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 新人教版(II).doc_第1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 新人教版(II).doc_第2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 新人教版(II).doc_第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 新人教版(II).doc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案 新人教版(II)撰写人:_时 间:_ 第二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 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教学活动建议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决定社会发展阶段中的作用。考试标准: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电力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发明大王”爱迪生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及图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和汽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和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和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导读法 启发式讲述法 讨论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新成就及时应用到工业方面,促使生产迅速发展。这说明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教学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教学过程导入:1931年10月31日,美国人民为了纪念为人类战胜黑暗提供新的光源的爱迪生,建议在举行他的葬礼时,自愿将电灯关闭一分钟。纽约东部标准时间21点59分,“丹佛一片黑暗;芝加哥一片黑暗;整个密西西比河流域一片黑暗,连自由女神像顶端的火炬也失去了光彩,全美国似乎又回到了油灯和煤气灯时代”。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回到爱迪生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讲授新课我们学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到了什么时代?蒸汽时代。英国最早结束1840年左右,即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之后,其他各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是随着社会生产、经济的发展,大机器生产迅速发展,蒸汽动力已不能适应大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且19世纪上半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电磁学日臻完善,为发电机的创制和电力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同学们阅读课本,找一找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开始出现了哪一些科学技术的发明? 幻灯片:法拉第,电磁感应现现象 西门子,发电机但是,这种发电机存在许多的缺点,经过多人的不懈努力,到了70年代,发电机才进入实际生产领域。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一、“电气时代”的到来1、时间:19世纪70年代2、标志:电力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力作为一种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 干净、高效、无污染、环保、造价低廉,比蒸汽动力更加强劲;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输送。 正是因为电力能源这么多的优点,因此在生产生活中迅速得到广泛应用,电动机逐渐取代蒸汽机,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到了“电气时代” 生产领域:发电机、电动机、电动生产工具生活领域:电车、电话、电报、电灯、家用电器材料:据统计:1902年,美国已有发电厂3621座;1907年,德国23.3万家以机器为动力的企业中,使用电动机的达7.1万家。以上材料说明什么?电力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电力迅速地日益广泛地应用到工业上,不仅开动了工厂机器,还大大推动了其他领域的科技革命。认识: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表现。从此,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生产也跨入了一个新阶段。随后,电车、电话、电灯、电报等新的发明大量涌现出来。80年代,随着远距离输电方法的试验成功,以发电站为起点的输电线组成了电力网络。通过纵横交错的电网,远远不断的电力被送到各个工厂和千家万户。充足而廉价的电力,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插图19世纪末的美国纽约街头本图反映19世纪末美国纽约百老汇大街的繁荣景象,从图上可以见到拉得横七竖八的电线和熙熙攘攘的行人及马车,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都市生活的变化。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美国、德国)在电器发明领域,最为著名的就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二、“发明大王”爱迪生 美国、耐用碳丝灯泡思考题:“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请一位同学对爱迪生作一简单介绍。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他一生有上千项发明,无愧于“天才”的称号。他善学别人之长,勤于实验,仅研制耐用碳丝灯泡一项,就失败过数百次。他付出巨大的辛劳,才取得一次次发明创造的成功。科学家们的发明创造无不如此。在科学研究道路上,任何懒惰和投机取巧都注定一事无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除了电力广泛应用于机器,电灯电话等的发明。还出现了一些新型的交通工具。三、飞机和汽车的问世在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它使用轻液体燃料,在汽缸内燃烧。1、内燃机的发明:卡尔本茨(德国)内燃机应用在工业和交通运输方面,导致汽车和飞机的试制成功。2、汽车的问世:1885年 卡尔本茨(德国)卡尔本茨:18441929,德国机械工程师。提出轻内燃机的设计,解决了自蒸汽机问世以来持续了200年的内部燃烧的难题,并在1885年把第一台性能可靠的轻内燃机应用于公路运输。第一辆汽车在其后部的单人座后面放着单缸四冲程发动机,劈啪作响冲到街上。这部发动机燃烧汽油,最大转速250转/分钟,输出功率06千瓦,车速13千米/小时。为此,他被称为“汽车之父”。本茨生产的汽车以他的名字命名,在我国译成“奔驰”。后来,德国工程师狄塞尔于1897年制成高压缩型自动点火内燃机,使用柴油代替汽油。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不断改进,内燃机不仅成为工业上主要动力机,它还推动了交通工具的革命,汽车的速度越来越快,19世纪末,汽车每天已能行驶700千米,而马车每天只能行驶60千米的速度。同时,内燃机的出现,也使人类实现伴随鸟飞翔的梦想成为可能。插图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是一幅历史照片,记录了卡尔本茨1887年把他制造的三轮汽车开上街头的情景。用书中的插图对比汽车与马车的不同特点,探究“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具有哪些优越性?”