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8 2016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青岛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二单元快乐大课间 两位数乘一位数 单元备课部分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点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掌握了一位数乘一位,初步认识了简洁的意义,掌握了乘法口诀,能口算表内乘法及倍数,这是学习本单元乘法的重要基础。正确理解并掌握这部分内容,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运算能力,也能为学生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打好基础。本单元由 浅入深,呈阶梯状上升,在本册的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编排上既总结、利用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又为今后继续学习更复杂的内容作铺垫,体现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数学思维规律。 本单元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身边熟悉、新颖、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学校、认识社会、认识自然,体验到数学学习与生活密切联系。本单元选取了学校生活素材 “ 快乐大课间 ” 。让学生通过参观丰富的大课间活动从中找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从而2 / 28 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安排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本单元特别注重 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可以摆小棒或方块、也可以口算、估算、笔算,然后学生展示、交流各自的方法,总结出正确地计算方法,以此体现个性化的学习。 本单元以富饶的大海为主要情境,分 5 个信息窗,从出海归来 养殖海产品 加工海产品 销售海产品 海产工艺品,包含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乘法;乘法的竖式计算;末尾和中间含 0 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混合运算。这是初次接触乘法的竖式计算,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 1.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及两 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和进位)的笔算方法。 2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探索意识。 3会独立思考,表达想法。 4能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有关知识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 5知道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6能在他人帮助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7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 / 28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建议 1经历过程,在情境中体验、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充分利用教材所提 供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中,掌握知识、技能。本单元以学生喜爱大课间活动为素材,在活动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自己的算法,总结出正确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2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教学重点之间的关系。 在实施教学活动时 ,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知识、思路解决问题。在学习本单元时,我先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列出算式,然后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探究计算方法。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适时关注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3.注重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本单元时,我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在参观体育大课间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去主动发现、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培养其问题意识。 课时安排 4 / 28 课题课时 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1 课时 2.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1 课时 3.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1 课时 +随机 1课时 4我学会了吗? 1 课时 5智慧广场 1 课时 总计 6 课时 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 P10,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并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学具操作,明确笔算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共同探索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探讨。 教学难点: 5 / 28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小方块 学生准备: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面写的什么?(每天锻炼 1 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从这句话,你知道什么 ? 生:体育锻炼对我们的健康很重要。 师:为了我们的健康,咱们学校在大课间都组织了哪些活动? 生:跳绳、沙瓶操 师: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快乐的大课间,一起去看看三年级的同学们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快乐大课间引入,把学生引入到课堂上来。另外也对学生提出了锻炼身体的倡议,让学生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二)探究新知 出示课件:这儿有关于两个班的活动信息。谁来 读一下? 生:三( 1)班跳舞的同学分 2 组,每组 20 人。三( 2)班跳舞的同学分 3 组,每组 12人。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6 / 28 生:三( 1)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三( 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哪个班的人数多?多多少 ? 1、解决问题 1 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口算 师:三( 1)班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生 1: 20+20 生 2: 202 师:你为什么用乘法? 生:因为题意是求 2 个 20 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可以用乘法。 师: 202 等于多少呢? 生: 202 ,表示 2 个 20相加, 20+20=40。 生: 2 个十乘 2 得 4 个十, 4 个十是 40。