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系统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功能方法改进分析.doc_第1页
电气系统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功能方法改进分析.doc_第2页
电气系统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功能方法改进分析.doc_第3页
电气系统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功能方法改进分析.doc_第4页
电气系统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功能方法改进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气系统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功能方法改进分析 刘兵兵 (河北亿鑫冶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河北邯郸056000) 【摘要】从最简单的控制电路入手,介绍断路器控制回路加防跳跃、闭锁和指示功能的基本原理与方式方法。 关键词断路器;跳跃、闭锁和指示控制;功能;改进 Electricalsystemcircuitbreakercontrolfunctionimprovedmethodanalysis LiuBing-bing (HebeiYixinMetallurgicalConstructionEngineeringCo.,Ltd.HandanHebei056000) 【Abstract】Fromthemostsimplecontrolcircuittostart,introductioncontrolcircuitbreakerplusanti-jumping,basicprinciplesandwaysandmeansofblockingandindicationfunction. 【Keywords】Circuitbreakers;jumping,blockingandindicationcontrol;function;improving 在电力系统中,一次设备是指直接用于生产、输送、分配电能的电器设备,包括了发电机、电力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电力电缆和输电线路等,也是构成电力系统的主体。而对于二次设备来说,它是指用于对电力系统及一次设备的工况进行监测、控制、调节和保护的低压电气设备,其包括测量仪表、通信设备等等。对于二次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的回路,我们统称之为二次回路,它也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生产、可靠供电和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了解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基本原理,便于进行电路控制系统的维护,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此,从最基本的回路入手,逐步加入防跳回路和闭锁回路,并对电路做了必要的改进与完善,使之深入了解电路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与使用、维护方法,以及必要的改进升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的过程中,控制电路的回路要复杂得多,掌握其原理与维护难度要大。 1.基本控制回路原理 在图1中,SB1为合闸开关;SB2为分闸开关;QF为断路器辅助触点;LC为合闸线圈;LT为分闸线圈。它的动作原理就非常简单,在此不再细述。 2.带有防跳回路的控制 2.1从图1的电路控制回路中,经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回路中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如果SB1按下,而此时电路中存在故障,继电保护设备会立即动作,使断路器跳闸。这个过程几乎发生在瞬间,而操作人员尚来不及松开SB1,则SB1回路中的QF由于断路器跳闸而复又闭合,这时也会导致LC再次得电,使得断路器再次被合闸。如此反复进行,便发生了“跳跃”现象。 2.2如果合闸成功,但SB1由于某种原因粘连而无法断开时,那么在操作人员按下SB2进行分闸的时候,因SB1的粘连,同样也会导致跳跃现象的发生。 2.3在控制电路中,发生跳跃现象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都构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需要增加防跳回路改善其性能。 2.4图2中增加了防跳回路,其基本控制性能就得到了有所改善。在图2中,KCF(I)为电流防跳继电器。当电流达到限定值时动作,此回路中就防止合闸于故障时的跳跃现象;KCF(V)为电压防跳继电器。当电压达到限定值时也动作,此回路中也就防止了分闸于故障时的跳跃。 2.5防跳跃动作过程如下: (1)合闸。SB1按下绿灯(GL)失电熄灭,LC得电断路器合闸QF改变状态红灯(RL)亮,KCF(I)得电(由于有RL和R的限流,分闸线圈LT不足以动作)KCF各辅助触点改变状态KCF(V)得电。达到这种状态,则合闸动作即完成。SB1尚来不及松开,这个过程就完成(瞬时)。 在这个合闸过程中,如果回路没有故障,则合闸成功。此时松开SB1,则KCF(V)失电,但由于KCF(I)依然得电,则KCF的各个辅助触点保持;若有故障,则保护装置使断路器跳闸。由于KCF(V)的保持作用,SB1回路经KCF辅助触点改道KCF(V)回路,不会再使LC得电,也就避免了断路器的再次合闸,从而有效避免了跳跃的发生。 (2)分闸。SB2按下RL失电熄灭,LT得电且达到限定电流动作断路器分闸QF恢复到图中初始状态KCF(I)失电正常状态下,KCF(V)已在合闸成功、松开SB1后失电,故此时KCF(I)、KCF(V)均失电各KCF辅助触点恢复图中初始状态,GL回路导通,绿灯亮(由于有GL和R的限流,LC合闸线圈不足以动作)。达到这个状态,则分闸动作就完成。SB2尚来不及松开,该过程就完成了(瞬时)。 2.6在分闸过程中,若由于故障(最典型的如SB1粘连),KCF(V)在合闸成功后,由于SB1的粘连而继续得电,各KCF辅助触点将保持。这时,SB1回路将不会使LC再次得电而导致断路器合闸,从而避免了跳跃现象的发生。 3.带有闭锁回路的控制 在简单的(基本)控制电路中,存在合、分闸跳跃问题,当增加了防跳回路的控制回路后,其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断路器的操动系统存在问题(液压、气压过高或过低,弹簧储能尚未完成等),这时要进行分、合闸操作,就很容易导致分、合闸的动作失败。例如一些断路器的操动机构为弹簧。若弹簧储能未完成,则分、合闸动作就不能完成,或完成得不到位,也容易对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害。 所以,仍需要增加闭锁回路,以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图3为弹簧操动机构的断路器的实例,现简要分析说明一下增加弹簧储能闭锁回路的二次回路控制原理。在图3中,B1为弹簧储能未完成时闭合状态。若弹簧储能未完成,则B1闭合,线圈K3、KL得电,最终导致辅助触点KL、K10跳开。这时无论是合闸,还是分闸,都无法实现,它起到了所期望的闭锁效果。 4.功能较为完善的控制 前面简述了断路器二次控制回路设计基本原理,它从最简单的控制电路,到加防跳跃、闭锁功能的完善,尽管做了二三次改进升级,但仍然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此,再做进一步改进,简介加指示灯控制的的回路。在图4中,指示灯RL和GL直接接在分、合闸线圈所在回路中,如果所用的是功率较大的白炽灯,则会在分、合闸线圈上产生较大压降,同时切断分、合闸线圈时可能产生的较大干扰电压,也容易使白炽灯烧坏。 为避免和克服这些缺点,可以用中间继电器接在分、合闸回路,再由继电器接点控制指示灯,这样就避免了烧指示灯等现象的发生。其原理见图4(它的原理很简单,在此不再赘述)。 5.结语 了解、掌握断路器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