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教案(苏教版)_第1页
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教案(苏教版)_第2页
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教案(苏教版)_第3页
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教案(苏教版)_第4页
2016五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教案(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8 2016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 5 单元教案(苏教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教 材 简 析本单元主题为 “ 亲情依依 ” ,安排了爱如茉莉月光启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谈礼貌四篇课文,一次习作和一次练习。 爱如茉莉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月光启蒙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 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2 / 38 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学本组课文时,应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应注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大胆地把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教 学 要 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感悟作者的感情,并得到美的熏陶。 5、习作,能选择一两个具体事例来写身边的一位小能人。 6、口语交际:小小即兴演讲会。 课 时 安 排课题课时数起止日期备注 17、爱如茉莉 18、月光启蒙 3 / 38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20、谈礼貌 习作 练习 No: 061 课题: 17、爱如茉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认识 2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 “ 如茉莉一般的爱 ” 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此教案为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读懂课 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4 / 38 课文的第三段,通过细节描写,在字里行间揭示了什么是真爱。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 1、语言描述,激情导入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体会其中与众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爱。 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茉莉有什么特点?爱怎么能像茉莉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二、认读感知、初步理解 1、自学课文。要求: ( 1)圈画生字 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 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检查交流。 ( 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一些难读的句子,理解一些词语。 叮嘱:爸爸叮嘱我什么?一遍两遍是不是叮嘱?爸爸会怎样叮嘱?生活中的你有没有受到别人的叮嘱?(联系生活与展开想象相结合理解词语) “ 寻思 ” 、 “ 随手 ” 与 “ 一本正经 ” :抓三个词语的对比5 / 38 体会母亲内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样羞涩、含蓄而芳香。 蹑手蹑脚:形容脚步很轻。为什 么蹑手蹑脚?怎样蹑手蹑脚?(做动作) 3、梳理概括。 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三、巩固生字,描红临写 1、练读词语 2、趣味记字 ( 1)温柔的手 打一字(揉) ( 2)有心不平静,有话不可信 打一字(荒) 3、描红临写 四、布置作业 1、写好生字,记住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个性化调整 No: 062 课题: 17、爱如茉莉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此教案为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6 / 38 1、能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 “ 如茉莉一般的爱 ” 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第三段,通过细节描写,在字里行间揭示了什么是真爱。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感受茉莉 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茉莉?每一次写茉莉分别带给人什么感受? 2、学生读书、交流,出示词语:平淡无奇、洁白纯净、诗意、弥漫、缕 缕幽香、袅袅 3、在作者眼里,茉莉开始是平淡无奇的,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茉莉变得洁白纯净、富有诗意、散发出缕缕幽香,还袅袅地钻进了心中。为什么呢? 二、精读课文,品味爱心 1、描述:爸爸和妈妈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7 / 38 述的语言。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2、要求:自读课文,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师生合作,交流深化 1、小组交流。交流内容:从哪些细节,那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交流方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 2、班级交流(预设)。 ( 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 “ 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 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 2)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 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 3) “ 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 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 和 “ 爸爸去洗漱 爱如茉莉 ” 8 / 38 四、归纳提炼,诵读积累 1、朗读全文,整体回归。 2、出示小诗,练习诵读。 爱是妈妈劳作的身影, 爱是妈妈羞红的脸, 爱是对亲人的片片思念, 爱是费尽心思编织的美丽 谎言。 爱是轻轻的叮嘱, 爱是心情的坦然, 爱是亲密的牵手, 爱是阳光的恬淡。 爱是真诚理解, 爱是沟通无限, 爱是会心一笑, 爱是温情款款。 爱如茉莉,洁白纯净; 爱如茉莉,清幽香远。 ( 1)读一读,背一背。 ( 2)不同的人对 “ 爱 ” 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想一想,议一议,把你或他人眼中的真爱记录下来。 个性化调整 9 / 38 No: 063 课题: 18、月光启 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 “ 月光启蒙 ” 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此教案为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读书、识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孙 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 2、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10 / 38 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 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 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 (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第一段( 1 5):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 “ 我 ” 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 的爱。 