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1页
2016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2页
2016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3页
2016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4页
2016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2016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人教版 )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三单元 金色童年 单元导引 童年是金色的。这里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画卷。有人童年受到呵护,也尝到各种酸甜苦辣的滋味;有人童年单纯可爱,可身上也留下了社会的印记;有人童年远未定型,却表现出了未来的某些个性 在鲁迅的笔下,童年是美好的,因为童年是自由的,一个活泼泼的儿童在一个活泼泼的世界上活泼泼地成长着,那时的生活却不仅仅是快乐的,而且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自然的知 识,人生的经验,实际的技能,都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身心是和谐的,求知欲是旺盛的。从海伦 凯勒的字里行间中,我们会深刻感受到,莎莉文老师传授她以知识,简直就像是给予了她一双慧眼,让她看到了光明,看到了生活和希望,让她感受到无比幸福。文章字字见深情,饱含着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品读窃读记,我们会随着这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2 / 9 足的幸福。论语十二章都是人生格言,有 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是深藏在人们心中的无尽的宝藏,也是生命长河不竭的源泉。 课文聚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鲁迅,这篇散文作者以儿童的视角和心理,通过对 “ 百草园 ” 自由快乐的生活和对“ 三味书屋 ” 学习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和广泛探求新知的浓厚兴趣,流露出一种使人留恋的童真、童趣,反映了儿童的喜好和厌恶,欢乐与不 满。文中写景别具特色,构思巧妙,值得借鉴。 再塑生命的人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技巧,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作者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因贫穷而窃读的两次经历。一次是因窃读被书店老板赶出书店的孤独和无助,一次是得到一名店员的关心帮助后读完一本好书的感动和感激。快乐和恐惧这种窃读的滋味包含了童年3 / 9 时的林海音读书求知的辛酸。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文章出色的使用了心理描写,语 言生动形象,该文充满了怀旧情调,萦绕着浓郁的北京风情。 论语十二章是文言语录,要弄懂,熟读,深思,牢记,要充分调动我们的知识储备,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善于吸取文章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文学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建议 1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呵成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 2还要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了解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作家笔下各种童年的 酸甜苦辣。 3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4朗读训练的要求应该有所提高,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感情诸方面,都要给以扎实有效的指导。 课时安排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课时 再塑生命的人 1 课时 窃读记 1 课时 4 / 9 论语十二章 2 课时 写作 2 课时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理解本文热爱大自然、热爱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会如何去写观察作文,应当抓住事物的特征,调动多种感官观察。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2理解两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体会它们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本文是经典之作,教学要考虑作品的文学性,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课前注意营造氛围,拉近学生与文人的心灵距离。本文篇幅长,文白夹杂,积累生字生词便成了一项重要工作,这里可以多用点时间,扫除文字障碍,为下面文章的解读打好基础。在配乐朗读中感知文意,走进作者的童年记忆,体会文中的童真童趣,进而理清文章的脉络。 课时分配 2 课时 5 / 9 教学设计 (设计者: )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也有许多让我们一生都难以忘记的童年趣事,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伟人 鲁迅先生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吧! (板书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 )。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 “ 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 ” ,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为寻一点 “ 闲静 ” ,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 (12 岁到 17 岁 )在这里读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三、精读课文,重点研讨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重点读第二段,独立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 A句式上: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 就 6 / 9 B景物的种类:既有植物 ,又有动物。 c从观察角度看: 视觉:碧绿紫红 听觉:鸣蝉长吟,油蛉低唱 触觉:用手指按住斑蝥的脊梁 味觉:覆盆子又酸又甜 D从修辞手法上看: 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拟人: “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总之,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色、有趣,它的确是儿童的乐园。 2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百草园为什么是 “ 我那时的乐园 ” ? 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地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 百草园 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而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大人看不上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足供好奇心盛的孩子们观赏、玩耍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当然是“ 我 ” 的乐园了。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着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好奇心与求知欲。至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先生的眼前,鲁迅先生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7 / 9 把它们描写出来,表现出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3作者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用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4学生 重点阅读课文第 7、 8 两自然段,独立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两段写了什么?作者怎样描写捕鸟的?为什么要写捕鸟? (2)请你找出写得好的句子,试作赏析。 小组交流质疑,合作探究后归纳提升答案: 写了雪天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这都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作者用 “ 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 ” 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和对捕鸟的喜爱。 5品读 10 24 自然段,小组 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鲁迅在三味书屋时做了哪些事? (2)三味书屋中的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少年鲁迅对他是什么态度? 小组交流质疑,合作探究后归纳提出答案: 爬上花坛折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念课文;看老8 / 9 师读书;玩指甲;画画儿等等。 极方正、质朴、博学 (11段 ),幽默、风趣 (22 段 ),迂腐 (21、 22 段 )等等;以敬慕、信服为主。 鲁迅不是不喜欢先生,只是不太喜欢封建社会的教育体制。 四、品读领悟,理解主题 问题:本文写 “ 百草园 ” 和 “ 三味书屋 ” 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A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B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c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学生可讨论研讨,自由发言,不作统一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 结束语: 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自己的童年,获得些许温馨,歌 颂了自由快乐、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抒发自己对童年生活的喜爱和眷恋之情,聊以慰藉自己现实的孤寂与苦闷。童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