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快速将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之中。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办法,让他们自己去收获。 2、解决问题 2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三( 2)班跳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引导生列出算式,师板书: 123= 师:为什么用乘法? 引导生分析题意:有 3 个组,每组 12 人,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 3 个 12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 7 / 28 师:想一想, 123 等于多少呢? 生: 36 师: 123 到底是不是等于 36 呢,我们 需要验证一下。用什么验证合适呢?(引导学生说出小方块或小棒) 学生练习用小方块摆一摆。要求:摆的学具能让人一眼看清3 个组,每组 12 人,一共多少人。(交流中引导学生指着学具说清:每组 12 人,共 3 个组,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 3个 12一共是多少。) 学生汇报。 生: 12 个小方块分成 10 和 2, 3 组,也就是 3 个 10,和 3个 2,一共是 36 个。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本环节意图通过操作学具,让所有学生在动手分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形成清晰的表象认识,为抽象成符号化竖式做准备。 学生独 立思考,试着计算 3 个 12 一共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竖式的写法,写完后同桌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展示 生 1:根据乘法的意义想 123 就是表示 3 个 12 相加,即12+12+12=36。 生 2:可以用竖式计算。 师:如何列竖式呢?引导学生由一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写法8 / 28 类推列出 123 的竖式写法:先写第一个因数,再写第二个因数,写因数时应注意将一位数与另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板书竖式写法: 12 3 师追问 2:如何用竖式计算呢?课件出示探究提示: ( 1)计算时,先从哪一位乘起?接下来乘的顺序 又是什么? ( 2)积的个位是 6,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 3)积的十位是 3,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 4)积是 36,是哪部分合起来的结果? 小组围绕探究提示讨论交流,可根据口算过程和自己所摆的方块图来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将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 “1” 遮住,变成了 23 , 2 乘 3 得 6,也就是方块图中右边少的部分。(可以课件演示)表示 6 个一,写在积的个位上,即写在与 3 对齐的横线下。 2 3 6 露出遮住的 “1” ,用 3 乘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 “1” 就是用3 去乘 1 个十得出 3 个十, 3 个十是 30,也就 是方块图中左边多的部分。(可以再用课件演示)最后把个位、十位乘得9 / 28 的积合起来,得 36。 12 3 623=6 30103=30 366+30=36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我们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基础,竖式的形成过程要在学生初始列式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总结、提升出来,而不是老师直接点出。 (三)巩固新知: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基本练习: ( 1)用竖式计算:课本第 13页第 9 题(课件出示) 学生分四组独立完成(每组同 学选做一列),师巡视,重点关注学生竖式书写格式和方法的掌握。 集体订正汇报时,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算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温馨提示:一旦发现错题,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当堂订正。) ( 2)调皮的小花猫弄坏了小华的作业,请你帮他补上。(课件出示) 10 / 28 142334 23 () () 86()68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完成后指名学生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解自己的填法以及这样填的理由。 (温馨提示:此题注重考查的是学生对竖式计算方法的掌握,学生在汇报时要引导其余学生注意倾听他的思路和解题 方法。) 2综合练习:课本 13页第 10题。(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思考,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列式计算。小组内交流列式和计算方法。 汇报交流时,其余组学生可以大胆质疑: 汇报交流的学生要根据提问及时进行解释,如果遇到困难本组成员可以帮助解答。 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控质疑:你还有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温馨提示:这一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关注解决应用题时细节问题的处理,如单位与答别忘书写、别抄错数、口诀别用错、列竖式数位要对齐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由易到难的练习加深对二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的 理解,算法的练习。 (四)达标反馈 11 / 28 1.直接写出得数。 24=45=36= 204=405=306= 你有什么发现? 2填一填。 203 () 4 () 510 () 6 () 114 () 2 () 3在()里填上 “ ” 、 “ ” 或 “=” 。 411 () 40202 () 30 323 () 90224 () 80 4每架玩具飞机的价格是 12元。 ( 1)买 4 架玩具飞机需要多少钱? ( 2)买 3 架玩具飞机, 30 元钱够吗? 答案: 1 8201880200180 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 10倍,积也扩大 10倍。 2 60240503004488 3 4.( 1) 124=48 (元) 123=36 (元) 36 30不够 12 / 28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谈一谈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课堂小结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总结回顾是最好的提升。 (六)布置作业 一、直接写得数。 33=62=78=58= 303=602=708=580= 二、用竖式计算。 242=43 2=323= 313=223=342= 三、填一填。 因数 4080790360 因数 673040317 积 四、五宋小学三年级共有 2 个班,每个班都有 42 名同学。一共有多少同学? 五、走进玩具店。 13 / 28 24元?元 12元 33元 20元 1买 4 个不倒翁一共要花多少钱? 2木马的价钱是小汽车的 2 倍,买一个玩具木马需要花多少钱? 3如果要买 9 把水枪,付 2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我的问题: 我的解答: 答案: 一、 912564090120560400 二、 488696936668 三、 240560210360093420 四、 242=84 五、 4=2=9=180180 XX.例:买 3 个玩具熊多少钱?333=99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一位数 12 14 / 28 3 623=6 30103=30 366+30=36 教学反思 ( 1)注重情境创设与复习铺垫相结合。本节课在导入时,没有一味地追求情境的新奇,而是 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学生找准新知的生长点,创设了学校准备体育大课间比赛活动的场景这一简单情境,让学生有效复习旧知。