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8学年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章末综合测评1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7-18学年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章末综合测评1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7-18学年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章末综合测评1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7-18学年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章末综合测评1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7-18学年高中数学第四章圆与方程章末综合测评1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圆与方程自我校对(xa)2(yb)2r2x2y2DxEyF0(D2E24F0)|O1O2|r1r2|O1O2|r1r2|r1r2|O1O2|r1r2(教师用书独具)求圆的方程求圆的方程主要是联系圆系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利用待定系数法解题一般地,当已知圆的圆心或半径的几何特征时,设圆的标准方程,并结合圆的几何性质求解;当已知圆上三个点时,设圆的一般方程;当所求圆经过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交点时,常利用圆系方程来解答过两个已知圆x2y2D1xE1yF10和x2y2D2xE2yF20的交点的圆系方程为x2y2D1xE1yF1(x2y2D2xE2yF2)0(1)求圆心在直线3x4y10上,且经过两圆x2y2xy20与x2y25的交点的圆的方程. 【精彩点拨】解答本题可利用过两圆交点的圆系方程求解,也可求出两交点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规范解答】法一:设所求圆为x2y2xy2(x2y25)0,化为一般式,得x2y2xy0.故圆心坐标为,代入直线3x4y10,得.再把代入所设方程,得x2y22x2y110,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2x2y110.法二:解方程组得两圆的交点为A(1,2)和B(2,1)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DxEyF0.A,B在圆上,且圆心在直线3x4y10上,解得所求圆的方程是x2y22x2y110.再练一题1圆心在直线5x3y8上,且圆与两坐标轴均相切,求此圆的标准方程【解】设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x0)2(yy0)2r2(r0)因为圆与两坐标轴均相切,故圆心坐标满足x0y00或x0y00.又圆心在直线5x3y8上,所以5x03y08.由得由得所以圆心坐标为(4,4)或(1,1),相应的半径为r4或r1,故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4)2(y4)216或(x1)2(y1)21.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切线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几何法为主,解题时应充分利用圆的几何性质以简化解题过程2解决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关键是抓住它的几何特征,利用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和、差的绝对值的大小来确定两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充分利用它的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性来分析问题已知圆M:(x1)2(y1)24,直线l过点P(2,3)且与圆M交于A,B两点,且|AB|2,求直线l的方程【精彩点拨】分斜率存在与不存在两种情况:(1)(2)【规范解答】(1)当直线l存在斜率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3k(x2),即kxy32k0.示意图如图,作MCAB于C.在RtMBC中,|BC|AB|,|MB|2,故|MC|1,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1,解得k.故直线l的方程为3x4y60.(2)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其方程为x2,且|AB|2,所以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直线l的方程为3x4y60或x2.再练一题2已知圆C与圆x2y22x0相外切,并且与直线xy0相切于点Q(3,),求圆C的方程【解】设所求圆C的方程为(xa)2(yb)2r2,圆心C(a,b)与Q(3,)的连线垂直于直线xy0,且斜率为.由题意得解得或所求圆的方程为(x4)2y24或x2(y4)236.轨迹问题1.