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周练.doc_第1页
历史必修二周练.doc_第2页
历史必修二周练.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练一一、选择题1.古史记载的“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材料所述的农业耕作方式是A.千藕其耘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代田法2.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所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 A转化“公田”为“私田” B实行土地兼并 C因军功而获赏赐土地 D政府的“均田”3.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4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5陆羽在茶经中描述某茶具时说:“其瓷类玉类冰,青而益茶,茶色绿。”这种茶具在唐朝应烧制于A越州窑 8邢州窑 C定州窑 D景德镇窑6下列关于我国坊市与城镇演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周秦至唐代,官府直接管理市场贸易B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C宋代以前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 D明清时期城市的商业性、生产性增强7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宋高宗这句话中的“市舶”指的是 A边境贸易 B海外贸易 C丝绸贸易 D草市贸易8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B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C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9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高转筒车的发明 C耦犁技术的普及 D曲辕犁的推广10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A开创了郡县制 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C实行冶铁官营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11晋书傅玄列传中记载:“耕夫务多种,而耕蟆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适时收割 D因地制宜12吕氏春秋记载:“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织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该材料指出了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C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13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14. 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xk|b|15宋徽宗时期,宋政府下令征收“侵街房廊钱”,表明政府对城市街道两旁的居民不断扩大商业用地,导致城市街道越来越狭窄的现实已经很重视,这说明()宋政府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宋代的城市发展已经出现失控的苗头以前的“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宋朝商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A. B. C. D.16下列有关于中国古代冶铸技术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西周时期开始出现铁制农具B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C西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D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法领先世界17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具有世代传习的特点。如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 挑纹嫁不得。”这种传习方式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是手工业市场的狭小迫使手工业劳动者以此自卫自然经济封闭保守性的影响保证了手工业成品的工艺水平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 B C D 18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注:篮儿竹篮,杭州方言喜在词后加“儿”字)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A.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 B.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官府对杭州进行了区域功能划分 D.杭州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丰富 19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为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商鞅和清朝统治者都推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两者都 A推动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C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D不利于当时社会的转型20. 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集”,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 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挺高 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 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也”。(孟子尽心上)材料可以作为 研究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的佐证材料。22.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23.封建私有制的确立的根本原因是小农经济的出现。24.小农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其存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25.明清时期,商业占据了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西汉?晁错论贵粟疏材料三白居易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3)依据材料二指出自然经济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起到的作用。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曲礼材料二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沿袭“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更加衰败。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海内外。材料三(明朝中后期)大户(机户)张机为生,小户(机工)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生计)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虚),两者相资为生久矣。蒋以化西台漫记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手工业属于哪种经营形态?其生产的产品在中国古代诸多手工业产品中居于怎样的地位?为什么?(2)材料二反映出手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材料三表明明朝的手工业出现了何种新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其最大特征是什么?28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发展。经过长时期的演变,形成了城市、市镇、草市三个层次的商品流通网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宋神宗时,开封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四】明清时期,江南出现工商业著称的市镇。清乾隆嘉定县志记载:“布商盛于南翔,花商盛于罗店。至新泾镇凉鞋,安亭、黄渡镇蓝靛,亦为商贾所集”。 清乾隆嘉定县志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宋代的“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对比材料一、三,草市与市在管理方面有何不同之处?宋代出现的草市镇对农村地区的发展又产生了怎样影响?(5分) (3)据材料三、四,明清江南地区出现的市镇相比宋代有了怎样的发展?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认识?(3分)答案:选择题:110 CBBCA BBCAC 1120 BCBBC DBCAD判断题:2125 AABAB材料题: 26.(1)原因: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革;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经验的积累;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水利工具的改进;人民的辛勤劳动。(2)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保证政府征收赋税,控制人民。27.(1)形态:官营手工业。地位:产品质量最高。原因:官府控制,集中大作坊生产;工匠最优秀,技术最高超;生产不计成本;原料等次最好。(2)变化:明朝中叶后在制瓷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原因:官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明清时期生产力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