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透镜教学设计 苏教育版.doc_第1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透镜教学设计 苏教育版.doc_第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透镜教学设计 苏教育版.doc_第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透镜教学设计 苏教育版.doc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透镜教学设计 苏教育版撰写人:_时 间:_【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四章第二节透镜的内容。透镜是照相机、投影机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实验自主探究,结合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让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得到提升。为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生活中应用”作好铺垫。【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2)认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3)知道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4)通过探究,了解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建立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原因。【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是陕西省县某学校的八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2学生已经过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探究实验操作,具有一些探究实验的技能。3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接触过透镜应用的例子。 【教学策略与方法】1、教法方面1落实新的学生评价机制,不仅注重结论的得出,还要兼顾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激发起学生活跃的思维。保持学生对学习、对科学的兴趣。2学习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各知觉器官,做到“细观察、多动手、勤思考”通过观察、猜想、探究、推理、模仿、体验等方法完成本节知识的学习。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学,引导发现”的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探究法等,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的任务。2、学法方面1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现象,从生活走向物理。由这些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要探究的主要课题,通过讨论、分组探究,寻找物理规律,再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从物理走向生活。2让学生经历深究学习的过程,在注重科学探究的基础环节上,渗透物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手段,引导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加强合作探究,在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案,使学生在各自学习层面上取得进步。【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实验法。【教学媒体设计】序号媒体内容媒体类型教学作用使用方法占用时间媒体来源1学习目标文本明确学习目的讲述2分钟2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播放2分钟互联网3透镜的分类图片文本形成直观映像解释-提问2分钟自制4透镜的观察与辨别文本了解相关内容总结规律提问-分析-总结8-10分钟自制5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图像文本形成直观映像提问-播放-总结3分钟卫星接收资源6透镜的有关术语图片文本呈现画面,形成直观认识播放-分析-提问-总结5分钟媒体课件7透镜对光作用的原因图片文本创设情景,形象展示,总结规律播放-分析-总结6分钟自制8透镜的应用视频开阔视野,激发情感兴趣播放5分钟互联网9拓展延伸,课堂练习文本巩固落实10小结文本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授课程序教师活动媒体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多媒体应用分析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阅读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明确清楚的认识给学生一个自学指导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并提出:这些或简单或复杂的仪器的工作都离不开对透镜的使用。点名课题展示:生活中与透镜的使用密切相关的经常见到或使用的仪器图片认真的看图片,分析图片中仪器的使用概况利用生活中常用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贴近本课主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画面给学生一个视觉上的刺激,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点名课题。授课程序教师活动媒体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多媒体应用分析问题提出:透镜的种类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能让光透过的这类镜子即透镜投影出几种不同类型的透镜,说明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为凹透镜投影出几种不同类型的透镜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观看图片,对老师的提问做出自己的解答在学生进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引导,并对他们的正确回答予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能够对不同形状的透镜进行科学正确的认识和分类活动一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活动二辨别凸透镜与凹透镜1、用手摸透镜的中央与边缘的薄厚2、将透镜靠近书本,观察课本上的字3、回忆儿时的游戏(太阳下用凸透镜点燃物体)4、还有什么新发现吗?(提示用透镜看远处的物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辨别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方法让学生回答:看课本上的字时,凸透镜与凹透镜成像各有什么特点;提出问题:同学们还有什么新发现吗?问题:你有几种简易的方法,辨别某一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学生回答问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操作,认真思考,提出自己新的发现。得出结论:看课本上的字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像;看远处的物体,凸透镜成倒立的像,凹透镜成正立的像讨论回答自己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认识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不同之处使学生在试验观察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辨别的方法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积极主动的思考,使他们真实感受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不同之处展示辨别透镜的几种方法,使学生们一目了然探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提出问题:试猜想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后会有什么现象呢?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光通过透镜后的现象利用动态图像形象展示,得出结论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观察画面,积极思考,对老师的提问做出自己的回答通过仔细观察,相互讨论归纳结论直观的动态画面,刺激学生的眼球,进一步验证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归纳总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授课程序教师活动媒体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多媒体应用分析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利用多媒体演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传播,给出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还要引导学生知道透镜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两边的焦距相等,帮助学生领会实焦点虚焦点的含义展示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情况,投影出各自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观察图像,分析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即时回答老师的问题使学生清楚认识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直观的画面演示,使学生得以清楚认识焦点和焦距以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透镜对光作用的原因1、引导学生画出光通过三菱镜时的光路,2、学生思考:两块三菱镜组合在一起,平行光通过它们后会怎样呢?3、透镜可以看做是由多个棱镜组合而成的(课文图4-19)展示光通过三菱镜时的光路展示光通过组合三菱镜时的光路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分析得出光通过三菱镜时的光路(学生回答:向底面偏折)分析得出光通过两块三菱镜组合的光路得到不同的透镜对光有不同作用的原因分析现象,得出规律原因通过展示画面,进行分析,探索出透镜对光作用的原因透镜的应用视频播放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应用实例,使学生认真观看思考播放大量有关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真观看,思考体会知识的重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在观看了大量的透镜应用后,能有效的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对今后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兴趣和动力拓展延伸课堂练习引导提问学生回答小结布置作业练习册P31选择题1、2、4;填空题6、7、8、10【板书设计】 对光有会聚作用 凸透镜 有两个实焦点透镜 对光有发散作用 凹透镜 有两个虚焦点辨别方法:一、摸 二、看 三、照 四、望【练习设计】1、请你用一种方法辨别你所带的近视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2、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老花镜是 。近视眼镜 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又叫发散透镜。 B、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又叫会聚透镜。 C、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D、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4、我国古代有人用冰磨成凸透镜,对着太阳光取火,这是利了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5、要使冰块能会聚太阳光,冰块必须磨成(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砖 D.三菱镜6、透镜有( )透镜和( )透镜两种,透镜是利用光的( )规律工作的。7、凸透镜有( )个( )焦点;凹透镜有( )个( )焦点。【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注重落实新的学生评价机制,不仅注重结论的得出,还要兼顾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