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娘娘庙.docx_第1页
半山娘娘庙.docx_第2页
半山娘娘庙.docx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半山的由来半山,本名皋亭山,因南宋时在半山腰建有娘娘庙(今遗址尚存)和流传至今的“半山娘娘”民间故事而出名,故俗称为半山,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被定名为半山。半山位于杭州城区东北部,地处拱墅区半山镇,与江干区丁桥镇的黄鹤山等诸山一脉相连,自西向东北绵亘十余公里。 半山娘娘庙半山娘娘庙(撒沙夫人庙)。南宋建炎年间,倪姓半山娘娘捐躯守节,忠魂复国,撒沙助阵,被广为传诵,当地村民争相出资助力,在皋亭山南半山腰的半山娘娘墓前,立庙祭祀,南宋高宗皇帝首崇祀典,敕封“撒沙护国显应半山娘娘”。明嘉靖三年(1514),少保胡世宁(杭州人)撰撒沙夫人庙记,崇祯六年(1633),山东右参议翁汝进(杭州人)又撰重建撒沙夫人庙碑记。清代,诗人厉鹗题撒沙夫人庙诗,道光十九年(1829),重建的半山娘娘庙山门内的石刻楹联为“障半壁之江山,撒沙助阵,南宋首崇祀典;拯四方之疾痛,佑民福国,皋亭久著神灵”。八百多年来,半山娘娘庙屡建屡毁,然儒家崇德报功的半山娘娘庙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庙宇遗址上香火却延绵不断。1990年,半山镇半山村倪氏后裔,在原庙址前重建半山娘娘庙,近年来,每逢农历五月初一(半山娘娘诞辰之日),江、浙、沪等地前来进香者已达万余人次。典故:北宋末年,金兀术得知宋朝的小皇帝逃走了,便亲自带领一支骑兵追赶。小康王逃出金兵大营,渡过长江,过了皋亭山,身边便连一个保驾的人都没有了。 这一天,小康王逃到半山,又乏又饿,两眼昏花,从马背上跌了下来。金兵越追越近,急坏了小康王,正在这辰光,她听到一阵“沙沙沙”的脚步声,抬头一看,山上有个农家姑娘在扒松毛;一直大竹篓里装满了松毛。小康王脸迷昂叫道:“大姐救命!大姐救命!”。姑娘回头一看,见是一个陌生的后生,弄不清他为什么喊救命。小康王忙把自己的身世一五一十的都说了出来,口口声声道:“若蒙姑娘解此危难,来日重整江山,决不忘记救驾之功”。 姑娘听完小康王的话,又听到马蹄声越来越近,连忙把竹篓里的松毛都倒到地上,朝康王招招手,要他蹲到竹篓里去。等到小康王蹲进竹篓,姑娘就捧起松毛,盖在康王上面。姑娘重新拿起竹耙,跑到路口,扒起沙泥朝天上撒开去,一歇辰光,弄得满天都是泥沙了。金兀术追到这里,那些兵将分不清东南西北,没办法,只得下令从原路返回。 金兵退去了,姑娘把小康王扶出竹篓。小康王对姑娘说:“卿护驾有功,临安登基后,一定派人前来迎接,册封卿为贵妃,决不食言!”。可是小康王到了临安后,便在凤凰山下筑起了宫殿,日夜饮酒作乐,早把姑娘救他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始终没有派人来接姑娘。哥哥眼看着妹妹得年纪一年比一年得老下去,怕耽搁她得终身,挽人托媒,想给她找个婆家。可人家听说康王封她为贵妃得事情,谁家也不敢冒这个奉献。嫂嫂尖嘴薄舌,挖苦她说:“铜盆亮,好照相,看你像不像贵妃,皇上会要你!”姑娘听了实在难受,不久就病倒了,病情一天比一天重。左邻右舍也心酸:“姑娘一把黄沙,久了皇帝得命,保住了宋朝得半壁江山;可皇帝得一句话,倒害了姑娘得一条性命!”等到康王记起这件事情,派了钦差大臣来接过娘得时候,姑娘已经死了。小康王下诏在半山顶上为她造了一座“娘娘庙”,称她为“半山娘娘”.介绍:1、边走边说沿着这条山径,前面就是大家期望已久的半山娘娘庙,半山娘娘庙,本名撒沙夫人庙,又俗称为半山庙,坐落于半山镇境内的皋亭山半山腰,建于南宋年间。(插入前面的故事,边走边说), 新中国成立初,尽存的建筑物因年久失修倒塌,遗址尚存。八百多年来,儒家崇德报功的半山娘娘庙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虽庙宇屡建屡毁,然遗址上香火却一直延续不断。 1990年,杭州市拱墅区半山镇半山村倪氏后裔募资在遗址前重建半山娘娘庙,庙内前有“娘娘殿”,后有“观音殿”,殿堂内外匾额、楹联为多名著名书法家撰写,西侧有数间厢房。尽管庙宇显得简陋,但显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自2000年来,每逢农历五月初一(娘娘诞辰之日),江、浙、沪等地前来半山娘娘庙进香的善男善女已达万余人次。