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初一语文上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_第1页
2016初一语文上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_第2页
2016初一语文上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_第3页
2016初一语文上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_第4页
2016初一语文上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 2016 初一语文上第 14 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十四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背诵十五夜望月和水调歌头。 2通过朗读,理解诗词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词的意境,感受 “ 月亮 ” 所寄寓的各种内涵。 【学习重难点】 1通过朗读,理解诗词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 2体会诗词的意境,感受 “ 月亮 ” 所寄寓的各种内涵。 (难点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 我们同沈从文先生一起,挤在茶峒的河边,观看激烈紧张的赛龙舟;跳到河里进行过军民同乐、笑声不绝的人鸭竞赛,过了个愉快热闹的端午节;接着,从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中,我们闻到了半个世纪前京城地区春节时浓浓的喜庆味儿,听到了热烈的鞭炮声。今天,我们又要穿越2 / 12 时空,跟着三个不同时代的诗人去赏月,过一个独特的中秋节。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1)王建 (约 767 约 830),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 (今河南许昌 )人。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 “ 张王乐府 ”他创作的诗歌多为描写农民日常生活、反映民生疾苦之作,对 元稹、白居易的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成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导。 (2)苏轼 (1037 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省 )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世人合称为 “ 三苏 ” 。他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 唐宋八大家 ” 之一,诗、词、散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清新豪健。代表作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等。 2文题理解 (1)十五夜望月: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作者在夜晚赏月时,怅然于家人离散,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作者用这首诗,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达得非常委婉动人。 (2)水调歌头:水调歌头,词牌名。本篇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 (公元 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作者正任密州 (今山东诸城 )太守,从题序来看,此首词为醉后抒情,怀念兄弟 (子3 / 12 由 )之作。中秋节是汉人节日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有赏月、团圆两个主题。 3朗读诗词,解决重点字音。 栖鸦 (q) 冷露 (l) 丙辰 (chn) 宫阙 (qu)朱阁 (g)绮户 (q) 婵娟 (chn)琼楼玉宇 (qing) 三、合作探究 (一 )赏析十五夜望月 1二 人小组互读诗歌,正音,划分节奏。 明确:中庭 /地白 /树栖鸦,冷露 /无声 /湿桂花。 今夜 /月明 /人尽望,不知 /秋思 /落谁家? 2进一步展开讨论:品读诗中精彩处,赏析下面的诗句。 (1)中庭地白树栖鸦 明确:诗人在这句诗中写到了中庭月色,只用 “ 地白 ” 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净素洁、清冷之感,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 树栖鸦 ” 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出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2)冷露无声湿桂花 明确: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思入神,丝 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 “ 冷露无声湿桂花 ” 的意境,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味。4 / 12 而且岂止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 碧海青天夜夜心 ” 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3)不知秋思落谁家 明确:诗人没有采用正面直接抒情的方式,而是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一个“ 落 ” 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二 )赏析水调歌头 1请大家自由朗诵一遍, 注意字词的准确读音,划分朗读节奏。 明确:明月 /几时 /有?把酒 /问 /青天。不知 /天上 /宫阙,今夕 /是 /何年。我欲 /乘风 /归去,又恐 /琼楼 /玉宇,高处 /不胜 /寒。起舞 /弄 /清影,何似 /在人间。 转 /朱阁,低 /绮户,照 /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 /别时圆?人有 /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 /古 /难全。但愿 /人 /长久,千里 /共 /婵娟。 2内容理解:这首词上阕主要写什么?下阕呢? 明确:上阕 望月 (写景 );下阕 怀人 (抒情 )。 3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明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 4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与 “ 但愿人长久,千里5 / 12 共婵娟 ” 两句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明确: “ 月圆人不圆 ” 的遗憾之情; “ 千里共婵娟 ” 的美好心愿。 