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测评(A)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振动停止了2.学校在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时,会拉响警报。警报声之所以能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A.音调高B.响度大C.音色美D.节奏快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教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A.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B.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较低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4.下列声现象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5.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如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6.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如图所示,它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的反射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声音的音调不同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7.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B.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等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8.每一位市民的文明举止,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开车时不乱鸣笛就是其中之一。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主要目的是控制城市中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A.在人耳处B.在传播途中C.在声源处D.以上方式都有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9.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不同。10.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 s 后收到回声,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31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m;利用超声波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11.在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否与空气温度有关的实验中,科学家记录的数据如表:空气温度t/-30152025100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v/(ms-1)313340344346386(1)由表中数据可知,空气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2)如果利用回声测高山与我们的距离,那么站在同一地点发出声音后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冬天比夏天。12.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处减弱噪声。三、实验探究题(每题12分,共24分)13.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14.小刚同学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1)他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桌面上,用一根细线悬挂一个轻质小球贴近闹钟上方的铃铛,小球被弹开。此现象说明。(2)他又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声音小是在描述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时,将听不到铃声,说明。(3)小刚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小刚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这一举措属于(填减弱噪声的方法)。四、计算题(16分)15.某同学在一艘汽艇上遥对一座山崖,他对山崖大喊一声,5 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上,则他离高崖有多远?(2)若汽艇以10 m/s的速度正对山崖驶去,则他喊时离山崖有多远?参考答案第二章测评(A)1.D解析: 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故正确的选项是D。2.B解析: 影响声音传播距离的是响度,响度大,声音传播得就远。3.B解析: 体育老师发出指令声音后,由于近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大,所以听得清楚些;而远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小,所以听得不清楚。4.D解析: 选项A、B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选项C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选项D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5.B解析: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故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比较甲、乙、丙三图可以看出,乐器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发声的响度相同;乐器振动的频率相同,故发声的音调相同;由于波形不相同,故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6.A解析: 天坛公园的回音壁,人站在圆形围墙内靠近墙说话,声音经过多次反射,可以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7.C解析: 地震时的振动会产生次声波,A对;次声波和地震波都属于机械波,都要借助介质传播,B对;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处辐射的机械波,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错;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等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对。8.C解析: 禁止鸣笛可防止噪声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9.解析: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发声体发出声音的品质。“震耳欲聋”是指响度大。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品质不一样,即音色不同。答案: 响度音色10.答案: 音调能量1 531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11.解析: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空气的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会越大,所以在通过距离相同时,冬天所用的时间会比夏天要长。答案: (1)越大(2)长12.解析: 在此题中的轻声和大声说的是声音的大小,因此指的是响度。图中“请不要大声喧哗”的标志牌,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答案: 响度声源13.解析: (1)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的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得就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就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2)轻拨锯条时,锯条的振幅小,声音小,即声音的响度小;用力拨锯条时,锯条的振幅大,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锯条振动的频率会变低,当频率低于20Hz时,人耳就听不到声音了。答案: (1)高高频率(2)变大变大振幅声音的振动频率低于20 Hz14.答案: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响度真空不能传声(3)液体可以传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5.解析: (1)汽艇到高山的距离s=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游戏新境:虚拟现实营销策略
- 信息咨询资源对接方案
- 绿色包装材料研发-第2篇-洞察及研究
- 等离子体辅助打印-洞察及研究
- 手指画菠萝课件
- 手指挤压砸伤安全培训课件
- 化肥厂成品保质期管理细则
-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 第26章 反比例函数 单元测试(含答案)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多校联考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中测试数学试卷(无答案)
- 激素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洞察及研究
- 医院科教相关管理制度
- 无锡信捷校招笔试题目及答案
- 2024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含答案)
- 《慢性硬膜下血肿》课件
- PRP治疗注意事项
- 2025年泰和县工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及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企业事业部制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
- (新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题库(浓缩400题)
- 环氧乙烷应急救援预案
- 南昌大学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大学英语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