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苏教版含答案)_第1页
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苏教版含答案)_第2页
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苏教版含答案)_第3页
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苏教版含答案)_第4页
2016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苏教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0 2016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苏教版含答案 )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七年级语文(下)(配套江苏版教材)第一单元人物风采 检测题 ( 90 分钟 100 分) 第一部分(共 25 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5 分) 摩( su) ( tu)唐 占( b) ( xun)然大波 ( yng)系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4 分) 不能自己迷迷糊糊晶萤剔透声名远扬恣情悲痛 精神抖擞得意之作设计新颖变换莫测别俱匠心 错别字 改正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童年的朋友节选自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的童年,课文运用细腻而饱含深情的语言,通过对外祖母形象的细致描绘,表现了外祖母乐观、坚毅的性格,对 “ 我 ” 深厚的爱以及对 “ 我 ” 一生的影响,抒发了 “ 我 ” 对外祖母的热爱、2 / 20 感激之情。 B.一面选自鲁迅回忆录,记叙了作者在内山书店见到鲁迅 “ 一面 ” 的情况。文中所写的事情极平常,但具有典型意义,小中见大,于细微处见鲁迅的伟大品格。 c.我的老师以感情的线索贯穿全文,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本文的感情线索是依恋、回忆、思念 “ 我 ” 的蔡老师。 D.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一文记叙了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的事迹,也向我们介绍了有关中国建筑文化方面的内容。 4.按课文内容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等。( 3 分) ( 1)赵普( 922 992),字则平,政治家。 ( 2),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既壮阔又生动的句子是:,。 5.童年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童年讲述的是(主人公)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 19 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其中,外祖母是一个、充满了童心的老妇人的形象,她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5 分)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6 分) ( 1)某校需制作介绍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信息卡,挂在物3 / 20 理实验室的墙上。请你从下列信息中筛选出三则有效信息。(只需写出序号,多选不给分)( 3 分) 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 1879 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 1933 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 最重要的是在二十世纪 初的一些新发现的推动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这个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 提出了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和固体的比热。 在阐明布朗运动,发展量子统计法方面都有成就。 后期致力于相对论 “ 统一场论 ” 的建立,企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统一起来,惜无成效。 爱因斯坦的理论,特别是相对论,揭示了空间 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筛选的信息: _ ( 2)科学 进步离不开科学精神。阅读下面的材料,你认为最重要的科学精神是什么? 材料一: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伽利略说: “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试验中得来。 ” 材料二:爱迪生做了 1600 多次耐热材料和 600 多种植物纤维的实验,才制造出第一个碳丝灯泡,可以一次燃烧 45 个钟头。后来他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改良制造的方法,终于推出可以点燃 1200 小时的竹丝灯泡。 4 / 20 第二部分(共 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4 分)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 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 “ 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 ” 普曰: “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 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宋史 赵普传) 7.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每句划两处)( 2 分) ( 1)普明日复奏其人 ( 2)且刑赏天下之刑赏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4 分) ( 1)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 ( 2)碎裂奏牍掷地 ( 3)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 4)久之不去 5 / 20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 分) ( 1)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 2)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 10.