2、到大门后,逐步解说:从正门外观大厅摆设屋檐窗框匾额,一一进行讲解说。大厅正门 摆设走廊顶部窗户2窗户1 匾额 廊檐 半山娘娘庙遗址沿着弯弯的石阶,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中,我们找到了半山娘娘庙遗址,这里悉数尽毁,只有后人为了纪念半山娘娘而立的石碑,耸立在树林中,边上有个亭子沐恩亭(指蒙受恩惠的亭子)虽然遗址尽毁,然儒家崇德报功思想广泛,香火延绵不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半山泥猫半山泥猫可不是一只普通的猫,它是只有名的双面猫,说起这只猫的身世,还是颇有来头的。传说宋朝年间,拱墅区北部半山地区为桑蚕文化的发祥地,家家户户养蚕宝宝,有一姓倪的人家为了防止老鼠伤蚕,就养猫护蚕。宋政和年间,倪家有女初长成,自幼聪慧,饲猫护蚕,蚕花兴旺,家业安康。宋建炎年间,金兵入侵,百姓奋起反抗,倪家姑娘为保护家园而捐躯,后宋高宗封她为“半山娘娘”并建造庙宇供奉。据说,娘娘庙内时常出现黑、白、黄等七彩神猫。后来,倪氏后人除了忙于桑事,就自制双面泥猫摆放在半山娘娘庙前的一只石臼里出售给前来进香的人们。那时候,杭嘉湖地区的蚕农们都流传说,半山买的泥猫,放在蚕匾或蚕架上,家里的老鼠就无影踪,蚕桑丰收。至今杭嘉湖地区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家养蚕的农户,五一初一到半山娘娘庙赶庙会的时候看泥猫长着两撇胡须,着实可爱,价钱不贵,买了回家随手搁在蚕室的匾架上。原先家里鼠害成群,养的桑蚕,一到夜里就受老鼠糟蹋,每天死伤不少。这天夜里,蚕妇仍和往常一样,起身到蚕室给蚕饲叶。忽然间撞见一只小花猫正在墙角追赶老鼠,一眨眼功夫寂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不见了老鼠,也不见了小花猫。只发觉蚕架上买回的泥猫晃动了一下,就一动不动坐在那里了。蚕妇好奇,用手去摸了摸它,只觉得泥猫全身的花毛还是柔软的,一会儿功夫就变硬变平了,身上温热的气息也变凉了。从此蚕妇家鼠患也就消失了,老鼠不见了踪影。这个故事传到村上,养蚕的人家都到半山来买泥猫,放在蚕匾或蚕架上,家家老鼠逃得无影无踪,从此蚕桑丰收,家家富裕。村里的蚕农都说泥猫胜过真猫。时间长了,泥猫就成了蚕农的镇鼠之宝。后来,蚕农们就把泥猫当作一种吉祥物,希望能消灾祛邪,带来好运,祈求家业丰足。半山泥猫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首先要取泥、和泥、入模、出模,然后要经过焙干、上白粉、线描、上彩、上清漆等十多道工序。其中泥和模具的质量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泥猫的质量和造型的活泼。古时候,泥猫都由半山娘娘庙雇用的工匠手工制作而成,工艺讲究,泥猫造型如活猫再现,栩栩如生。半山泥猫来源于民间,是近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凝聚着人们的共同心愿,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情感、道德观念、信仰意识、价值取向、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在今年元宵节小河直街里,参加民俗风情展示的半山泥猫获得赏灯百姓的喜爱,参观者络绎不绝,有的人更是爱不释手,干脆买几个回家。 泥猫护蚕 栩栩如生的泥猫半山娘娘庙会半山娘娘庙会(俗称“轧蚕花”)是民间自发形成的庙会活动,每年的五月初一(半山娘娘诞辰之日),杭嘉湖一带家中养蚕老年妇女就会云集自半山娘娘庙,祭祀半山娘娘诞辰,祈求蚕茧丰收。清康熙仁和志载:“皋亭山,今山前后桃花最繁,延播十里,游人载酒往来,妇女入半山祈蚕,清明时络绎不绝。” 杭、嘉、湖蚕乡女子,座船行上塘河,到半山桥(本名依锦桥)上岸,依次上山入半山娘娘庙,在娘娘殿内烧香,占卜当年蚕桑的丰收,默默祈祷时口中念念有词:“求得菩萨保佑,愿蚕花廿四分。”祈求娘娘保佑蚕业丰收。一般香客是虔诚祈蚕,而无意观桃赏花。范祖述杭俗遗风载:“观桃不必专在半山,要以半山桃花最多,三月间,山中娘娘诞辰,游人藉此观桃。”自南宋高宗年间始至今,香火不断。庙会从五月初一的凌晨就开始,凌晨三点时入庙进香的人就络绎不绝,到早上七、八点时达到高潮,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