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题型,解答这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消元法、代数法等2求轨迹方程的步骤:(1)建系设点;(2)列出动点满足的轨迹条件;(3)把轨迹条件坐标化;(4)化简整理;(5)检验在检验中要排除不符合要求的点,或者补充上漏掉的部分如图41,圆O1与圆O2的半径都是1,|O1O2|4,过动点P分别作圆O1、圆O2的切线PM,PN,(M,N分别为切点),使得|PM|PN|,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图41【精彩点拨】由PMO1与PNO2均为直角三角形表示出切线长|PM|与|PN|,建立坐标系后,设出P点坐标即可由等式|PM|PN|求出P点的轨迹方程【规范解答】如图,以O1,O2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O1O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O1(2,0),O2(2,0),设动点P的坐标为(x,y)在RtPMO1中,|PM|2|PO1|21,在RtPNO2中,|PN|2|PO2|21.又因为|PM|PN|,所以|PM|22|PN|2,即|PO1|212(|PO2|21),即|PO1|212|PO2|2,所以(x2)2y212(x2)2y2,整理得x2y212x30,即为所求点P的轨迹方程再练一题3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是A(4,2),底边一个端点是B(3,5),求另一个端点C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的轨迹是什么. 【解】设另一端点C的坐标为(x,y) .依题意,得|AC|AB|.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整理得(x4)2(y2)210.这是以点A(4,2)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如图所示,又因为A、B、C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所以A、B、C三点不共线即点B、C不能重合且B、C不能为圆A的一直径的两个端点因为点B、C不能重合,所以点C不能为(3,5)又因为点B、C不能为一直径的两个端点,所以4.且2,即点C不能为(5,1)故端点C的轨迹方程是(x4)2(y2)210(除去点(3,5)和(5,1)综上,它的轨迹是以点A(4,2)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但除去(3,5)和(5,1)两点.数形结合思想1.数形结合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极其广泛,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能把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建立起关系,从而使问题在解答过程中更加形象化、直观化,而本章的相关知识整体体现了这种思想,即把几何问题代数化,同时利用代数(方程)的思想反映几何问题2(1)形如u的最值问题,可借助于图形分析转化为直线斜率的最值问题;(2)形如taxby的最值问题,可借助于图形分析转化为直线斜率的最值问题;(3)形如(xa)2(yb)2的最值问题,可借助于图形分析转化为动点到定点距离的最值问题已知圆C:(x2)2y21,P(x,y)为圆C上任一点(1)求的最大值与最小值;(2)求x2y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精彩点拨】利用式子与x2y的几何意义求解【规范解答】(1)显然可以看作是点P(x,y)与点Q(1,2)连线的斜率令k,如图所示,则其最大、最小值分别是过点Q(1,2)的圆C的两条切线的斜率对上式整理得kxyk20,1,k.故的最大值是,最小值是.(2)令ux2y,则u可视为一组平行线,当直线和圆C有公共点时,u的范围即可确定,且最值在直线与圆相切时取得依题意,得1,解得u2,故x2y的最大值是2,最小值是2.再练一题4若实数x,y满足x2y28x6y160,求xy的最小值【解】原方程化为(x4)2(y3)29,设xyb,则yxb,可见xy的最小值就是过圆(x4)2(y3)29上的点作斜率为1的平行线中,纵截距b的最小值,此时,直线与圆相切,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3.解得b31或b31,所以xy的最小值为31.1圆(x1)2y22的圆心到直线yx3的距离为()A1B2C.D2【解析】圆(x1)2y22的圆心坐标为(1,0),由yx3得xy30,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答案】C2圆x2y22x8y130的圆心到直线axy10的距离为1,则a()ABC.D2【解析】由圆的方程x2y22x8y130得圆心坐标为(1,4),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d1,解之得a.【答案】A3已知圆M:x2y22ay0(a0)截直线xy0所得线段的长度是2,则圆M与圆N:(x1)2(y1)21的位置关系是()A内切B相交C外切D相离【解析】法一:由得两交点为(0,0),(a,a)圆M截直线所得线段长度为2,2.又a0,a2.圆M的方程为x2y24y0,即x2(y2)24,圆心M(0,2),半径r12.又圆N:(x1)2(y1)21,圆心N(1,1),半径r21,|MN|.r1r21,r1r23,1|MN|0)x2(ya)2a2(a0),M(0,a),r1a.依题意,有,解得a2.以下同法一【答案】B4已知aR方程a2x2(a2)y24x8y5a0表示圆,则圆心坐标是_,半径是_【解析】由二元二次方程表示圆的条件可得a2a2,解得a2或1.当a2时,方程为4x24y24x8y100,即x2y2x2y0,配方得2(y1)20,不表示圆;当a1时,方程为x2y24x8y50,配方得(x2)2(y4)225,则圆心坐标为(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