11 / 38 第二段( 6 13):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 “ 我 ” 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 14):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 “ 我 ” 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 4、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个性化调整 No: 064 课题: 18、月光启蒙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此教案为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 “ 月光启蒙 ” 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过程: 12 / 38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点什么? 2、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篱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听这位农家母亲的声音。 二、精读指导 1、学习 1 5 自然段 ( 1)自由读,注意捕捉读时内心 的感受 ( 2)学生交流感受 篱笆小院和谐、惬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篱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详的母亲,乖巧的 “ 我 ” 。 母亲的嗓音甜润、轻盈: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 3)谁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诵母亲所唱的歌谣? ( 4)女生齐读 2、 3 自然段。 ( 5)出示: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交流:母亲的声音甜美,充满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亲动人的音韵使 “ 我 ” 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飘逸。 ( 6)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 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13 / 38 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 ( 7)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4、学习 6 13 自然段 ( 1)自由读 6 9 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一句话 ( 2)出示: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交流 :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指导读出 “ 我 ” 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 3)自 由读 10 13 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 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 5、母亲的歌谣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6、出示:最后三句话 ( 1)从这三句话中,你能看出 “ 我 ” 想对母亲说什么? ( 2)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 ( 3)再读,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14 / 38 敬爱之情。 ( 4)指名读,齐读。 三、总结全文 1、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 “ 月光启蒙 ” 作为课题? 2、让我们轻轻闭上眼 睛,走入记忆的长河,再在母亲的爱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 3、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你的母亲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给过你什么帮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个性化调整 No: 065 课题: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此教案为第 1 课时 15 / 38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读书、识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十年代有这样一个人,鲁迅先生称为 “ 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 ,她就是萧红。有这样一本书,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由得沉浸在烂漫的童年生活中,著名作家茅盾称之为 “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 ,这就是萧红所写的呼兰河传。 (课件出示:萧红及呼兰河传的简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兰河传中第三章的一个 部分,题目叫 我和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 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16 / 38 ( 2)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4、质疑问难。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分别找出相关段落。(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分别是第 2、 13 小节和第 3 12小节) 四、感悟园子 这令萧红魂牵梦萦的园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请同学们拿起笔,默读课文的第二、第十三小节,把你想到的词就写在句子的旁边。 1、学习第 2 小节 ( 1)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板书) ( 2)迁移写法 这一小节写的都是什么?那么它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详细写了什么?蜻蜓、蚂蚱作者一笔带过,这种写作方法就叫有详有略。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17 / 38 个性化调整 No: 066 课题: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品 “ 趣 ” 。 1、板题读题。 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第一段,能说说这个园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吗? 2、师:那在这样一个童话般的园子里,我跟着祖父都做了些什么呢?(栽花、拔草、种菜、 铲地、嬉戏、浇菜 ),是呀,作者写了这么多的事情,有趣吗?那你觉得哪个自然段写得最有趣呢? 二、进入文本,品味 “ 有趣 ” 。 18 / 38 1、学生按要求自读。(出示要求)思考:哪一自然段写得最有趣?请大家找一找,读一读,划一划,在旁边写下自己想说的话。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2、汇报交流。 预设小节 3: 1、学生汇报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体现动作的词来读,来体悟乐趣。 溜平 下了种,一般都是用手把土窝抹光滑,磨抹平整;可这里呢?我是怎么弄平?像溜冰一样,滑行。 