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_第1页
2016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_第2页
2016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_第3页
2016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_第4页
2016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4 2016 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1 燕子 教学目标: 1、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3、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教学 重难点: 1、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2、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课时安排: 2 课时 板书设计: 燕子 2 / 24 燕子春天 羽毛细雨 翅膀微风 尾巴柔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1、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的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 (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 燕 的 一短横不能丢。 ) 2、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 !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1、学生回答并书空课题。 2、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 3、听完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3、学生谈感受。 二、自学课文。 1、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 看图学文 ,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 (复习自学符号之一,3 / 24 表示 疑问的: _? 1、学生自读课文。 三、指导看图。 1、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教师出示燕子剪影)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1、学生观察并口述观察顺序。 四、讲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2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1、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 2、学生读文回答。 3、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 4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 (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 ) 3、学生读文。 4 / 24 4、学生勾画相关词语。 5、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 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 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 (示范 ) 5、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6、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 么作用?为什么说 凑 成了?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 小燕子 的 小 要轻些,突出 小 ,以突出它的可爱。 6、学生思考回答。 7、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 (一身、一对、一个 ) 7、学生回答并齐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 (出示放大插图 ) 2指导看图。 提 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由近远;由上下 ) 5 / 24 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 (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 ) 1、学生观察图画。 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 (教师提供导语: 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 _。 进行语言训练。 ) 4、学生回答。 5、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 ,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6、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子。 (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 7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美感,那么课文上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课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一段意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三月 , 阳春三月 , 阳春 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这是春天最好的一段时间。 6 / 24 下过雨 下过什么样的雨呢? (细雨 蒙蒙的细雨 )加上一个 细 ,一个 蒙蒙的 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 6、学生组织句子。 7、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课文描写的妙处。 风吹拂着柳 , (通过逐步递加附加成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长句的含义。 ) 怎样的风,怎样的柳,在前面加上一个字。 微风吹拂着柔柳 加上一个字,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动起来了。课文上它写出柔柳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谁能说说。 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 柔柳? (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眉眼的柔柳 ,什么颜色的眉眼? 黄绿 的色彩,使我们感到柔柳是那样青嫩。 )这里运用了什么的手法,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柔柳也有眉有眼,这样一定就把柔柳写活了,而且好像是才睡醒了一般,舒展开眉眼。 ) 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真是美极了。 朗读全句,指导节奏: 微风 /吹拂着 /千万条 /才舒展开 /黄绿眉眼的 /柔柳 7 / 24 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课文接着 写了草、叶、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可以是表示色彩的,也可以是表示姿态的,也可以是既表示色彩又表示姿态的,甚至数量的。学生回答。 ()草 _ ()叶 _ ()花 _ 8、指导朗读。这一段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我们怎么来朗读呢?欣赏读,把好词佳句画下来 (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示好词佳句的: ) 现在我们大家再看看图,再体会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请一个小朋友朗读。 8、学生读文。 五 、练习。 扮演角色口述。 (通过表演,在情境中对话,以巩固新课。 ) 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一人扮小燕子。 要求从春天来到说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美景。注意学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最后说到春天这么美,8 / 24 我们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 学生表演、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生字:俏 (俊俏 )、伶、俐 (伶俐 )、唧 (唧的一声 )、偶 (偶尔 ) 2、复习朗读;轮读一、二两节,读一遍。 1、学生读生字,并用生字组词。 2、学生轮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三、练 习复述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入:课文第一节写了小燕子的形状;第二节写了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那么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三、四两节。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 2指导看图 我们先看正在飞行的燕子。图上画了有在高处飞的,也有低处飞的,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呢? (由上下 ) 高处的燕子在怎么飞;低处的燕子又在怎么飞呢?看课文上9 / 24 是怎么写的,谁能用最少的字,概括出燕子飞行的特点。 (快,美 ) 3课文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燕子飞得快,飞得美 ? 4谁能根据书上描写的内容、画面,联系平时你所观察到的想象一下,说说小燕子飞行怎么快、怎么美?上面这些词语注意运用。 提示:这一节开头,简单的两笔 在微风中 在阳光下 描写了春风轻轻,春光明媚的画面。这是燕子飞行的背景,小朋友描述的时候,也要把这情景描绘出来。 5我们再来看课文,你觉得这一节中哪一句写得更美些? 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上节写燕子飞行的美,其实燕子停在那儿又有另一种美。 2看图,你们觉得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情景象什么?课文上打了一个很美的比喻。 