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doc_第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doc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撰写人:_时 间:_【教材分析】“学看地形图”是湘教版七上地理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里 的下列标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和“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教材上表述的文字很少,主要内容通过图像和活动展示出来,教材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首先通过四幅不同类型地图指导学生学看地形图,再通过活动落实标准要求。【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尚有不足,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通过直观演示、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强化直观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类比、小组合作等方法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学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能够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5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教学重点】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教学难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1教学方法:直观演示、讲解、讨论以及练习法。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观察法、动手参与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等高线地形模型【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 引入新课】(大约用时1.5分钟)幻灯片展示: “导游小刘的苦恼” 某旅游公司举办“我们去登山”的主题活动,导游小刘接到了三个登山团队。 其一,陪同一些老人登山; 其二,安排一队攀岩爱好者攀岩; 其三,带领一班孩子野炊。小刘该怎么安排合理的登山路线?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置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体现学生活中的地理,学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问题引领 探索新知】 一、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和等高距问题1:什么是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课件演示:了解什么叫等高线和等高距在等高线上判读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练一练:A.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_相等。B.等高线数值大,海拔_;数值小 ,海拔_。C. 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是否正确,为什么?D该图等高距是多少?设计意图:知识及时落实,加深对等高线和等高距的概念的理解。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问题2:如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图2-48,说说立体的地形是如何转化为平面等高线地形图的?学生思考回答。3、判断坡度的陡缓问题3:观察下图,比较实体山与等高线,怎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陡缓是怎样相关?等高线越 (稀疏或稠密)表示地形越陡。等高线越 (稀疏或稠密)表示地形越缓。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直观图片与等高线地形图对照,帮助学生理解。4、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态课件展示:认识山体各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问题4:读图2-49,探究思考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有什么特点?课件分别展示山顶、陡崖、鞍部的等高线及对应的山体相应部位的图片,学生归纳描述各部位的等高线分别有何特征。陡崖:等高线 。 山顶:等高线 且等高线数值是中心 (高或低),四周 (高或低)。 鞍部:位于 之间 处。 小组合作讨论,对比认识山脊和山谷。认真观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A.找出模型中哪是山脊,哪是山谷。B.依据模型,在表示“山谷”和“山脊”的等高线地形图中标注海拔高度。C.观察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与“山脊”凹凸有什么特点。山脊山谷山脊:等高线向海拔 (高处或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 (高处或低处)凸出。 设计意图:合作交流学习,直观模型与等高线地图对照,帮助学生理解。【归纳总结】(3分钟)1.幻灯展示绕口令,学生齐读绕口令等高线,海拔出,两山之间是鞍部;陡坡密,缓坡疏,陡崖就在重叠处;低凸脊,高凸谷,山顶之处有标注。2.教师介绍课后复习方法:在拳头上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设计意图:又读又做的复习方法,调动学生的脑口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以致用】幻灯展示课前“导游小刘的苦恼”问题,同学思考解决。设计意图:前后呼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方面复习巩固刚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过渡:等高线地形图,因曲线太多,看起来费劲,再加上缺少色彩的变化而显得单调,我们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颜色便得到了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二、分层设色地形图问题5: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读图2-47的图例,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一般着色规律。完成练习,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地形类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图,落实“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这一课程标准。【点击中考】(3分钟)1、图中山顶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457米 B400米 C531米 D398米2、图中虚线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谷 B鞍部 C山顶 D山脊3、图中序号所在地坡度最小的是 ( )A B C D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并转化为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知识拓展】幻灯展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