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链接的基本原则与实施路径.doc_第1页
“无痕”链接的基本原则与实施路径.doc_第2页
“无痕”链接的基本原则与实施路径.doc_第3页
“无痕”链接的基本原则与实施路径.doc_第4页
“无痕”链接的基本原则与实施路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痕”链接的基本原则与实施路径 李凤 为了准确深入地解读课堂文本,我们常常需要进行链接,即借助各种形态的链接材料来交互参照,以挖掘出文本固有的深层意义,或建立起新的意义生长点。然而,纵观当下语文课堂,“有痕”链接相当普遍,这类为链接而链接的做法,使文本解读失却本真,走入迷途。而“无痕”链接,追求链接内容与教材文本及学生认知的自然熨帖、相应相生,强调合乎学生身心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学习的内在需要,以课程的眼光、审美的视角,将链接作为文本解读的有机组成,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和深刻感悟,并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走向丰盈厚重,逐渐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能力。 一、“无痕”链接的基本原则 1固本 阅读链接的首要原则就是固本,即固守语文学科、语言文本及语文素养的根本。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链接材料走向丰富多彩的同时,与学科油水分离的链接内容也大量出现,这样的链接极易将语文教学引向芜杂。 强调固本,不是要把语文链接引向狭隘的学科自我封闭,而是指链接任何材料都要站在语文学科的专业视角进行审视这个链接是否姓“语”,是否有助于语文的学习。课外链接要基于文本,又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因为教材文本是链接的起点,更是链接的归宿,是所有链接得以生长的语言之根,充分用好课本才能将链接的教学价值纯正化、最大化。阅读链接务求以学生语文素养为指归,实现课内外资源的优势互补,使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内涵,加深情感体验,提高思维品质。 如教学泰格特的小说窗,倘若疏离文本而在人性角度做过多道德层面的链接;阅读散文我们家的男子汉,只在如何成为一名男子汉上大做上文章这就会使语文课背离语文滋养润泽的本真路径,走上了道德教化的非语文之道。 2合度 阅读链接要遵循合度原则。所谓合度,是指链接内容在使用数量、开掘深度与拓展宽度上要合于理想程度。链接材料使用过度,则会喧宾夺主,甚至过犹不及。 链接首先应合于数量之度。如果弱化教材文本而痴迷于大量的链接漫游,往往会把学生的文本解读引向浮躁、浅薄。其次,链接应合于深浅之度。倘若链接材料远远超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认知水平,那么再好的东西学生也会兴味索然;倘若材料比较“低幼”,学生又会呈现出轻视知识的傲慢态度,这对培养学生细读文本、深入思考的阅读习惯极为不利。此外,链接应合于宽窄之度。拓展内容应保持在学生的“学力”之内,不能没有原则地宽泛无边,也不能窄化成就事论事的低效重复。 以背影为例。此文涉及的背景知识众多,要读懂“背影”背后的“背影”,有些人和事必须交代,唯其如此,才能从父子的情感变化中,读出从“背影”所塑造的倔强,无奈,不示弱,威严,细腻,有瑕疵,却特别真实感人的父亲形象。但大量链接父亲获罪卸任,祖母抱憾离世,父子感情失和等背景材料,则会削减文本的价值。教学中,我紧扣文本,在对“那年”“祸不单行”“家中光景甚是惨淡”的解读中,用简洁的语言做交代式链接,而在父亲的来信处则链接了朱自清的一段文字:“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写的父亲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情到深处,教师对朱自清写作背景的链接,将教学活动推向了高潮。长短、深浅、出入合度的链接,帮助学生体验感人的情境和形象,深刻地领悟了“背影”的内涵。 3有效 适切的链接点,是打开文本内核的一把钥匙;而偏题的链接点,则让文本品读费时低效。如有老师讲济南的冬天,弃语言品味与情感体验于不顾,而链接大量的地理知识与学生探寻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如此链接就是舍本逐末的不智之举了。所以,课堂链接务求在作者、背景、语言、结构、手法、主题等方面,寻找到富有语文学习价值的链接点。 而链接时机的准确把握,也会大大提高效度。