这样的情境少了几许花哨,多了一些平实。 ( 2)注重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相结合。教学乘法竖式的计算步骤时,我没有一味地去讲计算方法,而是紧紧地联系算理,让学生在直观算理的支撑下学习抽象的算法。通过 “ 根据自己所摆的方块图来说一说积的个位是 6,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 和 “ 积的十位是 3,它又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 这两个问题,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视角投向竖式计算的实际情景中: 123 ,该分两步计算,先算 2 乘 3, 就是算了左边少的方块;然后算 1 个十乘 3,就是算了右边多的方块;最后把 6 和 30 加起来。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联系方块图,很直观、明了地理解了抽象的算理。学生学得很轻松,理解得也比较透彻。 ( 3)注重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相结合。在教学 12315 / 28 的时候,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调动计算方面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和策略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再通过自主探索、交流,形成自己的方法,并对自己的算法加以调整和修正,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学习乘法 “ 原始 ” 竖式的计算步骤之后,我并没有立刻把算式简化,而是 顺应学生的思路,在观察比较中逐步体会到 “ 比较麻烦 ” ,进而产生简化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采用简化的方法进行计算便显得水到渠成了。 ( 4)注重学生探究与适时引导相结合。本课探究提示的适时运用,为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探究,避免了盲目性。加之教师及时评价引导,达到了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比如,在学生探究出竖式计算算法后,我没有直接引导出简便写法,而是让学生利用探究提示理解算理,再加以适时引导: “ 如何用竖式计算? ”“ 你觉得像这样写怎么样? ”“ 要是能简单一些就好了! ” 通过顺应学生思维实际的问题,一 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目标: “ 原始 ”算法比较麻烦,需要简化。这时再通过课件演示 “ 由繁到简 ” 的竖式,学生对简便写法的印象十分深刻。 教学资料包 (一)说课设计 (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6 / 28 两位数乘一位数新课程教材中 “ 数与代数 ” 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同时是学习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基础。 (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学习中已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学习起本课难度不大。 (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 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快乐大课间的具体情境,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意义,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并能熟练正确地口算和估算。 (2)借助小棒操作和课件演示,发展学生的数感。经历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能主动参与和同学共同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 4)重点、难点 重点: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和竖式计算 ,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17 / 28 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 5)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活动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快乐大课间的情境,借助小棒操作和课件演示,采用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寻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同时结合课件演示这种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学法:本节课采用 “ 自主、探究、交流 ” 的学习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 6)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表内乘法。目的:知识生长点。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利用课件展示快乐大课间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用课件展示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目的:以动画的形式创设学生熟悉的快乐大课间,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通过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不仅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而且增强18 / 28 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3.探究新知 (1)教学整十数乘一 位数 引导学生思考第一个问题并列式,可能出现 202= ,或220= 。以 202 为例,先让学生选择学具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理解算理。 学生在交流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结果: 2 表示 2 个 20 相加, 20+20=40.这是根据乘法算式的意思来算的。 b.直接通过摆小棒数出结果。 2=4,2 个十 2=4 个十 ,4个十是 40,所以 202=40. 引导学生重点掌握最后一种方法:整十数乘一位数,先不看 0,先算 2 个十乘 2 得 4 个十,而 4 个十是 40,因此再在后面写零。 d.算法优化 学生可以 有自己喜欢的方法,老师要重点强调便于大多数学生理解并掌握的方法。 e.练习 f.提升方法 24=56=97=204=506=907= 2.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 (1)引导学生列式(两种列式方法) (2)竖式教学 如果学生有出现竖式的,就让这个学生先介绍完,然后其他19 / 28 的学生当小记者对他进行提问。由会做的学生当小老师来讲解。如果没有,老师直接介绍。竖式计算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a.先写第一个乘数 12,再写第二个乘数 2。在写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数位要对齐。 b.再写乘号,在第二个乘数的下面画上 横线。引导学生先算3 乘 2 个一,得六个一,在个位上写 6,再算 3 乘 1 个十,得 3 个十,在十位上写 3. c.另一种列式方法的结果 d.练习 133= e.总结:先用一位数乘个位,得出的结果写在个位上;再用一位数乘十位,得出的结果写在十位上。 f.最后教师可结合课件操作摆小棒的动态过程,结合课件让学生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一部分和课件中的哪一部分相对应。 目的: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学生先选择学具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具体问题解决过程 中借助学具有效地沟通算理和算法之间的联系,同时借助课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从而实现算法的有效建构。 4.练习基本练习:口算和竖式 综合练习:情景串,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新知。 