为什么说是 几痕 电线 不说 几根电线? (板书:几痕 ) 几对燕子飞倦了, 落 在这电线上,这 落 字你觉得怎么样? (板书:落 ) 课文最后不只说 这多么像曲谱啊 还加上 正待演奏的 ,你觉得好在哪儿?这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板书:像正待演奏的曲谱 ) 3指导朗读:这两节具体写出了燕子给春天带来的生趣。写动态的美,朗读的速度应该怎么样?语调也可以怎么样?10 / 24 第四节,写静态的美,速度和语调又应该有什么变化呢?语气适当加强些。 同学们以燕子的身份复述这篇课文。 2、学生观察图画。 生读文回答。 1、学生联系课文进行语言训练。 5、学生利用掌握的学习方法赏析句子。 2、学生看图、思考、回答问题。 3、学生练习朗读。 学生练习复述。 课外资料: 鸟儿为什么不会触电 电流通过人或动物的身体造成伤害,称为触电。可我们经常看到,一群群的燕子、麻雀或鸽子,飞到高压电线上站立嬉戏,却没有一只触电身亡。鸟儿为什么不会触电呢? 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按图示的电路接好小灯泡和电11 / 24 池组,你会发现甲灯泡亮了,而乙灯泡却不亮。原因是甲灯泡的两个 “ 脚 ” 跨接在电源两端的电压在源源不断地从桥上通过,从而形成了电流。电流使灯丝发出光和热。再看乙灯泡的两个 “ 脚 ” ,你会发现,它是 “ 站 ” 在同一根电线上的,不会有电压落在上面,当然灯丝里不会有电流通过,电珠就不会发出光亮来。 从这个实验里,我们不难看出,站在高压线上的小鸟,与乙灯泡很相似,是站在同一根电线上的,在小鸟的两只脚之间不会有电压存在,也就不会有电流从它身上通过,所以小鸟不会触电。 不过,如果鸟儿的身体同时接触到两根电线,或者站在电线上的鸟在不绝缘的电杆或架上磨嘴巴,就会有电流从鸟儿身上流过,使 它触电身亡。正因为如此,人们在高压输电线电杆上固定电线的铁架与电线之间,总是隔着一个长长的绝缘瓷瓶,它既可起到保护鸟类免遭触电的作用,又可避免由于鸟类触电而发生的停电事故。 燕子、拙燕、观音燕 鉴别特征: 鉴别特征额、喉栗色,且侵入胸部,胸具不完整的黑色横带,下体余部白无条纹,上体余部均为辉蓝黑色。地理分布为留鸟。 生态: 12 / 24 生态多见于居民点附近的空中、建筑物、电线上等。耐飞,觅食和营巢时来回不停,往往在飞行时伴随发出 “ 咝咝 ” 声。寻食时,一面飞行一面张着嘴把飞虫迎入嘴内。以小型昆虫为食。 3-8 月繁殖,巢筑于屋檐下或横梁上,用泥土混和稻草、羽毛构成半碗状,内垫细草根和羽毛,雌雄二鸟合同衔泥作巢。 经济意义: 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群众时代有保护燕子的习惯。 第一单元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7 个全字,能正确读写 “ 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 ” 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13 / 24 柳条、柳叶。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 “ 东风 ” 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教学这两首古诗时,没有逐字逐句教学生诗句的意思,而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了解诗意大略,以赏析的角度教会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咏柳春日 碧玉妆成一树高,胜日寻芳似水滨, 万条垂下绿丝绦。无边光景一时新。 不知细叶谁裁出,等闲识得东风面, 二月春风似剪刀。万紫千红总是春。 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14 / 24 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 ?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 指名学生背诵。 二、学习咏柳, 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咏、绦 ,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 “ 绦 ”“ 妆 ”“ 裁 ”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1、学生认读诗歌咏柳。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读注释,同桌互相交流。 4、小组互相交流。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 碧玉妆成一树高 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柳树的枝叶 比作碧玉 ) (2)“ 绿丝绦 ” 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 “ 绿丝绦 ” ?(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 “ 不知细叶谁裁出 ” 的理解和体会(体15 / 24 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 二月春风似剪刀 ” 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为什么这么比喻 ?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 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学生朗读古诗。 2、全班交流诗意,教师相机点播。 3、学生练读、指读、与教师做相应练习。 四、背诵同学们,这首古诗写的多么有趣、多么生机盎然啊,你们会背了吗?一起来试一试。学生练习背诵。 16 / 24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背诵古诗,解释诗意。 二、学习春日 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 泗、滨 ” 。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 “ 胜 ”“ 泗 ”“ 滨 ”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1、学生读准诗歌的字音。 2、指名学生读。 3、读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小组讨论交流。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 “ 焕然一新 ” 吗?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 “ 无边光景一时新 ”) (2)“ 万紫千红 ” 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 ?(借17 / 24 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 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指名学生读,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3、全班交流诗意,教师相机点拨。 3、学生练读、指名读,并与教师完成口头练习。 四、背诵古诗。 古诗的意思都了解了,古诗会背了吗?谁来试一试?学生练18 / 24 习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背诵解释诗意。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 裁 ” 是半包围结构,里面 “ 衣 ” 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1、学生认读生字。 2、学生识记字形。 3、学生观察字形,交流写法。 4、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练写。 课外资料 贺知章( 659 744)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 “ 四明狂客 ” 。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19 / 24 公元 695 年擢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晚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他工书法,尤善章草隶书。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存诗 20 首。写景的诗, 较为清新通俗,除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 偶书广为传诵。 朱熹( 1130 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考亭。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曾任秘阁修撰等职。他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程颐、程颢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系统,称为程朱理学。他从事教育时强调启发式。他治学态度严谨,分析问题精密,对后代的学者影响很大。他的著作很 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多种书 第一单元 3荷花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20 / 24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并通过补充教材王冕看荷花片段的略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通 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设计理念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儿童是 “ 情感的王子 ” ,人小情多(李吉林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 “ 情 ” 字。 “ 情者文之经 ” 、 “ 情动而辞发 ” 、 “ 为情造文 ” 等等阐述都表明 “ 情 ” 是 “ 文 ” 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 “ 情景交融 ” 的产物,其中蕴 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 “ 我 ” 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 “ 教材 学生 ”21 / 24 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 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 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 “ 小河 ” 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 “ 蜻蜓 ” ,要送过一阵 “ 微风 ” ,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 动情 在学习语 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