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颐和园.doc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颐和园.doc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颐和园.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颐和园推荐 撰写人:_ 部 门:_ 时 间:_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大殿、长廊、佛香阁、画舫、神清气爽、耸立、绿漆、栏杆、掩映、远眺、金壁辉煌、痕迹、雕刻、隐隐约约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4、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了解颐和园的相关图片、资料。2、教师制作多媒体幻灯片。课时安排:2课时板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大殿、长廊、佛香阁、画舫、神清气爽等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3、学习第二小节,感受颐和园长廊的美丽景色,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段落。教学重点:初步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叙述顺序,感受颐和园长廊的美丽景色,会感情朗读。教学难点:感受颐和园长廊的美丽景色,会感情朗读。教学过程:一、教师出示自己照片,激发阅读兴趣1、看图激趣: 同学们上课真有精神,送给大家一份礼物。(教师播放自己游览图片)这是谁?知道在哪儿吗?简单地说说看后感受。2、交流信息: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园林。关于它,你了解哪些信息?3、揭题:虽然你没能亲身感受到颐和园的美景,但只要这节课用心读,大胆想,就一定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读课文请快速翻开书87页,大声朗读,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找出作者直接、概括地写颐和园景色美的句子。2、检查词语1)指名带读书上划出的词语,及时正音并多读几次。2)准备抽查,自读。3)检查读(出示词语:大殿、楼阁、长廊、建筑)A、找共同点:是否发现了他们间的小秘密?前三种都是建筑。B、了解特点:我国古代的建筑形式非常多,你了解其中的哪一种?(随机教学)殿:是帝王处理事物的高大建筑物。这里的大殿就是指仁寿殿。(出示图片)课文里还讲到了排云殿(出示图片)它是慈禧太后处理朝政的地方。阁:课文里介绍的是佛香阁。(出示图片)阁这种建筑一般建在高处,呈四方形、六方形或八方形,周围开窗,可以凭高远眺。廊:长廊就是走廊,有顶的过道。(出示图片)联系校园长廊来理解。3、了解整体情况:颐和园可以分为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玉澜堂、乐寿堂为中心的生活区,和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的风景游览区。今天我们主要欣赏的就是风景游览区。(出示地图了解)4、整体定位:作者是怎样概括地写颐和园景色的?(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齐读三、理清脉路,学习过渡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快速默读课文,圈出来。2、反馈:依生说,相应板书:昆明湖 万寿山 长廊1)指名讲,提示划文中句子。提示可以到课文中找找相关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对你绝对会有帮助。(生划)2)反馈:A、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进、绕、来到:根据景观布局特点,运用恰当的动词。(地图演示)B、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走完、来到C、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登、站、望:动词;前面:方位;大半:数量。D、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师:第四句我不用找也知道了,可定是:从万寿山下来,来到了昆明湖。生: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师:意思不是一样吗?(重复,语言要有变化,不然游客会听乏味了的。)3)齐读句子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4)小结方法:作者用上一些句子,能很自然地从对一个景点的介绍,过渡到另一个景点,这样的句子叫作过渡句。而一边走,一边把看到的景物记录下来的方法,就叫作移步换景。(板书:过渡句、移步换景)你在介绍其他景区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四、学习第二小节,感受长廊的长与美1、说了这么多,赶快进园看看吧。自由读第二小节,说说那句话或哪个词让你感受到这是怎样的长廊。(生读)2、反馈:(随机)1)长:A、找句子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师:眼睛告诉我们这长廊很长。(出示图片)(板书:长)过渡:还有从哪些语句感受到长廊的长吗?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这是一组确切的数字。B、练读:指名读,小组读:它延伸得多长;这可是相当于我们学校的三圈跑道那么长呀!2)美:过渡:这还是一条怎样的长廊?A、找句子一: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五彩:色彩斑斓人物、花草、风景:内容丰富几千幅:数量众多 师:据有关资料记载,这长廊的横槛上总共画有14000多幅画呢!素有画廊的美称。 读句子,奖励看图片。谁来读这句话?( )B、找句子二: 过渡:长廊内部的画让我们赞不绝口,还有哪些景色也能感受到美?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师:此花未谢,彼花已开,这不是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姹紫嫣红、万紫千红吗?3)想象理解:神清气爽A、师描述:请闭上眼睛想象,夕阳西下时,你正慢慢地走在这古老而悠长的廊道中,细细品味着古代画师留下的一幅幅杰作。此时,一阵微风拂过,还带着淡淡的花的芳香,你觉得谁来说说?(舒服、高兴、真美、神清气爽)B、解词:是的,它会让我们觉得头脑清醒,心情愉快,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说就是神清气爽。3、师生合作读1)酝酿:来,深吸一口气,精神振奋,心情舒畅了,我们来合作读读这小节,注意默契指数。2)合作读:今天,我们首先游览的是颐和园的长廊。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你可知道这长廊有多长这长廊不仅长,还很美呢走在这样的长廊中,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4、尝试复述或背诵:真美!你们可以像我们刚才合作得那样,加上一些自己的话,绘声绘色地讲景色介绍给大家,也可以就像这段话一样,简单明了地介绍。5、反馈:指名介绍,齐背。6、结语:仅一条长廊,就吸引着我们,举足不前,那么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将会是怎样的呢?下节课再来学习。五、作业:完成作业本T1、2、3。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读写画舫、耸立、掩映、远眺、金壁辉煌、痕迹、雕刻、隐隐约约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4、学习课文移步换景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依次游览了哪几个地方?2、读第一自然段:让我们在悠扬的乐曲中,再次感受著名的长廊的美。(齐读)二、讲读三、四小节,游览万寿山1、作者走完长廊,来到了万寿山。他选择了哪两个观察点,欣赏了哪些景物?(读、圈)2、反馈:山脚:佛香阁、排云殿山上:下面:树丛、琉璃瓦屋顶、宫墙正前面:昆明湖东面:城楼、白塔3、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根据反馈,随机理解,适时进行朗读: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阁的造型精巧。2)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3)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颜色多,山很高,隐隐约约的美。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静得像一面镜子昆明湖水面平静、水波不兴的特点。绿得像一块碧玉 湖水晶莹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点,也说明水质好。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是指船划过湖面,但能改用划字吗?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面镜子,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玉的表面也很光滑,这里应该用滑字说明昆明湖的静。闭上眼睛,想一想,给人以一种安逸、舒适的感觉。4)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学生边讲解边练习朗读,要求读的时候,能充分展示出在万寿山脚下所感觉到的那种壮美气势。教师给予评议和指导。)4、师生合作读,点明是按方位顺序来写的。三、学习第五小节1、过渡:在万寿山脚与上面,能欣赏到大半个颐和园的景色,在昆明湖畔又能看到了哪些景物?反馈(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2、哪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预设: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这段话抓住了景物多的特点来写具体的。首先是十七孔桥的桥洞多有17个;其次是桥栏杆上的石柱多有上百根;第三是柱子上雕刻的小石狮子多。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3、感情地朗读。四、总结、延伸1、拓展,相应出示图片欣赏: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学生自由回答:例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