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史料传神刻画历史人物——以野汉字与书法艺术冶为例.doc_第1页
精选史料传神刻画历史人物——以野汉字与书法艺术冶为例.doc_第2页
精选史料传神刻画历史人物——以野汉字与书法艺术冶为例.doc_第3页
精选史料传神刻画历史人物——以野汉字与书法艺术冶为例.doc_第4页
精选史料传神刻画历史人物——以野汉字与书法艺术冶为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史料传神刻画历史人物以野汉字与书法艺术冶为例 广东省遂溪县第一中学宁其冲 :G633.51:A:1671-0568(xx)03-0023-01 历史的主体是人,因而研究历史人物之于历史学习极其重要。古今中外史家无不重视历史人物的记载,中国尤甚,历代正史皆以人物纪传为主体,唐史学理论家刘知几认为,史家记录人物贵在能够达到“其恶可以诫世,其恶可以示后”的效果。中学历史教科书提及历史人物众多,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将历史人物讲解得形象传神是做好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一个关键点。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中“汉字与书法艺术”一目为例,试图从选用史料的角度入手,谈谈如何形象而具体地给学生解读历史人物,让学生既能产生深刻的印象,又可提高其历史情感。下文仅为笔者浅见,敬请诸方家刊正。 一、重视选用突出人物特征的史料 每个历史人物都具有其鲜明的个人特征,然而限于篇幅,历史课文不可能对每个历史人物都作浓墨重彩地描述。比如,谈及钟繇、王羲之对楷书的贡献,仅用“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寥寥几字带过,这样让学生光从课文就想理解二人的个性特点是不可能的,更无从了解二者生平、年代与作品等。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从浩瀚的史料中精心挑选出可以体现历史人物特征的材料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如见其人,记忆深刻。首先看看钟繇的史料: 魏钟繇,字元常,少随刘胜入抱犊山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等议用笔。繇乃问诞蔡伯喈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乃自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及诞死,繇令盗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笔法更妙。繇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繇善三色书,最妙者八分。 据此讲解,可帮助学生认识到钟繇是三国时期曹操身边的红人,官至太尉,而其人又嗜书如命。一个于生活中时时刻刻沉浸于书法中不可自拔,且不惜性命、礼数去迷恋书法的人物形象可以通过这个材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众人眼前。然后又导出与其并称“钟、王”,且名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王羲之。 时太尉郗鑒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今就东厢遍觀子弟。门生归,谓鑒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成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鑒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学生由晋书这段记载可以感受到王羲之狂放不羁的坦荡个性。他面对太尉的选婿活动毫不在意,与其他人矜持相反的是,他依旧不拘小节地坦胸露腹吃喝。然而正是他这样率真越礼的行为博取了太尉的青睐,从而结下一段姻缘。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晋代名士非常推崇“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玄学思想。 总此二则材料,“钟、王”二人的人物性格、特点就非常鲜明地呈现于学生面前,这种由事见人的方式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历史人物的年代、性情与喜好。如通过材料可以清楚看出钟繇是曹魏时期的人物,而王義之则是东晋王氏家族的一员。学生因此对二人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及区別认知,这都得益于史料对历史人物性格特征的充分展现。 二、紧密联系课文内容,精选典故 史书上的历史人物一般人生经历丰富多彩,留于后人研究的资料众多,不可能将无关紧要的材料都于课堂上胡乱罗列一遍,不然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宋苏轼于诗、文、书、画各方面皆有极高造诣,不可能在课堂上都一一道来,应当有针对性地精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典故以对其进行分析讲解。按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特性外,还要知道书法家的一些代表作品。比如精选新唐书的史料来解读欧阳询: 貌寝侻,敏悟绝人。询初仿王義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牍所传,人以为法。高丽尝遣使求之,帝叹曰:“彼观其书,固谓形貌魁梧邪?”尝行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步复返,及疲,乃布坐,至宿其傍,三日乃得去。其所嗜娄此。 从史料可让学生得知:欧阳询容貌一般,学书于王羲之而名扬海内外,又极为迷恋书法等。由唐太宗“观其书,固谓其形貌魁梧邪”语,引导学生观赏欧阳询书法作品究竟如何挺拔俊逸,让学生观赏课本欧阳询影印书法作品九成宫温泉铭,欣赏过程中给学生讲解该作何以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九成宫温泉铭有三绝:一是其文歌颂之人乃天下第一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二是该文是千古诤臣魏征所撰写;三是欧阳询所书。如此讲述,让学生对欧阳询其人其作都有了形象具体的认识,从而避免了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弊端。同样方法也适用于介绍颜真卿及其行书作品祭侄文稿(课文有影印图像),还可结合作品创作背景对安史之乱的知识点作简要复习。 讲解行书就不得不提王羲之传世之作兰亭序。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影印兰亭序的艺术特点,提醒他们赏习之余留心文中作品旁注明的“摹本”二字,从而提出问题:王羲之书法作品兰亭序的真迹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究竟真迹经历了什么样的遭遇?