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析论语范文 关键词:论语;儒家;仁 作者简介:李元英,女,汉族,广西玉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美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典美学。 :I206:A:1002-2139(xx)-30-072-02 一、深化对先秦儒家“仁”的认识 一说到孔子的思想,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仁和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可是对于孔子“仁”的体系的建构和推阐“仁”的思想的逻辑结构却没有了解。通过学习之后,渐渐地对这两个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通过对论语的解读,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使人之能成为人的品质。孔子说的“仁”是敬、信、爱三位一体的体系,“仁”是以“孝”为根源,从“孝”这个根源不断往外扩充,形成由个人到朋友再推至他人的恭敬、忠信、忠恕三位一体的结构。 中国的古人著述多是采用描述的方面,要想具体认识孔子所谓“仁”的三位一体的体系,我们需要自仔细去阅读文本中涉及到仁的内容的篇章和条目。孔子认为孝悌是仁之本,这一点在论语?学而第一中讲得很清楚: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 案:“犯上作乱”上,“上”指家和家族。古代家国同构,形成一个由小宗到大宗再至于祖宗的体系,在一家之内,父母是与自己最亲的人,内心敬爱自己的父母就是孝,对父母尽孝,心中就是有爱,心中有爱才会对朋友、对他人,对国家忠诚,这样就不会有作乱的事情发生。可见孝悌是仁的根本。 又: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6) 孔子在论述德与文的关系时,进一步阐述了仁与敬、信、爱的关系,这是论语中第一次敬、信、爱、仁同时出现的地方,孔子说:乡党小子在家对父母兄弟讲究孝悌,对人慎言而有信,进而推及到“泛爱众”,然后这样就接近于仁了。只有做到敬、信、爱,才算“亲仁”,这其实就初步构筑起了“敬、信、爱”三位一体的仁的体系,以孝悌为根本,孝悌也就是敬,由内心诚敬才会对人有信,由对父母的孝敬和对人的忠信进而产生出对他人、对朋友对国家的爱。 这里是由对父母家庭的爱推至对乡党的爱,也是这一章中,孔子在谈到治理千乘之国的时候,也谈到敬、信、爱对于治国的作用: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5) 由这两段材料这里可以看出儒家的仁爱是一种“推恩似的爱”,将爱从内心对父母家庭的爱推及到乡党乃至国家。 下面谈一下推阐仁的逻辑结构,笔者认为,孔子对仁的推阐,主要是遵循己-友-人这样一个逻辑顺序,包含着对自己要恭,对他人要忠,对朋友要信的这样一个内容。下面两个条目比较明显的反映了这个特点: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4)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7) 案:曾子三省中的“传不习乎”中的“传”,应是按照宋翔凤论语发微(原论语说义)的说法:“孔子为曾子传孝道而有孝经。孝经曰:春秋届商,孝经属参。则曾于以孝经专门名其家,故鲁论读传为专。所业既专,而习之又久,师资之法无绝,先王之道不涅,曾氏之言,即孔子传习之旨也。”则这里的“传”当指孝经。这样的话意思就明确了,曾子每天多次在自己的内心中对自己的内心进行道德判断与衡量:自己行孝了没有?对朋友失信没有?为他人谋划时尽忠心没有?通过分析曾子内省的这三件具体的事情,可以明显看出他的反思经历了自己-朋友-他人这样一个逻辑结构。子夏的言语也是认为修养自己的德行要做到三点,事父母尽其力即是孝敬,与朋友言而有信是信,事君尽心能致其身是谓忠。实则也是认为仁爱包括“自己要有恭敬之心,对他人要有忠心,对朋友要讲究信用”。 总之,这两个条目给我们展示出孔子及孔门弟子推阐仁的这样一个自己-朋友-他人的这样一个逻辑结构,对于我们解读论语时具有逻辑上的指导作用。 关于对实现“仁”的难易的认识,论语中多处出现认为仁的实现是很困难的言论,比如: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爲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爲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焉得仁?”“崔子弒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 曰:“仁矣乎?”曰:“;焉得仁?” 贤如子路、冉有、公西华也算不上仁,令尹子文、陈文子也算不上仁,可见仁的要求是很高的,但是论语中还记载了孔子关于仁的实现并不难的言论: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7.30)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1) 可见为仁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心与行动,以此推论,孔子的仁不是先验的,而是从个人的行为中归纳出来的。我们又知道了推阐仁的逻辑结构,要实现仁,也需要自己将敬、信、爱经过自己推至朋友再至于他人。孔子又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由此说来,就如孟子所说,实现仁非不能也,只怕自己不去做。 二、感触较深的几处看法 在读的过程中,对有些条目,无论是在诸儒注疏中对比一个合情理的而又新颖的观点,又或是突发奇想古人注疏中阐发不出来的意思,有些例子令我有所启发,主要叙述一下以下几则有所启发的条目: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现在通行的本子,一般认为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注释的最好,他将这句话翻译为: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然而为什么学习了再去实习就快乐呢?