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C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doc_第1页
MUC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doc_第2页
MUC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doc_第3页
MUC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doc_第4页
MUC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UC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杨建伟吕俊生 中国医科大学北京顺义医院普外科,北京101300 摘要目的研究MUC2蛋白在人类胃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胃癌组织、15例正常胃粘膜及25例肠化生粘膜中MUC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胃粘膜中无MUC2蛋白表达,MUC2蛋白在肠化生粘膜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6.0和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粘液腺癌较高、低分化腺癌高表达(100%vs54.5%vs50.0%),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高表达(73.5%vs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死亡患者较尚生存患者胃癌组织MUC2蛋白高表达(80.9%vs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cm)并经HE镜检确定无癌组织及癌前病变做对照。55例患者均于xx年1月进行随访,其中尚生存的为35例,已死亡20例,总的5年生存率为63.6%。 12方法 1.2.1免疫组织化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MUC2粘蛋白的一抗稀释溶度为1:100。主要试剂:鼠抗人MUC2粘蛋白单克隆抗体浓缩液,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公司,兔抗鼠快捷型酶标抗体、柠檬酸抗原修复液(pH6.0)及DAB显色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所有标木均经过10%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2m厚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步骤:常规脱蜡脱水,清水冲洗,过氧化氢孵育10min清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抗原热修复,滴加一抗,37孵育1h,滴加二抗,常温下孵育10min,DAB显色35min,苏木素复染,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 1.2.2结果判断细胞浆中出现棕黄色颗粒的细胞数10%为阳性。 13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及四格表精确概率法进行组间差异比较。 2结果 2.1MUC2蛋白在正常胃粘膜,肠化生粘膜及胃癌中的表达 15例正常粘膜中无MUC2表达,肠化生粘膜中表达率为36.0,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颗粒定位于细胞浆。见表1。 2.2MUC2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 MUC2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大体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在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54.5、100,淋巴结转移及无淋巴结转移组MUC2阳性率分别为73.5,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2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五生存率为52.9,阴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为8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3讨论 MUC2基因是1989年由美国学者Gum1-2等从小肠CDNA表达文库中克隆到的一种粘蛋白核心肽基因,其所编码的MUC2蛋白是一种富含糖链的分泌型糖蛋白,是粘液凝胶的主要成份,由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主要存在于正常结直肠组织中,在正常胃粘膜中几乎没有表达。目前的研究发现MUC2蛋白在肠化生粘膜及胃癌粘膜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3。该研究发现15例正常粘膜中无MUC2蛋白表达,肠化生粘膜中表达率为36.0,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1.8,肠化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粘膜,且胃癌组织与肠化生粘膜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明肿瘤发展是正常粘膜癌前病变胃癌的分阶段的过程,并提示蛋白的表达与成瘤过程正相关。汪荣泉4等通过用原位杂交法对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的MUC2mRNA进行检测发现:MUC2基因在成瘤过程中是明显上调的。从基因水平证实了笔者的假设。该研究还发现,MUC2蛋白在粘液腺癌中的表达率为100,与高分化腺癌组及低分化腺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作为研究粘液腺癌的较好指标。Baldus5等运用免疫组化法研究128例胃癌组织中MUC2的表达发现其在肠型胃癌中的表达远高于弥漫型胃癌,并由此认为MUC2的表达与肠型胃癌的良好预后有关。而该研究在对患者的生存资料进行分析中却发现MUC2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52.9)低于MUC2阴性患者(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MUC2在预后较差的粘液腺癌中表达较广泛,还是说明MUC2阳性表达与预后不佳有一定联系,有待扩大病例数进一步研究。另外有文献报道6:MUC2与人vWF的结构相似因此有可能参与肿瘤的转移扩散。Sonodah7用RT-PCR法检测28例PT1期胃癌患者的286枚阴性淋巴结中MUC2及CEA的表达,发现MUC2的表达率远高于后者,并由此发现MUC2表达阳性淋巴结中的微转移,且无假阳性,由此认为MUC2是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指标。该研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MUC2表达率为73.5,远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例中的表达率42.9,和MachadoJC8报道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2),因此考虑MUC2在肿瘤转移中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其表达增多时可能通过干预整合素和钙粘素的作用而影响细胞的粘附和转移,增强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的粘附,从而有利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此外,MUC2可在肿瘤细胞表面通过位阻现象影响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对于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的呈递过程,并可掩盖细胞表面的有关受体,从而抑制杀伤性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最终导致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MUC2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还需深入研究。综上,MUC2蛋白表达与粘液腺癌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均提示预后不佳。 参考文献 1GumJR,ByrdJC,HicksJW,etal.MolecularcloningofhumanintestinalmucincDNAsJ.JBiolChem,1989,264:6480-6487. 2GumJR,HicksJW,SwallowDM,etal.MolecularcloningofcDNAsderivedfromanovelhumanintestinalmucingeneJ.BiochemBiophyRes.Commun,1990,171:4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