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doc_第1页
试论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doc_第2页
试论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doc_第3页
试论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doc_第4页
试论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吴俊 (山东大学学生就业与发展指导服务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随着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必将被赋予更为重要的使命、更为严格的要求。创业教育的模式研究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模式,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关键词高等学校;高教改革;创业教育;创业意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G64A1674-893X(xx)01-0105-03 xx-11-24;修回日期xx-01-26 作者简介吴俊(1985-),男,四川绵阳人,山东大学,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指导。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创业既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和经济发展转型的策源地,也是高教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动力源。在新时期开展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探索出符合中国高校实际的创业教育模式,切实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创业教育是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明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放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高等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做好创业工作,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鼓励开展各种类型的创业活动,进一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应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国家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开展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改革的必然要求 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项重大任务。我国传统教育方式落后、教育理论与实际需求脱节,仅仅是把大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求职者。高等学校应该积极实施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理念、创业能力,让大学生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成为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栋梁之才。 (三)开展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我成长和发展的现实要求 适应社会需求,实现自我发展,体现自身价值,是大学生的职业追求。这就需要大学生不断掌握理论知识、职业技能,不断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高校创业教育,培养其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了解创业教育的深刻意义,认识到自主创业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解决就业的根本出路,也是大学生施展才华、展现自我最有效的方法1。 二、国内外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模式比较 (一)国外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模式 国外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远远早于我国,也早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主要有美国的“集中教育模式”“中心教育模式”“分散教育模式”,英国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模式,日本的“创业普及教育模式”“创业专业教育模式”“创业综合教育模式”2。比较三个国家的创业教育模式发现,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专长,美国高校更加注重创业资金的保障和项目评价,英国高校更加注重创业课程的建设,日本高校更加注重创业教育实践和创业教育的交流互动。 (二)我国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模式相对多样。比较有代表的三种模式为:一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以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提高为重点”的创业教育模式;二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以提高学生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模式;三是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教育”的创业教育模式,即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创业实践3。第一种模式强调创业意识的培养,第二种模式注重创业项目的商业化运作,第三种模式立足学生创业素质的养成以及创业成果的产业化。 三、新时期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模式构建 基于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综合比较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结合新时期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理念、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创业实践的指导等创业教育内容的现实要求,本文总结提出建立“一个体系、两个课堂、三个平台、四支队伍、五方扶持、六种形式”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第一,建立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导体系。 高等学校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最为核心的部分,成立由校领导负责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设立学校创新创业指导中心(或指定学校具体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部门,如就业指导中心)作为具体负责部门,协调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团委、教务处、大学生科技园、学院等单位,共同建立“一体”学校创新创业指导领导体系,着力形成科学的、系统的教育模式,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重点推进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成果转化。 第二,协同推进“两课”,即第一课堂教育和第二课堂教育。 高等学校应将创新创业的理念和模式嵌入大学的教育体系中,加强创新创业类课程在必修课、通识核心课中的比重,如“创业管理与实践”“创业学”“科技创新训练与制作”“创新思维”“创新与探索”“知识产权”“创业管理与实践”,系统构建适合本校特点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加强创业实践教育,举办创业知识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创业沙盘演练、企业模拟管理等活动。通过第一、二课堂的协同推进,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4。 第三,着力搭建“三个平台”,即培训实践平台、融资孵化平台、公共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业缺乏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高等学校一是应加强培训实践平台的建设,建立学校创业培训基地,建立校企创业实践基地,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开发创业模拟经营平台;二是让大学生理解企业创办步骤,熟悉企业运作流程、岗位设置与要求,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团队管理能力、经营规划能力、市场调研能力、营销能力、谈判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以提升创业成功率;三是应积极建立融资孵化平台,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资金和场地问题以及加强与社会资源的沟通和衔接,建立高校创业基金,引入政府、银行等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四是与政府等合作建立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减免租赁费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支持;五是要将公共服务平台引入校园,建立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创业法律服务、会计(税务)代理、融资指导、工商注册登记等服务。 第四,加强“四支队伍”建设,优化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 要建设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校内指导队伍。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高校从事创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开展创业就业研究,选拔业务精干的教师到国内外进行培训;要加强创业教育校外导师队伍的建设。聘请知名企业家、成功创业者、行业内专家、相应政府主管部门官员担当创业学生的创业导师;要加强创业校友导师队伍库的建设。让有创业意愿的同学能够在系统中选择与自己专业相近、创业项目相近的校友进行咨询;要加强学生创业社团的建设。创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在校园中开展创业者沙龙、创业论坛、创业大赛,宣传创业典型,营造创业氛围。 第五,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健全创业教育的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问题大多在于缺乏系统的创业思维、缺乏合适的创业平台、缺乏充足的资金保障、缺乏成熟的管理经验。高等学校、政府、企业、公益性组织、第三方机构(媒体、行业协会)等五个方面要及时沟通,优化资源配置,协调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同时,高等学校内部的就业指导中心、团委、教务处、大学生科技园、工程训练中心等五部门要加强合作、合理分工,要在精神上和舆论上将创业教育上升到为社会制造财富、为社会分忧的高度,让创业成功者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心目中的榜样5,要建立学校内部部门协商机制,加强创业工作的互通,共同扶持大学生创业。 第六,积极开展“六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扶助工作。 大学生自主创业多以高科技项目创业为契机,利用学校教师先进的科研和技术成果获得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新营销模式,具有多专业领域相结合的特点6。但是大学生创业形式的选择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整合所有的创业因素决定的,也包含其他形式的创业,主要分为以下六种:积累演进式创业,完全依靠前期的勤工助学完成资金积累开始创业;依附式创业,即通过加盟连锁店创业;知识雇佣资本式创业,通过技术专利入股创业;模拟孵化式创业,即通过参加各种创业大赛,进入政府或者高校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创意式创业,基于强烈的创业欲望和敏感的创业分析能力,在网络、文化产业等行业标新立异迅速占领市场;分化拓展式创业,大学生毕业后迅速成为企业骨干,积累资本、经验、人际关系,在条件允许时成立自己的企业。高校创业教育指导,要积极开展六种创业形式的研究,熟悉掌握每种创业形式的指导方法,有针对性地、高效地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程佳,刘淑君,王永凤.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J.科教导刊,xx(8):230-231. 2许立新.英美日印四国大学创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教育与现代化,xx(12):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