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doc_第1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doc_第2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材料一、教材分析:今天,我和六年级三班的同学一起与大家共同学习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当然,一些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理解有点困难、不易与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这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学习课文前,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必要的时代背景、当时的社会环境,有条件的学生查阅、收集相关的资料,为学习课文做一些铺垫工作。二、学情分析:1、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部分学生还不了解,尤其是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的背景仅凭电影电视窗口的部分了解,以此来理解李大钊为党工作的危险性、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确实是走过程,再要求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面对敌人的坚贞不屈高尚品质就更加有难度。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学习本文,依然要认真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逐步去领会,仅凭老师的介绍和说教就理解了,那也太牵强了,因此,教学本课,我采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并适当展开自主探究和讨论,使学生把握主要内容”。要求学生采用自由读、默读,必要时老师范读等方法,使学生逐步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2、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加深理解。3、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如:父亲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还有工友阎振三一早出去没有回来,后来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他。这些写作方面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去体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深切体会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沉痛心情。指导学生明白这样写的好处,对今后写作有很大的帮助。4、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学生不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要启发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打好时光,懂得感恩教育我们成长的父母与师长。根据以上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要求,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教学要求(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及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3)、分析重点词句,充分体会李大钊同志语言、神态、表情背后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与崇高品质。4)、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5),升华感悟,启发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教学重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和首尾呼应的好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三、设计理念教学设计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大胆放手,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1、设计问题集中,抓住三个问题贯穿全文。2、开放课堂,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强调学生阅读行为的个性化,珍视学生的多元感受,使教学成为学生、教师、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3、以读促讲,使学生真正能够在读中感悟人物的形象,提炼人物的精神,使之受到教育。四、教学过程:10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激情导入: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就在1943年的清明节到来之前,作者李星华为了追忆父亲李大钊写了一篇回忆录感人至深。今天,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以此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2、齐读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3、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的思想内容,请同学来回忆(板书)4、谁来说说课文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二、揣摩词句,认真朗读,深入感知课文内容,感悟“父爱”与“革命英雄”形象导入:李大钊沉着、勇敢、从容、慈祥的品质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和段落中感受到的? 1、学习被捕前部分(1)自由的轻声读2-7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2)(A)“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B)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C)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峻局势的?出示投影8 预设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预设2、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预设3、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3)齐读父亲的话,体会父亲当时的内心世界。过渡语:父亲不顾朋友和母亲的劝说,坚决不离开北京,会不会也像阎振三一样被逮捕呢?2、学习被捕时部分A、出示自学要求,边读边按要求自学且汇报学习成果:(大屏幕出示) (1)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2)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我”的惊恐?(3)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4)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5)这一部分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呢?举例说一说B、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感受敌人的残暴,父亲的沉着。C、指名请同学读这一部分,加深理解导语:面对凶残的敌人,“我”眼中的父亲将是怎样面对的呢?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1、快速浏览父亲被捕后的部分,同桌合作完成以下几个问题(大屏幕出示)(1)“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时,父亲是什么样子的?这说明了什么?“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在我们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在女儿的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课文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流露出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敬爱。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2、指名读课文,必要时做相应的指导。补充材料:李大钊被捕以后英勇就义,时年38岁。(见大屏幕)导语: 党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好战士,妻子失去了一位好丈夫,女儿失去了一位好父亲,身为革命者的李大钊不能像寻常的父亲一样与孩子共享天伦之乐,但父亲爱国、爱党的情怀却给年幼的女儿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因此,当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年后,女儿李星华回忆起这些往事,仍然如昨日般清晰。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轻声地读最后三自然段。四、学习第四部分(1)轻声齐读课文最后三自然段(2)“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志革命到底)(4)最后三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这样写的好处你知道吗?(前后照应,首尾连贯。更加体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与深深的敬佩之情。)学习课文后,现在你觉得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与“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相回应)五、总结课文这篇文章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地叙述方式,真实地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全部过程。通过对场景的细节描写及对人物形象地对比描写,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沉痛心情。七、体会特色,学习写法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结构安排得十分严谨,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仔细的刻画了人物的形象,首尾呼应,深化了主题。语言朴素平实且极具感染力,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使我们受到深刻的教育。比如:生活中的雷锋精神;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抗击非典的精神;载人航天的开拓创新精神;抗震救灾的大爱精神等就是非常典型的例证。我们写文章就是要学习这些表达方式,抓住人物的特点,真实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文章,才能感动读者。六、品读全文,提升感悟板书设计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倒叙法被捕前局势严重工作紧张 前后照应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时 不慌不忙保持严峻 对比手法法庭上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被害后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首尾呼应七、作业超市(1)继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李大钊的精神品质。(2)学习本文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练习补写本文中李大钊在监狱遭受酷刑的空白部分。(3)清明节到来之前,用不同形式进行“缅怀革命先烈”教育活动。(4)课外阅读红岩、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等书籍。(5)登陆网站了解李大钊的其他故事。自评:这是一篇革命题材的精读课文,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对后面三篇课文的学习有一个重要的导向作用。教材在编排上注意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我在使用教材时,仔细揣摩教材,解读教材,理解教材内容,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学生学习语文课变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充分体现出语文课的“味道”,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进入角色,换位思考,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活动背景和喜怒哀乐,阅读后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导向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对课文中重点句段的理解和把握,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可以提示学生用圈点、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