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影视作品中的怀旧情结.doc_第1页
新世纪中国影视作品中的怀旧情结.doc_第2页
新世纪中国影视作品中的怀旧情结.doc_第3页
新世纪中国影视作品中的怀旧情结.doc_第4页
新世纪中国影视作品中的怀旧情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世纪中国影视作品中的怀旧情结 韩冰,宋学清,郭文利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怀旧情结在新世纪中国影视作品中有较集中体现。研究怀旧文化对新时期影视剧创作发展方向,以及丰富当代大众文化都具有较为深刻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影视作品中怀旧情结的集中体现、怀旧情结对影视剧创作的影响以及怀旧情结对影视剧的创新发展三个方面来揭示新世纪中国影视作品中怀旧情结的新内涵,以期寻找到一条怀旧文化在影视作品中发展的良性道路。 关键词:新世纪;影视作品;怀旧情结;现代性 :J905:A:1673-2596(xx)05-0135-02 “怀旧”从词源本意来看是渴望回家的痛苦,泛指背井离乡的士兵的精神及心理状态。然而到了近代社会,怀旧一词早已偏离了原有意义范畴,偏向于社会文化趋势和个体意识1。尤其到了今天“怀旧”已经超越了个体私人情感,不再局限于某人对某一时刻有关人或物的怀念,而是进入了公共空间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基本生存情绪。换言之,怀旧已经从社会个体心理现象上升为大众群体文化现象。怀旧文化具有独特的功能性特征,它不仅可以促进文化认同心理带来情感的慰藉,而且同时具有现实批判力量。新世纪以来怀旧文化不断渗透进影视作品中,成为中国影视剧极为重要的一种文化景观。而这种怀旧文化很快被商业化的大众文化捕捉,并被艺术化处理形成新的影视审美形态,且在广泛传播过程中成为大众审美情结。此类影视作品主要集中于历史题材与乡土题材,一方面表现出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家国思想,另一面表现出反现代性的保守主义。 一、怀旧情结的影视审美呈现 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中国现代人的骄傲,同时也给予我们一种历史的沉重感。面对历史正如克罗齐所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每一个时代都拥有自己解读、言说、建构历史的权力,甚至如美国学者彼得?盖伊所说的那样:“在一位伟大的小说家手上,完美的虚构可能创造出真正的历史。”因此可以说以当代人的美学观、价值观、世界观去改造抑或创造历史具有一定的合理合法性,它是当下对于历史的一次全新审视。中国新世纪影视作品正是以对历史题材作品的把握再次进入中国历史,但是其间所隐秘表现出来的的怀旧情结令人关注。 美国学者詹明信认为所谓“怀旧电影”是一种将历史包装成商品,并把它作为纯粹商业消费的对象推荐给观众的电影文本2。怀旧影视剧是在建立在某些历史史实的基础之上,以符合现代人的口味进行改编后呈现给观众的文本,它需要考虑现代人的审美与趣味,因为它毕竟以商业利润为主要目的,不是以历史知识的普及为目的。影视作品以现代叙事方式还原历史史实,可是这个史实是虚构的史实,是建立在现代人主观臆断基础上的史实,是掺杂了合理推测,主观想象和现代元素的史实,比如太平公主秘史甄嬛传等。 这种带有怀旧感的新世纪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种目繁多,如汉武大帝孝庄秘史大汉天子秦始皇大秦帝国卧薪尝胆贞观长歌杨贵妃乾隆大帝唐明皇美人心计甄嬛传等等。影视剧必须依托大众审美文化,吸引观众得到作为消费群体的受众的认可,这是它立足市场之本。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与受众达到精神情感的一致与共鸣。影视剧作品在探索自身发展和寻求共鸣点的过程中,自然把眼光落在了怀旧情结。 在新世纪乡土题材影视作品中,大多集中于建设经济乡村的主题,比如插树岭希望的田野刘老根乡村爱情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等等。但是在这些发展乡村经济为主线的故事框架内,总隐含着知识分子的乡村忧虑,经济发展与乡村伦理的冲突不断被凸显,对于传统乡村质朴本色的怀恋一直萦绕于作品之中,比如暖春暖樱桃喜临门等。其中尤以电影暖最具代表性,暖改编自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通过在北京工作的知识分子林井河的返乡经历,体现了对故乡底层民众的关注。林井河怀着对故乡思念走近故乡,对故乡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回到故乡后遇到暖勾起童年记忆。童年时代玩伴暖在“我”的撺掇下,荡秋千意外被扎伤双眼,残疾后无奈嫁给哑巴。这些保存在脑海深处的童年记忆被重新唤醒,唤醒了对暖的愧疚感与赎罪心理。当最后哑巴要求井河带走暖和女儿丫时,已经成为城里人的井河既无法摆脱曾经的愧疚,更无法解决当下的困境。返乡知识分子面对落后乡村的无力感再次被凸显,这是鲁迅故乡之后对知识分子与乡村关系的延续性思考,一方面是强烈怀旧心理,另一方面又是对苦难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彷徨。故乡总是带有一种令人爱恨交织,喜忧参半的民间原生态色彩,不仅眼前所见的故乡是这样,记忆中的故乡也是如此。莫言曾引用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的话说:认识自己故乡的办法是离开它;寻找故乡的办法,是到自己心中去找它,到自己的头脑中,自己的记忆中,自己的精神中以及到一个异乡去找它3。如果说鲁迅故乡中“我”的返乡,因童年的幻象记忆而带有一种寻梦的目的,那么暖中“我”的返乡,却因“个眼暖”而转化为一丝赎罪的企图。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与童年怀旧心理密切相关。 二、新世纪影视作品怀旧情结的新内涵 今天随着城市现代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物质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存空间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生存方式更为自由随意。