再选用史料向学生加以说明。 王羲之兰亭序,僧智永(王羲之四世孙)弟子辩才尝于寝房伏梁上鑿为暗槛,以贮兰亭,保惜贵重,于师在日。贞观中,太宗以听政之暇锐志习书,临羲之真草,书贴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辨才之 所此僧耆年又无所用,若得一智略之士设谋取之必 获始苏翼便驰驿南发至都奉御,太宗大悦帝命供奉拓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课本中的摹本作者)、诸葛真等四人各拓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贞观二十三年圣躬不豫,幸玉华宫含风殿,临崩谓高宗:“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诫孝也,岂能违吾心!即汝意何如?”高宗哽咽流涕引耳听受制命,太宗曰:“吾所欲得兰亭可与我将去,随仙驾入玄官矣。”今赵模等所拓者,一本尚值钱数万也。 由以上材料可知兰亭序真迹的神奇经历。唐太宗从僧辨才手中诳得真迹,将其作为陪葬品带入昭陵中去了,传于后世的不过是唐代名家钩摹之作。引用这样富于传奇色彩的典故给学生讲解兰亭序收藏史,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兰亭序的艺术价值,并且能从侧面反映出王羲之对唐代书风的影响。与此同时,应当提醒学生思考:统治者的书法喜好是否会影响学界书风。 王羲之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家,世称“二王”,晋书对二人的用笔及逸事多有描绘。可用影像展示对比王羲之兰亭序和王献之中秋帖、鸭头丸帖各自的书法艺术特点。学生可在视觉冲击下汲取历史知识,了解“二王”。 宋四家之一的米芾是“二王”的忠实推崇者,宋书载其:“特妙于翰墨,沈著飞扬,得王献之笔意自名一家,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精于鉴裁,遇古器物则极力求取,必得乃已。”再举事例向学生说明米芾是如何“遇古器物则极力求取,必得乃已”,让学生明白其人的可爱性格。 米元章(米芾字元章)在真州,尝谒蔡攸于舟中,攸出右军王略帖示之,元章惊叹,以他画相易,攸有难色。元章曰:“若不见从,某即投此江死矣!”因大呼据船舷欲堕,攸遂与之。 以蜀素帖不朽于后世的大书画家竟无赖至此,难怪时人称其为“米癫”。应用这样的典故进行讲解,学生对米芾鲜明的人物性格便会有很深的体会。选用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史料讲解历史人物形象,能在紧扣课本知识点的前提下,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各方面情况。 三、妙用幽默典故,吸引学生注意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在快乐中学习的效果最好。课堂上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营造轻松、快乐的气氛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历史知识。要达到这种效果,除了要求老师言语风趣,还要求老师选用的辅助讲解內容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采用内容隽永而又不乏趣味的史料来讲述人物,往往能够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的距离,起到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比如讲到草圣张旭时,可提及: 旭,苏州吴人,嗜酒,每太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得也。世呼张癫。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张丞相好草圣。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尤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惘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丞相熟视久之,恙曰:“何不早问?” 此资料可让学生得知,张旭官至丞相,爱酒,作书好纵情为之,擅长草书。他的草书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齐名,被帝王诏封为“三绝”。他的草书过于奔放自如,居然有的字写得自己回过头来也认不得了。学生定会被这位狂野的书法家逗得捧腹大笑,同时也会记住张旭是以狂草闻名于世。 苏轼奇闻逸事流传后世者极多,在此可选一些与书法题材密切相关的谐趣典故来表现他的风采神韵。东坡曰:“鲁直(黄庭坚字鲁直)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山谷(黄庭坚号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轻论,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二公大笑,以为深中其病。 两大书法家互相调侃对方的书法分別为“树梢挂蛇”和“石压蛤蟆”,言语风趣而意义深刻。此时向学生展示黄庭坚花气熏人帖及苏轼寒食帖影像图片,让学生讨论二人互相的滑稽点评是否精准。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会领悟苏轼书法厚重和黃庭坚书法清劲的艺术特色。 精选能提起学生兴趣的典故来讲述历史人物,是一名历史教师用心教学、有责任感的体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并有针对性地结合课文知识点来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即学生不是仅局限于单纯的知识学习,其历史情感和历史观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本文的意图在于,以“汉字与书法艺术”为例来探讨如何将历史人物讲述得传神,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并希望可以给历史人物的讲授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高中历史课程涉及到许多历史人物解读的课题,如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每一课都要向学生介绍很多历史人物。如何灵活地挑选史料来表现人物,选用史料要考虑哪些因素,都要求教师于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并总结经验。笔者以为讲述历史人物传神与否的关键在于所选取的史料能否在紧扣课本内容的基础上生动、有趣地充分表现个人性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