2、指导学生抓住 “ 东一脚西一脚 ” 、 “ 踢 ” 等词体 会并读出我的淘气和快乐。 预设小节 4: 学生汇报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读书。 自由朗读,交流想象到的乐趣 乐趣一:拿着祖父给我的锄头;二:动作;想象一下我跟在后面怎么乱勾的?(生做动作)三:我铲过的地的样子。 预设 11 小节: 指导学生抓住四个 “ 又 ” 感受我的自由(板书:自由) 齐读、指名读 预设小节 12: 1、学生汇报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边读边去体验作者心情的读书方法。 19 / 38 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 “ 下雨啰!下雨啰! ” 的神情是怎样的? 2、指导学生读出我的快乐,尤其是我的动作和 “ 喊 ” 的语句。 预设第十三小节: 指导学生感知反复写法的作用。 默读 13 小节,找与众不同的地方。 师引读,生齐读 从这反复的句子里,体会到的什么(还是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 (出示这段中心句)齐读 “ 一切都活了, 都是自由的。 ” 从这些我跟祖父后面做的事中,可以感受到什么?(作者童年的快乐、自由) 三、再入文本,品 “ 爱 ” 1、过渡:其实,我在园 子里做过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曾经我追根究底问祖父院子里的樱桃树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果,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 2、出示自读要求:当我做这些事的时候,祖父是怎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再默读 3-12 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写感受。 20 / 38 3、集体交流: ( 1)指导学生从紧扣文中句子,发现细节感受到祖父对我的爱。 ( 2)从祖父的笑中,我们感受了什么? ( 3)出示插图,指导学生用 “ 当 时 ,祖父笑了! ” 的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4、再入文本,读书体验。 ( 1)静静地读、用心地品 13 小节 (2)出示说话练习的填空。先自已品读,再试着填空。 (出示说话练习的填空)每句各找一人说,最后一句,师引导一起说。 在这个园子里,究竟谁是最自由的? 因为我自由,所以在我眼里看什么都是自由和快乐的,作者这种借其它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真是一种巧妙! 5、美读 13 小节。 四、走出文本,找 “ 爱 ” 、写 “ 趣 ” 1、品读十四小节。生轻轻地齐读 14 小节。 2、总结延伸。 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 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 “ 温暖与爱 ” 怀着 “ 永久的憧憬与追求 ” 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21 / 38 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 五、课后作业: 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阅读呼兰河传。 回忆自己儿时的趣事,写下来,读给同学听,分享你的快乐。个性化调整 No: 067 课题: 20、谈礼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此教案为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读书、识字 22 / 38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 “ 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 。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一个人是否讲礼貌,往往能反映出这 个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谈礼貌的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学生围绕课题质疑:(什么地方要讲礼貌?礼貌对我们来说有何意义? )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 2、检查:(出示小黑板) ( 1)读新词语: ( 2)朗读下列古训或俗话: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 3)挑选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当众读一读,师生评点,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指导读通句子,读好人物对话。 23 / 38 三、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 “ ? ” ,然后提出来。(放到下节课讨论)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 五、布置作业 个性化调整 No: 068 课题: 20、谈礼貌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此教案为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24 / 38 一、质疑导入,激发情趣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初读了课文。我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解决这个问题。课文讲了好几个有关讲礼貌的故事,可教师想不通:为什么课题不用礼貌的故事,而要用谈礼貌作为课题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再讨论讨论。学生交流,适时点拨。 学生思考问题 二、精读感悟,迁移运用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道理? 2、自读,交流。(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板书: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齐读。 3、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4、谁能用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分别说说 “ 失色于人 ” 、“ 不失色于人 ” 、 “ 失口于人 ” 、 “ 不失口于人 ” 的意思。 5、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把这个道理记在脑子里。 (二)精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课文用三个 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请同学们先把写故事的语句用括号圈出来,再自由选择一个故25 / 38 事读一读,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读好。谁能把故事读得有声有色,就说明他已经读懂了。 练读,交流读,评点,板书:故事说理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一个故事后面的一句话。 出示:这正如俗话所说, “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 。 联系故事内容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讨论、交流、评点) 完成如下板书:神态、动作、语言 3、如果我们把这三段话交换一下位置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想说的? 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写故事的语言及第三自然段中说理的句子。 再读第二、三个故事后面的话,再结合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讨论、交流、适时评点) 板书:贴切 小结:可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4、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读一读,学生讨论、交流。 三、交流收获,自悟自得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取得了哪些收获? 齐读第五自然段。交流。 26 / 38 四、总结 1、说说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 2、完成课后练习 根据刚才我们学到的方法,怎样才能把事例说好? ( 1)先定内容,内容要与讲礼貌有关。 ( 2)说的时候要紧紧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说好处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要紧密结合事例的内容来谈。) 3、练习说话。(准备、交流、评点) 个性化调整 No: 069 课题:习作 5 教学目标: 1、写人的习作练习,写一个 “ 我身边的小能人 ” 。 2、学习用一两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弄清征文启事的要点,练习向各种儿童报刊投稿。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此教案为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写人的习作练习,写一个 “ 我身边的小能人 ” 。 2、学习用一两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7 / 38 3、弄清征文启事的要点,练习向各种儿童报刊投稿。 教学重难点: 用一两个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生动具体地描写反映人物特点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 1、课前谈话:上课前我们先聊一聊,你的偶像是谁?用最简短的话说一说为什么把他当作自己的偶像? 2、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人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杰出才能或突出成就的人,都是些 “ 能人 ” 。 (板书:能 人 )“ 能人 ”的确值得尊敬,可最近我一听到能人这个词就有说不出的烦恼,猜一猜,我为什么会烦恼。 3、猜不出吧,还是让我来告诉你,最近学校让各班评选出班级的小能人,名额只有一个,可是我们班的同学都很优秀,我不知道选谁合适。愿意帮我选出身边的小能人吗?(板书:我身边的小能人 ) 二、交流材料,拓展思路 1、引导审题:谁先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 “ 小能人 ” 。 (让学生自由谈,引导总结出指 “ 有一定特长的人 ”) 2、生生互动,拓展思路 (1)你们准备推荐谁?同组的同学先讨论一下 (不要说28 / 38 这个 人的名字,说说这个的特长,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给他说的这个人起一个绰号,并猜猜他是谁。 ) (2)指名说自己推荐的人的特长,其他同学根据特长内容起绰号,猜猜是哪一位同学。 (请推荐者将被推荐者的名字写上黑板 ) (3)有不同意见吗?你推荐的是谁?他有着怎样的特长(大家猜猜他说的这个人是谁,准备给他起个什么绰号 ) (4)下面有请获得 “ 我身边的小能人 ” 提名的同学上台。教师扮演记者采访: “ 我是射阳国际外语学校广播电台的记者,这次你获得了小能人的提名,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的? ” 3、多边互动,交流素材 有这么多的同学获得了提名,可获奖名额有限,究竟该选谁呢?请支持者们互相讨论一下,然后介绍小能手的事迹给老师听一听,看哪一位同学的事迹多,理由充分,就选谁好吗?有相同意见的小组之间互相串联。 4、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理由。 5、刚才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们说班级里谁对这几位同学最了解 (小能手自己 ),如果你们是记者,准备问他们些什么? 6、进行模拟采访,引导被采访者说出自己最难忘的事。(引导板书:典型事例 ) 29 / 38 三、写法指导: 1、我相信听了这几位同学的自我介绍后,同学们对 他们更加了解了。学校在展 “ 我身边的小能人 ” 评选活动的同时,还开展了相关的征文活动。请看一看征文启事。 2、学生自由阅读征文启事,课本 107 页 3、读了征文启事,你觉得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学们的。 (引导学生归纳、板书 ) 四、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个性化调整 No: 070 课题:评讲习作 5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此教案为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用一两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知道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与错误,进一步纠正,完善。 教学重难点: 用具体事例突出人 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作文要求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文 5 的习作要求。 指名说 2、小结:写一个 “ 我身边的小能人 ” 。用一两个典型事例30 / 38 反映人物特点,事例要能要通过描写反映人物特点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表现人物。 二、总体情况分析。 本次习作,要求同学们写一位身边的小能人,首先确定写谁,想想他在哪些方面表现突出,然后选择其中的知道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与错一两件事例写下来。多说同学按要求完成习作,也有不少同学写的并不理想。 成绩统计 优秀人数: 9 人 良好人数: 16 人 及格人数: 4 人 三、讲评优秀学生习作。 1、这次习作完成比较好的同学有林秋雨、臧泽宇、戴悦、冯宇含、胡本科等同学。 2、评林秋雨的 A、范读。 B、生听后评议,交流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 c、师生小结: 能选择典型的一两个事例。 注意文章的脉络和结构美,特别是注意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事例具体,语言生动、准确。 31 / 38 四、评议较差学生的习作。 写的质量较差的学生有朱顺达、吕新鹏、胡新硕等几位同学。 1、读朱顺达的习作。 A、出示原作。 B、生评议交流。 c、小结出存在的问题。 2、评议吕新 鹏的习作。 3、师生小结出这些习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事例不具体,不能用力的突出人物的特点。 错别字太多。 没有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自然过渡。 语言表达不清楚,不能认真修改自己的底稿。 纸面不整洁。 五、评后练习。 1、认真阅读领悟教师的批阅意见。 2、再一次进行明确修改。 3、订正错别字。 板书设计 介绍自己身边的一位小能人事例典型人物特点鲜明 No: 071 课题:练习 5 教学目标: 32 / 38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了解一些生活中最新出现的词汇。 2、让学生通过诵读掌握一些表 示说话时的情态的词语,积累以备用。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即兴演讲。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本课用 3 课时此教案为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了解一些生活中最新出现的词汇。 2、让学生通过诵读掌握一些表示说话时的情态的词语,积累以备用。 教学重难点: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背诵积累。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 1)创设情景:丁大勇和爸爸看电视时,爸爸对大勇的 “ 劲歌劲舞 ” 这 个词表示不理解。 ( 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什么是新词儿? ( 3)指名回答问题并说说新词出现的原因。 33 / 38 ( 4)引导学生小结: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新的词汇层出不穷,这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多留心,多学习。 2、教学第二部分。 ( 1)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它们的意思。 ( 2)学生试说这些新词儿的意思。 ( 3)教师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 1)学生思考准备。 ( 2)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知道的新词儿。 ( 3)总结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 来源,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 2)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 3)全班交流,说出这些词语的特点。 ( 4)同座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