而生活空间的开放性决定了生存方式的运动特征和不确定性,与过去相比,不管是从何种程度上来说,现代人的生活都变得漂泊不定,我们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的家4。过去的家拘泥于自然地理环境,现代社会的家却已随着城市的扩张演变为大都会,生活在大都会的人们“有家”却不“在家”。在一个生活节奏和历史变迁节奏加速的时代里,怀旧不可避免地就会以某种防卫机制的面目出现5。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某些消极影响,这种直接影响的后果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家的丧失。在这种情况下,找回人们心目中留存的“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现代人寻找心灵归宿的重要过程,怀旧就是寻找心灵归宿的重要环节。因为怀念是人之常情,是个人想象的浪漫纠葛,也最贴近思乡这一主题,在这种情况下影视作品则成为集体怀旧心理的宣泄出口,承载大众怀旧情感的载体,且由于当下独特的文化环境而赋予影视剧新的怀旧内涵。 在当下怀旧新内涵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怀旧意识是主体试图以过去的印象表达对已然失去某种价值观念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状况的不满。其次,怀旧行为的产生是以“甜蜜的忧伤”为基础。最后,怀旧是人类基于对现实痛感的弥补和调节,而最终指向和谐统一的美感体验6。 影视剧中大量出现的怀旧情结是当代大众怀旧心理的集中体现,更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它已然成为当代影视作品不可忽视的重要成分。然而怀旧情结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消极逃避,人们对现实生存环境的失望、精神的苦闷,都会引发集体怀旧情结,这种情结对于解决现实问题并无太大益处。此外从影视剧自身发展来看,怀旧影视剧大行其道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它给当代影视作品发展带来的弊端。怀旧影视剧经常是“新瓶装旧酒”,如果一味重复怀旧因素而不去寻求创新发展,势必会导致收视率的下降和影视文化的衰退。在大力提倡创新的当代社会,影视作品也应该突破传统创作瓶颈,找到创新发展之路。真正的艺术作品是不断拥有创作之源,否则不但会造成观众审美疲劳导致收视率下降,更会造成中国文化产业的单调和缺失,成为中国影视文化一大遗憾。 三、影视剧怀旧情结的文化指向 整体来说,怀旧影视剧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怀旧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集体记忆,每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都是在古人的智慧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之上代代相承。今天继承古代文化和智慧再把积累的文化知识传递给后人,才会使民族文化绵延不绝发展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本民族形成的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无形中加强了民族同一性的认可,加强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也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在遭受外来文化强烈冲击下还能维持自身生存发展,更是与民族集体怀旧心理息息相关。故而怀旧影视作品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体来说,民族的文化认同是维系民族和国家的最重要的纽带,也是国家的凝聚力之所在,没有独立和统一的文化就没有统一的国家。“一个民族正向的身份感能产生强大的心理力量,给个体带来安全感、自豪感、独立意识和自我尊重,只有文化意义上的民族身份,才构成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行为规范”7。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难免会对自身的现状遭际有种种不满,甚至对某些社会现实极度失望,而苦于找不到宣泄的出口。在怀旧影视剧中人们沉湎于对历史的怀念和思索中,会暂时忘掉现实的苦闷,或者从历史剧中找到现实的出路。通过这种途径,现代人苦闷的情感得到宣泄和排遣,就会更加理性平和的看待接受社会现实。 但是从近几年热播的怀旧历史剧来看,内容未免有些单调,都是建立在权利争夺基础之上。千篇一律的宫斗剧占据荧屏,朋党之争、献媚争宠、心机手段等成为此类影视剧主线。如果这是以弘扬一定的人文内涵和正确价值观导向为目的而设定的情结倒也无可厚非。比如美人心计中,窦太后在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权利的同时,也在努力维持家族和谐防止后代自相残杀,并且在挽回自己和丈夫的感情中所做出的种种努力,都对当代社会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是更多的历史剧如太平公主凰图腾甄嬛传等则极力渲染后宫争斗的残酷,而这种残酷的争斗就是为了争宠和个人私欲。可以说是为了争斗而争斗,争斗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剧中友情亲情都是掺杂功利色彩的。比如甄嬛传中,甄嬛和沈眉庄以及庄妃、敬妃之间的友情都是以打倒皇后为目。给人以只有不择手段的心机智谋才是个人生存之道的认识,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最注重的修德。中国传统文化一贯主张修德而非权谋是久盛不衰之根本,但是显然当下影视剧忽视这一更好的怀旧立场。 参考文献: 1罗岗.找寻消失的记忆对王安忆长恨歌的一种疏解J.当代作家评论,xx(5):5. 2弗里德里西詹明信.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