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三点思考 一、两个字的读音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小乔初嫁了”的“了”和“一尊还酹江月”的“还”这两个字的读音常常引起学生的疑问,有时候有些教师也举棋不定。在一些名家朗读的音频里也读音不同。这两个字到底怎么读?笔者认为,研读古诗词,最基本的办法,是还原。要判断古典诗词里面某个字的读音,必须遵循古人的习惯,而不能按照今天的标准。 比如“了”。唐韵卢鸟切,集韵韵会郞鸟切,正韵卢皎切,聊上声。可见,在古汉语中,“了”只有一个读音lio,表示断绝,结束等意思,比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中“了”也读lio。“了”读“le”,最早始于明清时期的小说。由此可见,在本文中“了”应该读lio。 再看“还”。“还”的读音一直是见仁见智,有读“hun”的,也有读“hi”的,还有人说两种读音都行的,但是表达的意思不一样。就“还”来说,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还”(繁体字为“還”)也只有一个读音:辵(chu)部;还,复也;从辵瞏(hn)声;户关切(户关切出来就是“hun”)。而“hi”的读音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才出现的。再从字义上看,读“hi”的时候一般是副词,“又、再”的意思;而读“hun”则是动词,“复、返”的意思,比如尔雅释言就解释为“返”,诗小雅何人斯有“还而不入”的诗句,左传僖公三十年也有“吾其还也”的佐证。本文中,作者的思绪从古代回到现实,从周瑜回到自己,理解为“复,返”的意思,读音自然以“hun”为准。 二、两个词语的优劣 尽管人教版教材和绝大多数诗词读本都用了“樯橹”一词,但苏教版等一些极少数读本却用了“强虏”一词,孰优孰劣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让学生去积累、体悟。从手法上看,“樯橹”使用借代的手法,表面上是指船只,实质上是指百万曹军,而“强虏”则是直来直去;从内容上看,“樯橹”与当时的战争场面相符合,赤壁之战,孙刘联手,一场大火,百万曹兵土崩瓦解。如此看来,“樯橹”含蓄,“强虏”直白,很明显,前者优于后者。 再看“人生”与“人间”。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人生”与“人间”的,“人间:人类社会,世间。”“人生:人的生存和生活。”很明显,“人间”相对于时间而言是一个空间概念,而“人生”,就是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经历的过程。你可以说笑看人生,但你要是说笑看人间,那绝对是一个病句。苏轼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是不会犯这样没有水平的错误的,可见,苏教版选用“人间”是没有理由的。 三、情感变化的多样性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直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苏轼也因此被称为豪放派词人。据南宋俞文豹吹剑录载: 东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持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如果单从豪放的角度看,江城子密州出猎才是当之无愧的豪放词,而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却是万千情愫,融为一体。 不少参考资料解释首词都指向作者触景生情、借古抒怀,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和郁闷。 其实,情感真的就这么简单吗?深入到字里行间,你会发现,苏轼在写这首词的时候真是百感交集。随着滚滚东去的浪花,词人却看到了千古风流人物,如一世之雄的曹孟德,即便有经天纬地之才,终究免不了死亡的命运。强烈的历史虚无主义,刺激着苏轼脆弱的神经,他的心里更多的是一种落寞、孤寂和失望。 “乱石穿空”几句,不只是作者寄情山水的喜悦之情,更流露出一种得过且过的隐忍与苟且。苏轼的伟大之处,就是把自己隐藏在一个精神贵族的面具之下,让你死心塌地地认为他是一个乐天派,是一个接地气的高贵的平民。实质上,很多人都被苏轼给欺骗了。“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苏轼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恐惧,这种矛盾的心理跃然纸上。苏轼面对“乌台诗案”这巨大的人生灾难,他怎么可能若无其事呢?中国古代士大夫一直生活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之中,苏轼身处黄州,远离朝廷,虽精忠报国,到头来却是一厢情愿。 在事业和家庭面前,绝大多数男人最看重的依然是事业。在苏洵尚未得志的时候,苏轼一直接受母亲的教育,在母亲思想的影响下,苏轼从小就有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苏轼在散文记先夫人不残鸟雀中说母亲“生而志节不群,好读书,通古今,知其治乱得失之故”。母亲的言传身教,让后来走上官场的苏轼,总是千方百计的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是“乌台诗案”彻底颠覆了苏轼的三观。改革或是守旧,一旦上升到政治的角度,就变成了你死我活的利益博弈。不可否认,苏轼是中华文明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可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苏轼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弱智的政客。所以,在这场不见刀剑的搏杀中,他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谪居黄州的苏轼所能做的,也只不过是寄情山水、放荡江湖了。 可是苏轼骨子里那种忠君报国的思想是改变不了的。赤壁之战,周公瑾“雄姿英发,羽扇纶巾”,何等的儒雅!想想自己,不也曾风流天下!论才华,苏轼当然不输公瑾,可结果呢?人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建功立业,快意人生!何等的潇洒!而自己呢?为了远避祸乱,苏轼先后到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为官,一心为民,深得百姓敬爱,然而,终究逃脱不了灾难。这种跨越时空的对比,多多少少浇灭了苏轼内心深处那种激情和斗志。这种“人生如梦”的感慨,并不一定是我们想当然的豪放,而确确实实是一种无奈、一种惆怅、一种悲伤。 无论是横槊赋诗的曹孟德,还是雄姿英发的周公瑾,在岁月的长河里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何况我这个功未成、名未就的落魄书生呢?“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施工承包协议书3篇
- 新解读《GB-T 31208-2014再制造毛坯质量检验方法》
- 高级保姆合同范本
- 口头形式担保合同范本
- 工资外包合同范本
- 恋爱期间赠予合同范本
- 认购资产包合同范本
- 药店药品购销合同范本
- 公务用船船合同范本
-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作文小马过河
- 亲子家庭购房合同协议
- 红军过草地课件
- 妇科进修汇报课件
- 直播选品策略与规划
- 资金主管岗位工作计划
- 电动车交通安全培训
- 2022-2023人教部编版6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设计
- 2024届广东省高三三模数学试题(解析版)
-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件:日月地
- 国有企业采购管理规范 T/CFLP 0027-2020
- 巴中中学小升初开学摸底考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