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育改变学生行为——以治理班级饮料瓶问题为例.doc_第1页
情境教育改变学生行为——以治理班级饮料瓶问题为例.doc_第2页
情境教育改变学生行为——以治理班级饮料瓶问题为例.doc_第3页
情境教育改变学生行为——以治理班级饮料瓶问题为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境教育改变学生行为以治理班级饮料瓶问题为例 王波 班里的饮料瓶越来越多,班委研究决定在教室设一个纸箱,收集同学们的饮料瓶,生活委员定期联系后勤部门回收,所得费用作为班费使用。但是纸箱被填满的速度太快了,再换大纸箱,还是不行。全班57人,其中51位是男生,他们的“力量”被低估了,还美其名日“为班费做贡献”。怎么办?无论是考虑学生身体健康还是环境保护,都当设法让学生在校期间喝学校提供的开水或纯净水,尽量不买瓶装饮料。 想法虽好,但接下来的教育历程却不平坦,迫使我不得不深入下去,最后竟形成了“三部曲”。 听见了,就忘记了 我首先与班委们开会决定:一是班委成员分头劝说座位附近同学尽量不买瓶装饮料;二是组织班级骨干分子展开讨论;三是利用班会统一思想。准备充分,班会上图文并茂,呈现了很多内容:我国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状况及环保的重要性;饮料生产的环节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我校饮水很方便,不花钱买饮料,可减轻家庭负担。小组讨论,轰轰烈烈。遗憾的是生活委员经过连续两周的统计,饮料瓶数量下降不到百分之十,且不再持续。 为什么会这样?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现状也许就是“说教式”班会的必然结果。 看见了,就记住了 接下来,我开始策划如何让学生“看见”。第二次班会班长主持了“研究纸箱内饮料瓶瓶底的秘密”。生活委员呈现了自己的统计结果: 投影屏幕展示: 瓶底数字为“1”的含义:PE1(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常见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等。耐热至70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DEHP(查自“百度百科”)。 自己统计的结果对照科学说明更有说服力。面对学生惊讶的神情,我镇定自若地开始播放我收集到的关于饮料的负面新闻,诸如“某品牌的纯净水就是自来水直接灌装的”“某品牌的矿泉水水源地居然遍布全国”“某大牌听装碳酸饮料喝出小老鼠”正如我所料,两个星期内班级饮料瓶数量大幅减少。 为了强化效果,我联系了学生家长带学生外出参观当地的乳酸饮料厂。参观过程中虽然看不到不良现象,但学生却能悟出哪些生产环节容易出问题,如何简单辨别饮料品质等。 通过一系列让学生“看见”的教育活动,班级收集饮料瓶的纸箱换成了小箱子。学生自觉带不锈钢茶杯接开水喝,即使买饮料也大都是在运动后不得已的应急措施。 做过了,就理解了 饮料瓶的问题暂时基本解决,班容班貌也随之上了一个台阶。为了巩固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我不断寻找机会让学生参与环保行动,亲身体验,理解我们当前的环境问题,进而自觉地保护环境。 团支部书记在新闻中看到金陵晚报在开展“虎凤蝶行动”,即定期到紫金山做环保活动,让濒危的虎凤蝶有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在征得我和团员们同意后,积极联系了金陵晚报共同开展活动。 穿上专门的环保衣服,记者带领学生们在游人如织的紫金山捡起一片片纸屑、一个个烟头此情此景引起游客的驻足,喝彩声和掌声此起彼伏,学生在随笔中写道:“其实我们只做了一点点,微不足道,游客们热情的赞扬让我很惭愧,反思以前扔过那么多饮料瓶等行为,不禁汗颜,现在从我做起,带动更多的人做环保志愿者,让虎凤蝶能够自由地飞翔。” 活动一周后,班级的纸箱彻底消失,班级的垃圾也变得很少,这对一个有五十多名高中男生的平行班级来说,简直是奇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