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外罗尔斯研究介绍.doc_第1页
当前国内外罗尔斯研究介绍.doc_第2页
当前国内外罗尔斯研究介绍.doc_第3页
当前国内外罗尔斯研究介绍.doc_第4页
当前国内外罗尔斯研究介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国内外罗尔斯研究介绍 xx年11月24日,以正义论而蜚声世界的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因病去世,享年81岁。他为世人留下了闪耀着现实乌托邦思想的三本专著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万民法,一本论文集和两本上课用过的讲稿:论文选、1道德哲学史讲演录2、作为公平的正义3等。 一、美国本土的罗尔斯研究 罗尔斯研究在西方学术界,尤其是在英美国家,有许多学者和书刊将他与洛克、密尔相提并论,并把他的正义论与后两位的政府论、自由论共称为自由民主传统的经典著作.4在此大背景下,他每有文章或著作问世,人们便趋之若鹜,争先发表对罗尔斯新文新著的看法。以笔者通过美国BESCO网上专线检索的结果为例,94年7月至xx年4月间,在美国本土出版的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刊物上,直接以JohRawls为题所发表的文章至少有95篇;另有美国学者通过期刊索引检索表明,到2000年底,发表在美国本土的哲学、经济学、法律、宗教、人文科学等领域杂志上的文章,涉及罗尔斯的文章已多达三千多篇.5 为了便于人们的研究交流,有学者将研究罗尔斯的文章成集出版。最早的一部出现在二十多年前,那就是诺曼。丹尼尔选编的解读罗尔斯6,到1983年又有其他学者编的罗尔斯和他的批评者。7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研究罗尔斯思想的专著陆续问世出版。1985年雷克斯?马丁出版罗尔斯与权利;1989年,作过罗尔斯弟子的著名学者托马斯?波吉出版了领悟罗尔斯8一书,对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做了有效的辩护和建设性的批判。1992年,肯尼思拜思了出版社会批评的基准9一书,将罗尔斯、哈贝马斯与康德的思想放在同一个理论维度进行了比较。基于罗尔斯对传统契约理论的继承和改造,大卫?布彻和保罗?凯利在1994年出版的从霍布斯到罗尔斯的社会契约10则把对罗尔斯的研究推置到西方社会契约理论传统的大背景中。 到90年代后期,讨论和研究罗尔斯思想的二手著作或论文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出:罗尔斯式正义的局限11、约翰。罗尔斯和社会正义纲领12,及五卷本的罗尔斯哲学13等。在第一本书里,作者对罗尔斯在正义论出版以后所发表的作品进行了仔细的梳理,从而将它们纳入罗尔斯的整个正义论体系之中,进而指出罗尔斯正义思想的内在冲突;值得说明的是,本书对罗尔斯正义思想的批评是从正面入手,旨在完善罗尔斯的正义思想,而不像其他批评者那样去寻找替代。上面提到的第二本书收集了桑德尔、麦金太尔、哈贝马斯等顶级学者在内所写的20篇文章,内容主要是针对罗尔斯反映在其政治自由主义中思想的争论。五卷本的罗尔斯哲学则以时间为轴线,选编了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针对万民法以前罗尔斯的思想所展开的争论和撰写的文章。各卷所收文章围绕的主题如下: 第一卷:罗尔斯早年发表的观点以及它的契约论思想; 第二卷:公平正义的两个原则和罗尔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对它们的证明; 第三卷:罗尔斯观点的具体含义,罗尔斯与他的批评者,如功利主义者、完美主义者、自由意志主义者、保守主义者、激进的、以及女权主义者等,之间的争论; 第四卷:罗尔斯的道德心理学和他对社群价值做出调和的意图; 第五卷:罗尔斯的最新著作。 在第一卷中,有两篇文章特别值得人们注意,那就是保罗?利科所写的论罗尔斯的正义论:纯粹的程序正义理论是否可能?(OJohRawlsATheoryofJustice:IaureroceduralTheoryofJusticeoible?)和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肯尼思?阿罗(KeethJ.Arrow)的对罗尔斯正义论的传统功利主义式的注释(SomeOrdinalist-UtilitariaoteoRawlsTheoryofJustice)。在第五卷中收有R.罗蒂的一篇文章民主相对于哲学来说的优先性(TheriorityofDemocracytohilosophy)。此外,国内还可见到新近出版的另外一本研究罗尔斯的论文集政治自由主义的观念14,其内容与风格大体与约翰。罗尔斯和社会正义纲领一致,主要探讨罗尔斯思想从综合正义向政治自由主义的转变。 需要说明的是 二、国内的罗尔斯研究三次热潮15 虽然正义论在1971问世后就轰动了西方学术界,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罗尔斯的思想迟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才在登陆国内学术界。