研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4 分) ( 1)请分别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 ( 2)这两段文字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 11 分)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 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 父母一脸笑意: “ 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 于是,我继续等着 “ 长大 ” 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 “ 爸、6 / 20 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 父母一脸笑意: “ 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 渐渐, “ 长大 ” 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 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 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我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 “ 乖宝宝 ” ,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7 / 20 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太太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太太。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 “ 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 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1.第一段 “ 小的时候想长大 ” 中 “ 想长大 ” 的具体内容是_。( 2 分) 12.文中说: “ 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 ”“ 我 ” 为什么会 “ 有些惭愧 ” ?( 3 分) 13.家里 “ 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 ” ,而 “ 我 ” 想像中会有怎样的气氛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像?( 3 分) 14.“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 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分) 8 / 20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 分) 老师 !老师! 阎连科 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 ,暖意里裹藏着刺骨的寒凉。 生于上世纪的 20 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 1949 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必然部分。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 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9 / 20 贵岁月, 43 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 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 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 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10 / 20 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词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 modi,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 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 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 (选自读者,有删改) 15.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请概括出 “ 我 ” 初11 / 20 中时做的那件事。( 2 分) _ 16.请说说文章题目 “ 老师!老师! ” 有什么特点,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妙处。( 2 分) _ 17结合文章,理解第 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2 分) _ 18.为什么说张梦庚老师的一生 “ 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裹藏着刺骨的寒凉 ” ?( 2 分) _ _ 19.作者说 ,就是觉得老师伟大。结合全文,说说张老师的“ 伟大 ” 表现在哪里。( 2 分) _ 12 / 20 _ 第三部分(共 40 分) 20.作文。( 40 分) 你的周围,或许有这样的人:崇拜的偶像、尊敬的长辈、仰慕的名人、倾心的朋友 这些人活泼,清纯;勤劳,淳朴;诚实,守信;热情,无私 请你选择其中某 一个人物,把他 (她 )介绍给大家,根据上面的提示,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用具体的事例刻画人物形象,注意运用细节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七年级语文(下)(配套江苏版教材)第一单元人物风采 检测题参考答案 1. 挲 颓 卜 轩 萦(要注意形近字、古今字及同音字的写法, “ 挲 ” 不能写成 “ 娑 ” , “ 颓 ” 不能写成 “ 頽 ” ,“ 卜 ” 不能写成 “ 卟 ”,“ 轩 ” 不能写成 “ 旋 ” , “ 萦 ” 不能写成 “ 索 ” 。) 2. 错别字己萤换俱 改正已莹幻具 (本题中,错别字出现的原因是形近或音同,它们或字形整13 / 20 体相近,或字音 相同,细微处略有差别。解题时要注意每一个字的字形及意义的细微差别,要全神贯注,不能马虎了事,看走了眼。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区分这些字局部的差别,如部首的不同、形体的差异和读音的差别等。)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一文没有介绍中国建筑文化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描述了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成就,赞扬了他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和一片爱国之心。) 4.( 1)北宋( 2)曲径通幽处常建(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本题所选的都是课内的重点诗歌名句及文学常识。第( 1)( 2)题为记忆型默写,第( 3)题为理解型默写 。有作者、作品题目的提示,难度不大,书写正确是关键,应避免同音字、形近字误写。注意 “ 曲 ”“ 坼 ”“ 乾 ”“ 坤 ” 等易错字的书写。 5.高尔基在人间我的大学阿廖沙慈祥善良、充满生机、内心快乐、乐观坚毅、聪明能干(任选 3 个即可)(本题考查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本题应熟记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了解童年的主人公及其他人物形象的特点。) 6.( 1)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仔细阅读文段可知,第 句介绍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第 句介绍爱因斯坦光的量子概念;第 句说爱因斯坦在阐明布朗运动,发展 量子统计法方面都有成就。这三句都属于爱因斯坦14 / 20 的科学成就,所以选 句。而第 句是说爱因斯坦的生平经历;第 句是说爱因斯坦致力于相对论 “ 统一场论 ” 的建立但没有成效,虽然是关于科学方面的,但没有取得成效,不能算成就;第 句是说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历史意义。这三句都不属于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所以不能选 句。) ( 2)(示例)实践出真知,科学离不开实践。