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概览_第1页
2016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概览_第2页
2016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概览_第3页
2016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概览_第4页
2016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概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2016 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概览 2016 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概览 随着最后一个考生走出高考考场, 2016 年高考尘埃落定,正式落幕。自 XX 年开始启动的新一轮考试改革,将从明年开始分区域逐步落实 3+3 模式的考试形式改革,这一次重大变革相较上一次开始实行 3+1 模式已然时隔 15 个年头了。考试形式的变革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需要在保持一定稳定性的情况下来进行,而考试内容的变革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历经十余年微调变化,已经逐步驶入改革深水区。高考的内容变革经历了从知识到能力、从能力到素养的发展过 程,也正在逐渐形成强调综合性、实践性的命题风格。 对于高考的考试说明,从 2000 年开始明确提出了考试的能力目标要求,发展到 XX 年已经日趋完善和稳定。 XX 年对已经基本成型的各科能力要求进行了局部微调,例如语文学科在原有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五种能力之外,新增了 “ 探究 ” 这项新的能力考核目标。所释放出来的信号就是高考改革将持续向能力测试的方向不断深化。 2016年的高考相比前两年的考试要求没有特别的变化,2 / 8 基本保持平稳,然而在命题的具体表现上,体现出了对学生认知能力、学科素养、知识应 用水平测试方向上的进一步深化。总体而言,对考试内容的摸索方面,改革试验区相比其他地区走的要更远一些。 以语文为例,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四地的试卷结构就有较大差异:北京和上海的卷面结构比较相似,上海卷是泾渭分明的两部分,阅读和写作,阅读占 80 分,写作 70 分。北京卷也是两大部分,阅读部分 90 分,写作部分 60 分。两地试卷在阅读模块都是由三个部分的主体构成,分别是现代文、古诗词和文言文,所不同的是北京卷的现代文阅读部分对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测试体现较为鲜明,开卷第一题就是一个非连续性长文本阅读。相比之下,上海卷 的人文色彩要更为浓厚。从三部分的比重来看,北京卷的长文本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共占据了 48 分的分值,文言文阅读为 24 分,诗词部分 18 分。上海卷的现代文阅读分值为 35 分,诗词部分 14分,文言文阅读为 31 分。同样都是落实考试改革政策,双方的侧重略有差别。作文写作方面,上海卷一篇大作文占据了 70 分的分值,而北京相较而言写作的总分值比上海卷要少 10 分,并且还把具体内容拆分成了微写作和大作文两部分,微写作为 10 分,大作文为 50 分。从作文内容和结构设计来看,上海卷的题目更具思辨性,而北京卷对应用写作、传统文化和社会实践的综合 落实更具匠心。 3 / 8 2016 语文北京卷 题型 涉及能力类型 分值 非连续性长文本阅读 1 B 24 分 2 B 3 B 4 B、 c 5 A 6 B 7 B 8 4 / 8 B、 E 文言文阅读 9 B 24 分 10 B 11 B 12 A、 B、 E 13 A、 B 14 B、 c、 E 诗词部分 15 B 18 分 16 B、 c 17 5 / 8 B、 c 18 A、 B 现代文阅读 19 B 24 分 20 B 21 B、 E 22 A、 B、 c、 D 23 c、 E 24 D、 E 作文微写作 25 E 10 分 作文写作 6 / 8 26 B、 c、 E 50 分 A、识记; B、理解; c、分析综合; D、鉴赏评价; E、表达应用; F、探究 反观山东卷与江苏卷,这两份试卷的结构上比较相似,属于比较传统式的命题结构,都是由试卷 I 和试卷 II 两部分构成,将基础识记、语言文字应用、诗歌、文言文、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写作拆分开,分别命题。其中山东卷的现代文阅读为 42 分,文言文与诗歌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四部分的能力测试共计 36 分,语言文字运用部分为12 分,除作文写作外总分值 90 分,共计 6 道大题。江苏卷的结构划分也比较细致,按照能力结构划分的命题风格十分鲜明,语言文字应用设计了 15 分,文言文阅读 18 分,诗词部分 11 分,识记内容 8 分,现代文阅读 38 分,除作文外的总分值 80 分,也是 6 道大题。两地试卷的作文部分都是材料作文,大体命题风格与往年类似。 就语文试卷的四地试卷对比来看,北京、上海两地深化综合改革的意味更为鲜明,命题的综合性较为突出,对传统文化的体现方式各有侧重,语文综合学科素养的体现较为突出。山东、江苏卷在执行考试大纲的 过程中,对考纲的指导思想贯彻比较到位。这两类试卷,引领和执行的风格表现非7 / 8 常明确。 再看语文试卷的全国 I、 II、 III 卷,三份试卷的结构逻辑比较清晰,命题设计的思路也比较明确,对于考纲和课标要求的把握比一些地方考卷显然要到位的多。三套全国卷的结构一致,都是开卷一道题为现代为阅读,分值是 9 分。第二部分文言文部分的分值是 36 分,具体构成内容为文言文阅读 19 分,诗词赏析 11 分,识记默写部分 6 分。第三部分是在第三大题和第四大题间选考,每题的分值都是 25 分,二选一。两个选项中的一个是文学性文本,另外一个是实用性文 本,意图在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之间取得平衡。然后的一部分是语言文字应用,分值为 20 分,其中语言文字基本积累的分值有 15 分,另外五分的分值是一个能力层级 E的题目,也就是一个表达应用的题目,这个有一点类似于北京卷的微写作,今年三套卷的内容都是图文转换。一般这个题的要求都是句式仿写、句式变换、图文转换或表文转换,基本没什么难度。最后一部分就是分值 60 分的作文写作了。全国卷比起北京、上海卷的改革程度还不算纯粹彻底,但相比一些地方卷,命题逻辑要清晰多了,算是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程度吧。 事实上无论任何一个学科,我 们在对学生进行测试的时候都会涉及到一个目的目标的问题,即测试学生的什么水平?是知识掌握的量的水平,或者是知识应用水平,或者是8 / 8 通过探究及知识运用,生成新的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数学如此,语文亦是如此,识记是一个基础的认知目标,但是考试改革如果向能力和素养测试的方向发展,那么考试的形式内容就必将降低对识记的层次要求。这意味着通过考试内容改革,将指向非记忆性内容的测试考核,那么这也意味着凭借经验来应对考试的应试方式会逐渐失灵,题海战术将难以奏效。尤其是以题海战术形成的高考复习模式最终会因为其教学效率过于低下,造成各学 科之间时间资源的强烈冲突,从而让老师们越来越产生一种 “ 回天乏力 ” 的感觉。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就在于教师需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确立教学中的学生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