如在疑问处链接,教学陋室铭时,学生问为什么称平民为“白丁”,此时链接等级社会的服饰文化,为学生释疑解惑,收效甚好;在突破重点时链接,品味记承天寺夜游“闲人”的意味,可链接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境况和诗词,学生就会对苏轼洒脱下的落寞有更深体悟;在深化主旨处链接,探究紫藤萝瀑布的主旨时,适时链接“文革”期间花与人的不幸遭遇,学生更能理解生命的坚韧与永恒。 二、“无痕”链接的实施路径 1融会新旧 语文能力的提升,往往在新旧知识的交融汇合中逐渐达成。因此,阅读教学的链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前置经验”,以此促进“后置经验”的生成。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几乎所有的知识都是基于一定的“前置经验”而慢慢生长、丰富起来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随时捕捉能“融会新旧”的链接点,以期达到“温故知新”的学习效果。 如蔚蓝的王国开篇:“蔚蓝的王国呀!充满着蔚蓝、光明、青春、幸福的王国呀!我看见过你在梦中。”结尾:“蔚蓝的王国呀!我看见过你在梦中。”教学中,我启发学生链接已接触过的“呼告”句子:“看,哪个巨人还在跑呢!”(巴金繁星)“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不信,请看那朵流行,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这种水平直接链接迁移的方法,助益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发生类似的联想,自己找出方法,解决新问题:屠格涅夫把“蔚蓝的王国”当作一个人,一个倾诉的对象,首尾反复的呼告,抒发了行将走到人生终点的老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神往,以及韶华不再,青春难觅的惋惜和哀伤。通过知识对比链接,找到共同原理,触类旁通,培养了学生以旧探新的方法与能力。 2融合古今 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的关键处融会古今,巧引妙连:或类比延伸,以今证古;或直溯滥觞,以古通今。通过古今文本的相互指涉,形成一种上下勾连、前后启发的互动解读,让学生更便捷、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以今证古:在教学观刈麦时,老师链接了梁衡的散文夏的片段:“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想着快割,快割”用学生易懂的现代文字、熟悉的现代场景导入,学生很快理解了古诗题目中的生字“刈”的意思,并很快进入这首诗歌所营造的辛苦刈麦的特定情境,对理解人物形象、把握诗歌主旨、体悟作者情感,均起到“以今证古”的独特作用。 以古通今:执教萧乾的散文枣核时,有学生提出为何作者的“旧时同窗”要在自家花园中栽垂柳、植睡莲这个细节,教师便引导学生对所熟悉的古代写柳、写莲的诗文名句进行链接背诵。于是一句句咏柳、颂莲的古典名句纷至沓来:“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垂柳”“莲花”这个大俗大雅之物,载的是乡思情,打的是“中国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熏陶出来的作者友人,虽旅居海外多年,但深谙这种中国意象的特有韵味柳上的离愁、莲中的风骨,共同凝结成思乡爱国的浓情,并深深地融入其血脉、其骨髓、其灵魂这种古典文化濡养出来的风情,也自然需要借着“以古通今”的锁钥方能更好地打开。 3融通学科 近年来,现代科学发展呈现出愈来愈强的学科融合的趋势。各科知识的相互融通,成为产生创新思想的重要途径。因此,打通语文学科与其他各科之间的知识壁垒,合理建立起课程内外的知识链接,从而利用知识互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应然追求。 在观刈麦“质疑问难”的教学环节中,有学生提出:作者为何要细致描写“贫妇拾穗”的情景,这不是对“观刈麦”这个文题的偏离吗?面对学生的理解“困境”,老师及时链接诗歌的历史背景:由于藩镇割据,中央统治区域面积缩小,需要加税;两税中的户税部分的税额以钱计算,因政府征钱,市面上钱币流通量不足,不久就产生“钱重物轻”的现象农民要贱卖绢帛、谷物或其他产品以交纳税钱,增加了经济负担。加之,两税制下土地合法买卖,兼并盛行,富人勒逼贫民卖地而不移税,产去税存,到后来无法交纳,只有逃亡,土地集中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于是农民沦为佃户、庄客者日多。通过这段中唐两税法史料的链接,学生明白了:今天的拾穗者,昨天也是有麦可收的刈麦人;如今的刈麦人,说不定就成为明年无麦可收的拾穗者。这时,老师再链接写作背景:白居易时为周至县尉,负责治安与税收,他目睹了赋税对人民造成的深重伤害,于是写下了观刈麦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