20 / 28 5.回顾反思 首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顾:首先从图中发现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借助摆小棒、课件演示解决了数学问题,理解并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和算法。 6.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一位数 202=40123=3612 3 36 5.说板书 板书设计简练,问题带着竖式,让学生清晰看到竖式的正确列法,为学生找下坚实基础。 教学精彩片段 师:看来小朋友以前的知识学得非常扎实。大家看 大象在干什么? 生:大象在用鼻子搬木头呢。 师:有几头大象在搬木头呀? 生: 3 头。 师:每头大象搬了多少根木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1:我先数一堆是 10根,两堆就是 20根。 生 2:我用 102 得到 20。 21 / 28 师:想得都很好。大象到底运来了多少木头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 1:我用 320 。 生 2:我用 203 。 生 3:我用 20 20 20。 师:大家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解答,真不错!那 203 怎么计算呢? 生 3:我先想 “ 二三得六 ” ,再把那个 0 加上等于 60。 师:这种想法有意思,那你是用了一句乘法口诀 “ 二三得六 ” ,那后来又添了一个 0 是什么意思? 生:我是这个 0 先不看,乘出来后,再把这个 0 加上去。 师:用这种方法想时,先不看 0,也就是先算 2 个十乘 3 得6 个十, 6 个十是 60,再在 6 后面写 0。 教学资源 乘法的来源 乘法是算术中最简单的运算之一。最早来自于整数的乘法运算。 乘法是四则运算之一 例如 4 乘 5,就是 4 增加了 5 倍率,也可以说成 5 个 4 连加。 “ 小九九 ” 的由来 九九乘法歌诀,又常称为 “ 小九九 ” 。现在学生学的 “ 小22 / 28 九九 ” 口诀,是从 “ 一一得一 ” 开始,到 “ 九九八十一 ” 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从 “ 九九八十一 ” 起,到 “ 二二得四 ” 止。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 “ 九九 ” ,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 “ 九九 ” 。大约到 13、 14 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像现在这样 “ 一一得一 九九八十一 ” 。 中国使用 “ 九九口诀 ” 的时间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 “ 三九二十七 ” 、 “ 六八四十八 ” 、 “ 四八三十二 ” 、 “ 六六三十六 ” 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 “ 春秋 ” 、 “ 战国 ” 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资料链接 乘法符号的来历 在 1631 年,英国著名数学家欧德莱认为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于是他便把前人所发明的 +转动 45 角,这样乘号 也就面世了。 既表示了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又表示了相乘的方法。 巧对乘法口诀联姻 相传,有一书香门第的秀才,爱上了邻居的女子,因女子是庄户人家,所以秀才之父从门第观念出发,认为男婚女嫁,应门当户对,不想成全此门亲事,但又不愿失掉邻里和气,便以对对子理由,想借机退却婚姻。 秀才遵父命出上联: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那女子从小23 / 28 和秀才在一起,通晓诗文,随即对出: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合鸣。秀才之父见两人感情甚笃,便点头应允了。 2.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 P14,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教学提示:在教学中还要通过各种形式适时相关练习,强化计算技能,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可以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加深对算式算理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 力。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 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生活实践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感受文化大空间带给同学们的快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24 / 28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5 捆(每捆 10 根)又 8 根、信息及问题板贴。 学生准备:小棒 5 捆(每捆 10根)又 8 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旧知 为最后的对比留有悬念 ( 1)口算: 53+7=29+7=98+3=47+5= ( 2)笔算(指名板演): 242=124=3123= 2课件出示情景图 快乐大课间。 喜欢大课间吗?这是我们的大课间活 动,同学们有的在表演艺术操,有的在表演扇子舞。 仔细观察情景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说数学信息:表演艺术操的排 5 行,每行 19人。 表演扇子舞的有 2 组,每组 29人。(课件出示信息) 25 / 28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最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探究短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开动脑筋 提出数学问题。 大家可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 :表演艺术操的一共有多少人? 生:表演扇子舞的一共有多少人?(课件出 示)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表演扇子舞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呢? 生列式: 292= 2.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班内交流。 解决的问题是:表演扇子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2)、小组合作 解决问题: 探究提示:可以用手中的小棒动手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上节课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怎么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专科护士产科护理提升计划
- 电子产品组装工期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改革计划
- 新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安排计划
- 心理健康教师岗位职责在留守儿童心理关怀
- 2025年绿色环保汽修厂房租赁合作协议
- 2025二手集装箱翻新与买卖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版广告制作与发布合同范本
- 2025版企事业单位厕所清洁消毒与设施升级合同
- 2025版汽车抵押贷款担保协议书
- 现代化智能仓储物流中心建设的项目解决的方案课件
- 《真空原理简介》教学课件
- 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申请表
- 文化政策与法规课件
- 社区社群团购新团长培训案例课件
- 外科学教学课件:食管癌
- 露天矿开采技术课件汇总全套ppt完整版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全书电子教案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1课 古代埃及 教案(教学设计)
- 钢结构钢梁计算(PPT33张)
- 幼儿教师——散文诗
- 创伤骨折院前急救ppt课件(PPT 50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