此后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一直为国内学者所关注。先后在1988年、1996年出现过两次罗尔斯研究的小高潮.从2000年起,罗尔斯的研究在国内重新升温,在xx年,即罗尔斯八十华诞之年,掀起一股罗尔斯热,且热度至今未见有减。 国内的罗尔斯热首先反映在翻译与出版的通力合作上。近年来,国内对罗尔斯著作的翻译出版可以说是在以加速度进行着。罗尔斯著作(文章)的英文版与中译本出版发行在时间间隔上所出现的愈来愈短的趋势可说明一切: 中国的罗尔斯热还反映在学术界对罗尔斯诞辰80周年的重视与关注。哲学动态2000第10期,在现代西方哲学流派述介这一专栏里刊登了吉林大学姚大志所写的正义论之后的罗尔斯一文,专门介绍罗尔斯在1971以后至90年代初的思想理论兴趣与重心的转变和发展。浙江学刊2000年的第6期上,同期登载了4篇以罗尔斯为题的文章。另外,国内其它学术刊物上也不时地刊登有关研究罗尔斯思想的文章。xx年,世纪中国网站为此专门开设了纪念罗尔斯诞辰80周年纪念专栏,收录了大陆、港台及海外几位资深罗尔斯专家们所译、写的8篇文章。20 罗尔斯几周前的谢世更引起了人们对这位思想的关注。国内的几家著名学术期刊或网站,如世界哲学(原哲学译丛、二十一世纪、开放时代等,都将在xx年的第1(2)期推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罗尔斯专栏. 三、火热背后的冰冷 不过,在罗尔斯热的表面下也隐藏着一种难以让人满意的冰冷.这种冰冷一方面体现在研究重心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体现在研究的深度以及译文的质量上。 首先看研究重心的不平衡。目前,国外学者对罗尔斯思想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他的前两部著作。据此,也把罗尔斯的思想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以正义论为代表的前期思想和以政治自由主义为代表的后期思想。如果说前者偏重于对社会、伦理哲学的探究,那么,后者则聚焦于政治哲学。用罗尔斯本人的述语来说,前者仍隶属于综合性学说(preheivedoctrine)21的伦理学说,而后者则谋求建立和完善自由宪政民主的政治观念(politicalconception)。前面提到的约翰?罗尔斯和社会正义的宣言和政治自由主义的观念所收录的文章,无一不是围绕公平正义去讨论政治自由主义或正义论与政治自由主义之间关系的。五卷本的罗尔斯哲学收录的论文也只涉及与反映在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中的思想有关的文章。 与人们对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的研究相比,对罗尔斯在继其政治自由主义之后完成的万民法及其前身万民法(1993年发表的论文)所做的研究很不多。美国学者对万民法的开始于2000年7月出版的伦理学第110号(Ethics110)上刊载的两篇专题论文:罗尔斯的万民法和罗尔斯的万民法:消失的威斯特伐利亚世界.22但美国评论界及学者们普遍对罗尔斯的人民法所表达的思想和观点并不看好,总的态度和趋势是,贬多褒少、毁强赞弱。 经济学家对它的评论是: 许多热衷于罗尔斯早期作品的哲学家对这本书(人民法)的反应只有失望和沮丧,原因很简单,他们发现,罗尔斯在这里似乎彻底告别了他30年前(即在正义论中所表现的)思想中所具有的那股韧劲。他的论证似乎难以再令人振奋。他明显在努力去设计和建构一种实用的(着重号为引者所加)政治途径.23 Ethics刊载的评论认为: 罗尔斯的人民法是对其自由主义的背叛,因为它为极不平等的政权,包括那些剥夺了妇女权利(如教育权、平等就业权)的政权赢得合法性敞开了大门。24 受此影响,国内研究罗尔斯的学者也似乎仍未走出这种模式。前文提到浙江学刊所刊登的4篇文章和xx年世纪中国网站的纪念专栏里出现的文章,无一涉及万民法或与万民法有关的文章。25为此,笔者曾在xx年第1期的华侨大学学报上撰文对万民法核心思想作了介绍,又在同年的复旦学报第6期上的一篇文章中,对thelawofeople的理解与翻译作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版权所 其次,国内罗尔斯作品的进行翻译的时候急功近利,为了抢翻译时间,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了译文的质量。我接触的许多读者抱怨,自己的母语在这里变得拗口嚼舌,理解起来如坠云中雾里。读过罗尔斯英文原版的同志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他使用的语言原本非常简洁、流畅,尤其是政治自由主义和人民法是用适合于演讲用的、偏重于口语化的文字写成的,完全不象普通的哲学著作那么玄虚、那么高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