为什么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这个怨不怨恨跟学而有什么关系?杨伯峻先生似乎没有告诉我们。 案:对于“学”字的解释,我比较赞同朱子的看法,释为“效仿”,也就是说所谓的“君子之学”,“君子之学为己”,君子之学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习”字则认为改变自己的习性,养成内心的恭敬之心。所以这句话翻译为“效仿圣人的道德行以改变自己的习性,养成自己内心的恭敬之心,因而不也快乐么?”“朋”,吾认为即是“君子合而不同”,这句话解释为有志同道合之人来交流,不也是一种和而不同之乐么?”而最后一句的“愠”字则可以解释为“不能产生内心对别人的怨恨”,因为人又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困而知之者,况且是困而不知者呢?人的觉悟有先后,君子应当不排斥而要包容困而不知者,以自觉觉人,以先觉觉后觉。 (二)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按照杨伯峻先生的看法,翻译为: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的也不会巩固。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案:对于“无友不如己者”,诸儒基本都和杨伯峻先生相同,翻译为“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然而我对此存在疑问:不如己到底是在什么方面不如己?以孔子至圣,在下文中“尚言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不符合圣人的实际情况吧?因此我认为“不如己”的“如”当解释为“像”,“不如己”就是“不像己”,就是指“不像自己的本心的人”,也就是说“无友不如己者”即是“不要跟违背自己本性,本心的人、自己内心不恭敬的人交朋友”,这样比前人的解释通畅合理得多。 (三)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杨伯峻先生将这句话解释为: 孔子说:“别人不了解我,我不急;我急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案:关于这句“患不知人”一句,诸儒及杨伯峻先生都解释为“我急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这样解释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可是我却有另一种观点,“患不知人”当作“患不知仁”,即是说我不担心别人不了解我,我担心自己不知道“人之为人的根本,即成仁之心”。这样解释与上下文义也相协调,自可备为一说。 (四)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案:对于这句话中的“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解释,杨伯峻先生解释为“这都可以狠心做出来,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在这里我认同这种观点,即将第一个“忍”释为“敢忍之心”,即是说心中有敢忍之心,即不仁之心,有不仁之心就会行非礼之事。 (五)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能征之矣。” 杨伯峻先生的解说是: 孔子说:“夏代的礼,我能说出来,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作证;殷代的礼,我能说出来,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作证。这是他们的历史文件和贤者不够的缘故。若有足够的文件和贤者,我就可以引来作证了。” 案:这一条目经常在文献学上被引用做文献不足的证据,在这里应结合上下文更加深入的进行了挖掘,认为杞、宋丧失了夏、殷之礼,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无答案)
- 内江师范自考题库及答案
- 家客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法治知识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初级普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咸阳二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城市防洪考试题及答案
- 军用油库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 新中考美术考试题及答案
- 情景交际答题课件
- 2025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复习东北冷涡
- 妊娠期糖尿病药物治疗
- 电池热管理机组知识
- JJG 621-2012 液压千斤顶行业标准
- 《电力行业职业技能标准 农网配电营业工》
- 供电一把手讲安全课
- JTG∕T F30-2014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 JBT 6697-2023 农林拖拉机和机械 电气设备 基本技术规范 (正式版)
- 北师大初中数学教案九年级上册 第三章 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 2012新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电子版教材
- 技术方案评审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