5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 明确:实景 明月、酒、青天、 “ 我 ” 、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 宫阙 (琼楼玉宇 )。 联想 明月 (月圆 ) 团圆 (人圆 )。 想象 明月 宫阙 琼楼玉宇。 6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先是因对亲人 的思念之情无法排遣而向青天发问,进而自慰、释然,语气愈加旷达,感情也进一步升华为对天下之人的美好祝愿,对生活的信心也更坚定。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四、板书设计 十五夜望月 中秋望月 一句:侧面烘托 皎洁,宁静 朴实简洁 二句:暗写望月 寂静,优美 浮想联翩 三句:直写望月 推己及人 意境悠远 6 / 12 四句:委婉抒情 发出疑问 含蓄深远月明人远思深情长 水调歌头 上阕 望月 (写景 ) 借明月自喻清高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下阕 怀人 (抒情 ) 用圆月衬托别离 苦闷、矛盾 豁达、通脱 五、课外拓展 中国人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一轮明月给人们带来了无限遐想,又寄托了无数情思。请你完成以下关于 “ 月亮 ” 的题目。 1写出与月亮有关的乐曲或歌曲三首。 _ 2中秋佳节,各地都有一系列与月亮有关的习俗,请写出你的家乡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_ 3下面是与月亮有关的对联,请你用 “/” 划分朗读节奏,并作简要赏析。 7 / 12 对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_ 答案: 1.示例:二胡曲二泉映月、小提琴曲思乡曲、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 2.示例:吃月饼、赏月、给长辈送礼物等。 3.节奏: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赏析: 上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 “ 月到中秋分外明 ”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 2领悟诗中的比喻和联想,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把握三首咏月诗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习重难点】 1领悟诗中的比喻和联想,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 2了解把握三首咏月诗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 ) 【教学过程】 8 / 12 一、新课导入 不独古人会望月感怀,古今的诗人情感是相通的,当代的大诗人艾青也有中秋夜 对月怀人的时刻,因而写下了这首我的思念是圆的。这节课,我们着重来学习一下这首诗。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艾青 (1910 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 2写作背景 艾青的诗,往往较多地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现实的生活和斗争,从而比较鲜明地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本诗写于 1989 年,是诗人晚期作品。诗人一生经 历坎坷,人到晚年后,对亲情看得越来越重。此诗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 3自读诗歌,说说你对文题的理解。 明确: “ 我的思念是圆的 ” ,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的语言中包孕着许多东西,比如说, “ 我 ” 有一个成熟而圆满的思念, “ 我 ” 看到现实中的不圆,追求美好的团圆 三、合作探究 9 / 12 (一 )整体感知 1默读,了解全诗大致内容。 明确:第一节:诗人把自己的思念比作是圆的,由此联想到最亮最圆的中秋月亮。第二节:由西瓜、苹果也是圆的,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 “ 骨肉被分割 ” 的痛苦。 2阅读第一节: (1)第 1 3 句说 “ 我的思念是圆的 ” ,中秋的月亮是圆的,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圆,都那么令人满意呢? 明确:中秋月圆常常是人事不圆。 (2)第 4 5 句诗,联想到哪些诗 (词 )句呢? 明确:如: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3)第 6 7 句启发人们联想,你会想到什么呢? 明确:如苏轼的词: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应该能表达诗人此时的心境了。 3阅读第二节: (1)诗人说 “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 有何用意? 明确:西瓜、苹果都是圆的,又是很甜的,这象征着亲人的团聚时的欢乐。 (2)第 3 4 句在此有何作用? 明确:世界上的事情不可能都尽如人意,有团聚的欢乐就会有骨肉分离的痛苦。这两句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10 / 12 用。 (3)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渴望亲人团聚之情。 4怎样理解作者艾青将思念说成是 “ 圆 ” 的? 明确:这是一种化无形为有形的写法。思念本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能借助其他的事物来体现。月亮是人们常用来寄托感情的事物,所以在这个时候,思念就变为 “ 圆 ” 的了。但作者不仅仅赋予了思念以形象,还赋予了它特殊的味道。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每当中秋,品尝月饼的时候,这种苦涩便蕴藏在了月饼中。同是 “ 圆 ”的,作者又巧妙地把 “ 西瓜 ”“ 苹果 ” 的甜与品尝 “ 月饼 ”的思念之苦作了对比。总之,诗人从多角度把这种无形化为有形,将意象变得清晰、具体。 (二 )比较阅读 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的时代,都表达了相思之情,试作比较。 明确:相同点:中秋咏月,抒思念亲人、盼望团聚之情。 不同点: 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我的思念是圆的 时代 不同唐代宋代现代 形式 11 / 12 不同七言绝句词现代诗 内容、 情感 不同思念家人、离情别绪、委婉动人、小家怀念亲弟、自我解脱、旷达乐观、小家思念同胞、渴望统一、哀伤沉重、国家 四、板书设计 我的思念是圆的 第一节:思念圆 月亮圆 人不圆 何时圆 第二节:思念圆 瓜果圆 家不圆 何时圆 五、课外拓展 请查找相关资料,写出某个传统节日的来历。 示例:端午节由来: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