪迹南北,思想极度烦闷。这首独坐敬亭山便是十年漫游期间天宝十二载(753)李白客居宣城时所作,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已将近十年。52岁的诗人经历了长期飘泊的生活,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对当时社会的弊端已经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清高傲岸的性格使他无法容于现实,于是他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愤世嫉俗的情绪与日俱增,只好向大自然去寻求慰藉,寻觅知音。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4、检查合作学习情况指名读汇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云:孤独的白云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介绍背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师小结:(5)多诵读,悟诗情三、学习望洞庭(一)、导入:你学过哪些古诗?背给同学听。可适时引导到背一年四季的诗。下面我们来学习刘禹锡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望洞庭。(二)、审题初读诗句。对洞庭湖你了解了哪些资料?出示视频课件指名读诗。明确应该站在哪吟诵呢?师范读。(三)、自学理解诗意。课件出示:自学提示: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洞庭秋夜是怎样的一幅景象。方法提示:看注释和插图、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等。 (四)、感受湖光秋月的和谐1、“湖光秋月两相和”。想像湖光是什么样子的秋月又是怎样的,才能非常和谐。2、天空明月:你能用上一些词句来形容吗?洞庭湖水呢?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可联系第二句:“潭面无风镜未磨”理解。为什么会有镜未磨的感觉呢?这与当时湖面上光线不足,水波不兴的情境相合,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最好了。还有结合孟浩然诗句“八月湖水平,寒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另外诗人置身于特殊的观察位置岳阳楼月夜俯望洞庭。3、读不仅能解诗意也能入诗境。再读这两句诗,你可以站着,坐着,或者边走边吟诵,你的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引导:想像湖光秋月怎样两相“和”?小结:,洞庭秋夜浪痕休。月色中的千里洞庭湖宛如一面未加磨拭的巨大的铜镜,朦胧、温柔、静谧。他们结合得那么融洽、和谐,使我们不愿去打扰他们。月光下的洞庭湖真让人如痴如醉啊!让我们再来读中体验这种和谐的美。(五)、体验洞庭秋月下山水的和谐“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色:山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适时出示视频、适时交流资料,感受比喻得贴切。(1)君山与田螺姑娘的传说。他的样子像田螺,颜色是绿色的。(2)另外“白银盘”是说在皓月银辉映衬之下,湖水愈加清亮,君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小结:诗人真是想象丰富,比喻恰当,月色、君山与洞庭湖水结合的那样和谐,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配乐朗读。(六)、了解诗人的情怀感受设喻的高妙.1、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历来诗人都写它的阔大壮盛的气象,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名句。然而浩瀚无边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不过是一面铜镜,一具银盘,美而神秘的君山,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螺壳。这又是为什么呢?(1)首先是诗人站得高、看得远。(补充资料:)(2)本诗写作时背景:唐永贞元年(805)九月,参与的革新失败,王叔文被刺死,刘禹锡贬官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十月再贬朗州司马。望洞庭写于去朗州赴任途中。面对贬官没有失落沮丧,表现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雅清奇的情致。(3)课件出示: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巴山楚水这样的凄凉地区被弃置二十三年,但他却把悲痛凝聚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中。晚年老病他仍写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4)小结:他对生活始终充满激情,无论是被贬官,还是衰病的晚年,无论是凄清的秋天还是玄都观游春都表现出屡遭打击而始终坚贞不屈的气概。我们不难看到如果没有宽广阔大的胸怀,没有面对失败的励志豪情,要写出这样绝妙的比喻,要这样视大为小,举重若轻,那是不可能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有没有不同的感受?四、学习忆江南(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1)简介诗人“白居易”。(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二)、品词赏句,想象悟情“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一)忆景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1)“日出江花红胜火”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2)“春来江水绿如蓝”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4)“风景旧曾谙”理解“谙”与“曾”的含义。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好能不忆江南。(二)忆人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三)浓浓的江南情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补充资料:课件出示)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1、自由读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读词)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三、回归生活,珍惜现在。师: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十分甜蜜,因为他庆幸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