(从材料一的关键句 “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试验中得来 ” 中可提出关键词“ 试验 ” 。由材料二可知爱迪生的发明不是一次就成功的,而是靠多次的实践、实验。因此,最重要的科学精神 应是 “ 实验 ”“ 实践 ” 等。) 7.( 1)普 明日 复奏其人( 2)且 刑赏 天下之刑赏 划分句子的停顿需联系句子的意思,切勿将意思割裂。注意一些划分标志词,如人名、时间、副词、语气词等。如( 1)中的 “ 普 ” 为人名, “ 明日 ” 为时间,可考虑中间断开。( 2)中的 “ 且 ” 为副词,应断开。 8.( 1)对人忌妒刻薄。( 2)把 撕碎。( 3)终于。( 4)离开。 (解释文言实词的意思,除了熟记课下注释外,还可根据语境推断。尤其要注意一些词的活用和古今异义现象,如 “ 碎裂 ” 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却带了名词,因此,可考虑其使动用法。再如 “ 去 ” 的今义为 “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 ,而古义指 “ 离开 ” 。 ) 9.( 1)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着拾起碎纸片带回家。( 2)15 / 20 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答时要重点译出重点词语,并注意句式特点。如( 1)句中重点词 “ 颜色 ” 应译为 “ 脸色 ” , “ 而 ”表修饰, “ 以 ” 相当于 “ 而 ” , “ 之 ” 代指撕碎了的奏牍。( 2)句中重点词 “ 甚 ” 应译为 “ 很 ”“ 非常 ” 等, “ 随 ”为 “ 紧跟 ” 之意。 10.( 1)甲: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坚持奏荐人才;乙:赵普为大臣迁官请命。 ( 2)以天下事为己任,不 畏权势,执着、坚定或深沉有岸谷,刚毅果断。 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和人物形象特点的理解和概括。概括内容时要突出人物、事情等要素,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时要分析文中人物的言行,如【甲】段中 “ 尝奏荐 ”“ 复奏 ”“ 又以其人奏 ”“ 复奏如初 ” 等词语表现了赵普奏荐某人时的执着、坚定。 11.希望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从第一段可得到答案。) 12.因为 “ 我 ” 坐的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由第七段可知, “ 我有些惭愧 ” 是因为自己想一走了之。) 13.想像中父亲会严厉地批评 “ 我 ” ;因为他亲眼看 到“ 我 ” 闯了祸,而闯祸是要受惩罚的(第八段中, “ 我 ” 在人群中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意识到自己闯了祸,所以16 / 20 想像到回家会受到父亲严厉的批评。) 14 “ 长大 ” 并不仅在于年龄,更在于心理。年龄大并不等于 “ 长大 ” ,年龄小也未必是没有 “ 长大 ” , “ 长大 ” 的标准是有责任感。(关键是理解 “ 长大 ” 与 “ 承担责任 ” 的关系。) 15.“ 我 ” 在酷暑的一天带同学逃课帮母亲捉蚜虫,还强词夺理顶撞张老师。(解答本题,可依据题干中 “ 我 初中时做的那件事 ” ,先在文中找到目标段落,很明显是在第7 段 “ 还记得 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 了出来 ”的这部分。再依据 “ 什么人、在何时、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情 ” 的格式去组织答案。从选定文段中可看出:什么人 “ 我 ” ;什么时间 一天酷暑;在什么情况下 “ 我 ” 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做什么事情 带着同学逃课去棉花地里帮母亲捉了半天蚜虫,还强词夺理顶撞张老师。) 16.文章题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和感叹号(感叹句)。这样既强调了人物的身份,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崇敬和赞美的强烈感情,起到了吸引、震撼读者的作用。 本题考查对标题的鉴赏,即答出标题的特点。要从标题的用词、修辞手法、标 点符号等所起的作用去回答。标题的妙处(作用)一般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来分析。就本题而言,标题 “ 老师!老师! ”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和感叹号(感叹句),强调17 / 20 了文章的写作对象 老师。就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来看,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老师崇敬和赞美的强烈感情,运用 “ 老师!老师! ” 这个题目起到了吸引读者读下去、让读者感到震撼的作用。 17.虽然张老师的背影在眼前消失了,但是张老师的形象和精神还留在 “ 我 ” 心中,让 “ 我 ” 像听心跳一样时常清晰记起,这表达了 “ 我 ” 对张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深情难忘。 解答本题时,要带着题干提出的问题 通读全文,并从中提取相关信息。( 1)从设题点前面的一句 “ 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 ” 可看出 “ 我 ”已经把老师当成了 “ 父亲 ” ,说明了 “ 我 ” 对老师的挚爱和深情。( 2)画线句中 “ 缓缓消失 ” 但 “ 我还看见 ” ,表达了虽然老师的背影已经消失在眼前,但是他的形象和精神依然留在 “ 我 ” 心中,让 “ 我 ” 像听心跳一样时常清晰记起。 18.张老师默默扎根教育,辗转多校,过着一种平凡清贫的教书生活,他的一生 “ 清寂 ” 。他事业有成,为教育做出了贡献;子女成才,家庭幸福;因此充满了 “ 暖意 ” 。但是,他一生清苦 ,命运坎坷,不被人重视,不被人记起,因此他的人生充满了 “ 寒凉 ” 。 (理解题干是回答本题的关键。 “ 清寂 ” 是指清贫、寂寞,他一生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扎根教育,辗转多校,过着一种平凡清贫的教书生活; “ 暖意 ” 是指他的幸福,教书育人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洒在教育上,尽18 / 20 到了一个教师的责任,子女成才,家庭幸福; “ 寒凉 ” 是指他一生清苦,命运坎坷,不被人重视,不被人记起。 ) 19.他热爱教育,默默坚守教坛 43 年,一生的金贵岁月奉献给了教育,培养学生成才;他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受学生敬仰。 ( 1)理解题干中 “ 伟大 ” 的含义 :默默无闻、甘愿清贫、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宽容学生、无私奉献、教书育人。( 2)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归纳概括。 “ 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 ”“ 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 43 个春秋 ” 热爱教育,把一生奉献给教育; “ 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 ” 宽容学生、热爱学生。 20.【思路点拨】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构思时先确定好写作对象,再围绕一个中心,选择材料。既可以写人物的外部表现,也可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或在一定的环 境中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构思时可按下列思路进行: 交代清楚他(她)是什么人,与自己有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