要鼓励学生充分讨论,积极发言。不难归纳出:汽车有新型的动力;汽车体积小、速度快等。P127动脑筋:想一想,他们谁说得有道理?究竟应当怎么办才好?老人:汽车的发明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应该积极发展汽车工业。小孩: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许多问题。因此,应该停止发展汽车工业。答案提示:他们说话都有一定道理,又都不够全面。老人只看到了汽车工业的积极作用,小孩只看到汽车工业的消极影响,但停止发展汽车工业的看法过于偏激。应在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尽力减少和消除它带来的消极后果,合理利用科技新成就,趋利避害。3、飞机的问世:1903年 莱特兄弟(美国)美国的莱特兄弟在1903年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把人类借助机械翱翔蓝天的梦想变成现实。1910年,我国留美学生冯如研制的飞机试飞成功,飞行高度、飞行距离和速度均创当时世界纪录。总之,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汽车和飞机的制造,汽车、飞机和其他使用内燃机的机器需要大量的石油。所以开采石油和提炼石油成为重要的工业部门。石油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新能源(释“能源”凡是能够提供能量的东西都可以叫做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能源?(电力、石油)石油成为重要能源之一,产量大幅度地上升。在当时世界上有三大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问: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什么新特点?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最突出的特点)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比如,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个织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个钟表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新能源(电力、石油)进入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在几个先进国家(英、美、法)同时发生,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在英国的带动下,其他国家也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时期,英国虽然仍有一些重要发明,但是,新的技术和发明已超出一国的范围,其中有不少出现于德国、美国,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后逐渐扩展到其他行业,但仍以轻工业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以重工业、电力工业、化学工业为主要领域,对带动和改造整个国民经济,显然有更大的力量。后起的国家(日、德、俄)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已有的成果,加快经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之间有一个时间上的交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国家还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高潮期,有的国家则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直接跳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水平,在短期内取得了跳跃式发展,如俄、日。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科技成就被迅速运用到生产中,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 ; 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大大促进了企业和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争夺海外市场,掀起了重新瓜分世界的狂潮;加强了世界联系,带来了环境污染。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的动力机械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请你谈谈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2、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4、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探究:英国学这汉斯.豪斯赫尔说:“如果说工业化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他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1)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发明了哪些交通工具?(2)20 世纪初为中国交通 运输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有哪几位?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3)为什么说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答案:(1)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发明的交通工具有火车、蒸汽轮船、汽车、飞机等;(2)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冯如设计制造飞机(3)一是带动和促进了以交通运输为中心的产业的发展;二是加速了物资、商品和人员的流动,加快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三是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小结巩固:第二次工业革命它不仅在工业生产领域内引起巨大的变革,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同时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布置作业:比较两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2)后果: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造成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的格局;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东西方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但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扩大。(3)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教学后记:中考链接:一、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灯、电报、电话的发明者 美国人爱迪生在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他发明了1300种电器产品,被誉为“发明大王”。 电报的发明者: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电话的发明者:美国人贝尔。 (可归纳为:莫有马无报,贝尔还有话。)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和汽车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